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2019年蘇州能否躋身中國一線城市?為什麼?

江南86377


一線城市通常是指北上廣深,雖然國家沒有明確發文定義這麼一個概念。但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的叫法早已先入為主深入人心。

針對標題,那要看蘇州成為什麼樣的一線城市了,如果是指經濟、商業發達的新一線城市。那恭喜題主現在蘇州已經是了。不但在國內是新一線城市,就算是在國際上也能脫穎而出佔有一席之地。據專門研究全球城市的組織GaWC去年11月發佈的全球城市排名:蘇州被評為全球二線弱城市,位列第112名。這個成績已超過了大部份省會及副省級城市,但仍與四大傳統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相去甚遠。在這個排行榜上,北京第3,上海第6,廣州第27,深圳第55,但無一例外,全部位於世界一線城市行列。

我國經濟高速增長這麼多年,雖然各個地區都在飛速發展,從市政建設方面到人均收入、經濟總量、交通運輸、科教醫療等方面已經超過或逐步接近北上廣深的水平。但說到認同感與吸引力,沒有任何一個城市可以超越。這麼幾十年下來,幾乎絕大部份踏入社會的人都曾在北上廣深工作過,常住過,這就是它們的認同感來源。其它任何城市都只是輻射區域,達不到四城的高度。比如蘇州只是吸引華東或中部省份人員,杭州更是如此。包括掛著國家中心城市名頭的西部西安、北部鄭州,西南成都、重慶也僅僅只是吸引區域省份人員。無法像北上廣深一樣輻射全國,吸引全國的流動人員。


現在的情形是一線城市就是北上廣深的專用詞。這個概念不僅僅只是因為經濟總量或人口數量達到、超過就站在了北上廣深平齊的高度的,而是其它城市與之全方位的差距。北京是首都政治中心,上海是金融中心,廣州是商業貿易中心(一個廣交會開了62年,一年比一年盛)、深圳是科技創新城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僅次於北京,金融功能媲美上海(更是改革開放的典範,多少資金與項目由深圳進入內地)。北上廣深每一個都是集眾多優勢於一城,幾乎沒有短板的城市。如果說深圳有教育與醫療的短板,但最吸引人才的反而是深圳,其它教育強市也只是為北上廣深徒做嫁衣,人才流失率嚴重。

北上廣深每一個都是時代賦予其特殊影響力的城市。所謂時勢造英雄,即便今後某一城市在某一方面超越了它們,也無法替代引領中國經濟發展幾十年的四大一線城市。無法獲得這種一致的高度認同感。

當然也包括了經濟強勢的蘇州。


極度深寒


關於明年蘇州能否躋身一線城市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還有待進一步觀察與商榷,畢竟現在的蘇州不管是從城市經濟總量上來看,還是從城市可持續競爭力上來說,都是遠遜色於四大一線城市甚至例如南京、杭州等省會城市。

根據今年新公佈的百強城市排行榜顯示,蘇州以高達七十一分的總成績位居全國第七,且超過其省會南京位居全省第一。其實就我個人看來蘇州這幾年發展是可圈可點的,在很多人眼裡蘇州只是單純的外資企業集中地,當然不可否認蘇州一萬餘億經濟總量外資企業佔據半壁江山,但蘇州其自身的民營企業也相當發達。

據調查統計,蘇州民營企業五十強入圍門檻為二十七億元,其中有四家企業年營業收入超過五百億,超過兩百億和一百億的則分別為十二家和二十四家。可以說毫不誇張地說蘇州本地民營企業經濟已經完全領先國內絕大部分省會城市,甚至相比較南京、杭州等城市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就算與一線城市有差距,但未來也還是可以彌補的。所以說從經濟總量與發展潛力上來看,蘇州已經具備一線城市的潛質。

但蘇州與四大一線城市最大的差距就在於城市可持續競爭力上。眾所周知蘇州只是普通地級市,先天平臺較低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蘇州未來的發展,包括這幾年南京經濟總量與影響力與日俱增,有反超蘇州的跡象,也很好說明蘇州在未來城市可持續競爭力上並不佔優勢。

此外蘇州作為我國最發達的地級市,其經濟總量已經超越一般省會城市,甚至完全可以與直轄市並肩,但蘇州至今為止還沒有屬於自己的機場。反觀北上廣深一線城市,都擁有自己的機場甚至說例如上海已經成為雙機場城市。不過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蘇州目前有與無錫共同投資運營蘇南碩放機場,未來蘇州或者說崑山還要與上海共同投資運營上海新建的第三機場。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我個人覺得蘇州目前想成為第五座一線城市比較困難,畢竟目前蘇州城市規格較低,城市可持續發展潛力面臨先天性不足。當然蘇州作為普通地級市,能有取得今天的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只不過相比較於蘇州,我更看好同處長三角地區的南京、杭州成為“第五座”一線城市。


