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快樂指南

“哈哈哈哈”快乐指南

一臉冷漠地打出“哈哈哈哈哈哈”,是現代人表達親切的必備技能。

我們總在微信聊天裡表現得快樂,而“世俗”的期許中,衡量一個成年人過得好不好的標準,往往不是你能打出幾個2333。

我們在所謂“人生贏家”的固有準則中不斷被他人和自己施壓,沒有時間和勇氣琢磨自己想要的未來。

今天這篇文章的作者提出了一個問題:“不在意有錢沒錢,不在意名利地位,這樣‘不爭氣的人生’,萬一就是我們想要的呢?”

或許人生的選擇無解,但希望每個人,都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文/麗娜

1.

最近,我老公很不開心。其實也不值得一提,無非是人到中年,覺得這輩子可能就這樣了。自己認命不難,讓人難受的,是設想一下我們的兒子如果也活成這樣,那該怎麼辦。

被已為人父的高光照耀著,我老公說:“無毒不丈夫,我還是不夠拼,自己倒無所謂的,為了我兒子,一定要拼命賺錢”。

雖然理解他被生活逼迫的不易,但作為生活伴侶,我挺無奈的。

我的朋友也不止一次掏心窩子地向我發問:“你傲嬌,你不屑於與人爭,那你怎麼改變你的窮命?天天點燈熬油賺辛苦錢,等到有一天寫不動了,準備讓你的兒子接你的班,繼續一輩子搬磚嗎?”

這可能是我們這些不被理解、放棄發聲的80後真實的人生寫照。

儘管我們自認不是同齡人嘲諷的“油膩”,也不是90後鄙視的“脖子底下全是土”,但也許真的沒人關注一個挺著小肚腩、為了維持生活的中年男同事的內心,也沒人有耐心聽一個一開口就是孩子老公的中年婦女的煩心事。

我們這代人或許還沒有老去,卻已經為了謀生,生活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重擔下,早早泯滅自我,變成一個有點慫、有點懶,甚至有點壞的“中年人”。

“哈哈哈哈”快乐指南

我出身一般,一直以來,都為了基本生活拼搏,幾乎算作一無所有。看著我老公,以及那些配得上“油膩”標籤的同齡人,我理解他們所有的不甘、悲傷甚至憤怒,但我無法苟同。

哪怕我們為人軟弱,且絲毫不富有;哪怕我們只有三十幾歲,已經能夠一眼望穿下半生的平庸,我都可以接受,或者不得不接受。

但作為一個孩子的母親,說實話我很怕,一方面,我希望我孩子的人生有無限可能;另一方面,我並不願意做一個像我父母一樣的家長,犧牲掉自我,只做子女幸福人生的墊腳石。

我早已到了三十而立的年紀,但媽媽對我的關心還是無微不至。自小以來,她所有“為我的好”,其實不斷造成我的負擔。

身邊略微瞭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我想要的快樂和幸福從來不取決於物質,不是傲嬌,也不是吹牛,不管買多貴的東西,我都沒有那種開心到想要跳上月亮的感覺。

我對房子和車也沒有什麼執念,有也好,沒有就儘量讓自己窮開心,對吃的更隨便了,我一直覺得媽媽做的飯就是全世界最好吃的。

但我的父母不同,他們對我的期許一直非常“世俗”,總擔心我過得不好,賺得不多,住的房子不夠大,而從未真正瞭解過我想要的快樂是什麼。

在我依靠碼字賺錢之前,我爸媽一直認為這是個白日夢,他們希望我能夠擁有一份鐵飯碗,然後找個家境好一些的人結婚,生儘量多的孩子,變成所謂的“人生贏家”。

即使到現在,我的文章有幸被很好的平臺轉載,我媽也只關心對方給了多少稿費。

吐槽這些,不是對父母不滿,只是現在我也已經當了母親,想做一個好家長,我必須先從自己的原生家庭中找個模板,好的留下,一些顯而易見的影響,也必須看得清楚。

2.

