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齡的現代書法創新屬於藝術昇華還是藝術崩潰?

千千千里馬


對於王冬齡的書法藝術行為,的確和我們傳統的書法不同,也不能以傳統書法的標準來認識。



王冬齡近幾年的書法(姑且這樣說吧),實際上是在藉助書法的形式與現代繪畫、美學的一些理論元素,表達自己的情感,亦或說是對藝術甚至社會的認識與理解的藝術化的表達。總體上看是藝術形式的一種昇華,但絕對不是傳統書法的藝術化的昇華,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藝術要創新,但更要尊重傳統藝術。不能把傳統藝術的菁華和“現代書法”的一些作品或行為混為一談。我們既要尊重傳統又不能完全拒絕現代藝術的創新理念。

王冬齡的書法是藉助傳統書法的獨闢蹊徑,而不是完全恪守與傳承。






從這個角度看待王冬齡的書法,也就談不上什麼是藝術的崩潰了。這裡的崩潰,實際上是書法同道站在傳統書法的角度觀察王冬齡書法行為的結果,也是我們過於固守傳統的結果。我們大可不必故步自封,把自己侷限於一個相對狹隘的圈子內,在尊崇傳統的同時更要放眼望世界。

亦或王冬齡的書法行為可能有不足之處,畢竟沒有傳統書法那樣歷經數千年來歷史的淘洗。


但在此種情況下,認為是一種崩潰,似乎也欠客觀。我們能夠比較深入的瞭解王冬齡書法的形成,也就理解為什麼這樣了。就是受【現代書法】思潮的影響所致。

說到“現代書法”,實際上也沒有因此而使得書法藝術與我們的生活的這個時代而崩潰。恰恰相反,衍生出了新的具有時代意義的書風也就是說傳統書法發展到今天,出現了兩支大體上的分流。這個分流就是今天書法的兩種創作方向。這兩個創作方向雖然都是以傳統書法技法與理論為基礎,以現代藝術、美學理論為指導形成兩個創作方向的作品,一個抽象畫了,如王冬齡類似的書法行為作品,另一個卻採取了非常謹慎的態度將古今經典書法和藝術理論進行了大融合的創作方向,也就是我們在現代的國展中所見到的書法作品。實際上他們的理論基礎都是建立在傳統與現代東西方藝術理論基礎上寫出的書法藝術的兩種形式。所以說,對王冬齡的書法行為,是不會有什麼崩潰之舉的。關鍵在於我們的認識要高屋建瓴,要一分為二,以發展的眼光和創新的意識看他們的作品和這種行為。這才是他們存在的意義。






翰墨書道


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

當王冬齡搖身變為全國著名書法家後,關於他的各種話題就越來越多,人們論說最多、爭論最激烈的話題,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王冬齡的毛筆字究竟是不是書法,是不是以書法之名而刻意創造出來的行為藝術?

二是,王冬齡的現代書法創新,是屬於藝術昇華還是藝術崩潰,其審美價值究竟在哪裡?

要談清楚這兩個問題,說簡單也很簡單,說複雜也相當複雜。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拿出王冬齡的書法作品示眾,叫大家評評理。

實際上,這種方式之前已經被許多媒體嘗試過了。王冬齡在當今書壇非常活躍,差不多每年都要參加數次大大小小的書法展,每當他的書法展進行時,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都會大肆報道,把他的作品推向大眾眼前。

得到觀眾的回覆,幾乎是一邊倒的不懷好意。差不多99%的人否定了王冬齡的書法,認為實在是看不懂他寫出的字究竟是什麼玩意。

有些觀眾更加刻薄,說到:讓王冬齡過幾年來辨認他自己當初畫出的那些線條試試看,如果他能一字不漏地讀出內容來,也只能證明他記性好,並不能證明他這些筆墨線條就是書法。

王冬齡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喜歡在書法創作中融入行為藝術來助興,比如,找幾個美女模特,在美女身體上寫上字,讓美女在觀者眼前走來走去。至於觀者是被書法吸引還是被美女吸引,只有觀者自己心裡清楚。

