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亞狂想曲》:音樂就是一種宗教

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全長超過2小時,《波西米亞狂想曲》單曲長達六分鐘,歌劇式搖滾與重金屬的混搭,雖然當年這首歌脫胎後被詬病的原因是冗長和不被理解,但它最終成為皇后樂隊經典曲目中的經典。

皇后樂隊組隊時筆者還沒有出生,現在很多小朋友也並不熟悉這個上世紀的著名樂隊,皇后樂隊創始之初有四個格格不入的成員,他們是愛音樂、愛自由的牙醫、天文學博士、電子工程工科男,他們在激情中創作和互懟,他們用生命為音樂留下種子。2018年,皇后樂隊獲得第60屆格萊美獎終身成就獎 ,這是至今仍沒有解散的一支老牌樂隊的最高成就。

樂隊很老,曲目卻長盛不衰。比如:《We will Rock you》《Killer Queen》《Love of my life》等經常不絕於耳。在時至今日的歐冠聯賽,英超,意甲等歐洲足球大聯盟的比賽中的最後時刻,球迷幾乎都會自發合唱《we are the champions》此曲以慶祝冠軍的誕生。每每音樂響起,熱血沸騰豪情幹雲。

《波西米亞狂想曲》相當於皇后樂隊主唱FreddieMercury的個人傳記片,在保守、保護的詮釋尺度下雖不能稱為優秀,但其賣力地再現經典也是可圈可點。筆者此文無法只從電影或人物真實人生單方面入手進行評述,所以註定也是一種四不像的混搭。

《波西米亞狂想曲》:音樂就是一種宗教

樂隊主唱FreddieMercury是一個個人標籤收藏家,“音樂天才、異裝癖、橫跨四個八度的最佳搖滾嗓音、同性戀(雙性戀)、死於艾滋病,這無疑是天使與魔鬼的化身。他有著橫跨兩性的性感妖嬈,搖滾和重金屬又讓其力量感爆棚,創作能力與演唱功力更是鮮有人能望其項背。

愛與自由是音樂的靈感,從第一次Freddie遇見Mary的羞澀的搭訕,到第一次去Mary工作的服裝店去找她,並在慌亂間選了一條女式褲子,很快他們墜入愛河,Mary是Freddie謬斯女神,以及長達一生的守望。電影中那段Freddie和Mary遙望對方的窗口,一邊打著電話,一邊將檯燈一開一關的鏡頭,相信文青和詩人一定會淚流滿面。

Freddie他燦若煙花,其實他比煙花寂寞。Freddie一生據說男朋友們不少,但是他愛的異性只有Mary。二十年裡他對Mary有著妻子的承諾,甚至死後的大部分遺產留給了她。她也像照顧家人一樣送了他人生最後一程。沒有性的愛情還是不是愛情?或許那已經不重要。被人發現美與好是稀鬆平常的事,只純粹地愛一個人卻是極度美好令人動容的事。

電影中後半部分用了很多細節表現Freddie的寂寞,Freddie與其他樂隊成員一直以一家人作為心裡關照,他們也有過一段時間的互相拋棄,Freddie說”我們不是一家人,你們有家庭、有老婆孩子,我呢?我什麼都沒有......”尤其Mary有了男友和懷孕之後更是如此。他被無數人追捧心裡卻是一個空殼。他太孤獨了,他出入禁忌酒吧和熱衷在家裡舉辦派對,請來各路妖魔鬼怪,只是為了驅趕如黑暗一般退了又進的寂寞。

被歌迷熱愛,被歌迷拋棄,這些都是現實的審判。電影中記者招待會上記者們無下線地追問Freddie的私生活和他情人們細節的畫面,表現媒體與明星之間的相愛與相殺的關係,明星隱私與公眾精神消費之間的纏鬥從來沒有止息過。

有多狂愛,就有多危險,粉絲是信徒,有時也是劊子手,正如搖滾靈魂人物約翰·列儂死於歌迷的射殺,流行天王邁克爾·傑克遜被潑不完的髒水……積極上進、追求夢想、力爭完美,同時也時刻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倡導愛、自由、尊嚴、和平的正能量精神才是搖滾以及音樂的真諦。

沉淪與自我跳脫一直在Freddie生命中起伏,壓抑和被輕視讓Freddie有了來自生命的迸發,只有毫無保留地寄託於音樂是他的宿命,曾經依附於他既是經紀人又兼情人的保羅的無情背叛,外界對他的排斥和拋棄,不幸患上艾滋病這一切曾讓他崩潰。疼痛往往是搖滾的主線,搖滾之所以讓人迷戀是它的大膽與直接,向上與向下的互相撕扯,搖滾樂與詩歌一樣,可以讓人永遠年輕,可以讓人永遠熱淚盈眶。

《波西米亞狂想曲》:音樂就是一種宗教

多少男人一生都想得到另一個男人的認可,那就是自己的父親。“拯救生命”演唱會之前,Freddie回到久不曾登門的家,與父親有了一次和解和彼此接納的擁抱。一直教導他善思、善言、善行的爸爸終於打開電視機看了Freddie的那次全球義演音樂會上的傾情演唱。舞臺上Freddie激情四射,電視機前的父親淚光閃爍。

一生中行差踏錯,誰沒有幾次?天才不是完人,每一個人都在找尋自己,誰不曾有過“希望從來沒有來到過這個世界”的吶喊與質問?人人身陷困境,就看誰有赤子之心。

電影最後20分鐘適合站著看,適合跟著節奏一起搖擺。萬人體育場可以感受到音樂其實是一種宗教。震憾與感動讓一切歸於美好,使一切狂想有了註解。在最後的20分鐘我的心情一直澎湃,也會有一種心疼的熱淚盈眶。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人必須讓自己喜歡上自己,也必須愛上自己。否則,如何綻放也都不會有根。一直找自己的Freddie相信最後已經找到他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音樂從沒有在人間消失,如果萬籟俱寂,呼吸聲也是音樂,一個人獨行,腳步聲也是音樂,音樂其實就是一種讓人痴迷的宗教。

皇后樂隊讓我看到了澎湃、激情、不羈、自信、才華、悔悟,迷茫以及珍貴的堅持。星星還是那顆星星,皇后還是那個皇后,此去經年,音樂不死,音樂它就是一種宗教。

傳記電影說到底只是電影。真實與虛構的雜糅,限於篇幅和對逝者的尊敬與緬懷,都不能酣暢淋漓地還原人物和事件,如果電影沒有能全面入微地讓你瞭解皇后樂隊及各位成員,那麼,你可以在他們的音樂裡找到對音樂的信仰。當這些經典音樂響起,曾經的絕唱將再次美好重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