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麗江叫麗江?

麗江張飛


嚴格來說:麗江市區沒有江,但是麗江市北部就緊緊地靠著長江,這段長江就是赫赫有名的金沙江——金沙江的古名,曾叫麗水,你沒聽錯!就是麗水,跟浙江麗水同名。哦,對了,在韓國也有一個叫麗水的城市。

聽起來是不是亂亂的?它們幾個地名之間,是偶然巧合還是有相互聯繫?且聽細細道來。


筆者常常往來於浙江小城麗水與京城之間。

麗水,浙江省行政區面積最大的地級市,深居這個省的西南部。全省海拔最高的幾座山峰幾乎都位於這裡,以麗水為代表的浙西南,堪稱「浙江屋脊」。

麗水曾是浙江省存在感最低的地名之一,別說北方人不知道,就連許多南方同胞也未必能說出其方位。如今,隨著當地旅遊和民宿業的繁榮,麗水以及其管轄的諸縣市,知名度日漸上升。

記得,我第一次去麗水時,有這麼一段對話:

朋友:「最近去哪了?」

我:「麗水。」

朋友:「哦,又去雲南了啊。」

我:……

他顯然把麗水當成了麗江。二者一字之差,字面意思相近,將二者混淆並不意外。

上圖是作者朋友圈一位麗水朋友的“遭遇”。

因為部分朋友地理知識不紮實,造成這樣的尷尬其實並不少見。

|麗江市與麗水市位置關係圖|底圖:手機百度地圖|

娛樂比地理容易走紅的當下,東部沿海省份身居山區的麗水,知名度和存在感,遠遠不如西部雲貴高原上文(豔)藝(遇)青年們的聚居地——麗江。

俯瞰麗江古城

而在一衣帶水的朝鮮半島,韓國全羅南道地區,也有一座叫麗水的城市,它跟中國浙江省麗水市,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已經結成友好城市。

韓國麗水市:2012世博會舉辦地

從字面上來講,麗水或麗江,都很容易被理解為「美麗的河流」。

「麗」,我們今天最熟悉的意思是:漂亮、顏值高。古體「麗」,其字本作「麗」,後加上「鹿」成為形聲字,表示二鹿成對,並駕。我們熟悉的「美麗」,是後來的引申義。

|麗:隸書、篆體、金文、甲骨文、骨刻文|圖源:丁再獻、丁蕾《東夷文化與山東·骨刻文釋讀》

從地名上看,雲南的麗江在地圖上誕生於元代、浙江的麗水出現在唐代。熟悉古典文化的人對《千字文》中的「金生麗水」並不陌生,這四個字聯用,肇始於南朝梁時期(公元6世紀上半葉)。

南梁武帝(502-549年)命人從王羲之書法作品中選取1000個不重複漢字,命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編纂成文,全文由對仗且押韻的四字句組成,這就是《千字文》,其中有兩句與本文主題相關——金生麗水,玉出昆岡。

|宋徽宗趙佶書《千字文》局部|

|元趙孟頫書《千字文》局部|

黃金、玉石是兩種名貴礦產,很早就被古人開採利用。最好的玉石來自西域崑崙山北麓和田河一帶,正所謂「玉出昆岡」。那麼,「金生麗水」指的是哪裡呢?

千字文內容多是對前人知識的總結,所以「金生麗水」一定很早就有了。向前上溯,「麗水」出現於戰國時期的《韓非子·內儲說上》:

「荊南之地,麗水之中生金,人多竊採金。

這裡不僅提到,在楚國以南之地,有一條叫「麗水」的河流,而且那裡盛產金子,當地人常常私自開採。這條「麗水」,具體位於何處呢?

赫赫有名的「金沙江」需要出場了。

雲南麗江:蜿蜒的金沙江2

金礦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沙金,一種是巖金。山中出金,即為巖金。水畔產金,是為沙金。長江上游從青海巴塘河口至宜賓的長江河段,被稱為金沙江。金沙江西側還有一條大河,發源於中國西藏、雲南交界地帶的獨龍江,下游進入今緬甸稱為伊洛瓦底江——至晚在明代地圖上,它被明確標註為大金沙江。

「金沙江」河流得名,就是因為這一帶河床中產沙金。

「黃金生於麗水,白銀出自朱提。」(出自明人程登吉《幼學瓊林》)

這裡「麗水」即金沙江,「朱提」是今雲南昭通朱提山。我的前輩、攝影師邱峰先生,世代居住在金沙江畔,他告訴我一則諺語:

「漲水漂木,枯水行船,不漲不枯淘沙金。」

生於金沙江畔的攝影師羅懷學說:當地百姓俗稱金沙江為「金河」。

偉大的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其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提出金沙江是長江干流源頭——在此之間,人們都以為長江正源為岷江。

他在著作《溯江紀源》中明確提出:「江源者,必當以金沙為首。」

徐霞客特別提到,叫金沙江的河有兩處:一個是現在的金沙江河段,「南流北轉」;一個是「南流下海」「緬人恃以為險」的河流,即今伊洛瓦底江,俗稱大金沙江。至於這兩個金沙江,哪個在前,哪個在後,我們無法明確得知。

