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上最慘烈的戰爭有哪些?

洪浩仁慈


看看薩沙的許昌保衛戰。

三千對十萬,震動天地的抗戰許昌保衛戰(下)

新編29師玉碎許昌

此時,許昌城內還在到處巷戰,但淪陷已經不可能避免。師部大院裡面躺滿了傷員,城西和城南的部隊被日軍逐步壓迫後撤。雖國軍死守每一個房屋,死光了才退一步,也已經退到距離師部不過一二百米。

至於城北已經失去聯繫,根本不知道情況如何。

到了這個地步,許昌實際上已經失守。

顯然,如果不撤退再死撐,不過多支持2到3個小時而已,對於全軍毫無意義。

相反,新編29師就要全軍覆沒。

呂公良師長仔細考慮,決定還是要突圍,能活著出去一個算一個,為新編29師多少留下一點種子,以便戰後重建。

呂公良分析戰況,認為城東和東南部還有一角在我軍守衛中,可以從這裡突圍。

目前剩餘部隊只剩幾百人,僅有85團第2營相對完整,還有大約200多人。

當晚,他指揮殘餘部隊分別從日軍較少的城東北角突圍和日軍警惕性不高的西面突圍。。

撤退前,呂公良含著熱淚,將新編第29師師旗燒燬,以防止被日軍繳獲。

之後,呂公良對官兵說:如果我們突圍成功了,還是要同日軍繼續戰鬥;如果失敗了,要抱定成仁決心,不要投降,不要受辱!

出發前,呂公良把參謀,也是他的外甥孫浩喊來,說:你和參謀長從城西突圍,我領著大部隊從城東突圍。如果突出去了,就在郾城黑龍潭回合。如果突圍失敗,我陣亡了,你到後方留守處,把我的家屬老小送到西安大後方去。你跟他們說,讓他們放心。雖然我個人沒錢,但政府和部隊會照顧他們今後的生活。

5月1日凌晨2點,突圍部隊分兩路衝出去。

呂公良率領幾百人從城西突圍,很快被日軍發現,進行了追擊和攔阻。

相反,孫浩和參謀長王元良的師部成員和通訊連小股部隊,從城西突圍,反而沒有被日軍發現。三天後,這股部隊大部分成員,突圍撤退到南召。

城東突圍部隊,由85團第2營營長李樹森負責掩護,師長副師長都在這裡。

四周日軍數量眾多,這股幾百人剛剛進入日軍封鎖線,就被發現。雙方展開激烈戰鬥。

當時想要從日軍團團包圍的許昌突圍,難度非常之大。

楊尚武團長親自指揮部隊激戰,沿途非戰鬥人員撤退。雙方激戰3個小時,由於敵我兵力相差十倍,最終第2營幾乎全軍覆沒。

團長楊尚武混戰中胸部中彈,血流不止,倒在大坑李東南的麥田裡。營長李樹森扶起他,想要扛著他走。楊尚武知道日軍距離他們只有幾十米,用最後的力氣對李營長說:你趕快突圍,千萬不要管我。隨後,楊團長就昏死過去。

李樹森和衛兵架起楊尚武團長就走,但走出不到一百米,日軍追趕而來。一梭子子彈掃射過來,衛兵犧牲,李樹森營長腿部中彈。萬般無奈之下,李樹森只得自行爬走突圍。幸好路上遇到了戰友,將他攙扶逃出日軍封鎖線。

當天晚上,附近一個逃荒到麥田的農民大娘,發現麥田裡有微弱的呻吟聲,發現了楊尚武。



-----------------我黨承認呂公良為烈士!

此時楊尚武已經奄奄一息,大娘給他喂水,又試圖回村找人來救他。但剛剛到村子,就遇到日軍掃蕩殺人,大娘躲在村裡到第二天早晨才敢出村,趕到麥田。此時,楊尚武團長已經犧牲,後周邊農民將其埋葬。

國民政府戰後追授楊尚武團長為少將軍銜,給予家屬20年撫卹,每年600銀元。

殉國前,楊尚武已經留下給妻女的遺書,裡面寫到:日寇以數倍於我兵力強攻許昌。我師奉命死守陣地。身為軍人,殉國殉職是本分。今妻子分娩在即,不知道是男是女。希望妻子能好好撫養二個孩子長大。我父親年邁,希望妻子代替我盡孝。

在楊團長殉國的同時,突圍的呂公良師長,黃永淮副師長,李培芹團長,也都和日軍混戰。

先是團長李培芹遭遇日軍伏擊,胸部中幾槍,當場殉國。

呂公良和黃永淮一百多人的隊伍,被數百日軍衝散,分頭撤退。

激戰中,呂公良仍然指揮部隊連續撤退過幾個村子。但此時天亮,日軍出動大量步兵、騎兵和坦克四面合圍。

黃永淮指揮的幾十人,在煙墩郭村。遭日軍前後夾擊。黃副師長中彈昏倒,被日軍俘虜。同時被俘的,還有30多名官兵。

黃副師長醒後,正好目睹一個日軍用刺刀殘殺被俘國軍官兵。黃副師長極為氣憤,乘日軍沒有注意他的機會,突然搶過一把三八式步槍,開槍將這名日軍擊斃。

周邊日軍立即向他開槍,黃副師長身中多槍犧牲。


這邊呂公良師長,同第4連連長張文遠率領的一個排,奮力突圍到小王莊西南的麥地裡。之前戰鬥中,呂公良師長手臂已經中了一槍,他簡單包紮繼續指揮部隊突圍。但剛到麥地,就遭遇日軍一百多人,周邊數百日軍也紛紛向麥地衝過來。日軍子彈如雨點一般打來,擲彈筒榴彈也一片片飛過來。

