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恰縫三月初一,有人說初一不能上墳,這是真的嗎?有什麼說法呢?

頁川木木1


馬上就到了清明節了,清明節我國很重要的節日之一,在清明節這一天是我們為去世的親人掃墓祭祀的幾日,今年的清明節是陽曆的四月五號,陰曆的三月初一,恰好是清明遇初一,有些人說初一不能上墳,那麼今年在清明節這一天不可以上墳掃墓了嗎?

初一不能上墳這種說法絕對是無稽之談。在我們這裡家裡老人去世以後,除了每年的清明寒食要上墳以外,在老人剛去世的七七四十九天的每隔7天都要上墳一次,這七七四十九天中上墳七次的話,難免會有和初一相逢的日子,也沒看到誰家在逢7時不上墳。除了老人去世後的七七四十九天要上墳以外,在老人的生辰和去世的日子每年也要上墳,生日在初一的人有很多,去世的日子剛好是初一也很多,如果去世的老人生辰和去世的忌日都是初一難道不能上墳祭奠了嗎?肯定不是。

在給逝者上墳掃墓時,除了去世老人生辰和忌日要上墳以外,每年的清明節和寒衣節也是大家集中為逝者上墳的日子,雖然清明節在農曆的時間不固定,但是寒衣節卻是在每年的十月初一,如果說初一不能上墳的話,那麼就會和寒衣節出現衝突,可能也就沒有寒衣節這個集中掃墓上墳的節日。

之所以今年的清明節正好是農曆的三月初一,是和我國有陰陽兩種曆法有關係。清明節在每年公曆的4月5日前後,公曆是根據地球繞太陽轉動的規律確定的日曆,每年都是365天或者是366天,而我們所說的三月初一則是陰曆,陰曆是根據地球圍繞月亮轉動的規律確定的日子,平年是354天,閏年是384天,正是因為公曆和陽曆在每年中都有差距,所以才會出現清明節恰逢三月初一的情況。

其實不僅是在今年的清明節剛好遇上三月初一,在過去的1981年、2000年都是清明節遇上三月初一,每19年一次,所以這種情況以後還會很常見。

我們在清明節祭祀祖先就是緬懷先人的一個傳統習慣,可能在一些地區確實是有初一不能上墳的說法,但是在清明節這一天還是上墳祭奠逝者比較好,或者是提前一兩天也是可以的。


悠悠鄉村路


我是閩南人,現客居廈門,摩的為生。昨天上午十一點還送兩個人去一點墓園祀拜。這也可以證明,閩南地區沒有這個說法。在在3月25日,星期天,有部門跑到那墓園路口去捉摩托,一天抓了七八十部,還驚動了墓園的領導,去做了交涉。好象也沒用。到口的肥肉,誰也不願意丟掉!

閩南這邊的清明祀拜風俗是這樣的,清明前後十天都可以上墳祀拜,清明祀拜是到墳地去的。七月十五鬼節是在家裡大堂和祠堂祀拜,家中大堂祀拜家祖,祠堂集體祀拜宗族先人。鬼節從七月初一到十五,都有地方在過。除夕那天也是在家中大堂和祠堂祀拜。

中國地廣人更多,十里不同俗,隔村不同音。不排除有地方有初一不上墳的習俗。





嶼上日光


今年的清明節是4月5日,這周星期五,農曆三月初一。清明節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其在國內已經流行了上千年。在這一天,國內大部分地區都會去過世的親人們墳頭上掃墓,以此來表達對他們的哀思。清明節恰縫三月初一,有人說初一不能上墳,這是真的嗎?

回答問題之前,農夫特意去問了一下村裡的一些老人,他們說從來就沒有這個習俗。每年到了清明節就掃墓,並且清明節氣和其他的多個節氣是不同的,很多的傳統節氣都是看農曆,但是清明節基本都是看陽曆的。說初一不能上墳,這個是沒有依據的。

首先,在有不地區有大年初一去祭祖的習俗。每年新年的第一天,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一家人去祭祖。而這個就是正月初一啊,為什麼說初一不能上墳呢?

其次,在很多地區還有“十月一,送寒衣”的習俗,這個也是在農曆十月初一的時候,同樣是需要去給祖先上墳的。

最後,農夫還翻看了一下日曆,在1981年、2000年、2019年等都是在初一的時候清明節,由此可見是每隔一段就會出現初一清明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現在都是什麼年代了,居然還相信這種說法呢?不過在不少地方關於清明節掃墓有另外一種說法,那就是“早清明,晚十一”,意思是說清明節掃墓可以提前幾天,而農曆十月初一冬祭則推遲幾天也是可以的。其實這樣也是非常實用的,現在很多的農村人都是在外地打工,而提前幾天回來掃墓,這樣就可以有效錯開出行的高峰期。在我們村裡,有些人就是提前幾天就開始掃墓了,而且基本都是上午出去掃墓。但是有些人因為一些事情耽誤了,就會在下午才掃墓。

不知道其他的地方是否有初一不能掃墓的說法,反正農夫是沒有聽說過哦!可能少數地區有吧,畢竟“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啊!如果當地有這個說法,那就提前一天去吧。農夫最後還想說一句:掃墓的目的就是祭祀祖宗、緬懷先烈,早一天、晚一天又何妨呢?大家說是不是呢?


