漢文帝和漢景帝誰對漢朝的貢獻最大?

提問達人魔力俠


漢文帝劉恆的貢獻當然比漢景帝大。

漢文帝的貢獻有:

一,延續了漢王朝。陳平,周勃誅呂之後,可以成為皇帝的人選相當多,而劉恆幾乎沒有後臺,沒有競爭力,但是陳平他們看重的就是這點,所以才擁立了劉恆作為皇帝,但是劉恆有出色的政治才幹,延續了漢王朝。

二,完成了修養生機的目的。劉恆是無為而治的忠實信徒,在他的治理下,漢朝人口怎加了,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三,充實國庫,強大國家。漢文帝晚年已經是國庫充盈,歷史上記載穿錢的繩子都斷了。

四、落實了將“孝”作為國策的政策。漢朝以孝治天下,在漢文帝得到了發揚,並且漢文帝也是以身作則,對母親薄太后相當尊重。

五、設定了削藩的基礎政策。採取了蠶食諸侯國的方略,同時封劉勝為梁王,為漢景帝評定七王之亂奠定了基礎。

而漢景帝主要的貢獻就是削藩並且評定了以此引發的七國之亂,漢景帝削藩採用的急火,多以容易招致叛亂,不過也為後來推行推恩令消去了阻礙。而漢景帝評定七王之亂有很重要的兩點:一個是重用周亞夫;二是梁國作為屏障。而這兩點都是漢文帝留下的遺產,周亞夫是漢文帝發現並任用的人才,梁國也是漢文帝大肆擴張,並將梁武分封到此,所以漢景帝能評定七國之亂,也是因為漢文帝之前已經做好了相應的鋪墊工作。

總體來說漢文帝的治國才能要遠超漢景帝,但是漢景帝也是一代明君,兩位帝王開創了文景之治的大好局面。


帝國烽火


漢文帝是中國古代專制統治者中比較開明的一位帝王。他是漢高祖劉邦的兒子,出生在楚漢相爭的亂世,他的母親最初是西魏王魏豹的妃子,在魏豹失敗後成為劉邦的妃子,之後生下劉恆。漢高祖劉邦死後,漢惠帝劉盈即位,而實際掌權者是他的母親呂后。劉盈死後,呂后立了一個傀儡小皇帝,自己稱制,繼續掌握權力。在這些年裡,劉恆默默無聞地生活在自己的地盤。呂后死後,以周勃、陳平和劉章為代表的大臣和諸侯王勢力,滅掉了呂氏的勢力,推立遠在代地的劉恆為皇帝。

他繼承皇位後,在統治的二十多年裡,繼續無為而治的黃老思想,輕徭薄賦,廢除肉刑,休養生息,對匈奴、南越、諸侯王採取懷柔政策,保持了較長時間的安定局面,他和他的兒子漢景帝統治的時期,被稱為文景之治。

漢文帝時期的官僚體系人數比較少,也沒有大的戰爭和營建之類的活動,稅收比較低,大概是三十稅一,因此老百姓的生活比較安寧。

漢文帝比較尊重法律,不濫用刑罰。比如,有一次,漢文帝出巡經過長安城北的中渭橋,有一個人突然從橋下跑了出來,皇帝車駕的馬受了驚。於是命令騎士捉住這個人,交給了廷尉向張釋之。張釋之審訊那個人,向皇帝報告那個人應得的處罰,說他觸犯了清道的禁令,應處以罰金。文帝先是發怒。後來聽從了張釋之要求皇帝尊重法律的勸諫

漢文帝還廢除了肉刑。漢初的法律沿襲秦代法律,有很多殘酷的刑罰。除了嚴酷的死刑,就是很多非死刑,受刑者也會受到極大的肉體創傷,無法再正常生活。少女緹縈是名醫淳于意的女兒。淳于意長期行醫民間,對王侯卻不肯趨承。趙王、膠西王、濟南王、吳王都曾召他做宮廷醫生,他都一一謝絕了。因常拒絕對朱門高第出診行醫,被富豪權貴羅織罪名,送京都長安受肉刑。其幼女淳于緹縈毅然隨父西去京師,上書漢文帝,痛切陳述父親廉平無罪,自己願意身充官婢,代父受刑。文帝受到感動,不僅寬免淳于意,而且廢除了肉刑。廢除肉刑的詔書是這樣寫的:“詩曰:愷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過,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過為善,而道無由至,朕甚憐之!夫刑至斷肢體,刻肌膚,終身不息,何其痛而不德也!豈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

對諸侯王的政策上,漢文帝除了削平了濟北王和淮南王的叛亂,趁機削弱他們的勢力,對其他諸侯王也是以安撫為主。比如,他對勢力很大的吳王劉濞給足優待,打消了劉濞的不臣之心。賈誼上了一道《治安策》,認為,諸侯國的強大難制是漢帝國的“可為痛哭者”。更激進的晁錯,則主張把諸侯國的大部分土地都收歸中央。漢文帝沒有理會這個主張。對南越王趙佗,漢文帝也採取了優待:給他家族的先人以適時的祭祀,封趙佗的兄弟為官。趙佗知趣地表示臣服。漢文帝對待匈奴,也是既打又拉,繼續採取和親政策,保持了北方邊境的長期相對和平。