張文遠連長腹部中彈犧牲,呂公良師長親自持手槍射擊,突然被一發擲彈筒榴彈擊中,身負重傷,手中的手槍也被炸壞。

此時部隊都被打散,呂公良身邊只有警衛員魯丙正和卜金斗。

呂公良對他們說:我不行了,你們快走。我們三個人不能都死在這裡。快走!你們活著出去,也有個報仇送信的。快走!

在呂公良再三催促下,兩個小夥子含淚離開師長。由於麥田很大,日軍沒有仔細搜索,就追趕下去了。當天中午,幾個在外躲避的老百姓去村子四周救助國軍傷員,發現了倒在血泊中的呂公良將軍。一個叫做王柱的村民聽到麥田有微弱的呻吟聲,趕快跑過去,看到一個穿著軍官制服的軍人倒在地上,身邊不遠處有一支20響盒子炮手槍。

王柱趕過去,給他為了幾口水。呂公良師長已經重傷不治,他用微弱的聲音說:老鄉,我是個軍人,被日本兵打傷的。請你救救我!

怕遇到的是漢奸,呂公良師長並沒有暴露身份。

王柱立即跑去報告了保長王庚寅。王庚寅組織幾個村民,用籮筐將呂公良師長抬到沒有日寇的崗王村,隱蔽起來。

王庚寅經過檢查,發現呂公良師長受傷很重。一發子彈擊穿手臂還是小事,關鍵有一發子彈擊穿了腹部,穿透了脊椎。

此時呂公良師長失血多過,內臟也受重傷,氣息微弱,說話含糊,奄奄一息。

當年河南農村非常落,壓根就沒有什麼醫療,也談不上有藥物。王庚寅盡了最大的力量,用了敷雞皮(傳說可以治療外傷)甚至吹大煙泡(當地農民用大煙吹到鼻孔治療一些內科疾病)等各種土法給呂公良師長治療。

王庚寅將家裡僅有的一條棉被取出,給呂公良師長蓋上。

當時他們已經從他隨身攜帶的名片中,知道他的身份。

呂公良受的是致命傷,這些土法根本無效。5月2日下午,呂公良將軍停止了呼吸,時年41歲。

村民們將呂公良妥善安葬,還立了“呂公良之墓”碑!

要知道,這在當年是非常危險的。如果被日寇知道,王庚寅他們都別想活命。

突圍殘部逐次向葉縣方向轉移。5月1日下午,日軍佔領許昌。

此戰,新編第29師全師3000多官兵,幾乎全部犧牲。

就高級軍官中,師長呂公良,副師長黃永淮犧牲,3個團長中,楊尚武、李培芹犧牲,姚俊明負重傷後失蹤,至今沒有找到遺體,推測也犧牲了。

該師高級軍官除了參謀長僥倖突圍以外,其餘全部戰死,堪稱抗戰歷史以來最悲壯的防禦作戰,也是絕無僅有的一個戰例。

日軍二十倍兵力包圍許昌,使用十倍兵力攻擊許昌。新編29師以絕對劣勢,前後苦苦支撐9天之久。僅僅在小小的許昌城下,也血戰了2天,算是用盡了全力。

日軍此戰傷亡也有2000人左右!但新編29師只有3000多人,全部犧牲。而日軍高達近10萬,這2000多人傷亡算不了什麼!

不過,主攻的第37師團傷亡還是較大的,以至於後期作戰他都處於配角,沒有作為中堅力量使用!

許昌東郊於莊農民劉國華回憶戰場的慘烈情況:日本兵離開我們村後不久,我們回到戰場查看。公路上阻攔日軍坦克和汽車的壕溝,都被日軍填平。村子附近呂公良師長300多人和日軍交火的地方,屍橫遍野,慘不忍睹,都是國軍戰時的遺體,但沒有發現一個受傷的。據說,日軍把受傷的國軍士兵,都用刺刀殺死了。日軍傷亡也不少,在許昌戰死的日軍更多。我們村子附近有很多燃燒的痕跡,是日軍把自己死亡士兵火化了,把骨灰帶走。本村村民看到,日軍把村子的大門都卸下,連通其他木料澆上汽油點燃,將三具日軍士兵屍體扔到火上燒。濃煙滾滾,腥臭燻人。

