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努力練習、考級、獲獎……當心落入學琴的誤區

點擊藍字關注

琴童努力练习、考级、获奖……当心落入学琴的误区 | 耶鲁钢琴硕士说

,開啟終身學習之旅。

文源 | 留學全知道(ID:EduKnow)

前不久我們發佈了關於音樂留學的文章。有家長看了5類學校的總結表說,真沒想到孩子愛音樂,有這麼多道路可選!

(戳這裡複習:熱愛音樂VS特長留學?耶魯大學鋼琴女神說:美國特長生和你想的不同……)

但話說回來,無論孩子通過音樂特長,報考哈佛耶魯、還是文理學院、音樂專修學院,最關鍵的是孩子學習音樂的熱情。

“練琴就像上刑,玩一會就像刑滿釋放”——如果你家是這種情況,孩子的音樂教育方式恐怕出了一些問題。

音樂是上天賜給人類的禮物,每個家長給孩子買琴的那一刻,初心都是好的。但為什麼練琴變成了家長咆哮、孩子受罪?究竟什麼樣的音樂教育,可以幫助孩子獲得熱情,把音樂變成一生的追求和熱愛?

今天我們再次請來耶魯大學歷史學士、鋼琴表演碩士、棒呆留學藝術顧問張楚晗老師,來分享她的音樂學習歷程。她如何愛上音樂,自覺而投入的練琴,並因為音樂特長收穫包括朱莉亞、新英格蘭、伊斯曼音樂學院等七所美國頂尖音樂學院,以及耶魯大學的錄取。

楚晗多次有幸得到傅聰先生親自指點,年少時便認為學琴不能僅僅待在琴房,而是要多元的吸收知識。在耶魯期間,楚晗嘗試了多種跨界,把音樂與人文、科技領域相互融合。她曾與劉娃,Sam Wu共同創作Tree of Life, Still 等跨界作品,並獲得耶魯大學“創新藝術獎”和 “跨界藝術作品獎”。

琴童努力练习、考级、获奖……当心落入学琴的误区 | 耶鲁钢琴硕士说

如何引導孩子把興趣堅持下去?

楚晗說,她在耶魯學習時最難忘的就是,有一群熱愛音樂的小夥伴,能夠聚在一起玩音樂、探索音樂,創造出新的作品。

而這樣的熱情和快樂,得益於童年學琴時,對於音樂的認知。

楚晗的啟蒙老師林元寧,沒有像傳統的老師那樣僅僅讓孩子機械的、反覆的彈琴,而是啟發楚晗用音樂來講故事。

楚晗說,每一個孩子在學習音樂早期,都具備用音樂講故事的巨大潛能。但往往因為家長或老師,把練琴當成了一個目標,忽略了講故事的過程,於是讓天性需要遊戲性和故事性的幼童難以堅持。

那麼,應該如何找到孩子對於音樂的興趣呢?楚晗提供了三點建議。

01

讓孩子做一個講故事的人。

你可以把每一個樂曲,分成一個個小片段,啟發孩子把每個小片段,想像成可以給小夥伴展示、分享的故事。每段音樂都有創作的背景,每個音符背後都是一個美妙的故事。

琴童努力练习、考级、获奖……当心落入学琴的误区 | 耶鲁钢琴硕士说

成年人可以幫助孩子在潛意識裡建立,音符就是一種語言的概念。當孩子具備了這樣的概念,練琴不再是機械的讀譜,而是用音樂在述說一個故事、一種心情。

02

培養孩子在視覺和聽覺等感官方面的律動,以及對美的察覺能力。

人類的感官是相通的。當孩子的感覺器官打開了,她對於音樂、對於世界的感知能力,才會更加敏銳。

楚晗的啟蒙老師知道,感官不是孤立的,所以學琴也不是孤立的技巧練習。

林老師讓她看了很多有意思的動畫片。那些色彩斑斕的動畫,看起來好像和彈琴無關,但實際上,因為所有的感官是相連的,所以孩子可以把視覺上的靈感,轉化為音樂,這是很有效的創作啟蒙。

