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民間一直盛行“四川填陝西”的傳說,真實的史實是怎樣的?

忺月凌空


對於“四川填陝西”,一般認為,“四川填陝西”只是“湖廣填四川”的餘韻,並沒有引起太多學者的關注。

對於此次移民,一方面是因為漢中市處於陝西、湖北、四川三省交界地,明清時期“湖廣填四川”,也有一部分湖廣居民移居此地,如張氏“由湖廣麻城至西鄉縣南小洋壩報畝承糧落籍”,程氏由湖廣麻城縣遷陝西西鄉縣等。

另一方面,移民開荒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清初,因“湖廣填四川”成果顯著,湖廣、四川等地人滿為患,人地矛盾突出,流民日益增多,於是陝西開始招流民開荒,《鎮巴縣誌》有載:

“康熙五十一年,西鄉知縣王穆設招徠館,廣招川楚兩地移民入境定居,開墾農田。”

故有不少流民前往陝西,如觀音鎮紅崖河李氏,乾隆二十六年由四川遷入陝西鎮巴;嵐皋縣大道河鎮許氏,其先武昌大陽縣人,明末清初,部分族人西遷四川,清中期,又轉徙大道河鎮,世代以造紙為業。同時流民定居,也帶來了一部分特殊的文化,如四川的漁鼓。


楚邾


以前的漢中,可不是現在的漢中,最早的漢中有可能在湖北境內,後發展到陝西商洛部分,安康全境,屬於楚國。後又發展到現在的漢中,秦三十六郡時,漢中郡治所(相當於現在的省會)由現在的安康遷到現在的漢中,漢中的名字保留至今。那時的漢中包括現在的安康,漢中全境,還包括四川重慶湖北的部分地方。歷史上的漢中長時間作為現在省會級別的地方。梁州首府,山南西道首府,利州路首府,和成都平級(短暫的被益州管轄過),級別曾高過重慶。四川一詞來源於南宋的川峽四路,漢中為其中一路,各路平級互不從屬。元滅宋行省制,設立陝甘行省,包括現陝西甘肅四川重慶漢中,這時漢中就開始屬於陝西了。所以說漢中是四川地域上的一川,而從未屬於過行政上的四川,反而是四川部分屬於過漢中。漢中雖然四面是山但有幾千平方公里的平原,土質肥沃,風調雨順,稱得上魚米之鄉,當地人的生活過的很是愜意。由於交通閉塞,雖是戰略要地但戰爭並不太多。由於關中地區,中原,江漢平原戰爭多,遷來漢中的人真不少,明朝時有的縣就有幾十萬人口,相當於現在的人口。張獻忠,藍大順起義又有四川人口遷入,可能還有藍大順的雲南子弟兵,說不清。說了那麼多,該總結了,在行政上漢中從來未屬於過四川(只有漢中的勉縣略陽寧強部分南鄭的碑巴短暫的屬於過),自行省制以來就屬於陝西,在元以前漢中和四川重慶交集大大多於關中,至於人口原籍,在不斷交融著。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只介於氣候的影響。


山巔觀雲海


實際上,漢中民間盛行的“四川填陝西”,是歷史上著名的“湖廣填四川”的繼續,謂之“湖廣填陝南”。

漢中地區雖然是陝西的一部分,但地理位置卻離四川很近。這塊地方,自宋朝末年一直到清朝建立,可以說飽受戰火塗炭。先是宋金戰爭,繼之宋蒙戰爭,明末的李自成、張獻忠起義,滿清與明朝的戰爭,都對這塊地方大肆殺戮。從而使四川、漢中地區由人口密集的天府之國,變成荒無人煙的鬼城。沃野千里卻人口稀少。以漢中地區的漢陰縣為例,明朝萬曆年間“漢陰縣有戶六百七十,口三千五百七十六”,明朝末年則“破頹者僅存十餘間”,“土著無多,所存十之一、二”,基本變成了無人區。據專家統計,到清康熙年間,陝南地區百分之七十的人民死於戰禍或移民他鄉。康熙七年,四川巡撫張德地向康熙皇帝提出向四川一帶移民的建議,得到康熙批准。於是聖旨一下,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等十餘個省市開始向該地區移民。

除了行政命令之外,漢中地區的移民主要靠優厚的國家政策,吸引人們前來墾荒。這裡賦稅較低,地租極輕,對無地耕種的流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通過大規模的移民,這裡變成了“十家九客戶,百年土著無”。移民經歷了很長時間,對當地人民形成了深刻印象,所以從祖上就開始相傳,不讓後人忘記我們來自哪裡,逐漸形成了一個個傳說。“四川填陝西”的說法,估計便是當年湖廣填陝南的誤傳。

春秋史社,專注於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歷史春秋網


誠邀,如題。按照小編的經驗,農村的傳說很多都不是空虛來風。既然漢中民間一直盛行“四川填陝西”的傳說,說明在中國古代,四川和陝西之間確實有著某種人口流動,那麼這會發生在哪個時期呢?