抵制抵制地域黑


雖然很看好蘇州,但蘇州的真實水平,大家心裡都有數。如果你喜愛一個城市,可以去讚美它,但過度的吹捧,反而就是招黑。


先看看蘇州的簡歷:

一,古代篇

蘇州古稱姑蘇、平江,是著名的魚米之鄉。蘇州春秋時期成為吳國首都;隋唐是江南唯一的雄州;宋代和杭州並稱天堂,人稱蘇湖熟天下足;明清時期成為中國的經濟中心,以及東半球最大的工商業城市,被曹雪芹譽為"紅塵中一二等風流富貴之地"。

二,現代篇

清末民初,上海取代了蘇州的經濟中心地位,蘇州進入了低谷期。但是從民國到現在,蘇州的GDP一直都是全國前十。1995年,蘇南模式嶄露頭角,同時蘇州開始和新加坡聯合建設工業園區,蘇州迎來了騰飛時期。

目前,蘇州是中國最發達的地級市,在中國超過除廣州之外的所有省會。蘇州人均GDP全國第二,僅次於深圳(鄂爾多斯和東營為資源城市,故不計入)。而且蘇州早已超過上海,成為中國最大的工業城市。蘇州有中國在建第一高樓中南中心(729米)、中國綜合排名全國第一的國家級開發區:蘇州工業園區;蘇州有中國最發達的縣域經濟,所轄縣級市全部為全國前十(蘇州純市區GDP近8000億)。

三,總結

綜上所述,蘇州從古至今的簡歷堪稱完美,古代絕對是中國的一線城市。但是,這些足以說明蘇州現在能成為一線城市嗎?答案是否定的。

中國只有四個一線城市,北京是中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上海是中國的經濟和金融中心,廣州是中國的商業中心,深圳是中國的經濟特區和創新之城,這四座城市是中國的門戶城市。無論成都、杭州、重慶、天津還是蘇州,綜合實力根本無法與之抗衡。


如果只按照經濟排名,中國會有五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蘇州,至於天津和重慶,不用多說,天津注水(自己已經承認濱海新區GDP造假),重慶靠固投(且人均GDP三線城市水平)。此處無需爭議,2018年GDP出爐時,就能看到蘇州穩超天津,重慶也在下滑。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和聯合國共同發佈的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7~2018》,蘇州位列全球第28名,相當於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

但城市綜合實力不是經濟學定義,而是綜合的社會學指標,蘇州距離真正的一線城市,還是有不小的差距。蘇州準確的定位,應該是強於合肥、濟南、福州這些二線中等省會的"新一線城市",和南京、成都、武漢、杭州、天津、重慶同一級別。(新一線城市並不是一線城市,只是為了與傳統二線城市做區分)



蘇州作為普通地級市,在各種排名上卻要與省會PK,要和副省級城市PK,還要和直轄市PK,這已經充分說明了蘇州的地位和定位。最後,蘇州不是一線城市,蘇州只是經濟發達、環境宜居、人民富裕、獨一無二的蘇州,而已。


堅果旅行


首先,我很喜歡蘇州這座城市,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但是,我必須明確的回答這個問題:不能。

第一,從經濟總量這個最直白的標準來看,蘇州沒有達到一絕紅塵的水平。雖然長期位於前十,但是距離一線的最後一名廣州也還有5000億左右的差距。而且從排在其後面的武漢、重慶、南京來看,其增速也快於蘇州,這種領先優勢正在逐步縮減。

第二個層面,從地理的戰略位置上看,蘇州距離上海、南京等發達地區和省會城市太近。一方面,蘇州的起步發達也與這些巨無霸的輻射帶動有關,另一方面,隨著下一步的發展也會成為這些城市的翹板,尤其是在高端產業和高層人才吸引和發展上。這種競爭格局下,一山難容二虎。作為一個大的城市群中的重要支點是沒有問題,但是作為領頭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至少,今年難以實現。

第三個層面,從經濟發展層次來看。產業結構上,化工方面仍然是一家獨大的,雖然現在化工產業鏈非常健全了,但是化工產業一旦壯大起來,依賴性都比較強,也容易在環境和安全上造成一定的隱患。這個我就不多說了,今年以來的幾個事故夠警醒的了。這也是成為一線城市的一個瓶頸。產業層次上,如何在科技創新、現代服務業、高端製造業等方面掌握話語權、實現提質增量的突破,是蘇州必須要跨過的坎兒。尤其是在電子信息、創業創新等方面,蘇州的步伐顯然比成都、武漢等城市要慢了一步。

最後,我還是很喜歡蘇州這座城市,希望她越來越好!


