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2019年苏州能否跻身中国一线城市?为什么?

江南86377


一线城市通常是指北上广深,虽然国家没有明确发文定义这么一个概念。但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叫法早已先入为主深入人心。

针对标题,那要看苏州成为什么样的一线城市了,如果是指经济、商业发达的新一线城市。那恭喜题主现在苏州已经是了。不但在国内是新一线城市,就算是在国际上也能脱颖而出占有一席之地。据专门研究全球城市的组织GaWC去年11月发布的全球城市排名:苏州被评为全球二线弱城市,位列第112名。这个成绩已超过了大部份省会及副省级城市,但仍与四大传统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相去甚远。在这个排行榜上,北京第3,上海第6,广州第27,深圳第55,但无一例外,全部位于世界一线城市行列。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这么多年,虽然各个地区都在飞速发展,从市政建设方面到人均收入、经济总量、交通运输、科教医疗等方面已经超过或逐步接近北上广深的水平。但说到认同感与吸引力,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可以超越。这么几十年下来,几乎绝大部份踏入社会的人都曾在北上广深工作过,常住过,这就是它们的认同感来源。其它任何城市都只是辐射区域,达不到四城的高度。比如苏州只是吸引华东或中部省份人员,杭州更是如此。包括挂着国家中心城市名头的西部西安、北部郑州,西南成都、重庆也仅仅只是吸引区域省份人员。无法像北上广深一样辐射全国,吸引全国的流动人员。


现在的情形是一线城市就是北上广深的专用词。这个概念不仅仅只是因为经济总量或人口数量达到、超过就站在了北上广深平齐的高度的,而是其它城市与之全方位的差距。北京是首都政治中心,上海是金融中心,广州是商业贸易中心(一个广交会开了62年,一年比一年盛)、深圳是科技创新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仅次于北京,金融功能媲美上海(更是改革开放的典范,多少资金与项目由深圳进入内地)。北上广深每一个都是集众多优势于一城,几乎没有短板的城市。如果说深圳有教育与医疗的短板,但最吸引人才的反而是深圳,其它教育强市也只是为北上广深徒做嫁衣,人才流失率严重。

北上广深每一个都是时代赋予其特殊影响力的城市。所谓时势造英雄,即便今后某一城市在某一方面超越了它们,也无法替代引领中国经济发展几十年的四大一线城市。无法获得这种一致的高度认同感。

当然也包括了经济强势的苏州。


极度深寒


关于明年苏州能否跻身一线城市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与商榷,毕竟现在的苏州不管是从城市经济总量上来看,还是从城市可持续竞争力上来说,都是远逊色于四大一线城市甚至例如南京、杭州等省会城市。

根据今年新公布的百强城市排行榜显示,苏州以高达七十一分的总成绩位居全国第七,且超过其省会南京位居全省第一。其实就我个人看来苏州这几年发展是可圈可点的,在很多人眼里苏州只是单纯的外资企业集中地,当然不可否认苏州一万余亿经济总量外资企业占据半壁江山,但苏州其自身的民营企业也相当发达。

据调查统计,苏州民营企业五十强入围门槛为二十七亿元,其中有四家企业年营业收入超过五百亿,超过两百亿和一百亿的则分别为十二家和二十四家。可以说毫不夸张地说苏州本地民营企业经济已经完全领先国内绝大部分省会城市,甚至相比较南京、杭州等城市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就算与一线城市有差距,但未来也还是可以弥补的。所以说从经济总量与发展潜力上来看,苏州已经具备一线城市的潜质。

但苏州与四大一线城市最大的差距就在于城市可持续竞争力上。众所周知苏州只是普通地级市,先天平台较低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苏州未来的发展,包括这几年南京经济总量与影响力与日俱增,有反超苏州的迹象,也很好说明苏州在未来城市可持续竞争力上并不占优势。

