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今為止,你見過最逼真的油畫是哪一幅?它帶給你怎樣的震撼?

杜魯昆


通常我們都會習慣性的認為,最逼真的油畫一定是“超寫實主義”風格的油畫,其實這樣的認識是不夠全面,也是比較膚淺的,應該這樣去理解,任何流派的油畫都有其真真實、逼真的那一面,它的畫風同樣也會帶給人不同程度的震撼,引發人們對藝術的深思,



迄今為止,我見過最逼真的油畫當屬於巴洛克時期意大利女畫家真蒂萊斯基·阿特米西亞的《朱迪斯與荷洛費內斯》,這幅畫作創作於公元1620年,現存於意大利佛羅倫薩烏菲齊美術館,畫作的大概內容是:古猶太女英雄朱迪斯將荷洛費內斯的頭顱割下時的瞬間,堅毅的神情和有力的動作將朱迪斯無可動搖的決絕顯現無疑,


藝術家採用了高度強烈的光線將這一幕與其他幽暗的空間清晰地分割開來,完美地烘托出這一幕的緊張感,紅色的天鵝絨床罩和雪白的床單則讓畫面的整體色澤無比飽滿、明晰,充滿著戲劇化的誇張和構圖,進濺的血液更讓這幅作品無比觸目驚心,

這幅畫作讓人震撼的不僅僅是藝術家形象戲劇化的表現手法,而是藝術家藉助於藝術安全地揭示了當時的世界,巴洛克風格繪畫完全不同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繪畫風格,然而不可否認,17世紀的繪畫藝術對藝術與生活間的脈絡把握十分清晰,對當時時代精神的展現非常準確,巴洛克風無疑民主主義精神的象徵,(下圖:《朱迪斯與荷洛費內斯》)



詩夜城主


竟然沒回答的?

我見過一本書,大約是1998年在北京那個最大的書店,大致位置在琉璃廠那條街上,書店名字和作者是誰也都記不清了,只記得是老外的作品,當時看了那本書確實被震撼到了,其中一頁畫的是,一組水果,其中葡萄上的水珠和果蠅腿上的絨毛都超級真實,比照片還要清晰,瞬間起了一層雞皮疙瘩,由衷地佩服。那時候還沒有數碼相機,更沒有拍照手機,那時候還不知道有冷軍,那時候的欣賞水平真的就是覺得逼真就是好畫。

迄今為止再也沒有讓我覺得震撼的油畫作品了,因為已經過了那種覺得畫得像就是好作品的層次了,因為一幅好畫的評價標準真的不是畫得像就行的。

當然,對於畫超寫實作品的畫者,我還是很佩服他們的耐心和毅力的,這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漫話基礎美術


以我的理解,油畫是否逼真,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一個是造型、色調和光明效果的完美無缺,給觀者視覺上達到了以假亂真、栩栩如生的效果。

二是神韻、意境和思想方面都非常突出,觀者看到此畫,心理震撼後,不由得會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李自健作品)

從這個標準來講,我覺得,中國油畫家創作的油畫作品,至少有兩幅讓我非常震撼,一幅是羅中立創作於1980年的《父親》,一幅是李自建創作於1991年的《南京大屠殺》,這兩人都是目前相當有影響力的超寫實油畫家。羅中立名作《父親》我在之前多篇文章中都介紹過,在此,我重點介紹《南京大屠殺》這幅名作。

(李自健作品)

2010年3月上旬,李自健拿出自己創作的近100幅油畫作品,開始逐個在國內24個城市舉辦公益展覽,大約在該年9月份,他的巡迴展來到了我所在的城市西安,在西安美術館舉行,為期一月。某個週末,我抽空去觀看了他的展覽。

(李自健·南京大屠殺)