漫步生輝


不會的!就是到2029年也不會!

在之前的文章中,靜夜史曾經分析過很多城市的發展前景,比如南京、深圳、重慶、天津、張家口等。靜夜史的結論是:

一個城市的發展,不僅僅是這個城市的問題,而是關乎城市所在的地區、所在的省甚至全國的問題。

所以,蘇州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絕對不是看蘇州這個城市的實力如何,而是看整個大環境的資源分配。換句話說,蘇州作為一個城市,只是全國一盤棋中的一個閃亮的棋子。

那麼,為什麼說蘇州不會成為一線城市呢?靜夜史認為:

1、一線城市相互距離必須遠

在我們的一般認知中,我國的一線城市主要指的是四個城市,即上海、北京、深圳、廣州。

一線城市指在全國政治、經濟等處於重要地位並具有主導作用和輻射帶動能力的大都市。主要體現在城市發展水平、綜合經濟力、輻射帶動力、人才吸引力、信息交流力、國際競爭力、科技創新力、交通通達力等各層面。

也就是說,一線城市是一個經濟板塊的龍頭城市,在全國具有輻射和帶動功能。

在四個一線城市中,深圳是個例外,這個城市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城市之一,是全國傾力扶持的、對接香港的城市,其定位與其他三個城市完全不同。

北京是我國首都,上海是全國最大的城市,輻射整個華東和長江流域,而廣州自古就是著名港口,清朝時期更成為“天子南庫”,所以地位非同一般。

我們看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座城市的距離非常遠,這意味著他們的經濟腹地重合的可能性很小。

經濟腹地是經濟中心的吸收和輻射能力能夠達到並能促進其經濟發展的地域範圍。也就是說,城市的發展需要周邊地區提供原材料和人才的供給,而城市周邊地區也需要城市進行輻射和帶動,比如提供工作崗位、提供就醫保障等。

在三個一線城市中,北京的腹地是東北、內蒙、西北以及華北;上海的腹地是華東地區以及長江流域;而廣州的腹地是兩廣海南等地區。

另外,上海和廣州還是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輻射著日韓以及東南亞地區。

所以,一個經濟板塊只要一個一線城市就夠了,或者說,只能容納一個。

蘇州和上海的距離,不到100公里!

這在城市的發展中是不可能出現的,因為這會造成經濟腹地的重疊,也就意味著城市的激烈競爭,這對於兩個城市的發展都非常不利。

除非蘇州像深圳一樣被青睞!

如果沒有深圳這樣的優勢,蘇州就只能屈尊成為上海的次一級城市,也就是,作為上海的腹地之一。

2、一線城市不僅僅是經濟的發達

經濟發達就一定是一線城市嗎?天津和重慶有話要說!

就和很多西歐國家一樣,他們經濟實力很強,比如西班牙、意大利,但是不代表他們就是世界強國,俄羅斯雖然經濟實力差點,但是照樣讓美國深深忌憚!

所以,經濟實力絕對不是衡量是否為一線城市的唯一標準!

所以,即使蘇州經濟實力超過了天津和重慶,甚至超過了廣州深圳,都不一定是一線城市。

另外,一線城市既然能夠發揮主導作用和輻射帶動能力,就必然要具有一定的號召力,什麼意思呢?就是城市級別一定要高,最好是直轄市。

但是直轄市只有北京、天津、上海、重慶。

不是直轄市也沒關係,退而求其次是副省級城市也可以,而我國的副省級城市有廣州、武漢、哈爾濱、瀋陽、成都、南京、西安、長春、濟南、杭州、大連、青島、深圳、廈門、寧波。

但是蘇州同樣夠不上標準,那麼再退一步,普通省會城市呢?

我們知道,江蘇的省會是南京,副省級城市。

所以,蘇州的地位,僅僅是地級市。

因為地位不夠高,蘇州的號召力遠遠達不到帶動江蘇甚至蘇南發展的水平。

所以,儘管蘇州的經濟實力很強,且經濟發展很快,但是,距離一線城市,不是一般的遠!