此外苏州作为我国最发达的地级市,其经济总量已经超越一般省会城市,甚至完全可以与直辖市并肩,但苏州至今为止还没有属于自己的机场。反观北上广深一线城市,都拥有自己的机场甚至说例如上海已经成为双机场城市。不过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苏州目前有与无锡共同投资运营苏南硕放机场,未来苏州或者说昆山还要与上海共同投资运营上海新建的第三机场。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我个人觉得苏州目前想成为第五座一线城市比较困难,毕竟目前苏州城市规格较低,城市可持续发展潜力面临先天性不足。当然苏州作为普通地级市,能有取得今天的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只不过相比较于苏州,我更看好同处长三角地区的南京、杭州成为“第五座”一线城市。


抵制抵制地域黑


虽然很看好苏州,但苏州的真实水平,大家心里都有数。如果你喜爱一个城市,可以去赞美它,但过度的吹捧,反而就是招黑。


先看看苏州的简历:

一,古代篇

苏州古称姑苏、平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苏州春秋时期成为吴国首都;隋唐是江南唯一的雄州;宋代和杭州并称天堂,人称苏湖熟天下足;明清时期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以及东半球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被曹雪芹誉为"红尘中一二等风流富贵之地"。

二,现代篇

清末民初,上海取代了苏州的经济中心地位,苏州进入了低谷期。但是从民国到现在,苏州的GDP一直都是全国前十。1995年,苏南模式崭露头角,同时苏州开始和新加坡联合建设工业园区,苏州迎来了腾飞时期。

目前,苏州是中国最发达的地级市,在中国超过除广州之外的所有省会。苏州人均GDP全国第二,仅次于深圳(鄂尔多斯和东营为资源城市,故不计入)。而且苏州早已超过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苏州有中国在建第一高楼中南中心(729米)、中国综合排名全国第一的国家级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有中国最发达的县域经济,所辖县级市全部为全国前十(苏州纯市区GDP近8000亿)。

三,总结

综上所述,苏州从古至今的简历堪称完美,古代绝对是中国的一线城市。但是,这些足以说明苏州现在能成为一线城市吗?答案是否定的。

中国只有四个一线城市,北京是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上海是中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广州是中国的商业中心,深圳是中国的经济特区和创新之城,这四座城市是中国的门户城市。无论成都、杭州、重庆、天津还是苏州,综合实力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如果只按照经济排名,中国会有五个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至于天津和重庆,不用多说,天津注水(自己已经承认滨海新区GDP造假),重庆靠固投(且人均GDP三线城市水平)。此处无需争议,2018年GDP出炉时,就能看到苏州稳超天津,重庆也在下滑。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联合国共同发布的 《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7~2018》,苏州位列全球第28名,相当于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

但城市综合实力不是经济学定义,而是综合的社会学指标,苏州距离真正的一线城市,还是有不小的差距。苏州准确的定位,应该是强于合肥、济南、福州这些二线中等省会的"新一线城市",和南京、成都、武汉、杭州、天津、重庆同一级别。(新一线城市并不是一线城市,只是为了与传统二线城市做区分)



苏州作为普通地级市,在各种排名上却要与省会PK,要和副省级城市PK,还要和直辖市PK,这已经充分说明了苏州的地位和定位。最后,苏州不是一线城市,苏州只是经济发达、环境宜居、人民富裕、独一无二的苏州,而已。


坚果旅行


首先,我很喜欢苏州这座城市,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但是,我必须明确的回答这个问题:不能。

第一,从经济总量这个最直白的标准来看,苏州没有达到一绝红尘的水平。虽然长期位于前十,但是距离一线的最后一名广州也还有5000亿左右的差距。而且从排在其后面的武汉、重庆、南京来看,其增速也快于苏州,这种领先优势正在逐步缩减。

第二个层面,从地理的战略位置上看,苏州距离上海、南京等发达地区和省会城市太近。一方面,苏州的起步发达也与这些巨无霸的辐射带动有关,另一方面,随着下一步的发展也会成为这些城市的翘板,尤其是在高端产业和高层人才吸引和发展上。这种竞争格局下,一山难容二虎。作为一个大的城市群中的重要支点是没有问题,但是作为领头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至少,今年难以实现。

第三个层面,从经济发展层次来看。产业结构上,化工方面仍然是一家独大的,虽然现在化工产业链非常健全了,但是化工产业一旦壮大起来,依赖性都比较强,也容易在环境和安全上造成一定的隐患。这个我就不多说了,今年以来的几个事故够警醒的了。这也是成为一线城市的一个瓶颈。产业层次上,如何在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等方面掌握话语权、实现提质增量的突破,是苏州必须要跨过的坎儿。尤其是在电子信息、创业创新等方面,苏州的步伐显然比成都、武汉等城市要慢了一步。

最后,我还是很喜欢苏州这座城市,希望她越来越好!