可以確定的是:金生麗水所指區域,是我國西南地區到緬甸一帶。但是可以確定,麗江之名來自金沙江,而且跟《千字文》中的“金生麗水”有關。

麗江的《金生麗水》舞蹈


至今,在麗江有很多以“金生麗水”為招牌的店鋪。


大地理館


  “麗江”作為地名,始於忽必烈南征大理革囊渡金沙江。


   金沙江作為長江的支流,最早因發源於青藏高原犁牛山下,被稱為“犁水”,後因“犁”與“麗”古音相近,金沙江又稱“麗水”,因江得名。在忽必烈統治這一地區後,於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設置雲南行省麗江路軍民總管府,麗江地名由此而來,從此未改。當時的“雲南行省麗江路軍民總管府”就設在金沙江邊,後來才遷至今天麗江古城一帶。


  這也就很好理解為什麼麗江市區不臨江?因為最早的麗江指的是忽必烈革囊渡江的地方,後因一面象徵性的石制戰鼓而改名石鼓。著名的“長江第一灣”就在石鼓。石鼓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是兵家進入麗江地區的門戶。除了忽必烈南征,紅軍長征時期也經石鼓進入麗江。


  最早的麗江指的是金沙江,行政上指“雲南行省麗江路軍民總管府”,首府設在今天的麗江石鼓鎮。

  麗江範圍的歷史變遷


  從設“雲南行省麗江路軍民總管府”開始,麗江正式進入中國的版圖,而後元朝實行邊疆自治政策,麗江納西族木氏土司也就成了實際意義的當地統治者。到明朝木增當政時,麗江實力已相當雄厚,當時的木府被徐霞客稱為“宮室之麗,擬與王者”,意思是木府的氣勢可與當時的明皇宮相比。據傳當時的木府即是模仿明皇宮所建,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木增家族是非常有野心的,期間曾攻城掠地,佔領今天的雲南迪慶藏區(即香格里拉及周邊地區)、四川甘孜藏區(即稻城和理塘等地)、木裡、西藏昌都等地區。這也很好理解今天的納西族除了分佈在麗江,在周邊藏區都有分佈。當時更多的納西族因長期定居在藏區,隨著時間流逝已藏民化。


  早期的“麗江土司府”所管轄的勢力範圍差不多就是今天所說的“大香格里拉旅遊圈”的範圍。也因此,“大香格里拉旅遊圈”在麗江也被稱為“大麗江”。這就是“大麗江”這一概念的由來。

  建國後麗江行政區劃變遷


  1950年設“麗江專區”,行政專署設在“麗江縣”,縣城即大研鎮,就是今天所說的狹義的麗江古城。所管轄區域除今天的麗江市範圍外,還包括今天的整個迪慶藏族自治州,包括今天的香格里拉縣、德欽縣、維西縣等。今天的大理州鶴慶縣劍川縣和怒江州的碧江、福貢、貢山、蘭坪四縣當時也屬麗江專區。這是建國後麗江最大的一次版圖,幾乎囊括了整個滇西北地區。當時的滇西北就是麗江,麗江就是滇西北。1970年麗江專區改稱“麗江地區”,麗江縣改“麗江納西族自治縣”。2002年12月26日,麗江地區改地級“麗江市”,麗江納西族自治縣一分為二,分別為“古城區”和“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這就是今天的雲南省麗江市的由來,雲南省麗江市豁一區四縣:古城區、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寧蒗彝族自治縣、永勝縣、華坪縣。

  文化概念上的麗江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概念裡,包括了大研古城、束河古建築群(束河老城)、白沙古建築群(白沙街)。


  地理概念上的麗江


  在麗江本地人看來,在麗江盆地(麗江人叫麗江壩子)內的叫麗江。

  旅遊概念上的麗江


  旅遊概念上有“大麗江”和“小麗江”之分。人們說去麗江旅遊,通常也包括了去麗江周邊比如香格里拉、梅里雪山等地,即所謂的大香格里拉旅遊圈,也叫“大麗江”。小麗江的概念也分兩種,幾乎所有營運的班車上寫著的“麗江”都是指麗江新城,而遊客乘坐時往往認為指的是狹意的麗江古城即大研古(城)鎮。但麗江新城在行政上又屬於麗江市古城區,遊客就有點摸不著頭腦,幸虧麗江新城和麗江大研古(城)鎮就是在一起,所以,沒有什麼區別。


七個隆咚鏘咚鏘


哈哈,麗江有江的喲,只是江沒有流經城裡,江叫金沙江,是長江的支流,而且著名的三江並流也在麗江喲,所以說麗江是有江的,如果要來咱美麗的大麗江玩的話,我可以推薦一下住宿方面的,住宿當然還是要住客棧,位居於安靜的束河古鎮的“誠品·別院”,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矮油838


進去教導航都不好使的古城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4314cddcb323178409659484f13d14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