《第一財經週刊》2018年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根據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五大指標,評出了2018年的新一線城市,包括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西安、天津、南京、鄭州、長沙、瀋陽、青島、寧波、東莞、無錫,蘇州名列其中。但這只是經濟層面的,不代表城市的整體實力!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我認為2019年蘇州很難躋身為中國的一線城市。

我國目前有四個一線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蘇州要想成為一線城市,要起碼達到這四個城市的最低水平,而我們下面來具體分析一下蘇州能不能達到這四個城市廣州深圳的水平。

首先,我們看決定一線城市與否的經濟實力,2017年北京的gdp2.8萬億,上海市3.0萬億,深圳和廣州大概都是2.1,2.2萬億的樣子,而我們看一下蘇州,經濟實力是1.7萬億,距離深圳和廣州還有不小的差距。2017年財政收入情況,上海為6400億,北京為5100億,兩大巨頭獨領風騷,深圳為3100億,廣州為1400億,蘇州為1700億,蘇州在財政收入方面已經達到了一線城市的水平。

其次,我們知道一線城市其實是主要根據商業情況和城市房價情況排布的。2017年北京上海深圳的房價都在都在5萬上下,弱一點的廣州也有2.75萬, 而蘇州為1.53萬,只是達到了,一線城市墜落的廣州的剛剛超過一半,差距明顯,和北京上海深圳更是有鴻溝般的差距。我們再來看一下產業的情況,北上廣深的產業情況比較良好,在製造業和國企等經濟實力存在的情況下,也存在著很多實力強勁的私人企業,並且以金融科技為代表的服務業發達,而蘇州在這些方面就捉襟見肘了。

最後,看一下蘇州的城市定位,蘇州是普通地級市,城市級別比較低,所以在發展當中資源的聚集作用不明顯,會被省內的南京搶去,中長期,不如國都,直轄市和國家中心城市的北京,不如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的魔都上海,不如我國的南大門國家中心城市,副省級,省會城市廣州,不如副省級城市,經濟特區,計劃單列市深圳。

所以綜合以上觀點來看我認為在中短期之內蘇州很難躋身一線城市的行列。


張堯自媒體


蘇州市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經濟實力十強城市之列,領先於全國二十七個省會級城市和眾多副省級城市,以地級市身份能夠取得如此殊榮,也算是中國城市的引領者!現階段,我國的一線城市僅有四個,此外還有“新增一線城市”十五個,蘇州正是其中之一。


資料圖為2016年405個地級以上城市分級全榜單。

按線分級排行榜本是媒體出品,經過數年時間的炒作,已在人們心中普遍建立共識。蘇州從2016年獲選為二線城市,2017年升格為一線城市,2018年蟬聯一線城市榮譽,預計2019年蘇州還將穩居一線城市。

資料圖為2017年338個地級以上城市分級全榜單。

目前,一線城市分為兩類:

①老牌一線城市,縱觀全國只有四個,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②新增一線城市,也被簡稱為“新一線”城市。論實力相比老牌一線城市存在差距,總體來說圈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城市。而新一線城市也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進行調整,這與經濟增長和政策扶持力度有很大關係。


正能量貢獻者


一線城市必須是綜合型強市,而蘇州只是一個經濟強市,綜合實力一般,所以經濟再強短期幾年之內也不可能成為一線。

而且同樣作為經濟強市,北上廣深都是市區經濟型城市,這類城市的外來務工者主要特點是人均受教育程度較高,人才留存率高,落戶意願更強。而蘇州這類縣域工廠型強市外來務工者多以中低學歷為主,人員變動更頻繁,賺錢返鄉情況更普遍,落戶意願並不強烈。

縱觀世界強市,幾乎無一例外的是市區經濟型城市,或者均衡發展,而且金融業都很發達,北上廣深也是如此。但蘇州這樣縣域經濟完爆市區的城市顯然與之特點不同,所以必須待經濟發展更均衡,金融業再上新臺階,並大幅提升綜合實力指數之後才能像一線發起衝擊。


城市發展報告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是古人對於蘇州的讚譽!蘇州園林是古人豪宅的後花園!足以證明蘇州是富庶之地,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富有?不是從天而降,大美蘇州,最美的是蘇州人!勤勞致富,代代相傳,生生不息!一線城市的口號對蘇州無關緊要!只要努力過,就沒有遺憾。


用戶1903215260053


不會的,按財政稅收上繳的排名,蘇州早已是當之無愧的繼北上深廣後的第五個一線城市了,但一線城市除了GDP,財稅上繳高又多也包括房價高外還有很多項指標衡量,如:機場,交通(樞紐)地位,開通的地鐵里程,科教文衛,國家及區域中心,政治軍事地位等等這些對標一線無一不是蘇州弱項,甚至機場幾乎缺項,所以蘇州甭講2019甚至更長時間裡也難成名符其實的一線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