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畫 讓人痴迷了上千年。。。


宋畫 讓人痴迷了上千年。。。

《雪堂客話圖》宋 夏圭 絹本設色 28.2cm×29.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宋畫之美,美在簡單、含蓄、謙卑、輕柔的文藝態度,在困頓中浪漫,在缺憾中讚美,于山川小景、人物花鳥中輕叩生命的價值。宋畫在哪裡?保存至今的上千件宋畫,散佈在中國、美國和日本等地的200多個所在,即便是終身研究宋畫的80歲耶魯學者班宗華(Richard Barnhart),或前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石守謙,都不曾見過現存宋畫的全部。

宋畫 讓人痴迷了上千年。。。

宋畫好在哪裡?不同的專家給人不同的指點,有的叫人如墜五里迷霧,有的讓人思接千載、有所意會。國家文物局2001年主持編纂的教材《中國書畫》中寫道:“宋代的遺存遠勝以往任何朝代……因而在感覺上,宋人離我們就不像唐代那樣的遙遠。”

宋畫 讓人痴迷了上千年。。。

畫家黃賓虹(1865—1955)自題山水道:“北宋畫多濃墨,如行夜山,以沉著渾厚為宗,不事纖巧,自成大家。”藝術史學家高居翰(James Cahill)在《圖說中國繪畫史》一書中讚歎宋畫之美:“在他們的作品中,自然與藝術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他們使用奇異的技巧,以達到恰當的繪畫效果,但 是他們從不純以奇技感人;一種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個表現,不容流於濫情。藝術家好像生平第一次接觸到了自然,以驚歎而敬畏的心情來回應自然。他們視界之 清新,瞭解之深厚,是後世無可比擬的。”

山 水 卷

在整個中國繪畫傳統中,最獨特最輝煌的成就正是山水畫。而宋代藝術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山水畫。

宋畫 讓人痴迷了上千年。。。

《萬壑松風圖軸》 北宋 巨然 200.1cm×77.6cm 現存於上海博物館

宋畫 讓人痴迷了上千年。。。

《讀碑窠石圖》 北宋 李成 絹本水墨 126.3cm×104.9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宋畫 讓人痴迷了上千年。。。

此畫是李成與人物畫家王曉的合作,畫家在寒林平野中描寫了幾株歷盡滄桑的老樹和一座古碑。從這件作品中不難看出,李成藝術的“氣象蕭疏,煙林清曠”無不與他企圖展示其敏感而豐富的內心世界緊密相關。

宋畫 讓人痴迷了上千年。。。

《溪山行旅圖》 北宋 范寬 絹本設色 206.3cm×103.4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范寬發展了荊浩的北方山水畫派,並能獨闢蹊徑,因而宋人將其與關仝、李成並列,譽為“三家鼎峙,百代標程”。在用筆上多采用“雨點皴”,再施以“搶筆”,在刻畫北方山水的風骨方面可謂得天獨厚。

宋畫 讓人痴迷了上千年。。。

▲《春山瑞松圖》 宋 米芾 軸 紙本設色 縱35釐米 橫44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米芾,祖籍山西太原,後遷居襄陽(今湖北襄樊),世稱“米襄陽”。其畫擅山水,出自董源,天真爛漫,不求工細,多以水墨橫點,人稱“米點皴”,而其山水面貌多雲煙變滅之景,人稱“米家山水”,在中國山水畫中別具一格。

宋畫 讓人痴迷了上千年。。。

▲《早春圖》 北宋 郭熙 絹本水墨 158.3cm×108.6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表現出冬去春來,大地復甦的細緻的季節變化。在章法上兼有高遠、深遠、平遠,層次分明。畫上有清乾隆皇帝御題詩:樹繞巖葉溪開凍,樓閣仙居家上層。不籍柳槐間點綴,春山早見氣如蒸。

宋畫 讓人痴迷了上千年。。。

《萬壑松風圖》宋 李唐 絹本雙拼 188.7cm×139.8cm

宋畫 讓人痴迷了上千年。。。

這是一幅構思構圖頗為講究的秋景圖。畫家是以讚美的情緒來描繪秋天景色,平穩的構圖增強了畫面的寂靜感,而紅葉與青松的對比用色,微波盪漾的湖水,又在寂靜中增添了活力和情趣。

宋代是“中國的第一次文藝復興”從960年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宋朝,到1279年陸秀夫負帝昺投海而死,兩宋將近320年。在其全盛之時,GDP總量佔世界一半還多。雖歷 經戰亂,家國幾度沉浮,文化藝術卻獲得了空前的繁榮。北宋初年,宮中即設翰林圖畫院,舊時西蜀和南唐的畫家都是其中骨幹。《圖畫見聞志》和《畫繼》記載的 北宋畫家有386人,《南宋院畫錄》記錄的畫院畫家為96人。