日軍內山英太朗中將曾在他的日記中這樣寫道:“5月1日許昌城內的掃蕩於上午結束。今晨攻佔東北角後,由該處出逃的部分部隊,6時20許在於莊附近被工兵第27聯隊小野部隊圍殲。由繳獲名片中,得悉該部為包括新編第29師師長呂公良中將在內的司令部。因戰時匆忙,未能鄭重掩埋敵將遺體,並樹立標誌,身為武士,不勝慚愧。”

呂公良犧牲以後,國民政府追授他為陸軍上將。抗戰勝利以後,政府在許昌召開隆重追悼大會,1945年將呂將軍遺體重新安葬。1946年又將呂將軍遺體遷葬回老家浙江。當時場面非常隆重,沿途村子的老百姓也自發擺上祭品,焚香燃紙,目送英靈回家。

根據曾經搶救呂公良將軍的保長王庚寅回憶:1945年10月,我們村民幫助呂公良將軍妻女遷葬!打開了棺材,發現已經下葬1年多的呂將軍遺體,基本沒有什麼腐爛,頭髮也沒有掉落,倒是當時放進去的棉被和席子都爛的差不多了!這是什麼原因,我不清楚。不過按照我們那裡迷信的說法,這是呂將軍英靈不滅。

1986年,經浙江人民政府批准,授予革命烈士稱號。

-------------------日軍此次不但使用了坦克,連農民的毛驢也用了,可謂傾全力出擊!

許昌保衛戰和隨後的洛陽保衛戰,都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大戰

一個師能夠打到師長、副師長和3個團長全部犧牲,堪稱整個二戰歷史上也極少有的戰例。

新編29師作為一支從地方部隊升級上來的二流中央軍,在呂公良師長指揮下,和日軍拼死決戰,一直堅持到最後一刻,實在令人敬佩。

國軍在許昌做出的犧牲,也是應該讓所有中國人都讚歎的。在明知道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新編29師官兵能夠抱著必死決心和日寇玩命,絕對是民族英雄,是我們國家的榮耀!


薩沙


世界歷史上有很多慘烈的讓人不堪回首的戰事。

我說一個在中國歷史上必將載入史冊的淞滬會戰吧。淞滬會戰是中國抗日戰爭中第一場大型會戰。淞滬會戰爆發於1937年8月13日,耗時三個月左右,中日雙方共投入了大約一百萬兵力,雙方飛機、艦艇均有出動,也算是中國抗日戰爭少有的海陸空全面戰爭。當時國民政府的抗戰思路是改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為由西向東,以最大限度擴大作戰空間,為國民政府獲取充足的喘息時間及獲取國際的關注及支援。為此國民政府採取了與以往消極避戰不同的主動出擊策略,在上海死扛日軍,誓死頂住日軍南下的攻勢。




淞滬會戰的局部慘烈程度堪比歐洲的凡爾登絞肉機。以“血肉磨坊”著稱的羅店保衛戰最為殘酷,在這個地方雙方耗費了大量兵力,進行了反覆爭奪,幾乎總是白天日軍借飛機大炮掩護,奪下陣地,國軍再在夜晚發動夜襲擊退日軍,奪回陣地,雖然羅店最終失守,但這次保衛戰最大限度的消耗了日軍精力,也打出了中國人的血性。

根據何應欽的個人統計數據,在淞滬會戰的前前後後,國軍傷亡大約18萬人,則根據日方防衛廳的戰後統計資料,日軍傷亡也將近10萬人。中國軍隊在淞滬會戰中浴血奮戰,尤以八百孤軍死守四行倉庫最為出名。

四行倉庫守衛戰,發生在淞滬會戰末期,當時國軍主力部隊正馬不停蹄的西撤,守衛四行倉庫的士兵註定要孤軍奮戰。參加這場包圍戰的國民革命軍被稱為“八百壯士”,其成功頂住了日軍的多番進攻,成功掩護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等主力西撤。雖然稱為八百壯士,但實際只有四百出頭,其成員主要為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第五二四團第一加強營,開戰初期有近八百人,經過會戰消耗,在部隊轉移至四行倉庫時僅剩414人,從10月26日起,留守中國士兵展開了四天慘烈的拉鋸戰。



雖然四行倉庫與外租界僅一河之隔,慘烈的四行保衛戰向蔣介石預期的那樣展現給了西方世界,但西方人並未對國民革命軍以支援,隔岸觀火的態度令國民政府大失所望。

淞滬會戰作為中國抗日戰爭史上最為慘烈的戰爭之一,卻因為某些原因,並沒有得到中國人清晰理性的認識,無數中華英傑為了抗擊日寇拋頭顱灑熱血,中國人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際所展現出的視死如歸的魄力正是中國人不屈不撓,經歷磨難後依然可以站起來滿血復活的根本。中國人面對磨難會愈挫愈奮,也會愈加的強大。

(據說某導演以淞滬會戰拍攝了一部叫作八佰的電影,觀看了預告片,感覺還可以,極大程度的還原了當年的慘烈狀況)


那一年那些人和事


戰爭本來就是人類社會的慘烈廝殺,二戰期間的諾曼底登陸戰、沖繩島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列寧格勒戰役等,一戰期間的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等,都可以稱得上近代史上最慘烈的戰爭。