漫步生辉


不会的!就是到2029年也不会!

在之前的文章中,静夜史曾经分析过很多城市的发展前景,比如南京、深圳、重庆、天津、张家口等。静夜史的结论是: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这个城市的问题,而是关乎城市所在的地区、所在的省甚至全国的问题。

所以,苏州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绝对不是看苏州这个城市的实力如何,而是看整个大环境的资源分配。换句话说,苏州作为一个城市,只是全国一盘棋中的一个闪亮的棋子。

那么,为什么说苏州不会成为一线城市呢?静夜史认为:

1、一线城市相互距离必须远

在我们的一般认知中,我国的一线城市主要指的是四个城市,即上海、北京、深圳、广州。

一线城市指在全国政治、经济等处于重要地位并具有主导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大都市。主要体现在城市发展水平、综合经济力、辐射带动力、人才吸引力、信息交流力、国际竞争力、科技创新力、交通通达力等各层面。

也就是说,一线城市是一个经济板块的龙头城市,在全国具有辐射和带动功能。

在四个一线城市中,深圳是个例外,这个城市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城市之一,是全国倾力扶持的、对接香港的城市,其定位与其他三个城市完全不同。

北京是我国首都,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辐射整个华东和长江流域,而广州自古就是著名港口,清朝时期更成为“天子南库”,所以地位非同一般。

我们看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座城市的距离非常远,这意味着他们的经济腹地重合的可能性很小。

经济腹地是经济中心的吸收和辐射能力能够达到并能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地域范围。也就是说,城市的发展需要周边地区提供原材料和人才的供给,而城市周边地区也需要城市进行辐射和带动,比如提供工作岗位、提供就医保障等。

在三个一线城市中,北京的腹地是东北、内蒙、西北以及华北;上海的腹地是华东地区以及长江流域;而广州的腹地是两广海南等地区。

另外,上海和广州还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辐射着日韩以及东南亚地区。

所以,一个经济板块只要一个一线城市就够了,或者说,只能容纳一个。

苏州和上海的距离,不到100公里!

这在城市的发展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这会造成经济腹地的重叠,也就意味着城市的激烈竞争,这对于两个城市的发展都非常不利。

除非苏州像深圳一样被青睐!

如果没有深圳这样的优势,苏州就只能屈尊成为上海的次一级城市,也就是,作为上海的腹地之一。

2、一线城市不仅仅是经济的发达

经济发达就一定是一线城市吗?天津和重庆有话要说!

就和很多西欧国家一样,他们经济实力很强,比如西班牙、意大利,但是不代表他们就是世界强国,俄罗斯虽然经济实力差点,但是照样让美国深深忌惮!

所以,经济实力绝对不是衡量是否为一线城市的唯一标准!

所以,即使苏州经济实力超过了天津和重庆,甚至超过了广州深圳,都不一定是一线城市。

另外,一线城市既然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就必然要具有一定的号召力,什么意思呢?就是城市级别一定要高,最好是直辖市。

但是直辖市只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不是直辖市也没关系,退而求其次是副省级城市也可以,而我国的副省级城市有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

但是苏州同样够不上标准,那么再退一步,普通省会城市呢?

我们知道,江苏的省会是南京,副省级城市。

所以,苏州的地位,仅仅是地级市。

因为地位不够高,苏州的号召力远远达不到带动江苏甚至苏南发展的水平。

所以,尽管苏州的经济实力很强,且经济发展很快,但是,距离一线城市,不是一般的远!