宋畫 讓人痴迷了上千年。。。

《西湖圖卷》 宋 李嵩 縱26.7釐米 橫85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宋畫 讓人痴迷了上千年。。。

《寒江獨釣圖》 宋 馬遠 絹本水墨 26.7cm×50.6cm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寒江獨釣圖》只畫了漂浮於水面的一葉扁舟和一個在船隻上獨坐垂釣的漁翁,他身體略前傾,全神貫注,或許此時正有魚兒咬鉤?由於釣者坐在船的一端,故爾船尾微微上翹。四周除了寥寥幾筆的微波之外,幾乎全為空白。然而,就是這片空白表現出了煙波浩渺的江水和極強的空間感,更突現出一個“獨”字,襯托了江上寒意蕭瑟的氣氛,從而更加集中地刻畫了漁翁專心於垂釣的神氣,也給欣賞者提供了一種渺遠的意境和廣闊的想象餘地。

宋畫 讓人痴迷了上千年。。。

《水圖》(局部) 宋 馬遠 絹本設色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宋畫 讓人痴迷了上千年。。。

《水圖》(局部)宋 馬遠,絹本設色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宋畫 讓人痴迷了上千年。。。

《華燈侍宴圖》宋代 馬遠 絹本淺設色 125.6cm×46.7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華燈侍宴圖》有御題的一首長詩。這首長詩描寫晚宴的情形,此畫即是表現晚宴的情景的。整體上給人以氣勢縱橫,雄奇簡練的印象。

宋畫 讓人痴迷了上千年。。。

《雪灘雙鷺圖》 宋 馬遠 絹本淺設色 縱60釐米 橫38釐米

畫面以雪景為背景,值得注意的是,整個畫面表現出大雪天的寒氣逼人,一片寧靜,而枝頭上的兩隻跳動鳴叫的小鳥,則使之顯得靜中有動,增添了生機。

宋畫 讓人痴迷了上千年。。。


宋畫 讓人痴迷了上千年。。。

《聽琴圖》宋 趙佶 絹本設色 縱147.2釐米 橫51.3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宋畫 讓人痴迷了上千年。。。

《聽琴圖》構圖簡潔,用筆稍勁健刻露。可以說這是宋徽宗趙佶的自畫像,兩位聽琴的官員中,穿紅袍的是宰相蔡京。畫卷的頂端有蔡京的題詩。嶙峋怪石上點綴的名貴花卉,與几案上徐徐升起的嫋嫋煙影相應成趣,既風流蕭逸又意境優美,加上嚴謹工麗的筆墨和妍麗清雅的賦色,使此畫呈現出一派古雅、高貴的風格。

宋畫 讓人痴迷了上千年。。。

《采薇圖》宋 李唐 絹本墨筆 縱27釐米 橫90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宋畫 讓人痴迷了上千年。。。

《采薇圖》描繪殷商貴族伯夷、叔齊在商亡後不願投降周朝,以吃周朝土地長出的糧食為恥,而隱居首陽山靠採集野菜充飢,最後雙雙餓死。二人鬚髮蓬鬆,面容清瘦,目光堅定,神情、姿態準確生動。尤其是伯夷清癯的面容上露出堅定不屈的表情,雙眉緊皺,表現出人物在特定的艱苦生活環境中所顯示出的堅強、剛韌的性格特徵。

宋畫 讓人痴迷了上千年。。。

《村醫圖》李唐 絹本設色 縱68.8釐米 橫58.7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畫 讓人痴迷了上千年。。。

《村醫圖》的藝術表現手法比較纖巧清秀,人物描繪用筆細勁精緻,毛髮暈染一絲不苟,造型特徵準確,各有特點,顯示出作者有著對生活深入的觀察和豐富的體驗。

過去大家熟的是宋詞,現在熱的是宋畫。宋畫之美,不是唐代“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得意絢爛,而是簡單、含蓄、謙卑、輕柔的文藝態度。畫家認真對待一截枯木、一片殘雪、一個船工、一段羈旅,在困頓中浪漫,在缺憾中讚美,于山川小景人物花鳥中輕叩生命的價值。

很難說宋代畫家畫的是親眼所見還是腦中所想,他們不再像前朝畫家那樣費力描寫一棵樹或一塊石,而是將筆墨用在表現一種統一又真實的境界上。關於這種畫法,范寬的領悟是:“吾與其師於物者,未若師諸心。”(《宣和畫譜》)