漢文帝在成為皇帝后還保持著節儉和謙虛的性格。《漢書》記載:“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增益。有不便,輒弛以利民。”據說,他不願意浪費十戶人家的賦稅而建造一個露臺。

漢文帝在去世之前,留下一篇遺詔,依然保存著節儉和謙虛之風。他詔令全國官吏和百姓:“詔令到達後,哭吊三日就除去喪服。不要禁止娶妻、嫁女、祭祀、飲酒、吃肉。應當參加喪事、服喪哭祭的人,都不要赤腳。服喪的麻帶寬度不要超過三寸,不要陳列車駕和兵器,不要動員民間男女到宮殿來哭祭。……葬我的霸陵周圍山水要保留其原來的樣子,不要有所改變。後宮夫人以下直至少使,全都讓他們回孃家。 ”

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清代的曾國藩說:“天下惟誠不可掩,漢文帝之謙讓,其出於至誠者乎!”

司馬遷在《史記·孝文本紀》末尾說:“孝文在代,兆遇大橫。宋昌建冊,絳侯奉迎。南面而讓,天下歸誠。務農先籍,佈德偃兵。除帑削謗,政簡刑清。綈衣率俗,露臺罷營。法寬張武,獄恤緹縈。霸陵如故,千年頌聲。”對漢文帝的施政有比較多的讚頌。

提到漢景帝和漢文帝齊名,我想到一個說法:很多時候,齊名的兩個人往往層次並不相當。

漢景帝在繼位後,沿襲了文帝朝的輕徭薄賦等大政方針。《史記·景帝本紀》說:“景帝即位,因脩靜默。勉人於農,率下以德。制度斯創,禮法可則。”這是其優點。

但是,在對付諸侯國方面,漢景帝採用了晁錯的主張,立刻激起了吳楚趙等七國之亂,他們打著“清君側,誅晁錯”的旗號,漢景帝卻慌了,聽從了袁盎的建議,殺了晁錯,七國卻繼續作亂。朝廷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才把七國之亂平定。之後,朝廷除了收回這些國家的土地之外,還對其他諸侯國採取了措施,把諸侯國一切官吏的任命權收歸朝廷,把諸侯國的丞相改為相,諸侯國實際上已經成為朝廷的郡縣。

漢景帝為人也比較急躁和兇狠。在當太子時,他在和吳王劉濞的太子下棋時,因為發生爭吵,而把對方殺死,這不能不說是日後七國之亂的引子之一。在七國叛亂爆發後,他也許是因為驚慌,不經思考,殺死了給他提建議的晁錯,別忘了,晁錯曾經是他的老師。這就是他性格中陰險的一面。

可以說,漢文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真正無為而治的時代,是守成的時代。這樣的時代貌似很保守,皇帝和政府也沒有大的作為,但是,沒有作為恰恰是最好的。因為專制政府的許多作為,往往是剝奪百姓,濫用民力,大肆興建,發起戰爭,導致民不聊生。

漢景帝時代是漢文帝時代向漢武帝的所謂大有為的時代的轉折期。文景之治攢下了大量的金錢和糧食,為以後漢武帝的作為(làng fèi)奠定了基礎。

漢景帝時期,中央集權比漢文帝時有所增強。而漢武帝時,通過採取諸多措施,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和皇帝的專制權力。到漢武帝末年時,“武帝雖有攘四夷廣土斥境之功,然多殺士眾,竭民財力,奢泰亡(無)度,天下虛耗,百姓流離,物故者半。蝗蟲大起,赤地數千裡,或人民相食,畜積至今未復”(夏侯勝語)。因此,夏侯勝認為,漢武帝“亡(無)德澤於民,不宜為立廟樂”。

因此,從對皇權集中的貢獻來看,漢文帝不如漢景帝。但是從無為而治的統治範式和百姓的角度看,漢文帝的貢獻更大。


人人都愛學語文


‘:文景之治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太平盛世,義意重大,無語倫比,漢文帝劉桓乃高祖第四子,大漢第三任皇帝,其母薄太后,身於亂世,低調作人,躬順賢良,才免被呂后施於毒手,與其母其舅薄昭回到封地代地,施仁政,救災民,施教化,使萌寵少年有了人生的一次以天下大義為重,以黎民百姓為尊的高尚品德,在呂氏天怒人怨土崩瓦解後,大漢權臣良相們思量再三,迎回了無本無勢力的代王為帝,孤兒寡母似好欺點,然代王無愧於高祖之子,威猛持重,忍辱負重,手段高明,先大封了平定諸呂之亂有大功的,陳平,周勃,灌嬰,等將相,有立威擁信己方勢力,一步步制服了傑傲不遜的大將悍相周勃,有開始了於民休息無為而治的黃老學術,大力養馬,種田養桑積畜力量,對百姓十稅抽一,老有所養,壯有所為,少又所敖,對外邦蠻夷的匈奴勢力以和為貴,嫁公主以保境安民,為大漢後世稱雄於世打下了穩定的基礎,百年後的唐太宗曾遙祭一代偉帝漢文帝,稱他教化萬方,積累國為,勤儉節約,治貪打汙,為天下計,在自己不久於人世時,言,天下不可因我亡而停嫁娶,不可國中官史皆入朝悼哀,凡四品以下官史皆安於王命勤於政事,不可為吾事而廢國事。漢景帝是一位不失於其父之功的另一位偉大帝國,文治武功天下稱奇,平七國之亂,懲天下亂臣賊子,謙修明德,文才武備,為其子劉徹打了了堅實豐盈的大漢帝國,不及其父仁德,但武略權謀高於其父。