《第一财经周刊》2018年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根据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指标,评出了2018年的新一线城市,包括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郑州、长沙、沈阳、青岛、宁波、东莞、无锡,苏州名列其中。但这只是经济层面的,不代表城市的整体实力!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我认为2019年苏州很难跻身为中国的一线城市。

我国目前有四个一线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要想成为一线城市,要起码达到这四个城市的最低水平,而我们下面来具体分析一下苏州能不能达到这四个城市广州深圳的水平。

首先,我们看决定一线城市与否的经济实力,2017年北京的gdp2.8万亿,上海市3.0万亿,深圳和广州大概都是2.1,2.2万亿的样子,而我们看一下苏州,经济实力是1.7万亿,距离深圳和广州还有不小的差距。2017年财政收入情况,上海为6400亿,北京为5100亿,两大巨头独领风骚,深圳为3100亿,广州为1400亿,苏州为1700亿,苏州在财政收入方面已经达到了一线城市的水平。

其次,我们知道一线城市其实是主要根据商业情况和城市房价情况排布的。2017年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都在都在5万上下,弱一点的广州也有2.75万, 而苏州为1.53万,只是达到了,一线城市坠落的广州的刚刚超过一半,差距明显,和北京上海深圳更是有鸿沟般的差距。我们再来看一下产业的情况,北上广深的产业情况比较良好,在制造业和国企等经济实力存在的情况下,也存在着很多实力强劲的私人企业,并且以金融科技为代表的服务业发达,而苏州在这些方面就捉襟见肘了。

最后,看一下苏州的城市定位,苏州是普通地级市,城市级别比较低,所以在发展当中资源的聚集作用不明显,会被省内的南京抢去,中长期,不如国都,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的北京,不如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的魔都上海,不如我国的南大门国家中心城市,副省级,省会城市广州,不如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深圳。

所以综合以上观点来看我认为在中短期之内苏州很难跻身一线城市的行列。


张尧自媒体


苏州市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经济实力十强城市之列,领先于全国二十七个省会级城市和众多副省级城市,以地级市身份能够取得如此殊荣,也算是中国城市的引领者!现阶段,我国的一线城市仅有四个,此外还有“新增一线城市”十五个,苏州正是其中之一。


资料图为2016年405个地级以上城市分级全榜单。

按线分级排行榜本是媒体出品,经过数年时间的炒作,已在人们心中普遍建立共识。苏州从2016年获选为二线城市,2017年升格为一线城市,2018年蝉联一线城市荣誉,预计2019年苏州还将稳居一线城市。

资料图为2017年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分级全榜单。

目前,一线城市分为两类:

①老牌一线城市,纵观全国只有四个,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②新增一线城市,也被简称为“新一线”城市。论实力相比老牌一线城市存在差距,总体来说圈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城市。而新一线城市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调整,这与经济增长和政策扶持力度有很大关系。


正能量贡献者


一线城市必须是综合型强市,而苏州只是一个经济强市,综合实力一般,所以经济再强短期几年之内也不可能成为一线。

而且同样作为经济强市,北上广深都是市区经济型城市,这类城市的外来务工者主要特点是人均受教育程度较高,人才留存率高,落户意愿更强。而苏州这类县域工厂型强市外来务工者多以中低学历为主,人员变动更频繁,赚钱返乡情况更普遍,落户意愿并不强烈。

纵观世界强市,几乎无一例外的是市区经济型城市,或者均衡发展,而且金融业都很发达,北上广深也是如此。但苏州这样县域经济完爆市区的城市显然与之特点不同,所以必须待经济发展更均衡,金融业再上新台阶,并大幅提升综合实力指数之后才能像一线发起冲击。


城市发展报告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古人对于苏州的赞誉!苏州园林是古人豪宅的后花园!足以证明苏州是富庶之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富有?不是从天而降,大美苏州,最美的是苏州人!勤劳致富,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一线城市的口号对苏州无关紧要!只要努力过,就没有遗憾。


用户1903215260053


不会的,按财政税收上缴的排名,苏州早已是当之无愧的继北上深广后的第五个一线城市了,但一线城市除了GDP,财税上缴高又多也包括房价高外还有很多项指标衡量,如:机场,交通(枢纽)地位,开通的地铁里程,科教文卫,国家及区域中心,政治军事地位等等这些对标一线无一不是苏州弱项,甚至机场几乎缺项,所以苏州甭讲2019甚至更长时间里也难成名符其实的一线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