二戰之後幾十年來,人類社會文明程度不斷向前邁進,世界上的戰爭總體上少了一些,如今身處和平環境的我們,除了美國人發動參與的幾場戰爭,很難直觀的感受到戰爭的殘酷。但是,就在本世紀之初,就有一場發生在非洲的血腥戰爭,其波及之廣泛,殺戮之慘烈,可謂“人性盡斂、獸性盡出”。

這場戰爭就是1998年到2003年的第二次剛果戰爭(主要發生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業是非洲現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前後涉及非洲9個國家,20支武裝力量,導致100萬人流亡異國,平民傷亡高達500萬人以上,在現代社會可謂絕無僅有,因此被稱為“非洲的世界大戰”之稱。

這場非洲世界大戰的緣起於盧旺達大屠殺事件。盧旺達主要有兩個民族組成,一個是占人口80%的胡圖族,主要以種植為生,一支是占人口20%的圖西族,主要以放牧為生。

19世紀,盧旺達是比利時殖民地,比利時在盧旺達推行殖民奴隸制度,激起了當地人的反抗,為了削弱反抗力量,比利時採取了一招惡毒手段。比利時殖民者宣稱占人口少數的圖西族是高等民族,而占人口多數的胡圖族是劣等民族,並且給予圖西族一部分特權,從而製造胡圖族和圖西族的矛盾,兩族逐漸變成了勢不兩立的敵人。

1962年,比利時被迫結束殖民統治,在撤離盧旺達時,為了保持今後的影響力,刻意將統治權力交給了占人口多數的胡圖族。

長期受到壓制的胡圖族,在得到了政權之後立刻展開了對圖西族的打擊報復。在此後二十多年內,圖西族一直生活在盧旺達政府的種族歧視制度之下。

到了上世紀90年代,長期受迫害的圖西族難民,無奈之下開始武裝反抗,盧旺達爆發了激烈的內戰。1993年,盧旺達總統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和圖西族武裝簽訂停戰合約,但不久後就被人刺殺身亡。

胡圖族武裝阿卡祖控制的廣播電臺,一口咬定謀殺總統的是圖西族極端分子,要求全國的胡圖族追殺。在多年的紛爭積怨和廣播煽動下,胡圖人紛紛化為魔鬼,展開對圖西族的種族屠殺。胡圖族市民拿著彎刀棍棒去屠殺自己的鄰居,甚至首選圖西族婦女兒童。在不足一百天內,胡圖人殺死了80-100萬圖西族,佔盧旺達總人口的10%。

同年7月,圖西族武裝聯合了同是圖西族政權的烏干達攻入盧旺達首都基加利,徹底擊敗了胡圖人政府。200多萬胡圖人害怕遭到報復,逃身到鄰國布隆迪、坦桑尼亞、烏干達和扎伊爾(現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但是盧旺達大屠殺僅僅只是開始。

執掌政權的圖西族政府試圖消弭胡圖族和圖西族之間的矛盾,採取種種措施推進種族和解。但盧旺達大屠殺的始作俑者阿卡祖組織逃入當時蒙博託掌權的扎伊爾後,並在蒙博託的默許下建立了游擊隊據點,開始越境襲擊盧旺達,妄圖進一步激化種族矛盾。

盧旺達政府對阿卡祖破壞種族和解,不斷製造種族對立的行為極其憤怒,不斷要求蒙博託交出極端的胡圖人武裝阿卡祖,而蒙博託為了轉移國內矛盾,採取當年比利時殖民者的手法,煽動本國圖西族和胡圖族的矛盾。忍無可忍的圖西族被迫起義,掀起了第一次非洲世界大戰的序幕。

扎伊爾的圖西族在卡比拉的率領下,組建剛果解放民主力量同盟,聯合盧旺達圖西族政府,以及烏干達、安哥拉的圖西人政權進攻扎伊爾。同時,布隆迪、贊比亞和津巴布韋等國雖然沒有直接參戰,但是也向解放民主力量同盟提供了各種支援,包括幫助轉運兵力、提供軍火和給養。在非洲多國的幫助下,卡比拉在三個月趕走了蒙博託,隨即就任總統,並且改扎伊爾國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

但和平只持續了一年,因為卡比拉政府中圖西族大量佔據要職,引起其他族裔不滿。卡比拉對反圖西族勢力妥協,清洗政府內部圖西族人士,並於1998年7月發佈命令,要求圖西族離開剛果民主共和國。圖西人再次發動叛亂,聯合盧旺達、烏干達進攻剛果,並打到了距離金沙薩30公里處。而卡比拉則求助於乍得、安哥拉、利比亞、津巴布韋和納米比亞等國,形成兩大集團間的對抗。

與此同時,一些強國也看中了剛果豐富的礦產資源,出資扶持剛果境內的各國軍隊和叛軍,趁亂掠奪資源。美國、俄國等表面上支持剛果政府,私下裡同樣為烏干達和盧旺達提供資金,兩面下注。以當時世界的資金流動考慮,這張戰爭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大戰,世界主要列強對此都有投資和扶持代理人行為。於是在1998年,非洲十多個國家參與,世界各大國投資的非洲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拉開序幕。

