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皇VS國內 考級,哪個才是更好的選擇?

英皇VS國內 考級,哪個才是更好的選擇?


英皇VS國內 考級,哪個才是更好的選擇?

英皇VS國內 考級,哪個才是更好的選擇?


什麼是英皇考級&國內考級?


英皇VS國內 考級,哪個才是更好的選擇?

英皇考級,英文縮寫ABRSM,指的是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舉辦的音樂等級考試,是全世界第一個音樂等級考試,迄今已有125年,每年都有超60多萬人報考,已建立起一套完善、公正、合理的體系。與國內音樂等級考試相比,英皇考級在體系設置、考試內容、教材、評價方法等方面有諸多不同。

正式進入中國十年以來,ABRSM以非常高的含金量成為國內音樂考級市場的高端項目,受到越來越多家長與學生的關注。同時,它也給中國家長和學生帶來全新的、系統的學習音樂的方法和理念。

國內考級,包括中國音協、省音協、各音樂學院(央音、中音、上音、川音等)組織的社會音樂等級考試的系列,主要包括:聲樂、器樂的專項音樂表演技能考試,和音樂基礎知識考試兩方面的內容。

英皇VS國內 考級,哪個才是更好的選擇?


英皇考級&國內考級的異同

1 單一性與複合型的差異


英皇VS國內 考級,哪個才是更好的選擇?

單從技巧上來說,我國的孩子沒得說的,少數孩子演奏技巧確實很高。 但我們培養出了一大堆的只會演奏的琴匠,有些孩子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考級,但只要與他們交談,就會發現他們在音樂知識方面的積累並不深厚。 不但說不出這首樂曲的style、創作背景、樂曲結構,更談不上對作品內涵的理解,有些孩子甚至連曲名、作者都弄不清楚。

而反觀國外音樂教育體系培養出的孩子,他們學琴沒有家長的壓力,靠的只是個人的興趣,所以與國內孩子在音樂素養上就有了截然不同的兩極分化。 國外的絕大部分學習音樂的孩子演奏起來,你能感受到他們對音樂有獨特的理解,音樂對於他們,就像是一種與聽眾交流的語言。 體制的不同導致他們在主觀上熱愛音樂,因此他們的表演極具張力。試著與國內的孩子對比一下,你就會發現他們所掌握的音樂知識是豐富而有層次的,這種素養上的差距,也正是我們國內考級體系下所培養出的孩子所欠缺的。

英皇VS國內 考級,哪個才是更好的選擇?

2 考級系統的差異

國內外兩種不同的音樂考試,同樣是為了普及古典音樂,考核青少年業餘音樂水平,為什麼培養出來的孩子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 就個人而言,我認為,歸根結底還是兩種音樂考級系統的不同導致了差異。

國內與ABRSM兩種考級在樂曲技巧難度上(包括基本練習、音階、琶音等)差異不大。真正的差異就出現在ABRSM考級與國內不同的視奏,聽力測試,樂理筆試的這方面內容。ABRSM對樂曲的掌握數量非常重視,以此來作為孩子視奏能力的基礎。 ABRSM要求孩子隨便抽一首同等程度或略低的樂段,能當場以略慢的速度彈奏出來,但不能有錯音,不能停頓,節奏、奏法要正確,這就要求孩子有相當高的視奏能力。


在聽力測試方面,央音考級的音樂基礎知識測試 與報考中音或央音的視唱練耳訓練都是一樣的,專業性很強。

如各級測試題均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聽覺分析” : 從模唱單音、音階、音級、短旋律到聽辨二聲部旋律,從聽辨音程 到和絃及其轉位和和絃連接 ; 從聽辨簡單的節拍與節奏 到視譜 “讀”較複雜的節奏。

第二部分為視譜即唱:從初級無升降的調逐步唱到七個升降記號的凋,以及三個升降記號內的宮、商、角、徵、羽五聲調式,節拍從 2/4 、 3/4 、 4/4 、 3/8 、 6/8,一直到複雜的 9/8 、12/8 ; 節奏從附點音符,切分節奏,跨小節連線,到連接切分節奏,三連音等,一系列嚴格、系統的視唱練耳專業訓練,來逐步掌握視唱練耳的技能。

在筆者看來,將這種難度的考試,作為音樂院校專業的聽力訓練課是非常合理的。但是如果將其作為一種普及的音樂教育手段,未免太過死板和枯燥。而且長此以往,只會讓大部分童鞋對音樂學習產生畏難情緒,讓古典音樂真的變得不接地氣。