94310417小云


漢文帝叫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第四子。其為人寬容平和,非常低調。是比較不受劉邦寵愛的,所以被封在偏遠的代國。呂后死後被群臣擁立為帝,是為漢文帝。文帝即位以後自己身體力行,勤儉節約。輕徭薄賦,與民生息。穩定了漢初的封建統治秩序,恢復和發展了經濟,開創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文帝在位23年,死後由嫡長子劉啟繼位,即漢景帝。劉啟在位期間削諸侯封地,平定了“七國之亂”,鞏固了中央集權,繼續奉行“與民生息”政策。劉啟繼承和發展了漢文帝的事業,與其父一起開創了“文景之治”。個人覺得文帝的貢獻大於景帝,萬事開頭難,開創者遇到的困難和阻力肯定大於跟隨者的。當然景帝的政績也非常傑出,才有了後來的“漢武盛世”


歷史追溯者


漢文帝劉恆與其子景帝劉啟治世之時稱之為文景之治,開中國傳統盛世之先河,文帝劉恆的功勞要更大一些,畢竟在他當政時使輕靜無為,與民休息,輕徭薄賦的基本國策成為了西漢帝國治國理政的核心價值觀。而且他登極矣始西漢帝國就快速走出了諸呂之亂的陰影,國家從新走上了正軌,社會秩序也更為穩固。也有效的遏制住了功臣集團的跋扈,功在千秋。

景帝劉啟多是守成,延續了乃父的治國方略,用晁錯行削藩策激起七國之亂,多虧周亞夫之力削平反叛,還漢帝國一清平世界。只是劉啟為人不厚道,為他出力之人大都不得善終,晁錯腰斬於市,周亞夫餓死獄中,實為莫須有之罪的發端,漢景帝當不得明君之謂。


賀撥嶽


當然是劉恆,劉恆是誰我就不細說了。

為何是劉恆貢獻更大?

來來來,我們做個很簡單的對比。

漢景帝劉啟在位的時候的主要矛盾是中央與地方諸侯的矛盾。

而劉恆繼位的時候呢?

劉氏皇族與呂家的矛盾,各個大臣之間的矛盾,中央眼看被各方勢力搞得十分虛弱了,地方諸侯都快壓不住了。

從宏觀面來看,劉恆面臨的問題比劉啟更加尖銳。

而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劉恆硬是用自己的懷柔之策,將多方都穩定了下來。

使得大漢繼續休養生息,可以說,當時沒有第二個人比他更適合坐皇帝的位子了。

有人說劉恆性格溫和,但人都是有脾氣的啊,尤其是坐到皇帝的位子,不發點脾氣彷彿對不住皇帝的稱號。

劉恆也忍了很多,這個人能忍!

是劉恆將劉邦的局順利接盤下去,才有劉啟,才有後面的劉徹的富強!

所以,答案已經不言而喻了。


一加一不等於貳


昨天剛回答過“劉邦和劉徹誰是漢朝最好的皇帝”,今天又碰到一個類似的提問。

不論劉邦和劉徹的話,我認為漢文帝劉恆的貢獻要更大一些。

漢文帝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漢惠帝劉盈之弟,呂雉掌權時,劉恆和他媽幸運的躲避了呂雉的迫害,後來因為名聲較好,被陳平和周勃推上了皇位。

劉恆為人比較寬仁,上臺後對待諸侯王和周勃等功臣,採取以德服人和軟硬兼施的辦法,鞏固了自己的位置。他在位期間,推行無為而治,大力發展經濟、輕徭薄賦、厲行節儉,開創了中國第一個治世。他的兒子劉啟只是沿用他的方針政策,蕭規曹隨。


紅黑聖西羅


這是弱智問題吧!漢文帝的眼光和格局以及仁愛的理念是漢朝強大的根源!漢文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排名前三的帝王之一,也是歷史上最被低估了的帝王!景帝只能說沿襲了文帝的政策沒有瞎搞而已!可以說武帝都應該排在文帝之後!


用戶1346743320940


漢朝的文景之治,不分伯仲。只有相互作用,才能達到當時的盛況。


春曉guo


呵呵當然漢文帝:因為漢文帝創始之一國家富強是打下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