1999年,卡比拉失去東部半壁江山,只剩六萬軍隊與多國盟軍對峙,形成暫時的僵局,這場非洲世界大戰開始演變為小股武裝游擊隊的互相頻繁襲擾,而戰鬥往往就發生在平民聚居地。這也使得這場大戰軍隊傷亡不大,但平民傷亡驚人,傷亡人數甚至超過500萬。

同時打瘋了的雙方,兵源也越來越少。開始的時候各國徵召失業者參軍,甚至孩子都被綁架參軍。政府軍甚至也藉機會大肆掠奪剛果村莊和人民的財產,盧旺達和烏干達也為了地下資源而反目成仇,僅東部的武裝組織就有二十多個,民間到處是以彎刀為武器的種族仇殺和部族衝突。

之後受戰爭開支影響,納米比亞等國慢慢撤回了自己的軍隊。2001年,卡比拉被貼身警衛刺殺,他的兒子小卡比拉接任剛果總統,積極謀求民族和解,並努力改善與烏干達、盧旺達的關係。2002年10月,外國軍隊全部撤出剛果。2003年4月,實現了國家政治和解,這場持續7年之久的非洲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告一段落。

戰爭過後的剛果可以說是滿目瘡痍,500萬人死於戰亂,剛果經濟更是遭到了毀滅性打擊。而戰後圖西人雖然獲得了剛果國籍,但是依然飽受歧視,種族間的仇殺仍時有發生。儘管非洲的世界大戰已經結束,但寶貴的和平依然沒能降臨這塊悲慘的土地。


軍備解碼


在小編看來歷史上最慘烈的戰爭不是那些傷亡巨大、影響力巨大的著名戰爭,而是那些引發慘絕人寰“人相食”的戰爭。其中最慘烈的非明朝末期的大淩河之戰和二戰時期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莫屬。



大淩河之戰發生於公元1631年(即崇禎四年),由後金皇太極率領的五萬軍隊圍攻明朝將領祖大壽鎮守的遼西大淩河城的戰爭。皇太極在此次大淩河攻堅戰中一改從前硬攻的戰法,而是採取了圍點打援。他命八旗將士環城挖了四道壕溝,並築起一道一丈多高的牆,將個小小大淩河城圍得如鐵桶一般。



明軍萬萬沒料到金兵會出此狠招,他們從城上向下觀望,只見:“逆奴圍凌,連挖四壕,彎曲難行,器具全備,計最狡矣。”而城中糧草僅夠幾天之用,圍了不幾天城中就斷糧了。城中將士無不驚恐萬狀,祖大壽作過幾次試探性的突圍,都被金兵殺了回去。無奈之下,只好坐困愁城,盼著援兵。



崇禎皇帝要求遼東戰區總指揮孫承宗速解大淩河之圍,因此明軍先後四次增援大淩河。圍城半個月以後明軍2000人的增援部隊趕來,但是區區2000人與後金數萬之眾相比實力過於懸殊,第一次增援失敗;農曆八月二十六日,總兵吳襄、宋偉率錦州兵6000人前來解救,被後金阿濟格率兵阻擊,明軍的第二次增援也失敗了;14天以後,吳襄和宋偉再次率兵來援,不知何故,明軍六千多人竟被皇太極的二百親騎兵衝殺得潰不成軍,緊接著後金大軍趕到,又是一番乘勝追擊,六千人大敗逃歸,第三次救援失敗得更慘。



至此,大淩河已經被圍困整整四十天,城中糧草早已耗盡,守城的三萬將士起初是靠啃樹皮嚼草根果腹,三日之內大淩河城裡的樹木野草便全部被拔光。隨後只能殺戰馬充飢,戰馬也被吃光以後飢腸轆轆的士兵開始“人相食”!最先被吃的是服徭役的民夫,民夫被吃盡以後開始吃餓暈倒地的同袍。史料記載大淩河城中“炊骨析骸,古所未聞……”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用人骨頭當柴燒,把人肉割下來烤著吃。整個城中到處是人的遺骸,到處在燒人肉吃,此時的大淩河已變成了一座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下活生生陰森森的陰曹地府。



圍城期間皇太極數次對城中守軍進行勸降,但是以祖大壽為首的明軍仍堅決抗爭,不為所動。圍城近兩個月以後的農曆九月二十四日,明朝四萬人組成的援軍終於到了,然而明軍依舊不敵後金。皇太極讓三萬人繼續圍城,親率兩萬人阻擊四萬明軍增援部隊,經過激烈的廝殺,四萬明軍幾乎全軍覆滅,只有總兵吳襄和宋偉率數十人僥倖逃脫。第四次增援失敗,從此明朝再無力增援大淩河,可以說已經放棄了這座死城。



城中已斷糧近三個月,所有該吃的都吃了,不該吃的也都吃了。三萬守城士兵已經戰死、俄死、損失了一萬多人,剩下的一萬多人已經人鬼不分……繼續掙扎了半個月不見朝廷增援以後明軍主將祖大壽開始絕望,在皇太極“不屠城”的保證下,農曆十月二十五日祖大壽率軍投降。至此,歷時三個月的大淩河之戰結束,明軍用一個星期的口糧堅守了90余天,其慘烈程度實在難以想象。