而恰好相反,ABRSM考級的聽力測試完全是另外一種模式。 它的理念就是,一切從欣賞古典音樂出發,要求學生聽大量的唱片,從訓練學生分析樂曲的節拍節奏、強度對比、音量的對比做起。如在ABRSM四級的考試中,考官會與考生討論樂曲的基本特徵 :

1.Contrasted dynamics (強弱對比)。樂曲的強弱對比,最大聲在那裡?這首樂曲是否全部都是小聲,結尾是大聲還是小聲;

2.Gradation of tone( 音量變化 ) 。 crescendo( 漸強 ) , diminuendo (漸弱), Gradual (逐漸), Sudden (突然)強或弱;

3.Articulation (發音法)。整首樂曲是以 legato (圓滑奏),還是以 Staccato (斷奏)為主?樂曲裡面哪一句才是 staccato 或是 legato ,有時候左手彈旋律裡的legato 而右手伴奏是staccato,或相反,樂曲中有木有改變過?

4.Tempo changes( 速度改變 ) 。速度是快板、行板還是中板,中間或結尾有沒有速度改變,怎麼改變的(漸慢 / 漸快)?

5. character of the piece (樂曲特徵) 。是幾拍子的樂曲?節奏特點是咋樣的?大調還是小調?樂曲中有木有轉調?樂曲聽起來是快樂、活潑、生氣、溫柔、寧靜、抒情還是悲傷?聽完後再說出對整首樂曲的感覺,樂曲是屬於何種創作風格,是哪位作曲家的作品?你對這位作曲家有什麼認識,並談談這首樂曲的曲式結構、織體分析等。

英皇VS國內 考級,哪個才是更好的選擇?

3 物理形態和本體形態角度的差異

要想通過這樣的討論,考生平時就需要有意識地查看大量的音樂文獻,來了解不同時期作品的風格有何不同,主要作曲家的生平、趣事、佳話,主要作品的創作背景,如何分析樂曲曲式、結構、織體等等。 最重要的還是要聽大量的唱片來比較分析,印證理論學習,化被動學習為主動研究,而這是我們國內學生最缺乏的一點。 另外,ABRSM的樂理考試,不但專業 且趣味性十足,包括一些作曲的基本技能,如一些節奏的創作,給一段詩句創作八小節的旋律等,這是對創作能力的培養。

而我們的教學體系就不太重視這方面能力的培養。我們以前所學的樂理知識,普遍都過於理論化,從音的物理屬性、頻率、振幅等開始講起,接著是泛音列,一直到各種律制的區別。初學者面對這些繁瑣的學問常會望而卻步,或乾脆不學理論,只顧彈奏技巧。卻對樂譜上的各種術語 標記 符號在不同時代作品中的實際意義,各種裝飾音的演奏方法,音樂的分句卻一概不知。

而ABRSM樂理書不但解決了上面講到的那些初學者時常遇到的問題,還有大量實用的音樂知識,如和聲與旋律方面的基本概念,各種樂器合奏 樂隊合唱的介紹,還有中古和現代音樂方面的知識,從本體形態的角度來理解西方音樂的入門學習,讓考生從理論上豐富自己音樂方面的知識。

英皇VS國內 考級,哪個才是更好的選擇?

4 主動學習與被動學習的差異

ABRSM定級考試由易到難分為 1 ~ 8 級。聯合委員會音樂考級注重對考生把理論運用於實際能力的考察,而且更注重考生對音樂的理解力及表現力,如果考生想繼續向專業級別邁進,委員會還為較高水平及專業人士開設專業文憑的考試。八級後可參加 DIPABRSM( 文憑 ) 、 LRSM( 高級文憑 ) 、 FRSM( 院士文憑 ) 等三個專業文憑考試。持有這些文憑即相當於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頒發的文憑 LRAM 及 ARCM。

英皇VS國內 考級,哪個才是更好的選擇?

綜上所述,相信各位家長和老師已能對ABRSM有一定的瞭解,國內考級與國外考級哪種更具科學性,更能帶動古典音樂的普及,相信每位心中自有答案。 國內的音樂教育全靠教師手把手地言傳身教,教師憑經驗教,學生只會被動學,而國外的音樂教育更強調主動地學,要求學生大量地瀏覽音樂文獻,瞭解作家及作品的背景、風格體現等等,甚至要聽大量的音響資料,來讓自己的演奏更具說服力和感染力,有個人的獨立見解,而不是老師教我該腫麼彈就腫麼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