當我站到他的2 x 2米的大作《南京大屠殺》面前時,確實被震撼到了,眼眶充滿淚花。因為這是中華民族無法繞過去的傷痛,這幅畫時刻鞭策我們要記住這段歷史。在藝術思想上,這幅畫則體現了兩個主題,一是深刻披露了日本法西斯的獸行,控訴了戰爭的殘忍,二是展現了人類對和平的強烈渴望。

(李自健·童年)

整幅畫採取三角形構圖,畫面主體部分是被日本侵略軍屠殺的數以萬計的倒在血泊中的華夏平民。畫面左下角的兩個日本軍官,和畫面右下角的救治傷者的僧人,以及畫面頂端嚎啕大哭的小孩,構成了三角形的三個點,給人肅穆、凝重的氣氛。

(李自健·聽泉的汶川女娃)

左下角的兩名日本軍官一邊擦拭軍刀上的鮮血,一邊望著血泊中的人在獰笑,把他們的心狠手辣體現得淋漓盡致。右下角的僧人以一己之力救治著傷者,用實際行動體現著悲憫精神和博愛情懷。而畫面頂端哭泣的小孩更具有象徵意味,象徵著許多人的流血犧牲托起了他的生存希望,雖然他還很弱小,他是所有人活下去的希望。


鴻鵠迎罡


真的真的很少有那麼一幅畫那麼的打動我,就是那種你默默地注視的那副畫,從心底裡湧出來一種讓人無法控制的情感,你與那副畫有了交流,那副畫也有了靈魂的感覺。

我真的必須為羅中立先生的油畫《父親》點贊,雖然在此之前已經有無數人為他謳歌一曲了。

其實說真的,我並不懂畫,完完全全的門外漢,知道這幅畫還真的很巧合,是高中美術課鑑賞時,老師像我們介紹的,作為中國八十年代油畫的典範,給我們欣賞。同時還有很多大師的畫作,現在我已經記不清了,只有這幅畫,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當時,只是想走馬觀花的看看,可是看著美術書上的這幅畫,突然就有一種很親切的感覺,畫上,一位老爺爺在烈日下喝水的場景,他臉上佈滿皺紋,門牙還缺了一科,從普通意義上來講,一定是不美的,可是他真的讓我好親切啊。因為他跟我的爺爺很像,不是說樣貌,就是那種辛苦勞動的農民的形象,他們每天都很累,很少有時間能休息,但是不管是畫上的老爺爺還是我的爺爺,我都覺得很可愛親切。

真的對這幅畫,我也不知道怎麼用各種畫技畫法來點評它,我也不會,但真的它會讓我覺得低頭看畫的名字是《父親》時,會讓我覺得,就是它了,再也沒有比它更貼切的題目了。

它是讓我覺得有靈魂的一幅畫。





你好文化君


我以為,真實是一種善良,逼真是一種生態。善良的真實超越時間,超越生命;逼真的生態超越時空,超越空間,展現出生命所具有的境界。而藝術的生命展現,既具有超越時間的生命真實,更具有讓人視覺震撼的能量。如果用以假亂真,栩栩如生來描繪,則力所不殆;如果用風神卓著,神態宛然,也是無法彰顯自己想要表現的內容。所以,真實的境界,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真實的藝術表現,更是生命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彰顯藝術生命偉大的能量。


拉斐爾作品


為此,在逼真這種生命的震撼中,能引起人靈魂的共鳴,境界超越的藝術作品,自然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它具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生命真實,是我們靈魂的自然屬性。


為此,在我的記憶中,我見過最逼真的油畫很多,比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波提切利的《春》《維納斯的誕生》,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最後的審判》,拉菲爾的《聖家族》,提香的《美人》、布格羅的《維納斯的誕生》等,它們都帶給我生命的震撼,讓我靈魂在顫動中,感受到藝術的神聖之美。它們屬於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藝術主張與藝術主義,展現出不同社會生態中,藝術家對生命的認知與藝術的詮釋。它們都在自己所展現的藝術思維與藝術創意中,讓自己的作品鏈接起一座跨越時間、時空、空間的橋樑,讓人類的生命在這些藝術的生命展現中,發現自己生命與靈魂的傳承與延續的過程,就是通過一雙雙藝術的手,連續不斷的去傳承。