二戰時期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也經歷過類似的情況,斯大林格勒被德軍圍困長達199天,在最艱難的1942年冬天,被圍軍民每天餓死近4000人。最艱難的時候也出現“人相食”的慘狀,但是與大淩河“炊骨析骸”的景象相比還是好了許多,至少斯大林格勒的軍民還有少量空投物資可以支持,最重要的是大家都看得到希望,滿懷必勝的信心繼續抗爭。國家也沒有辜負這座堅強的城市,1943年蘇聯紅軍發動大反攻打敗德軍,2月2日斯大林格勒解放。


兵器知識譜


如果只有慘烈,又能掀起世人內心多少漣漪?

世界歷史上,有這樣一場戰爭,它不光慘烈,並且還充滿悲壯!

他就是蒙元滅宋的關鍵戰役——崖山海戰!

崖山一戰,“宋末三傑”損失其二,十萬軍民跳海自盡,追隨幼帝而去,而文天祥在被俘之後,在1283年也英勇就義,以身殉國!

1279年,蒙元大將張弘範率元軍將南宋最後的十餘萬抵抗力量圍困於崖山,中國歷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一場大海戰由此拉開序幕!

但,天不佑宋,崖山一戰,元軍以少勝多,宋軍戰敗,被元軍四處圍困的陸秀夫見突圍無望,不願幼帝落入元軍之手,便揹負幼帝,縱身跳入水中!

十餘萬軍民,亦相繼跳海!

崖山海戰後的第二天,海上浮屍十萬,其中就有陸秀夫,以及幼帝趙昺,後陸秀夫及幼帝屍身,都被附近百姓秘密安葬!

崖山之後,宋氏覆亡,雖沒有後來一戰二戰中那些個大型戰役中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犧牲,但崖山之戰,卻是一個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的戰役!

部分人直到今天,都還在說著什麼“崖山之後無華夏”之類的話,先不管對與錯,有沒道理,從側面能夠看出崖山一戰的深遠影響!

十萬軍民齊跳海,這樣悲壯的場面,怕是當時親眼目睹的元軍,也會忍不住淚目吧!

何謂慘烈,是沃野千里伏屍百萬嗎?

不,個人認為,真正的慘烈,應當如崖山之戰,十萬軍民以身殉國,他們原本可以選擇生,但他們卻死的義無反顧!

這是何等的悲壯?何等的慘烈?


汶與川


無論是在冷兵器時代,還是在熱兵器時代,當戰爭來臨的時候,為了能將對手擊敗,雙方無所不用其極,結果屍橫遍野血流成河,雖然一些人因此成為名將,但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無數人從戰爭中死去,甚至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留下他們存在過的痕跡!


在這些慘烈的戰爭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次戰爭,是發生在戰國時期的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對於趙國來說是建國以來損失最大的一場戰爭,由於在戰爭中失敗,幾乎讓國內的青壯年男子一夜之間被消滅,從此失去了和秦國對抗的實力。

這場戰爭發生在大約公元前260年,參戰雙方分別是趙國和秦國。

當時兩國為了爭奪上黨郡,雙方不惜集中了幾乎全國的力量,因此爆發了一場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之一,長平之戰。

這場戰爭,趙國總共出動軍隊45萬人,秦國軍隊的具體數量不知道,但是應該在50萬人以上。

一開始趙軍就不是秦軍的對手,老將廉頗雖然在面對魏國軍隊、齊國軍隊的時候無往不利,但在面對秦軍的攻擊時連戰連敗,只好修築壁壘防守,即便如此,西壁壘還被秦軍攻破。

但是秦軍同樣損失慘重,於是雙方進入對峙階段。

(廉頗的影視形象)

雙方這次都是傾國之戰,拼的不僅是前線戰鬥的軍人戰鬥力,還有能否支撐這場戰爭到底打多久的綜合國力。

顯然,趙國在國內方面遠不如秦國強大,於是首先支撐不下去的反而是處於防守方的趙國。

趙王希望早點結束戰爭,就督促廉頗出壁壘攻擊秦軍,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同的廉頗拒絕了向秦軍攻擊的命令。

因為他知道一旦從壁壘中殺出來,就會被秦軍擊敗。

趙王臨陣換將,換上了並沒有指揮經驗,但是在趙國國內名聲鵲起的趙括。

(趙括的影視形象)

趙括這個人別看沒打過仗,在趙國的知名度卻很大,因為年紀輕輕的他在軍事理論方面就已經在趙國首屈一指。

但是他的父親趙奢認為,趙括只是一個誇誇其談之輩,並沒有實際指揮能力。

可惜這個時候趙奢已經不在世了,沒人能夠阻止趙王啟用趙括。

當秦王知道趙國臨陣換將的消息之後,換上了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當時秦國軍事才能最優秀的將領白起。

(白起影視形象)

