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中國繪畫藝術沒有發展出素描,畫不出像西方的那種“照片”畫?

星辰大海lh


西方油畫藝術大師畢加索曾這樣說“真正的藝術在東方,在中國”,這是畢加索幾十年前說的話,時至今日當你再思考畢加索所說的話時,就會發現其中的奧秘所在,他的話將中西方藝術之間的概念和特色區分的很清楚了,這也是我們現在要討論的問題:為什麼古代中國繪畫藝術沒有發展出素描,畫不出像西方的那種“照片”畫?



古代中國繪畫藝術不需要素描,它是線條平面藝術,而不是空間藝術,平面藝術自然沒有像照片那樣逼真,

我們可以看看中國畫的宗旨是什麼嗎?那就是徹徹底底的寫意,寫意是一個很複雜很抽象的概念,首先“意在筆先”,在創作上和書法如出一轍,書畫同源,也就是以書法的筆法入畫,作出來的畫具備了書法的一切形態特徵,比如,筆法之美、墨法之美、章法之美、意境之美,追求的是傳統的文化底蘊,


那麼問題來了,書法有素描嗎?書法需要素描嗎?搞清楚這句話了,一切都解決了,既然書法沒有素描,不需要素描,那麼中國畫就同樣也不需要素描,試想一下書法如果有素描那成什麼樣,難道先把字體的結構描繪出來再填墨色嗎?這簡直就是不可理喻、多此一舉,

其次,要深入瞭解中國畫“寫意”的意義,中國畫的寫意效果是帶給人很純粹的視覺感官效果,不存在個人主觀或者客觀情緒,它要表現的是畫作人、物的種種氣勢,這是一種自然現象,只有自然才能突顯文化的價值,而不是用人的情緒來突顯文化底蘊,



然而,西方油畫注重“寫實”,這是一種情感的寫實,不論是哪種流派的油畫首先都強調人物的空間立體感,而對於油畫來說,素描就是一切基礎了,同時以“色彩”為載體,色彩又可以帶給人不同的情緒感應,如果沒有素描,就直接以色彩創作,那麼油畫就缺乏了空間立體感,變成平面藝術,寫實效果就不大了,類似於國畫的創作方式,只是顏料不同而已,當然了,油畫的筆觸是可以不停的重複的,而國畫卻是下筆成形了,所以素描更是不可能存在的。



詩夜城主


中國繪畫藝術是早熟的體系

“寫實”這樣的審美趣味,宋朝以後就被主流摒棄,轉而追求更形而上,更多精神性的形式。界畫、動植物、人物等都不被列為高品級的畫種,加之書法和詩詞也分散了創作者的心力。是故一個有天資的青年更願意投注心血在書法詩詞,或追求天人合一的大山大水,畢竟那更能成功。

工具材料的差異

西方一直缺少適合的工具材料來表現他們的平面繪畫。相對的,中國的造紙與造絹等發明就大大促進了繪畫表現。配合透視和解剖學的發展,西方在寫實的技巧就不斷深入了。


Paul Luo


中國畫和西方畫特點鮮明:中國畫注重墨與線的安排,講究疏處走馬密不透風的構圖,注重留白當黑,以簡單的形式創造出悠遠或深厚的意境(不能一概而論)。西方畫注重寫實再現,為此出現解剖學,透視學,光學的研究,這些學科的加入讓西方畫在寫實上更加遊刃有餘,在熟練畫家的運用下,創造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寫實作品,即人們常說的像照片一樣真實。而中國畫將筆墨運用到了極致在畫面取捨上更加大膽,極實處崢嶸鏗鏘,極虛處空靈悠遠,而在構圖上卻採用了有悖於人們日常觀察的焦點透視法,而採用了處處皆中心的散點透視法。

中西藝術沒有什麼高低之分,卻有側重不同,在寫實這一點上,明顯西方畫更擅長了。(看下區別盡情回味不同藝術的魅力吧)。






引玉的磚頭


雖然我是學西畫的,但我還是要說,中國畫是正常的,西方繪畫才是個另類!

