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提到保險談及色變,但是出了事情卻第一時間想到有沒有保險?

Tellline


中國有句古話叫書到用時方恨少。大概也是這麼個道理吧,好多人覺得買保險的時候。都覺得保險不靠譜,一旦出事兒之後的話,就覺得當初有份保險該多好呀。

第一,僥倖心理。

絕大部分不買保險的人都存在一種僥倖心理。覺得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不幸都和他沒有關係。覺得別人跟他講風險故事的時候,只是聽一個故事。殊不知,如果風險發生了,他就成了別人口中的故事,但是對於他來說,這就是一場事故。談到事故就有損失,讓我損失如何去規避,有幾種方式。第一種就是自留自己處理這種損失?第二種就是轉家,轉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保險。

第二,而且現在存在的一些問題。

壽險業在中國發展也就近30年的時間。確實是存在好多的問題,比如銷售誤導,誇大保險責任,故意引導客戶不如實告知。而且有一些保險從業人員本身,對於保險的認識不夠充分。在銷售保單的時候,唯利是圖,沒有給客戶設計合適的保險產品。導致客戶在發生保險事故之後,難理賠。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一傳十,十傳百,把這好多人對於保險車,保險從業者的信任度在下降。

第三,保險理賠

其實有好多人都是聽別人說保險不賠,所以就不買保險了。如果看一下各家公司的理賠數據,我們看到中國保險業每年的賠付率都在95%以上。所以說保險在中國的理賠還是可以的,而且我國對於保險業的監管力度非常大,保險公司想在中國倒閉也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有些客戶在聽到保險業務員說買了保險之後,可以獲取非常高額的投資回報,才去買保險。這個認識是非常錯誤的。保險就是為了給客戶提供保障而產生的,而不是為了提供高額的投資回報。如果說你買了理財險,而發生重疾或者生病住院,肯定是不能獲得理賠的。有好多客戶買了非常多的理財險,而發生疾病住院,導致不能理賠。從履行合同的角度去講,這個是沒有問題的。現在購買保險支出沒有搞清楚他買的這份保險到底是用來幹什麼的?

第四,如何買保險

買保險是有一個順序。按照正常情況來說,保險先買意外險。然後是醫療險在然後是重疾險,再考慮養老和財富傳承。所有人買保險的順序大概都是如此,只不過是有一些人年齡比較大了,他不但要去考慮醫療重疾,還要考慮養老,個人建議在先解決了醫療和大病之後在考慮養老問題。


保險老炮


這類人非常的固執。講什麼都不要跟他講保險,他不願意聽,他總以為你是騙他的,要從他身上撈不少錢吧!他總是這樣想的,這個病不會發生在他身身上,她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果不其然,他非常的不幸運。生病不分時間,也不分年齡。也許你前一分鐘還活蹦亂跳,但後一分鐘可能就發生很多不堪回首的事情。可能他發生後,他就會恨以前跟他講保險的那一個保險代理人。他都會說為什麼當時這個保險代理人不堅持一下。為什麼不能說服他?無論在什麼時候,保險都不是萬能的。但是有了保險,可能在某一個時刻能救一個人的命,也可能讓他的家人活得更有尊嚴。常言道。你在拒絕一個人的時候,你好好的想一下以後你會不會受到別人的拒絕。



保險規劃王保全


這是人性觀念問題,談保色變很正常,因為他們心裡從一開始就以為保險就是騙人的,他們認為一旦買了保險,他們的錢就打了水漂,就上當受騙。

那為什麼很多人出了事之後會想到保險,就是因為他們也知道如果以前買了保險,現在就不用花這麼多錢。這就是人性,當災難沒有降臨到自己身上的時候,一切都是安全的,也不會去未雨綢繆,倘若災難一旦降臨到自己身上,他們就覺得後悔,但現在後悔又有何用,自己不未雨綢繆,難道別人還會幫很多嗎。

所以這也就告誡我們,無論是做人做事,都要考慮長遠一點,不要只顧眼前的利益,因為很多事情在發生之前都是沒有預兆的。


掌上保


我覺得這個問題主要有兩個。

外部因素

怎麼理解外部因素呢? 那就是中國保險行業的從業模式導致的。有最早期的保險業務組每天挨家挨戶的上門詢問保險,路上廣泛的宣傳單頁。導致了一些人員的對保險產生了牴觸心理。到現在市面上的保險公司五花八門,參差不急。出現了一部分出險客戶理賠難,維權難的現場。所以出現了一部分一談起保險就聞之色變。