又如,在書寫中,王冬齡有很強的表演慾,總喜歡拿起大號毛筆,在超大紙張上寫字,並且,要讓所有攝像機、照相機鏡頭都對準他,他才有興趣寫下去。

王冬齡的這種行為,讓觀眾給他戴上了“行為書法家”的帽子。觀眾並不認可他這種如同一團亂麻糾纏在一起的毛筆字是書法。許多觀者一臉鄙夷,甚至給他戴上“亂書”、“醜書”的名號。

但王冬齡的心理素質和執著精神非常強大,無論別人怎麼評價,他幾十年都在堅持這種書寫風格。

書法藝術的審美是什麼呢?

書法是一門視覺藝術,所有視覺藝術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能愉悅人的精神帶來,能補充人的精神力量,能淨化和陶冶人的心靈,能提升人的審美水平,還能美化和裝飾環境。

如果用以上幾點來比對王冬齡的“亂書”,似乎一個想要的結果都得不到。

因此,可以肯定地說,王冬齡的現代書法創新完全是一種無源之水,他的書法理念已經鑽進了死衚衕,他的書法談不上有什麼藝術昇華,完全是對書法藝術的糟蹋和侮辱,


鴻鵠迎罡


王冬齡(1945.12-),別署冬令,悟齋,江蘇省如東馬塘人。著名書法家,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應該是所謂“學院派”,卻老是玩野路子。

搞到最近有人拿他39歲臨寫的《蘭亭序》和現在一個11歲小孩臨寫的《蘭亭序》比較,仍不反思。

比字大,搞人體書法,搞舞蹈書法,搞“亂書”,直至書法進軍網遊,端的是怎麼熱鬧怎麼搞!王冬齡就是喜歡到人多的地方去表演寫字。

這樣搞要說藝術昇華我是不贊成的。

因為藝術成果可以轟動,藝術創作卻要寂寞,耐得住寂寞,甚至堅守寂寞。

請問紅塵滾滾中有什麼藝術?

所謂昇華,【sublimation】:比喻某些事物的精煉和提高,思想境界的提高、藝術的提高。

從極簡的自我的表達到圍觀起鬨急功近利的表演,離思想境界和藝術的提高是遠了還是近了?

王冬齡的書法功力是深厚的,積極開拓進取的精神是可貴的,但路子似乎走錯了。

王冬齡不應該阿好時尚,浪費自己的才華,藝術從來不需要向庸眾證明自己,臨《蘭亭序》不像說明自己藝術個性比那小孩強,學得像不等於創造性強。







大悔憶智冰


王冬齡的現代書法創新屬於藝術的昇華還是藝術崩潰?

你覺得呢?我們先不作結論。本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原則,自己以他的“亂書”方式寫寫看,寫完以後,自己能夠從作品中得到愉悅的感受,那麼說明他的書法創新對你而言是成功的。如果你自己寫的“亂書”不能讓自己忍受,彆著急,拿給身邊的親戚朋友們再看看。他們說不行,也不要緊。直接找到王冬齡,讓他給你看看。聽聽他的意見如何。如果他對你的“亂書“說欠火候,說明他對自己創造的“亂書”持否定態度。只能他一個人玩。大家都玩連創造者都不能辨識的藝術,會把他一起玩死。如果他對你的“亂書”持肯定意見,你就讓他先讀一讀你胡亂寫的字不成句的內容。看他能不能讀出來。



人寫的字是給別人看的。眾人看著一頭霧水的線條,且不說一堆亂麻繩一樣的東西會不會給人產生美感。至少也要知道上面寫的是什麼內容吧!如果是大家審美是對怪異的亂繩臭麻般的線條感興趣,說明他的創新符合於大眾的審美觀。