楚晗當時看了20多部很有意思的卡通片,練琴時,那些畫面會不自覺的跑出來,對她投入練琴起到了積極的幫助。當然,這個過程裡,成年人的引導功不可沒。

03

父母是分享者,不是監督者。

楚晗說,在中國孩子學琴的過程中,父母一個常見的誤區是,以為把孩子交給鋼琴老師,回來盯著練琴就可以了。

而實際上,父母應該是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分享音樂的角色,而不是一個監督者。

因為學琴是很孤獨的,孩子由於練琴,犧牲了和小夥伴玩耍的時間,這本質上背離了孩子渴望夥伴、需要交流的天性。因此,父母需要為孩子創造一個分享的環境。

比如定期組織家庭音樂會、社區的音樂會等,哪怕只有兩三個人,也可以激發孩子去製造音樂,用音樂去社交的願望,彌補孩子孤獨練琴、遠離夥伴的心靈失落感。

無效的音樂學習,是家長讓孩子寂寞的練著,忽略孩子的渴求,反正琴買了,一回家就是練琴,沒有引導孩子建立與音樂之間的情感紐帶。

這樣即使孩子規規矩矩的練琴,取得了優秀的成績,也很難在人生長河裡,發自內心的用音樂來表達內心、點亮生活,獲得有價值的靈感。

琴童努力练习、考级、获奖……当心落入学琴的误区 | 耶鲁钢琴硕士说

琴童的三個誤區

中國有超過3000萬琴童,但每年能夠進入世界頂尖院校深造音樂的鳳毛麟角。辛辛苦苦學琴的孩子,為什麼很多人在成年後遠離了音樂,甚至痛恨彈琴,碰都不想碰一下……

與鋼琴相伴近20年之久,收穫了很多經驗,也走了不少彎路,楚晗老師繼上次的分享之後,繼續補充了三點學琴家庭特別需要避免的誤區:

01

學琴就要去考級,要參加比賽,來證明孩子學琴的成果麼?

楚晗說,很多父母認為學琴就要去參加考級,來檢驗學習成果。

考級和比賽當然是一種鼓勵,但它不能作為學琴的唯一核心驅動力。

核心的驅動力,永遠應該是孩子的興趣。

家長需要引導孩子在興趣的基礎上,做一些展示。

展示的方式不能侷限於考試和比賽。比如,可以開一些小型音樂會,到社區做一些公益演出,把音樂帶給更多的人。

還記得我們上次說的,美國認可的“音樂特長生”,通常包含兩類孩子:

第一類屬於少年時期在國際舞臺,獲得國際音樂大獎的孩子。

而第二類孩子,則是“善用音樂,成就世界”的孩子,即有能力把音樂跟社會相結合,創造性的造福社會的孩子。比如,能夠堅持做與音樂相關的公益項目,對社區、學校或邊遠地區有幫助。

也就是說,美國很看重孩子學習音樂的“結果”,這個結果,不侷限於比賽獲獎,而更多的是與社會的連結,孩子通過音樂,為社會帶來了什麼積極的改變。

而這樣的教育觀念,反過來也促進了孩子對於音樂的興趣。當孩子體會到音樂的影響力,發現它不僅僅給自己帶來愉悅,還能給別人帶來快樂時,她會對音樂產生更深的熱愛。

楚晗說,音樂學習是一生的,家長千萬不要急功近利。學琴就像澆花,需要不斷的用各種知識、各種舞臺來滋養它。

如果孩子覺得,10級考試結束了,任務就完成了,這樣的音樂學習是很短線的。

02

練琴時間越長,學得就越好?

很多家長和老師,很看重孩子練琴的時間。

但實際上,最重要的是引導孩子理解老師的意思、作品的意思,提高練琴的效率。而不是坐很長的時間,反覆重複,但沒有什麼效果。

03

注重品牌,忽略老師

一些家長在選擇教育者時,更看重機構的品牌、往屆的成就,而忽略老師本人。

但楚晗認為,老師的善良和呵護是對興趣最大的催生劑,所以老師的人格魅力和經驗特別重要。

琴童努力练习、考级、获奖……当心落入学琴的误区 | 耶鲁钢琴硕士说

楚晗舉例說,她至今記得自己的啟蒙老師林元寧,她特別擅長鼓勵孩子,給孩子設立一些可以努力達到的小挑戰。她還擅長應用一些元素。比如給孩子們看歐洲的建築,告訴她們,音樂就是流動的建築,為她們打開一扇大門。

林老師當時已經80多歲了,有一次大雪天,楚晗以為老師不會來上課了。但是,沒想到老師一步步的在大雪裡走過來。楚晗對那個畫面至今印象深刻。

她說,很多時候,孩子對一門樂器的喜愛,其實寄託了很多層次的情感:對老師的情感,對父母的情感等。所以,領路人的人格魅力和經驗非常重要。

後來,她師從上海音樂學院的巢志珏、孫韻老師,她們給了楚晗在音樂和人生方面非常積極的影響。

音樂是一個生命遇到另一個生命,當生命被打開了,她將有能力用音樂連結更多的人,更大的世界。

琴童努力练习、考级、获奖……当心落入学琴的误区 | 耶鲁钢琴硕士说
琴童努力练习、考级、获奖……当心落入学琴的误区 | 耶鲁钢琴硕士说琴童努力练习、考级、获奖……当心落入学琴的误区 | 耶鲁钢琴硕士说

點好看的人會越來越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