內部因素

中國的真正發展其實是比較晚的,隨著改個開外以後。大批的新鮮事物才慢慢流入中國,才被中國大眾所知曉。保險理念有悖于于傳統的中國消費。其實你們會發現國外發達國家對保險都是有著完整的系統支持的。從就業,上學到生病住院都是有著保險服務支持。所以國人的保險理念也是在慢慢培養的過程。而目前有些人保險比較牴觸也是可以理解的。


肥貓的小世界


談保險,就色變,這個是有歷史原因的。

因為保險給大眾的印象實在是不怎麼樣,主要是之前的從業人員專業素質很低,賣保險全靠坑蒙拐騙,導致於很多人買了不適合的保險,真要用的時候卻用不上。

我有個小弟,母親腦溢血,花了三十萬,新農合和商業險都交了。新農合加上大病二次報銷,報銷了二十四萬。但是商業險一年交2萬多,最後報銷了兩萬。因為他父母交的商業保險,都是很久以前投保的,都是一些保障特別低的理財險。通過這個事情,讓他對商業險滿滿地不信任。

包括現在也還有很多從業人員,為了自己的業績,推銷一些並不適合的保險。客戶要保障的,他推理財的。所以這個行業需要有一些專業的人員來維護這個行業的行風。

至於出了事情,卻想到保險,說明保險的確是可以轉嫁風險的。只是之前很多人的不信任感,導致不知道從哪裡買到合適的,適合的好產品。

另外就是很多保險的理賠方面,雖然保險法是保障投保人和被投保人的。但是和保險公司來比,還是弱者,另外就是沒有專業的人員來站在投保人這邊來保護投保人的權益,很多時候,就容易拒賠。

這是現在的矛盾。有很多需要買保險的,卻買不到好保險。不需要保險的,卻被推銷買各種理財險。買了保險,理賠站弱勢,這就是這個行業的現狀。


兔保保女王


人的本能有一種特質叫做:僥倖心理,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簡單來說就是趨利避害:

一方面我們要問:為什麼不買保險?

根據統計學數據(1993-2012年),世界78家主要航空公司 發生一次空難的概率是1:4700000。對於世界各國民航(客運、貨運)飛機發生空難的幾率是470萬分之一。我不買保險,我怎麼可能是那470萬分之一?

另一方面我們要問,為什麼要購買彩票?

以體彩為例,其500萬的中獎規則是:從0~9中選出的7個數字,每位必須和對應位置的數字相同,其中獎概率為:(1/10)*(1/10)*(1/10)*(1/10)*(1/10)*(1/10)*(1/10)=10 000 000,中出500萬的幾率是1000萬分之一。我買彩票,我就有可能是那1000萬分之一?

這樣就是人性,非常矛盾,但非常現實的僥倖心理。


新見陽光


彩票中大獎幾率比保險出險幾率低萬分之一,很多人還是相信自己可能中獎,卻沒有人相信自己出險,人的心裡就是這樣。

看看新聞、微信朋友圈天天有疾病和意外發生,其實現在出險幾率挺高的。很多人報有僥倖心理,覺得意外和疾病不會是自己。從另一個角度講是對家庭的不負責任。保險是家庭規劃的一部分,只有提前把人生規劃好,才能從容面對各種意外情況,不會因為一場意外導致人生髮生重大改變。


亞輝說健康


說的簡單點,這就是人性“只想佔有,不想付出”或者說“只想佔便宜不想吃虧”。

這些情況其實從現實生活中去領些禮品啊什麼的可以看得出來:同樣的東西,如果只是拿出來讓人買,沒人買,但是一旦說送,瞬間就沒了。


易保再保


感性與理性

從人性感性的一面看,都希望好事發生在自己身上,不希望倒黴的事發生在自己身上。從理性的一面想,誰不知道自己一定會死。沒買保險的時候感性在起作用,看到有人遇到風險的時候是理性在起作用——




雲嶺保險


我買過保險深知其中厲害,水很深的。如果家庭條件富裕的人,建議你買一些高級理賠險,如果家庭條件一般的就別給自己找難受了。窮人家買的保險和你自己存錢看病區別不打,如果真遇到大事情,低端的保險業務管不了大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