白起,人稱人屠,一生斬殺六國士兵超過百萬。此人每戰必勝,對上毫無指揮經驗的趙括,顯然這場戰爭的勝負已分。

在白起誘敵深入的計策之下,趙括率領主力軍隊陷入了秦軍的包圍,在經歷46天的圍困之後,趙括在衝鋒中被秦軍狙殺,趙軍被迫投降。

這場戰爭讓秦軍損失慘重,傷亡過半,而此時趙國降兵多達數十萬人。

顯然為了打勝這場戰爭,秦軍已經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如果放這些趙軍返回趙國,無疑這場戰爭對秦國來講是得不償失的,白起索性決定將投降的趙軍全部坑殺,只讓240名年齡幼小的士兵返回趙國報信。

當時趙國人口大約有300萬人,45萬趙國士兵的陣亡,讓趙國損失了全國人口的15%。二戰期間,蘇聯打了3年多,人口損失率也不過是10%,而且還有大量平民算在內,趙國僅這一戰就損失了15%的人口,而且還都是軍人,可見慘烈至極。

此後,趙國再也沒有能力和秦軍爭霸,秦國也掃清了統一天下的最後一個障礙。


歷史風暴


凡爾登絞肉機,瞭解一下

凡爾登戰役德法雙方投入了近200萬兵力,傷亡人數共計達100多萬。德軍在這一戰役中耗盡了元氣。在10個月交戰中,雙方200萬兵力,發射了4000萬發炮彈,傷亡人數近百萬,創造了戰爭史記錄,使凡爾登成了駭人聽聞的“絞肉機”和“人間地獄”。

戰事從1916年2月21日延續到12月19日

參戰方: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

結果 :法軍戰略性勝利

參戰方兵力: 法國:75個師,約1,140,000人 德國:50個師,約1,250,000人

傷亡情況: 法國:400,000-542,000人,其中156,000人陣亡。 德國:355,000-434,000人,其中143,000人陣亡。


小故事短分析


列寧格勒保衛戰吧,歷時872天的圍城戰,大饑荒導致了城中最多150萬人死亡。

這座著名的大城市到底餓死多少人,已經不可能有具體真實的統計了。但是,最保守的估計,也至少50萬人以上是餓死的。

1941年9月,德國北方集團軍原定攻佔列寧格勒的計劃受阻,轉而開始實施圍困。在此之前,已經有部分市民通過鐵路撤離。但是,大部分列寧格勒人,並不認為戰爭會持續很久。也許是樂觀,也許是對列寧格勒防守能力的自信。

但是一開始,城中的糧倉就被德軍輪番轟炸。列寧格勒市郊的一座大糧倉,儲存了夠全城人吃兩年的糧食,在轟炸中燃燒了整整一天,燒的乾乾淨淨。

可怕的冬季來臨,被圍困的列寧格勒,只有拉多加湖還能從何冰面上勉強運送糧食進城。但是,城中數百萬人口,那點糧食補給杯水車薪。從這個冬季開始,不斷有人被凍死餓死。


首先城郊的農民,那些不願回到德佔區,又不被允許進入市區的人,很快就在飢餓和嚴寒中被凍死。

(大街上被餓死的人)

然後就是提前進入城中收容所的人,因為圍困導致的斷電斷暖,再加上每人每天只有150克麵包的配給,他們成了城市中最先被餓死的人。

大多數普通市民的家中或多或少還有一些存糧,雖然不夠吃,但能勉強保證不被餓死。不過,當嚴冬過去,存糧被吃完,真正的大饑荒來臨了。

根據戰後倖存者的回憶,飢餓的人們完全無法靠150克麵包活著。他們先是吃樹皮,然後是野草,最終連墳地裡的野花也吃完了。當然,在這之前,寵物、老鼠和雀鳥早就被吃完了。

一位名叫傑娜的倖存者說,當年她的母親想了很多辦法弄吃的。比如煮一點點麵粉湯,或者把燒焦的糧庫地面的土挖過來,想辦法提純一些滲進去的糧食,還有就是煮毛衣喝湯(戰前人們洗毛衣會用麵粉)……

當然,就算這樣,傑娜的母親也活活餓死了。

傑娜的父親是一位鋼琴師,為了孩子不被餓死,他經常冒死翻越德軍的鐵絲網,到德佔區的土地上挖土豆和蘿蔔。這些東西,讓傑娜又延續了一段時間生命。

但是有一天,父親沒有回來。一起前去的一位科學家告訴傑娜,他的父親踩上了德國人的地雷,被炸飛了……

1942年的夏季,傑娜失去了父母。


此時,更多的人已經生活在地獄當中。因為飢餓不斷有人死亡,最恐怖的時候一天有近萬人被餓死。

(被圍困的列寧格勒)