劃重點,這個傳說是發生在漢中而不是陝西的其他地方,那麼漢中與四川有什麼聯繫呢?

漢中市,陝西省地級市,簡稱“漢”,古稱南鄭、興元、梁州、天漢。位於陝西省南部,北依秦嶺山脈,南屏巴山淺麓,雖然在行政區劃上屬於西北地區,而地理自然環境屬於西南地區。實際上從歷史淵源上來看,漢中自古屬於四川的勢力範圍。

也許這就是問題的答案

由於一脈相承,漢中與四川自古交流就極為頻繁,因為二者之間並沒有什麼山脈阻隔。“湖廣填四川”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吧。也許在康熙年間,來自長江中游和華南兩廣的無地百姓,進入四川以後並沒有停止,也許沿著古道北上進入漢中。這是非常有可能的。因此漢中地區人們所說的四川填陝西,也許就是發生在明“湖廣填四川”的延續。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而題主提到的四川填陝西,很可能就是湖廣填四川的一部分,元末明初年間和明末清初年間,明朝和北元之間,清政府入關後與太平軍,都發生過許多次大戰,而當時的滿清八旗兵殺戮殘忍,對戰場所在地的百姓也不放過。致使四川一帶,說沃野千里卻人口稀少。因此當滿清政府實際控制中原之後。從康熙朝開始,便開始考慮從人口眾多的湖廣地區遷居百姓至四川耕種生活,填補戰爭帶來的人口稀少等一系列問題。



而漢中雖然隸屬於陝西,然而地理位置上更靠近四川,因此,從長江中游而來的湖廣人民,溯源而上進入四川。在北上進入漢中是有可能的,而且講得通的。因此漢中地區人們所說的四川填陝西,也許就是發生在明初和清初著名的湖廣填四川這一事件的一部分。


謝謝大家,我是珞珈山的貓,歡迎大家關注收藏。


珞珈山的貓


好像沒有“湖廣填四川”那麼早。大約就太平軍1863年攻佔漢中一整年再撒離以後的事。八九十歲以上的老輩人都說,“趕長毛”後曾祖輩隨大批四川同鄉,被清軍綁手連串押到漢中定居,當時漢中一片荒蕪,當地平川人口所剩無幾。遷徙途中要求解手即知是要入廁,因此鄉間至今還習慣把入廁稱作“解手”。漢中人的口音俗語與川北相通,也是佐證。而“長毛”正是清軍對太平軍的蔑稱。只是漢中民間流傳至今的這次大遷徒,始終找不到史料來佐證。有掌握這方面史料和研究成果的,不仿拿出來與漢中百姓共享。


忺月凌空


關於這個問題,據我媳婦的爺爺說,在漢中四川交界的地方,很多人走路,都愛把雙手背在後面走,據說祖先都是被綁著手,從四川押解來漢中的。因為手是被綁著的,上廁所的時候,要解開繩子一下,所以就有了解大手和解小手一說。因為手被長期綁著,很多人獲得自由後,還是改不了把手放在後面的習慣。最後說一下,這只是個傳說。


漢上生活圈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漢中各地人居太少,報請川陝總督鄂海,廣佈招徠,就有了湖廣填漢中。這些大家可以參看康熙年間王穆主編的《西鄉縣誌》,這裡面記載有大量移民信息!也有部分遷川后又遷陝的。我祖上就由湖南新寧李家村遷川武勝後又遷漢中。


奮怒的老頭


兩湖兩廣人口遷移填四川。兩湖就是所指的(湖北省、湖南省)。兩廣所指是(廣東省、廣西壯簇自治區)。漢中市大部分人口也是從兩湖兩廣這四個省的人口遷移到漢中定居的 。

兩湖兩廣兩河山所指得是中國7個省1自治區(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河南省、河北省、山東省、山西省)。


用戶1387124055128


據我爺爺說,我們的祖先就是從四川走到陝西的,最早應該是在山東,後來全部遷到四川,估計也是躲避仇家,很多年後才走出來,分散到各地。我們姓唐,爺爺說到西安最早都是在長安縣一個地方,然後慢慢的開枝散葉,東郊,北郊都有。解放後還有長安那邊的人拉著架子車來尋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