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亞狂想曲》音樂是相通的,被那些恆星一樣發光的人感動

今天看了《波西米亞狂想曲》,從上映前就十分期待了,前奏一響就跟著搖頭抖腿,只有四個人的早場巨幕看爽呆了,像很多人一樣,只聽過歌沒有那麼瞭解皇后樂隊的人,看完電影后只會垂直愛上皇后樂隊。電影顯然是在關於佛萊迪一些部分有點刪減的,最後Live Aid那裡真的完全沉浸在音樂裡就像現場一樣,還原度也超級高,之前看過一點皇后樂隊的視頻,佛萊迪在舞臺上是有著魔力,能把觀眾的心掌握著的主唱。

《波西米亞狂想曲》音樂是相通的,被那些恆星一樣發光的人感動

看完之後和朋友說我看哭了,對方問:那麼好看嗎,其實不是因為電影故事講得有多麼得煽情感人,只是我看到了這個世界上,有些人曾那樣熱烈得活過,叛逆而純真,瘋狂又大膽,叫囂著我是獨一無二的,不斷衝破邊界,衝出迷霧,成為生來本該成為的自己,並最終與世界達成和解。他們發出的聲音飄出大氣層,在遙遠太空依然清晰可聞,一百年一千年以後,他們依然被銘記,以另一種方式完成了永生。我是那麼平庸,那麼俗氣的一個人,連把叛逆與渴望宣之於眾的想法都不敢有,只是不斷地把內心的高牆一層又一層得加固,佯裝出一切隨它的樣子。

《波西米亞狂想曲》音樂是相通的,被那些恆星一樣發光的人感動

所以,我只是為那些恆星一樣發光發熱的人感動,為他們的勇敢,為他們的天賦,為他們的音樂,為我永遠無法擁有的模樣而感動。佛萊迪一直是所有人的偶像,很小的時候我就看過他的傳記《誰願永生》,他的藝術人格是獨特以至於再難複製。不過四個人當中我還是更喜歡吉他手,溫和而有才華,恰到好處地表達著自己。在舞臺上綻放,因為到了極致而消耗了自己的生命力,是很多藝術家與魔鬼定下的契約吧。很多創作的人,很有可能在年少無知的時候,無意中寫下一些話,多年後回頭看,發現那是自己一生的預言,上帝給了一些東西,也會收回一些東西,這就是生活的平衡。

《波西米亞狂想曲》音樂是相通的,被那些恆星一樣發光的人感動

此時此刻的心意相通,假如音樂的偉大可以量化,如果音樂的偉大可以量化,我理想中的形式是這樣的:對於某個音樂作品來說,每當有一個生命在某時某刻聽到了這個作品,在那個當下,他、她感到一種心意相通,感到了某種奇異恩典的力量,那麼音樂背後的上帝就為這首作品的偉大值增加一個單位值。我腦海裡對於藝術天才有這樣一個公式:極致的感知能力與將其感知外化成某種形式的美的能力,後者更為重要。因為前者是每個生命與生俱來的,後者是天賦。

《波西米亞狂想曲》音樂是相通的,被那些恆星一樣發光的人感動

想象一個場景,幾千萬個不同長相的臉龐,臉上帶著同樣的動容的神情,如果這是一場電影,一個音樂會或是演講,沒有人會感到奇怪,當然,如果是大家走在馬路上,本來各幹各事的人們突然擺出同樣的神情,這可能就有點驚悚了,看手機的除外。回到剛才的話題,明明臺上的那位是公認的天才,有著超出常人的傑出天賦,我們卻可以感到與他心意相通,甚至想快樂地流淚,這就是最好的證據:大家都帶著與生俱來的感知能力,所以我們能夠感受到這位藝術家想要傳達的情緒,藝術家的偉大之處在於其提供了一個美的載體。

《波西米亞狂想曲》音樂是相通的,被那些恆星一樣發光的人感動

這個載體的容量是如此之大,乃至於只要有合適的技術和充足的電量,它能夠沒有上限地讓無數生命體在當下心意相通。與相當數量的人們心意相通,是世人持之以恆追逐地東西,仔細想想,權力、金錢、美貌這一類成就型物質,抑或是許多享受型物質,在某種程度上,都可以說它的快樂的本源就是來自於和其他個體的心意相通,當下的、瞬時的心意相通。在聽波西米亞狂想曲的時候我完全能感受到這種心意相通,而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不能解讀,不能解釋,不能用言語去描述。噓,一旦說出口,那個掌管奇異恩典的小精靈就會離開了。

《波西米亞狂想曲》音樂是相通的,被那些恆星一樣發光的人感動

電影裡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我們就是為了那些不被重視的邊緣人,其實搖滾是小眾的,是不被大多數人喜歡的,但有人和我一樣就夠了,也有像皇后樂隊這樣被太多人喜歡著的搖滾樂隊。看到最後的萬人演唱會我激動的熱淚盈眶,有當今樂隊的影子,有樂迷的影子,那是最好的時代了, 還要感謝身邊的朋友們,本來以為是一場需要自己一個人去看的電影,但我剛提起就都願意陪我一起,身邊有這樣的朋友超滿足了。最後都去看,一定,無論你知道不知道喜不喜歡皇后樂隊,去看了就會愛上的,相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