農夫也瘋狂


今年的清明節恰逢農曆三月初一,而有人卻說初一的禁忌是不能上墳,這其中到底都有著怎樣的故事與說法?

很早以前在我們農村確實有這樣的說法,大家都說清明逢初一併不是什麼好日子,這一天我們都要儘可能的避開去上墳。有時間的話我們可以另選時間,沒有時間的話就算少去一年我們也不可以選擇初一的時候去上墳,反正初一這一天上墳它代表的就是不吉利的意思。農村人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的封建迷信的,很多時候很多事情我們所講究的也就是有一個好兆頭都能夠紅紅火火大吉大利。



那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初一上墳在我們農村又被認為是禁忌?早年間曾聽爺爺說過三月三鬼下山,每年農曆三月份的第一個單數日也就是開月初一它又被稱為破日。破日在我們農村老歷的記載中是諸事不宜,也就是說這一天不管做什麼事情它都不順利不吉利的。所以說清明節初一上墳在我們那裡一直都是不被允許的行不通的事情,每年清明節的前三天後七天不管哪一天上墳只要避開初一都是可以的。


自古以來我們農村慶祝清明節不僅僅只是單純的為了掃墓紀念先人,大家可能忘記的是清明節它同時也是我們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在我們那裡又被稱為踏春節。每年農曆的二月末三月初清明節過後也正是我們農村人春種農忙的時節,每當這個時候村裡的家家戶戶都忙著篩肥播種。以前在我們農村根本就沒有天氣預報,所有農事農活的進行靠的都是各種各樣節氣的預算而已。比如說立春翻地、清明播種等好多種不同的說法應有盡有。


職業農民小強的故事


清明節遇陰曆三月初一,依陰曆置閏19年七閏的特點和規律,往往每19年就有一次,誤差只一天,所以初一遇清明不是今年才有的特例。清明節掃墓拜祭祖先已成傳統習慣,已有二千多年曆史,怎麼可以因遇初一就違背傳統習慣不拜祭呢?民間不是習慣陰曆初一十五燒香敬祭鬼神嗎?怎麼初一十五可以燒香敬鬼神,卻不可掃墓拜祖宗?這是矛盾?還是兩重兩套標準?祖先與鬼神要區分開?是什麼邏輯?我認為不必忌諱,不應有這心理心態,盡孝道,敬祖先,是盡人道人心,不應有忌偉有時限,既然有傳統有可慣了,就依傳統習慣盡力而為,悉心去做就好,不必人為自我沒障的。

初一十五是月亮朔望日,民間習慣利用朔望來敬天地日月祭拜所謂的鬼神。這源自人對自然及規律的崇敬,也是出自古人的乏知,以為天地有鬼神主宰。我們對祖先的祭拜是孝道,是善的體現,這與敬所謂的鬼神並不衝突。從這一點看也是不必忌諱的,而且是正相合的。

敬拜鬼神也好,祭祀祖先也好,都是有所敬畏,盡善盡孝盡人心而已,何必那麼多彼此,那麼多忌諱呢,不應計較的。有心盡意就可。





樹德漢碩


後天開始就到清明假期了,放小長假的人們最主要的任務是回老家祭祖上墳,清明祭拜是從古老的年代傳承下來的習俗。

有人說今年的清明節恰逢三月初一,初一不是上墳的日子,不知道這是哪裡的說法,反正我們老家是絕對有初一、十五上墳祭拜這一說。

比如一年中有三個重大日子是上墳拜祭的日子,第一是清明節,第二是七月十五,第三就是十月月一了。有十五也有月一,而以前的清明節評論十幾年就會有一次是月一清明,農民們只知道清明是上墳祭祖的日子,壓根沒考慮是初一還是十五。

我們村後面有座祥光寺,寺裡的主持經常對香客們說,無論是燒香拜佛還是祭先祖,選擇初一、十五就好,初一是月虧之日,而十五是月盈之日,偏偏就這倆日子被特指為祭拜日。

原來初一和十五是十齋日,據說十齋日是黑白無常在人間遊歷的日子,假如心中有愧,那就初一、十五祭拜祈求原諒,若心中無愧,那麼在十齋日祭拜,佛祖也好,先人也罷,會保佑祭拜者平安如如意,保

因此初一、十五是正兒八經的祭拜日,是黑白無常遊歷人間的日子是老人們口中的十齋日。

在我們北方農村,清明上墳分上什麼墳,若是上新墳,必須提前在一個月內上墳,所謂的新墳是指剛死去的親人還沒到三年,這種情況是要提前上墳的,所以叫上新墳,上新墳得根據逝者是夫妻同葬還是一個人獨葬選日子上墳,若是夫妻都老了葬在一起,就得挑雙頭日子上墳,否則就是單日上墳。

以前上墳很隆重,燃放煙花爆竹,燒紙燒香,跪拜祖先,現在有關部門提倡文明上墳,通往村外上墳的路口安排好工作人員,會給上墳的村民發放鮮花,送鮮花,禁止以前的野外用火現象,以防發生火災。


悠然見東山


清明節恰縫三月初一,有人說初一不能上墳,這是真的嗎?有什麼說法呢?

