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開口的登陸艦現在還有用嗎?

自立124


我國最先進的崑崙山級船塢登陸艦,排水量接近2萬噸。

最開始的登陸艦確實是艦艏開口的,不過那是以前純登陸艦的設計,而且這種設計比較適合小噸位的登陸艦,需要是近岸登陸的登陸艦,以前的登陸艦都需要冒著很密集的炮火貼著敵人的臉放部隊,所以需要部隊用最快速度登陸,艦艏開口就能保證登陸速度。

但是現在應該是要逐漸淘汰這種老登陸艦了,以前我們都說搶灘登陸,就是這種貼臉冒死登陸。現代化部隊是“超視距登陸”,就是說不貼臉登陸了,在敵人看不見的,很遠的海面登陸。所以前面開口就沒意義了,而且現代化的登陸艦都是超過萬噸的艦艇,叫做“船塢登陸艦”,是尾巴開口的。船塢登陸艦的船艙裡還載有兩到三艘的大型氣墊登陸艇,可以同時運送幾十輛裝甲車、上千名陸戰隊員,還可以搭載兩架以上的直升機,整艘登陸艦就像一個大基地一樣。

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還有類似航母的兩棲攻擊登陸艦,可以起飛戰鬥機。還可以同時運載一整支陸戰部隊。

船塢登陸艦跟普通的登陸艦不同,可以同時運載氣墊登陸艇、直升機、裝甲車、成建制的登陸部隊,一般都是萬噸以上的,排水量僅次於航母,萬噸船的吃水是很深的,如果到近海很容易就擱淺了。以往的前開口的登陸艦都是小噸位的,吃水很淺,而且船底也經過專門設計,所以在近海不會擱淺。

現在一般打局部戰爭幾乎不會出現搶灘登陸的場景了,因為隨著武器的發展還沒等你的登陸艦靠近可能已經被擊沉了,所以現在新的理念是超視距登陸。

航母的登陸艦,就是以後我們要發展的兩棲攻擊艦,兩棲攻擊艦比船塢登陸艦的噸位還要大,一般可以超過2萬噸,已經可以算作準輕型航母了。兩棲攻擊艦比船塢登陸艦的運載量要大一個等級,還可以搭載艦載戰鬥機,基本把一次登陸任務需要的軍力全包括了。




第1軍情


從二戰以來,海軍登陸作戰模式也是經歷了三個階段的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傳統登陸型。

這種登陸作戰模式就是依靠各類登陸船隻攜帶人員和裝備在護航艦隊的保護下前往預定的登陸海區,由於這一類型船隻噸位較重,吃水較深,因此在灘頭一定距離的海面上需要通過釋放人員登陸艇方式進行卸載,由這些吃水較淺的機動艇完成搶灘登陸。而像坦克這樣的重裝備還是需要搶灘登陸才可以卸載。所以這一時期的登陸作戰還是依靠士兵完成,在奪取一個穩固的灘頭陣地之後,才能大規模卸載裝甲車輛登陸。

在這種登陸作戰模式中,登陸艇由母船向灘頭前進過程中完全暴露在敵方火炮和重機槍的射擊範圍類,被擊中的風險極大,而且一旦擊中,基本上就是一船人就喪失了。這種方式最典型的實戰案例就是諾曼底登陸,攤頭上異常慘烈。這一階段登陸艇和登陸艦基本上都是前端開設艙門。

第二、非接觸登陸型。

為了降低傷亡率,提高作戰效能,相比於第一種方式,二戰之後各國海軍發展出了一些新型登陸裝備,比如兩棲戰車/成員輸送車、兩棲坦克、氣墊船、直升機等裝備,這些裝備能夠依靠自身水上快速行駛能力,讓士兵都是在一定的裝甲保護下向灘頭進攻,並同時提供一定的火力支援,從而提升了作戰效能。

為了搭載這些登陸裝備,登陸艦一般分化成兩種類型:

1、依然傳統前置艙門,但是尾部配搭直升機甲板,這種類型登陸艦典型代表作品如我國的072型。

2、取消前置艙門,採用尾艙船塢+直升機甲板方式,演變成船塢登陸艦。典型產品有法國西北風級、我國的071型。

第三種、海空登陸型。

由於在實戰中發現採用直升機登陸方式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和效果,因此,美國開始發展帶有全直通甲板+船塢的兩棲攻擊艦,配置了大型氣墊登陸艇、運輸直升機、武裝直升機和垂直起降固定翼戰鬥機。如此搭配下,一方面可以發揮直升機快速突擊,垂直登陸卸載戰鬥人員的優勢,又可以發揮氣墊登陸艇快速運輸和卸載重型裝備的優勢;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艦載機全程提供空中火力支援。這種攻擊艦單艦兩棲作戰效能異常高,甚至超越了部分國家海軍陸戰隊的戰鬥力,最典型產品如美國的黃蜂級、塔拉瓦級等。

所以,在當前的兩棲登陸作戰模式中,如果面對二三流國家,前置艙門的那種傳統登陸艦還是依然有戰鬥力的,如果面對一流國家,還是得選擇兩棲攻擊艦方式,畢竟航空火力的效能比要遠超地面火力。

這個問題呢就回答到這裡吧。

如想了解更多軍事、航空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老鷹航空堅持原創回答,不做任何文字性抄襲;回答中引用的部分圖片素材來自互聯網,如侵則刪;他人請勿抄襲,發現必舉報。


老鷹航空


還在用、因為我之前就在登陸艦、海軍上海登五支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