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鴻根(江鳥)先生的書法如何?軟筆和硬筆書法哪個好?

汶水才子


沈鴻根的書法最著名的是硬筆書法,實際上,沈鴻根的毛筆書法也不弱,正因為毛筆書法不弱才有了沈鴻根老師的硬筆書法的高深的藝術造詣。


不過沈鴻根的行書較之毛筆書法略勝一籌。沈鴻根的硬筆行書明顯脫胎與王羲之的《集王聖教序》一脈書法,然後兼收幷蓄,融會貫通。其硬筆書法用筆亦如毛筆書法,點畫線條用筆堅實,沉筋入骨,頗得屋漏痕,錐畫沙之妙趣。結構上行書字形略微偏長,顯得痩健挺拔,不過略顯過些。章法上處理較為疏朗,但由於字的內部處理汲取了柳公權的中宮緊奏的技法,從章法上看沈鴻根的書法有計白當黑,奇趣乃生的韻致。

沈鴻根的書法,硬筆和毛筆書法基本沒有什麼大的變化,似乎如出一轍,這是一個憾事。另外就是不夠大氣,缺少如顏真卿書法的那種寬薄端嚴之氣。精美則精美,但從書法的內涵上看難免有些單薄,雖然如此,仍然是瑕不掩瑜。完全能夠獨領一個時代的硬筆書法之風是當之無悔的。













翰墨書道


沈鴻根先生,筆名江鳥,是中國硬筆書法的前輩,可能在現在來說,熟悉他的人不多,因為時下最流行的一些書法家的字帖佔據了書店,而那些老一輩書法家卻被遺忘了。

如今我們總是說不應該過多的強調書法的藝術性,而應該強調書法的實用性,然而在我個人看來,今天一些書法家寫字仍然在生活中沒有多大的實用性,反而像沈鴻根這些書法前輩他們的字用於日常書寫是很實用的。


以上就是沈鴻根的硬筆書法作品,他的硬筆書法大多以行草為主,而且他還有行草字帖,都是以實用為主。





沈鴻根是真正的書法前輩,他的字雖不是現在普遍欣賞的很“正”的字,但卻是真正從古法裡走出來的書法家。

沈鴻根多次出國舉行展覽,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像沈鴻根這些老一輩的書法家值得我們學習!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留言,感謝關注,我是鐵匠論書畫!


存希齋書法


個人以為沈鴻根先生早期的硬筆作品具有易識、流暢、個性獨突、雅俗共賞等特點。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頻繁獲各種大獎。在硬筆書法界頗具知名度!

但筆者以為,近年來沈的硬筆風格變化很大,由以前的遒勁、灑脫、實用變為現在的扭曲、纏綿、不實用,似乎是一種退步!反而他門得意門生劉大衛先生的作品則繼承了他的優點、摒棄了他的"不良習氣\

瀚海簽名設計


不噴不黑,說說自己的看法,對字不對人。我覺得他的硬筆書法寫的是非常好的,結構、用筆都非常的好,氣息流暢,用筆非常有力度,感覺很好。

他的毛筆書法功底很紮實,結構嚴謹,筆力雄強,但是格調太低,說白了就是寫俗了,寫成了老幹部體了。他的行書作品很多都是直接在楷書的基礎上寫的,很多並不符合行書的書寫方法,自己臆造的成分比較多。這個可能和後期不再臨摹字帖有很大的關係。

很多的書法家其實都會遇到這個問題,開始練習書法的時候寫的非常好,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書法風格,但是人到中年以後,自己看著自己的風格都膩了,都想著變法創新,在書法裡尋找一種新的出路。這個時候也是最容易出問題的時候,變不好就成了野路子,成了江湖體。

很多人沒有成功,主要原因是經歷過前期的成功,後期的臨帖沒有跟上,自己開始飄了,不臨帖了,開始靠自己的理解去寫了,這樣很容易出問題,寫著寫著就俗了,書法不純正了。


想要在書法上取得成就,我覺得最關鍵的還是好要堅持不斷的臨帖,臨帖永遠不能停,明代的大書法家王鐸說自己“一日臨帖,一日應請索”,才取得如此成就,我們現代人更要你忘時時臨帖,把臨帖和創作結合起開。

其實我自己也有這種感覺,有一段時間忙起來,也會連續半個多月不臨帖,再寫字的時候明顯的感覺力不從心,才知道臨帖的重要,臨帖是書法愛好者最好的學習方法,帖也是取之不盡 用之不竭的書法知識源泉。



不二齋


沈鴻根先生和楊再春先生是上世紀80年代極有影響的書法家,他二人的字帖影響了一代人,我的前兩本字帖就是他們的。

那個時代,信息不發達,圖書是很重要的傳播工具,他們的字帖對書法的普及起到了重要貢獻。彼時,他二人在大眾心目中,簡直就是當代王羲之。

當然,及至學習了書法相關理論,見識了更多經典法帖,我們會發現,他們的書法有其侷限性,取法不高是其主要問題,作品顯得媚俗。

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抹殺他們的貢獻,他們點燃了我們學習書法的熱情。

正如我們不能期待一位小學老師,一直教我們到大學一樣,沈、楊把我們引進了門,但我們不能期待他們給予我們更多的專業指導。


沈老先生現在深居簡出,偶爾出來擔任書法大賽評委。上個月他來武漢參加一個書法活動,老先生氣色還是一如繼往地好。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沈鴻根老師的字,我也選臨過,但是,評價老師的字,還真有點誠慌誠恐;

在出版字貼的書法定裡,他的行書大概是最為另類的一個了:

1,其他書法家,如:吳玉生,荊霄鵬,田英章等等,他們所寫的硬筆行書,基本上都是行書,或者行楷; 而沈鴻根的字,偏行草一點;

田英章行書:

荊霄鵬行書:
吳玉生行書:沈鴻根行書:


當然,嚴格講,行書分為行楷和行草:



2,其他硬筆書法家的行書、包括行草,共性都是線條流暢,但具體表現各異:有的線條較短、有的線條較長、有的牽絲比較實在、有的是更喜歡筆斷意連;

張旭《古詩四帖》

而江鳥的字,大概受二王十七帖,尤其是張旭草書影響太大了,他的筆畫上,不同於其他硬筆行書,追求流暢,他的硬筆行書線條上搖曳舞動狀態;



至於這硬筆行草筆畫也這樣寫法,是否受大眾歡迎,我持疑問態度!