我的父母對我很好,直到今天,他們也還在源源不斷地付出。我不希望他們太過辛苦,但這件事沒法講,在他們眼裡,這是“為你好”,如果你拒絕,就是不懂感恩,就是不孝。

我不害怕路人指責,就怕我爸媽心裡不舒服。

但這並不能解決我的煩惱。他們持續三十多年的付出,讓我心中的負擔越來越重。

我愈發不希望自己成為這樣的人,並且認為愛一個人,不僅僅是如何如何愛他(她),也要以讓他(她)愉快的方式去愛,愛情如此,親情也如是。

但很不幸的,我身邊都是像我父母一樣的人,包括我老公。他為了我們的兒子不斷犧牲自我,有時甚至為了賺錢有些無底線,只為了成全兒子所謂幸福的人生。

“哈哈哈哈”快乐指南

他沒有想過兒子想要什麼樣的未來,會不會不在意有錢沒錢,不在意名利地位,這樣“不爭氣的人生”,說不定就是他自己想要的呢?

我不希望兒子人到中年,還一味地被“我都是為你好”而越界施壓;不希望他想起父母當年為了給他攢錢買房買車和娶媳婦,放棄了那麼多,而一輩子沒有為自己的選擇活過。

中國式的父母,一輩子都在為子女付出,一旦我們對此提出異議,就會被扣上不孝的帽子,“父母都是為了你啊,怎麼那麼不知好歹呢。”

我無法反駁自己的父母,但我能夠選擇如何對待自己的孩子。

我希望他擁有獨立的人格,更成為一個獨立的人。他的人生永遠是自己的,而他這個人,只是我們平庸的人生中,收穫的最好的禮物。

他沒有責任和義務負擔我們未實現的人生理想,身為父母,我們也沒有權利為他的人生理想不斷加碼負重。

自由和尊重,是作為一個人應該獲得的基本權利,這項權利同樣也屬於每一個未成年的孩子。

任何人,包括父母至親,也沒有資格越界干涉一個人的人格與未來,不管這些干涉,是不是打著“為你好”的名義。

所以,我沒有什麼必須有的錢,必須有的光鮮,必須惹別人羨慕嫉妒恨的執念。不管為了我的父母,還是為了我的小孩,我都必須先有自我,並且以我自己的方式開心地活著,才有能力去愛別人,努力讓他們感到幸福和快樂。

3.

很多年前,我還沒有結婚,我的摯友曾經問過我一個問題:“你這麼理想主義,那對你來說,錢到底重不重要?”

這個問題我到現在都很難回答,作為母親,作為子女,我無法不設想父母和至親的生老病死,如果他們在未來的某天等著一筆錢救急或者救命,如果這筆錢能讓他們多活幾年,如果沒錢只能等死,我該怎麼辦?

我也常會為了錢,被老闆罵了將近一個小時仍然低頭靜聽;也會困到睜不開眼,還是堅持敲著自己看了都想吐的文案。

人生不會事事盡如人意,但我仍然努力活著,並且努力活出我想要的樣子。

現在,我會盡量存錢,維持一些求穩的理財,保證小病小災都能自己應付。如果真的到了燒錢續命的時候,我會傾其所有;如果真的遇上因為沒錢只能選擇去死的時候,我也會盡力抱頭痛哭。

我一直認為,我愛的人應該在能跑能跳的時候隨心所欲地生活,儘可能活得開心,所以我從來聽不進那些善意的勸諫。

“哈哈哈哈”快乐指南

例如“怎麼天天給兒子買玩具,也不教他背背三字經和唐詩宋詞?”我是聽不進去的。他未來還有十幾年苦讀的時候,為什麼我還要給他增加負擔;

例如“應該把錢攢下來啊,你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我也是不喜歡的。我的父母都老了,他們的未來不長,可是世界很大,他們應該在有限的時間內,到儘可能遠的地方,看看別人是怎麼活的;

還有“你不要活得這麼任性,拍拍老闆的馬屁怎麼了?傲嬌個什麼勁啊。”這些心意我領了,也懶得反駁。

我的人生觀或許並不具有普世意義,可人生在世,誰又能說自己才是正確的那個呢。我不想等兒子人到中年的那一天,我對他的愛只有“為你好”,而他因為太懂我這一路走來的苦,也無法開口反駁。

我應該首先是個快樂的媽媽,即使挺沒用的,也能坦然接受自己的一生。我養大的孩子,也要有自己該走的路。

原載於《中國青年》雜誌2019年第1期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哈哈哈哈”快乐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