達芬奇《蒙娜麗莎》


如果真讓我從其中挑出一幅來,我只有忍痛割愛,將米開朗基羅《最後的審判》作為對本道題主的回應。這幅畫非常逼真,令我靈魂震撼。它的逼真在於它雖然表現的是神、魔、人,表現的是妖怪、精靈、天使,但它以四百餘不同形象的生命展現,將天地、神明、魔鬼、人與地獄的生態,匯成一曲生命的交響,唱響了生命在禍亂之後,被神審判的情景。它是一幅迄今為止,最偉大的作品,它的偉大在於作者的生命認知是超越時空的,是站在另外的時空,以超越人類的視野,看待生命的。為此,神的無所不能的魅力與他對人類的生命的最後審判,足以彰顯出這個藍色星球,神的偉岸、人的渺小,足以道出只有真正的信仰,才是生命的救贖之道。


米開朗基羅《最後的審判》


昊愚堂夜畫


最逼真的是夜色主義繪畫油畫今夜。昨夜不要煩今夜最美好明夜不用愁。今夜是陰陽之氣轉化之機,活在當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夜色主義繪畫油畫開篇名曲。



夜色主義繪畫


這位出題者題出的不錯,可惜打頭一個字就寫錯了。“屹今”應該是迄今的“迄”而不是屹立的“屹”,以後要注意嘍。

看慣了春風秋月,看不得鼓角爭鳴。對於我這樣一個酷愛寫實油畫的人,自以為看到的以人像為主體的寫實油畫委實不少了。不是自誇,在當今超寫實油畫畫家如雲,群雄競技的格局中,若單以畫面逼真而論,當屬我國畫家冷軍了。冷軍以“一年只畫一幅畫”的精細嚴謹之創作態度,使其作品精微細膩,達到了纖毫畢現惟妙惟肖令人咋舌的境界,其“逼真度”在中外超寫實油畫畫家群中無出其右者。也使我國超寫實油畫在國際畫壇佔有一席之地。



寫實油畫重在“寫實”,實就是真。超寫實油畫更是突出了“逼真”的特點。因此創作出形態細節逼真栩栩如生油畫作品的畫家也不乏其人。中國當代畫家冷軍、蘇新,劉釗等等,俄羅斯的馬什尼克夫,日本的森本草介和美國、西班牙等國的超寫實畫家都有優秀的作品。


日本當代著名超寫實畫家森本草介至今大半生只為一個女人作畫,或者說只畫過一個女人,這是他唯一的模特。可是在他的畫筆下,這個女人永遠年輕,充滿活力,並被描繪出千姿百態楚楚動人的各種優美形象,令人凝眸細讀,賞心悅目。

俄羅斯當代著名超寫實畫家謝爾蓋·馬什尼科夫尤擅長表現自然狀態下的青春女孩,有《聽著音樂睡著了的女孩》,有在《清泉瀑布下戲嬉的女子》,有佇立《沉思》的女子,非常曼妙美麗,鮮活生動,可愛至極。

我喜歡逼真的油畫,更喜歡逼真而又傳神、底蘊豐富畫意深沉的油畫。


燈影書畫


冷軍,一個把寫實畫到極致的人,他的特點就是極端寫實,畫面效果可以和照片媲美!

一年只畫一幅畫,冷軍的畫真的是,牛!



我叫什麼秀


是每幅畫中的馬賽克


雨亭676


上世紀80年代羅中立的油畫‘’父親‘’帶來的震撼我至今難忘。

在黢黑的飽經滄桑的皺紋面前,佈滿老繭的手端著粗碗盛的茶水,善良的目光溫柔的望著你,細膩的筆觸和宏大的構圖展現了中華文化中的父愛,讓人潸然淚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