人類文明繪畫種類很多,其模式大多以“形、色”為主要的表現手段。

1,不管是人類遠古時的巖壁畫,還是現代小朋友們的兒童畫,基本的繪畫方式都是:先描形,再填色。

2,大部分的古代文明在繪畫路上初步搞定形色之後,就基本滿足了其客觀寫實的追求,轉而追求主觀表現,比如國畫裡的格調、氣韻之類。

3,而只有西方繪畫,不簡單滿足於基本的形和色,在寫實的路上精益求精。這與其思維方式、哲學精神是有關的,一般美術史上都會追溯到古希臘去,然後傳承到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時繪畫的主要著力點是在形體、透視方面的研究,再經過印象派的色彩研究,最終形成了現代繪畫的百花齊放。

4,所以說,真正奇怪的是西方繪畫。真的很奇怪,一般繪畫,在寫實路上根本不需要研究的這麼深,畢竟繪畫又不是搞科學研究。解決了形色問題,基本繪畫語言就夠用了,用不著那麼寫實的。

就好比超寫實繪畫為什麼褒貶爭議不斷,就是因為其寫實技巧對於繪畫者來說、對於藝術表現來說,很大程度上是多餘的!根本無需那麼寫實,也可以把人類自身的情感意識表現的很好。

而西方現當代繪畫,為何各種抽象派、觀念繪畫紛紛冒出來,甚至發展出行為藝術,其實是一種“物極必反”現象,是一種叛逆心理。

5,所以說,中國繪畫是很正常的,因為其表現形式往往是恰到好處,點到為止的,是人類繪畫裡非常水到渠成的一種成長方式。事實上,西方近現代許多繪畫大師都是得益於東方繪畫的。


易家二郎



gzl與世無爭


中國文化中對自然現象從來都是有距離感的崇敬,不會有超越自然的野心,更沒有質疑自然之象的態度,所謂“超以象外,得其環中”,就是認為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應該馳騁藝術想象,超乎所有表現者的物象之外,抒發本情懷。在中國文化裡一直都存在二元思維,即陰陽平衡之說,陽光與陰影就是事物的兩極之間互為結構,“重陽避陰”是常態思維。中國古代是沒有自然科學這一說,即使觀察星象之變,也是為了填充“禮與道”的合理之證,而不是探索物體在空間的環境中的呈現形式,因此在中國畫山石結構的中只有向面與背面的關係,而沒有素描關係的呈現形態。


吉星柔光


這個與文化淵源有關,西方文化是建立在上帝創造世界的理念上的,強調對客觀世界的觀察改造,人們對上帝的膜拜,崇尚超自然能力,從而,不自覺的開始深入的對自然進行觀察,對客觀世界進行研究。文藝復興以後,神權走下祭壇,人化世界成為主流,迎來科學,文化,藝術,哲學,生產技術的飛躍,科學成為藝術手段,藝術視覺從天上轉向人間,人體解剖,透視,結構,光影像科學一樣嚴謹,藝術在客觀的再現整個世界。

中華文化把人看成一個世界,起心動念造就不同的世界。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人的主觀因素是決定性的,一念之間天堂地獄。中國繪畫更注重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筆墨之間蘊含大千世界。這種“物物而不物於物”的藝術觀構建了獨一無二的東方藝術殿堂。


清心朗月


關於“中國古代繪畫藝術”、“西方古代繪畫藝術”,你所看到的兩者區別是:

中國的繪畫發展停留在早期歷史節點上,在具有中國特色的封建歷史中,中國繪畫的“服務”是以王侯將相為中心,而西方繪畫發展隨著軍事宗教擴張融合了多國藝術文化並普羅大眾,才發展出所謂“照片畫”。

從西方的祭壇畫以及更加早期的西方繪畫藝術對比中國敦煌壁畫,不難看出繪畫史上不論那個國家,早期的繪畫同屬於平面繪圖意識!

只是中國古代繪畫永久停留在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浪漫主義繪畫表現形式。


王章源ART


認為西方是"照片畫"的你己無資格聊繪畫了!


HB71


西方照片畫也不是天生的。早期的基督教藝術也呆板,比敦煌壁畫差遠了。但是...但是歐洲有希臘,歐洲離埃及不遠,歐洲有機會在文藝潮流上和別人發生衝撞,而可惜中國遠在天邊。

藝術是需要交流的,單一發展起來的都有偏科。中國藝術能有目前的狀況,就不錯了。歐洲的照片畫是和啟蒙運動相聯繫。可惜中國沒有啟蒙運動,也沒有經歷過西方現代科學的起飛。工業革命中最普通的東西,其實就是素描。機器、建築、農業以及科學研究都靠素描。中國水墨寫意恐怕沒有太大的用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