但實是求是來講,我偶爾學江鳥的字,往往學的結構,不敢學他的筆畫,每個人的審美真不一樣!

所以,我有這樣一個結論:

沈鴻根的字,實用性是非常強的,更接近於我們普通人心中的“草書”,有書法功底的愛好者,可以學一下;


在我認識裡,硬筆行草,不同於軟筆草書,因為硬筆行書是通俗的藝術,寫者,看者,都是普通大眾;

“關注我,為你分享最真實有效的練字方法,和最有溫度的行書示範。”


行書一點通


小編很早就知道也很敬佩沈鴻根的硬筆書法。鴻是江邊鳥,江鳥這個名字由此而來。

沈鴻根先生的硬筆書法是首屈一指,楷書、行書、草書均佳,尤以行草書見長,且融入了一些毛筆意味,若論硬筆書法,迄今無人能出其右,硬筆書法抗把子地位堅不可摧。

但沈鴻根先生的毛筆書法,其實是他硬筆書法的翻版(或者說硬筆書法味太濃),當硬筆書法看非常不錯,若當毛筆書法看,還少了很多韻致。毛筆書法和硬筆書法其實不能完全等同。

題主問江鳥先生的軟筆和硬筆書法哪個好?毫無疑問是硬筆書法好。

個人意見。歡迎讀者朋友們留言交流。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


麓風軒


沈鴻根先生是以硬筆書法起家的,如今來看他的無論硬筆和軟筆書法,前期和後期風格差異都非常明顯。前期更多長於硬筆書法,後期則常見軟筆書法。因而要分兩個階段來看待。




沈鴻根先生前期的硬筆書法,可謂“無態生眾美”,大俗則致雅;後期軟筆書法則“求態失態”,求雅而致俗。說起這兩點,現在還真有點替他惋惜的。。。由此也引出書法的實用性與藝術性該如何契合話題來。



研習過硬筆書法的朋友應該有所體會:硬筆書法之難不在於單字的筆觸和結構上,而是在於如何在“橫寫”的排列呼應及書寫流麗上能協調美觀。所以有許多朋友在傳統縱向書寫方式下寫得很好,但轉換到橫式排列卻有些不知所措了。



這方面,沈鴻根先生可以說樹立了一個標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是沈先生書法的“盛年”期。在當時強手如林,百家爭鳴的硬筆書壇格局中,處於其中的他銳意進取,博採眾長,雖然知名度和人氣上也只算不溫不火、若顯若隱。但是凡接觸或學習過他的硬筆書法的人,自會眼前一亮,並折服於他深湛的硬筆功力。



沈先生早年的硬筆書法,筆法收放合度,結構參差自然,章法便利流暢,不隨大流,不標新立異,可謂是迄今為止實用性最強、最大眾化、藝術與實用接合得最好的一位硬筆書法書家。與同時期名噪一時的龐中華先生相較,他傳統功力更深厚,審美內涵也更高一籌,更能引起有一定書法根基學習者的共鳴。




令人惋惜的是,沈鴻根先生晚期沒能延續這一特點優勢,可能是硬筆書法熱潮始料不及地快速沒落,也可能是想不斷深入創新,更可能的是想在傳統毛筆書法上也能有所突破吧……?總之後期沈鴻根先生更多的是轉向傳統書法創作,殊不知求態失態,想變法,卻隨了大流,且軟筆與硬筆的接合差強人意,過於追求筆畫的蒼勁,結體的生拙,表現在硬筆上則極廋硬、扭顫,失去了最初鮮明的實用特徵,從而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瞭解沈鴻根先生並不深刻,只是從他早期出版的一本《多體實用鋼筆書法》中去一窺究竟。以個人的理解感受,沈鴻根(江鳥)先生具備的天賦、才氣以及功力,並不輸於當時或現今任何一位當紅的硬筆書法家。他的淡出,有審美取向、信息交流等客觀原因,但更多的是他個人追求格調的主觀因素。他的風格及水平,應當被更多人所認識和發掘的。當然,更多的是指他早期的硬筆書法成就。。。

[臨池管窺]謝謝閱覽!


臨池管窺


沈鴻根的字屬於“才分”字!天賦極高!結體相當好!把他的毛筆字與鋼筆字相比較,毛筆字略微遜色,筆畫稍微單調點。這是因為毛筆字更見功夫!而他的毛筆字雖然中鋒運用得挺好,但可以明顯地看出,下得功夫不如鋼筆字多!假若他多在毛筆上多下些功夫,絕對是一代書法大師!


國承明


這是沈鴻根先生的毛筆書法和硬筆書法作品,從中可“窺見一斑”沈先生的書法功力和風格。“江鳥”是他的筆名,八、九十年代就活躍在書壇,以硬筆字著稱於世,特別是他編輯的《寫字》雜誌在當時最具影響力,那時很多硬筆書法愛好者就是受《寫字》的影響走上書法的道路,我也是其中一個。如今看來,沈先生依舊活躍在硬筆書壇,給大家帶來眾多好的硬筆佳作,我們很感謝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