科技農場為您解答。

今年的清明節是4月5日,農曆的三月初一,確實是遇到了初一這種情況。清明節是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大家對清明節也是重視有加,很多在外地的人過清明瞭,無論再忙也要會趟老家,為的就是祭祀先人。

而清明這天上墳掃墓的習俗也是流傳已久,很多人如果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都會選擇在清明當天再去上墳,以顯示對先人的尊敬,怎麼趕上初一就不能上墳了?

清明節趕上初一併不是個例,因為清明根據的是陽曆,而初一則是陰曆,所以說,每過一定的時間,清明和初一就會趕到一起,而我們清明上墳根據的則是清明,和陰曆無關,所以說,這種說法可以說是沒有道理的。

再者說了,這初一本來就沒有不讓上墳的說法,大家最常說的“十月一,送寒衣”,這十月初一的祭祖上墳的習俗就是在初一啊,並且我國的有些地區還有大年初一祭祖上墳的習俗,不也是在初一嘛,所以說這初一不讓上墳其實真的沒啥道理。

清明和初一趕在一起不讓上墳小編沒聽說過,不過這“前清明、後十一”小編卻是知道,並且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這個習俗,什麼意思呢?清明祭祖上墳可以趕在清明之前幾天,十一祭祖上墳則可以延後幾天。並且各地的習俗不一樣,有些地區這清明祭祖上墳不僅可以提前幾天,延後幾天也可以。這清明趕在初一不能祭祖上墳的習俗小編是覺得沒什麼道理,不過既然有人提出來了,說明還是有可能有些地區又這種習俗,所以說想要避諱一點的話小編也建議可以錯開這一天,反著這清明前後都可以。

最後小編還要多說兩句,這清明祭祖上墳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習俗,我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這“孝”是大義,上墳祭祖本來表達的就是對先人的思念,真正重要的是這顆心,所以不必太在乎這些規矩,心意到了才是最重要的!


鄉間小少年


老俗話說:“隔月不上坆"。

出門三五里,各處一鄉風。各處流傳下來祭祖的風俗、方法不同,只要遵循當地的風俗習慣,按照老一輩傳下來的做,我想不會出什麼事吧。

我們那裡是“應前不應後,隔月不上墳,清明節前三天不上墳"。比如說,農曆三月初六清明節,初三、初四、初五三天不去上墳,(先人們都楊卅參加廟會去了,你去上墳叩拜燒紙錢,他們收領不到,等於沒有去上墳一樣。)要麼初一、初二去,要麼清明節當天去,比如農曆三月初一清明節,二月不可去上墳,只能在清明節當天去。再則,清明節這天過去了,也不去上墳了。

小的時候,爺爺清明節總會帶著我們去墳山給先輩們上墳。一晃爺爺已經登仙二十多年了,每年清明節我們都會在他老人家墳前燒些紙錢,放些煙花爆竹。祝老人家在天堂快樂,祈求爺爺保佑我們後生生活幸福!



看風觀水三人行


清明節,趕上三月初一,能不能掃墓?命理師陳一宏有話說。

初一不上墳,這個說法是一種民俗。比如很多地方,年底了會上墳掃墓,然後正月初一,當然就不要了,這是一年之開始嘛,當然做比較活潑的寓意比較好的事情啦。那我們就知道,像正月初一,確實是不上墳不掃墓的了。

關於二十四節氣呢,這個跟農曆的日子,是對不上號的,因為排列方法不同。那像清明節這一天,有可能是二月的時候,也可能是在三月的時候,每一年都各不相同。

2019年清明節,剛好,就湊巧的在三月初一。所以,一些好事者就發了這麼一個問題:今年的清明節可以掃墓嗎?需要改日子嗎?

其實,凡屬於約定俗成的節日,那麼就代表這一天就是專門做這個節日的事情的,不管這個節日會在哪一天。既然是專門幹這個節日特定的事,那麼就是白無避忌。所以,三月初一也好,三月初二也行,清明,儘管放心祭祖,儘管誠心紀念。

說到這裡,我就想說,問三月初一能不能掃墓這個問題,難免有點小題大做,屬於無中生有啦。


命理師陳一宏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眼看祭奠祖先的“清明節”就要到了,為了祭奠先人祖先,人們都會用香、蠟燭、值錢來寄託哀思,希望先人在下面過的好一點,拋開迷不迷信不說,最起碼也是緬懷故人親朋的一種方式。

每月的初一十五是祭奠祖先的正日子,我們是河北地區的,我們這在初一十五的都是為先人燒紙供奉,就連大年初一也是去上墳,相傳每逢清明節、七月十五這些大日子,未投胎先人的亡靈就會回到陽間看看後輩家人,享受香火。

總而言之,祭奠祖先也是一種孝道的體現。也一種感恩先人的一種行為,正所謂,知恩圖報也是我國一種優良傳統。人生只有一次,望大家好好奉持孝道,在祭奠已故先人的同時,也要照顧好在世的老人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