其實,是我們自己對自己缺乏自信心。面對職高位重的名家,不敢表露自己的內心真實感受。“他不行怎麼會成為名家?”,“他不行怎麼會當書協領導?”,“你行怎麼不是名家?”,你行為什麼不做書協領導?”……對此我無言以對。

作為浙江省杭州市書法家協會主席的王冬齡,以這種混亂不堪的方式創新,他的影響力自然比一個普通人的影響力強大的多。普通人再怎麼亂來,別人不會把你當回事。他的身份不同。他再怎麼亂,都會有人為他喝彩叫好。捧他的人,用“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來讚美他。以“曲高和寡”來貶斥大眾不懂書法。最後我就想說:“吃藥的時間到了”!



子衿書法


說句實話,王冬齡的字簡直就是瞎胡鬧,根本談不上書法創新,更談不上藝術昇華,要說藝術崩潰的話,我認為是王冬齡自己崩潰了!因為王冬齡寫的字既不是書法,也不是書法藝術。真正高雅的藝術是永遠不會崩潰的。



近年來,書界出現了一些非常奇怪的現象,某些人本來是可以把字寫好的,但他們卻不好好去寫字了,而是耍起“神通”來了。不僅如此,還找出種種理由為自己的行為辨駁,美其名曰:我這是現代(注:實際上應叫“當代”而不是現代)書法創新,也叫書法藝術無限制的昇華。真正的線條藝術你們是不懂的……

這是多麼荒唐的邏輯啊!

僅以上所說還不夠,為了遮掩自己的行為,除了找出一些書法創新、藝術昇華的理由外,還設法對正兒八經寫字的人進行無端指責,說某某人的字是印刷體,無靈性,沒有藝術性,等等。哈哈!可笑不?!這叫倒打一耙啊!明明是他們自己踐踏和侮辱了中國的漢字,反倒學起豬八戒,拿起鐵耙對寫漂漂亮亮中國字的人輪了起來!這,是多可怕的啊 ……

(上圖為王冬齡的所謂的“書法”創新作品)

試問:王冬齡創新的所謂的“書法”技術含量到底有多高?其藝術性到底表現在哪個方面?

王冬齡的所謂的“書法”到底有幾個字入“法”了?

王冬齡也算是個文人,他的行為能與文人相匹配嗎?



另外,

王冬齡敬畏過古人嗎?

到底是書法藝術會崩了,還是王冬齡為了書法創新?導致自己的精神崩潰了?

以上問題,恭請各位網友進行討論和評判。

我們的老祖先發明創造的、好端端的漢字,不能再讓人糟蹋了!我認為。


中州耕牛堂主


首先說:我不想評說這個問題!但是你還是特別邀請了我,那就簡單說幾句吧,必竟王先生今年也已經74歲了, 也不好多做評價!

1、按理說王先生寫了這麼些年的字,名號這麼大,想必字寫的一定要好,然而不是。下面有他寫的字為證。

2、當前現代書法某些人就想著創新,卻沒有繼承傳統。總想著另闢其徑,就目前而言,成功的沒有幾個,弄著、弄著就寫成吼書、醜書、亂書……當網上發表說是某某名號人物的書法,看下面評論就知道了。老百姓罵的最多的就是醜書,沒有一點傳統書法藝術的。

3、就王先生寫的那幾幅字:用墨量大;字寫的亂;費的紙多……諸葛亮說過: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寫個字就安安靜靜的寫多好,別搞那麼大的聲勢。墨和紙都是工人們辛辛苦苦製作出來的,看看那製作大幅尺寸宣紙,要幾十個工人同時配合操作,才能做出一張宣紙!對紙、墨要有珍惜之情,對工人要有愛惜之心!諸葛亮說“儉以養德”,不節儉,何以養德?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與大家共勉!