雖然可以領取那150克麵包,但是隊伍很長,有人排著隊就倒在了地上,再也沒有起來。很多人連出門的力氣都沒有,只能在床上被活活餓死。

倖存者傑娜的公寓裡,鄰居們也都紛紛餓死了。最後一個鄰居臨死後,留給了傑娜250克葵花油,這又一次讓傑娜“續了命”。

城市開始出現吃人的情況,因為大量的警察也被餓死了,根本沒有人去管。一到夜晚,就能聽到外面大街上金屬摩擦骨頭的聲音,那是有人在割去餓死者身上的肉。

這時候,城中出現了黑市。一些能夠得到物資的權貴們,偷偷的拿一些糧食出來,高價賣給市民。還有一些搶劫殺人者,甚至把人肉拿出來賣。

傑娜靠著母親留下來的一些首飾,換了幾個土豆,又熬了一些時日。


大多數人沒有她這麼好的運氣,每天無數人被餓死,飢餓讓原本善良的人,也失去了人性。

(被圍困的列寧格勒)

有一天,一個女同事叫傑娜去自己家做客。在那裡,傑娜被拜託寫文章,但是寫著寫著,傑娜意識到了問題,他回頭一看,女同事正拿著刀站在自己身後。她開始攻擊傑娜,幸虧飢餓讓她沒有了力氣,傑娜拼命掙脫逃跑了。

但是,太過於飢餓的她,也在大街上暈倒了。好運氣又一次降臨到了傑娜的身上,她被警察送到了醫院。

兩週之後,傑娜醒了過來。此時已經進入了1943年,傑娜熬過了最困難的時期。

出院之後,她成了一名郵差,一月中旬,列寧格勒的圍困終於被解除了。

很多人並不能像傑娜一樣幸運,無數人被餓死了。

列寧格勒保衛戰,難以想象的慘烈。


七追風


世界歷史上最血腥的幾場戰爭: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從1939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歷史上最致命的衝突,造成7000多萬人死亡

它涉及世界上所有大國,分為盟軍和軸心國,是迄今為止唯一使用過核武器的戰爭。

  •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希特勒的大屠殺和大規模死亡為標誌,永遠改變了世界政治

蒙古征服:

蒙古在歐洲的征服是歷史上最具敵意的戰爭之一。

從13世紀初開始,蒙古人佔領了地球近20%的土地,帝國遍佈亞洲和東歐。

在這些征服中死亡人數是6000萬到7000萬。

第一次世界大戰:

蒙太奇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圖片。

  • 歷史上僅有的兩場全球戰爭中的第一場,也被稱為大戰
  •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從1914年到1918年進行的,奪去了1700萬人的生命
  • 它使英國,法國和俄羅斯在德國,意大利,奧地利和匈牙利取得了勝利

國際聯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成立的,但未能確保世界和平,最終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拿破崙戰爭:

1789年法國大革命引發的拿破崙戰爭是由歐洲反對勢力對拿破崙的法國帝國宣戰的一系列戰爭。

  • 在拿破崙征服歐洲大部分地區的情況下,法國迅速成為一個強國。
  • 但隨著1812年俄羅斯入侵陷入災難並奪走了650萬人的生命,法國慘敗。
  • 戰爭以法國波旁君主制的恢復和歐洲音樂會的創立而告終。

走進伊拉克


從古代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世界各地發生的戰爭數不勝數,要說慘烈,恐怕只能從戰爭雙方軍民傷亡的數據來衡量。下面簡單整理舉幾個例子,各位自行判斷:

一、冷兵器時代:野狐嶺戰役。1211年,蒙古大軍跟金國大軍在今天的河北省萬全縣發生的一次大戰。蒙軍十萬對金國五十萬大軍,由於成吉思汗採取各個擊破的戰術,以少勝多幾乎全殲金國大軍,雙方傷亡50萬,但金國傷亡佔三分之二還多,金國從此走向滅亡。

二、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1、凡爾登戰役:1916年至1918年的德法戰爭,兩年時間造成雙方70多萬人傷亡。

2、布魯西洛夫戰役:1916年6月4日至同年8月初,俄國和德國盟軍交戰。僅四個月時間,俄軍雖然取得戰爭勝利,卻傷亡50萬餘人,德軍聯盟傷亡150萬。

3、斯大林格勒戰役:蘇軍傷亡100萬餘人,德軍傷亡80萬餘人。

4、索姆河戰役:1916年7月,由英法聯軍發動,僅第一天,英軍就陣亡6萬餘人,至同年11月,僅僅四個月時間,英法損失120萬餘人。

5、巴巴羅薩戰役:1941年6月,蘇德開戰,年底雙方傷亡140萬到150萬之間。

6、柏林戰役:1945年蘇軍轉入戰略進攻,攻佔柏林,消滅德軍100萬餘人,蘇軍傷亡30萬餘人。

7、淞滬會戰:1937年8月13日至同年11月12日,在三個月不到時間,中國軍隊傷亡20-25萬人。

8、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1942年3月至5月,三個月時間中國軍隊傷亡6萬餘人。

9、臺兒莊戰役:1938年3月至4月6日,半月不到,中國軍隊傷亡3萬餘人。

10、常德會戰:1943年10月,中方傷亡6萬餘人,日方2萬餘人。

總之,戰爭無論傷亡多少,都會給雙方軍民帶來嚴重的傷害,人類要呼喚和平,杜絕殘酷的戰爭才是上上之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