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草書《後赤壁賦》


趙構草書《後赤壁賦》


趙構《草書後赤壁賦卷》,絹本,縱29.5釐米,橫143釐米(含畫),清宮舊藏

《後赤壁賦卷》同馬和之畫《後赤壁賦圖》同裝,筆法精熟,筆畫稍顯瘦峻,可見鋒梭筋骨,足見對王羲之《聖教序》臨習功力不淺。該段後接另紙無款篆書蘇軾《後赤壁賦》全篇。

趙構《草書後赤壁賦卷》,絹本,縱29.5釐米,橫143釐米(含畫)。清宮舊藏。《後赤壁賦卷》同馬和之畫《後赤壁賦圖》同裝,筆法精熟,筆畫稍顯瘦峻,可見鋒梭筋骨,功辦極深。該段後接另紙無款篆書蘇軾《後赤壁賦》全篇。鑑藏印記:梁清標、安儀周等藏印。歷代著錄:《南宋畫院錄》、《大觀錄》、《墨緣匯觀續錄》、《石渠寶笈續編》。

趙 構(1107-1187)

宋高宗,字德基,宋徽宗趙佶第九子,欽宗趙桓弟。15歲封為康王,北宋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攻陷宋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徽、欽二帝做了俘虜,北宋滅。其時,康王趙構正受命為河北兵馬大元帥,擁兵萬人在外。宋舊將臣便擁戴他為皇帝。翌年(1127)五月初一日,21歲的康王構在應天府(河南商丘,當時稱南京)正式即帝位,改元建炎,史稱南宋,構即為高宗。為南宋第一個皇帝。 趙構即位初年,尚能起用一些抗戰派將領。但他不是力圖北進收復中原,而是一心想討好金人,南遷後建都臨安(今浙江杭州)。他為政是“直把杭州作汴州”,只知道向金納貢稱臣,苟且偷安,在位三十六年,成偏安之局。

趙構政治上昏庸無能,然精於書法,善真、行、草書,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入神韻,明代陶宗儀《書史會要》稱:“高宗善真、行、草書,天縱其能,無不造妙。”其書法影響和左右了南末書壇,後人多效法其書跡。

趙構少即醉心書道,陸游曾說:“思陵妙悟八法, 留神古雅,訪求法書名畫,不遺餘力。清閒之燕,展玩摹拓不少怠。”他曾自謂:“餘自魏、晉以來以至六朝筆法,無不臨摹,眾體備於筆下,意簡猶存取捨,至若禊帖,測之益深,擬之益嚴,以至成誦。”他整理收集宣和內府因戰亂而散失的佔代法帖名畫,身體力行地提倡大眾研習書法。他認為:“士人於字法,若少加臨池之勤,則點畫便有位置.無面牆信手之愧。”他自己善學<蘭亭序),便贈之與王子和朝中大臣,又讓宋孝宗學書。一時間,以高宗為中心,南宋幾乎掀起了一個學書高潮。馬宗霍在《書林藻鑑)中說:“高宗初學黃字.天下翕然學黃字,後作米字,天下翕然學米字,最後作孫過庭字,而孫字又盛……蓋一藝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風靡有如此者。”這種以權貴的好惡而人為左右書體盛衰,影響了南宋書法的發展,但宋高宗對南宋書壇的貢獻還是不能抹殺的。

著有《翰墨志》一卷,傳世墨跡有《草書洛神賦》、《正草千字文》及《光明塔碑》等。傳本《顧愷之女史箴圖題字》、《褚遂良倪寬贊》 等亦有指為構所書者。

趙構草書《後赤壁賦》


趙構草書《後赤壁賦》


趙構草書《後赤壁賦》


趙構草書《後赤壁賦》


趙構草書《後赤壁賦》


趙構草書《後赤壁賦》


趙構草書《後赤壁賦》


趙構草書《後赤壁賦》


趙構草書《後赤壁賦》


趙構草書《後赤壁賦》


趙構草書《後赤壁賦》


趙構草書《後赤壁賦》


趙構草書《後赤壁賦》


趙構草書《後赤壁賦》


趙構草書《後赤壁賦》


趙構草書《後赤壁賦》


趙構草書《後赤壁賦》


趙構草書《後赤壁賦》


趙構草書《後赤壁賦》


關注《書法密碼》 號,您會有新的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