真善美信望愛


如果這也能稱為藝術,那世上大概沒什麼藝術了。

首先,我們知道,藝術之所以成為藝術,就是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讓人感受到美,使人快樂愉悅。

其次,藝術有文化價值,能夠積極影響社會、影響人的行為,提升人的境界,從而產生社會需求。

第三,藝術反映一種思想,一種追求,人類在創造物質的同時,也在創造精神,這是藝術的特質。

第四,藝術需要智慧和技能來創造。

從這個人創作的所謂藝術看,既無美感,不能給人以美的精神上的享受;也影響不了人的精神世界,看不出反映了什麼思想,更談不上用了什麼智慧和技能,不過是一個沒有丁點造詣的塗鴉而已。


華83101196


弗洛伊德說過,人有意識和潛意識,潛意識一般都不示人,只有三種情況展示潛意識:一,夢境,二,神經病,三,藝術家。藝術家通過自己的藝術儲備,展示自己的潛意識,這是非常高的一個境界 ,非常人能理解。現在,識字就認識田英章的毛筆字 ,不需要什麼藝術眼光,而對藝術家潛意識的縱橫馳騁,大多都不能理解。縱觀世界美術史,包括梵高在內的一些現在被認可的藝術大家,當年都是窮死的,都不被認可。我認為藝術三層樓理論說的還是比較到位的。第一層,普通大眾,像田英章這樣的字比較受歡迎。第二層,書法專業人士,對書法有廣泛瞭解,有一定的審美高度的人比較喜歡。第三層,書法探索者,有較高的書法造詣,不滿足於現狀,繼續前行,沃興華,王冬齡屬於這個層次,一般不受人理解。


柴石閣主1


原本不想做答的!

但是,不吐不快啊!

我看了相關的報道,我看了它所謂的大作書法和圖片以及這廝蹄套紅襪手持禿筆晃著禿頂一臉猥瑣奸笑的損樣———我真好想一腳幹翻它!

有辱斯文!虧為人種!

這是我送給這個姓什麼王的八個字。

書法,從來就是我國曆朝歷代的國粹!甲骨文,金文,小篆,大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等。這讓當世和後輩如醉如痴的藝術殿堂裡出現了多少不世的巨匠!張旭,王羲之,懷素……舉不勝舉!一部《蘭亭序》墨香延綿數千年!

這,是書法!這,是大家!

如今的這個叫王啥齡的,這是人嗎?這算人嗎?我想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的答案是否定的!

我想它應該去精神病院或者監牢裡!

那麼什麼背景?什麼環境?什麼力量讓這種跳樑小醜出現在大眾面前辱沒斯文和褻瀆書法的本真???

這是我的疑問也是時代的思考。










石鼓梁的三眼蟾蜍


王先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藝術前輩。也是業內的書法家。王先生傳統書法功底還是十分過硬的。毋庸置疑。所以也請那些謾罵指責的人看王先生以前的作品再來說話。

當然了,王先生近年來將書法在藝術角度做了一個昇華。向更高層的藝術形態去變化。形成了今天的亂書模樣。同時也招致了眾多吃瓜群眾甚至業內人士的指責。誰對誰錯我們不去追究了。單從純藝術角度來說,王先生的探索值得肯定。藝術味道濃厚,將書法的傳統感昇華為了更高的藝術層級,可以稱為書道藝術。當然這是我個人看法。



如果把這些所謂的亂書說成書法的話還是牽強了一些。這種藝術形態已經脫離了傳統應用的書法範疇。不具備書法特點和規則。所以,把亂書歸納為書法本身就是個錯誤。就如本問題問的那樣,還是很準確的,書法創新並非是字體創新,而是昇華為藝術元素,猶如化繭成蝶一樣。它已不是蠶繭,就如已不是書法一樣。


可以肯定的說,王先生的書法創新是實實在在的藝術創新,而非藝術崩塌。當然,我這個說法肯定很多人不服氣或者招來指責。這很正常。希望大家可以拿中西方藝術理論來跟我辯論。我一定回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