宋畫 讓人痴迷了上千年。。。

《博古圖》宋 劉松年 絹本淡設色 128.3cm×56.6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加州大學聖巴巴拉校區教授石慢說,李成的山水畫帶他進入了一個世界,“一方面是寂寞的,一方面又是壯觀的”。“紙壽千年”,今天就連宋畫因為年代久遠而紙絹發黃的樣子,也成為一種美學樣式。如果有誰把照片拍出昏黃的韻味,朋友們會說:這是馬遠。宋畫作為一種美學基因,已植入中國人的文化傳統。你見過宋畫當代名氣最大的宋畫,莫過於北宋畫家張擇端的社會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餘輝說,國外漢學家看到的第一張宋畫大多是它。2010年上海世博會,巨型動態版《清明上河圖》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博物之美。

宋畫 讓人痴迷了上千年。。。

江南五月,成熟的枇杷果在夏日的光照下分外誘人。一隻繡眼翹尾引頸棲於枇杷枝上正欲啄食果實,卻發現其上有一隻螞蟻,便回喙定睛端詳,神情十分生動有趣。枇杷枝彷彿隨著繡眼的動作重心失衡而上下顫動,畫面靜中有動,妙趣橫生。

但這幅國寶級北宋風俗畫並不是宋畫的最高代表。高居翰認為:“在整個中國繪畫傳統中,最獨特最輝煌的成就正是山水畫。”而宋代藝術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郭熙《林泉高致》)的山水畫。宋代的山水傳統,以北宋初年的李成、范寬、關仝三大家為宗。書畫鑑賞家郭若虛說:“唯營丘李成、長安關仝、華原范寬,智妙入神,才高出類,三家鼎峙,百代標程。”(《圖畫見聞志·卷一·論三家山水》)繼起者又有王士元、王端、燕文貴、許道寧、高克明、郭熙、李宗成、丘納、王詵等人,各有所長。宋畫中,有宮廷畫師專為皇帝和達官貴人畫像,現存美國弗利爾博物館和耶魯大學博物館的北宋王渙、馮平、朱貫、杜衍畫像即為當時真實寫照;有生動的禪 宗人物畫超越正統佛像而散播影響力,如1238年無準禪師贈予日本僧人一谷的《禪宗無準大師像》;也有人物在山水中靜坐慢行,將自然作為情緒的襯托,如馬 麟的《靜聽松風圖》。畫院畫家曾專心描繪俗世故事畫和界畫,城市興起後,描述市井生活的圖卷流行一時,有高元亨的《從駕兩軍角觗戲場圖》、燕文貴的《七夕夜市圖》、葉仁 遇的《維揚春市圖》等。其中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最為人所熟知,從市郊到汴河再到都城汴京街景,高處鳥瞰、移步換景。全卷總計人物500多,牲畜超過 50只,船隻、車轎各20有餘,其史料價值為一時之冠。

花鳥動物畫起初有黃筌、徐熙兩派,以黃體為正宗,到宋徽宗親創粗筆水墨花鳥,更加主流和嚴謹。徽宗時,畫學正式納入科考,形成中國宮廷繪畫最興盛的 時期。臺灣作家蔣勳戲稱“宋徽宗是故宮精神上的第一任院長”,徽宗也是一位出色的花鳥畫家,他的《瑞鶴圖》和《柳鴉蘆雁圖》現在分別是遼寧省博物館和上海 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北宋中後期文人畫興起,蘇軾、文同、黃庭堅、李公麟、米芾以王維和顧愷之為先驅,即興創作,追求得意忘形的境界。他們技巧自在,精神復古,也是從他們開始,“替繪畫開啟了一種類似寄情寓興的功能”(《圖說中國繪畫史》)。南宋的畫家,一部分仍沿襲北宋大師的創作路徑,以細膩的皴法表現壯闊的山川形勢;另一部分轉向偏角山水,以局部代全景,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梅蘭竹菊確立在文人畫題材中的地位,也是在南宋完成的。作為商品的宋畫,在後世奇貨可居,仿製宋畫一直是流行風尚和生財之道。所以,雖然宋代的書畫和文獻充足,專家們對宋畫的鑑定還是把握不足。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人對宋畫的購買需求旺盛,上海遂成為作偽產業的中心,此時生產的大量偽作讓美國人交了不少學費,也為中國藝術史帶來了災難性的影響。班宗華在宋畫國際會議的報告中專門講到其中的細節:從1890—1920年大約30年間,很多人都希望得到恩斯特·費諾羅薩(1853 —1908)、勞倫斯·比尼昂(1869—1943)、福開森(1866—1945)所提到的那類繪畫,其中宋畫最受歡迎。查爾斯·朗·弗利爾(1854 —1919)在給一位中國代理人的信中寫道:“我只購買宋朝及更早時期的繪畫。”弗利爾的確得到了一些斷為宋代的作品,但是大部分所謂的“宋畫”其實是由 明清兩代宮廷畫師和職業畫師偽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