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為什麼要在安史之亂中篡奪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歷史的荒野


“安史之亂”的爆發,給了唐玄宗極大的打擊。在安祿山打進長安的前夜,唐玄宗如驚弓之鳥,逃出長安,往四川奔逃。

但是,他此後的日子並沒有因此轉危為安。先是太子李亨聯合陳玄禮發動“馬嵬之變”,打死楊國忠,縊殺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子楊貴妃。接著太子李亨和唐玄宗分道揚鑣,自己北上靈武,留年邁的唐玄宗一個人獨自去四川。再接著,李亨在靈武稱帝,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奪取了唐玄宗的皇位。

李亨這一連串的動作,可以算得上是對處於驚惶絕望的唐玄宗落井下石,讓年邁的他更加雪上加霜。從此,唐玄宗走上了他悲觀絕望而孤寂的人生之路,直到落寞地去世。

(李亨劇照)

那麼,李亨為什麼要那樣絕情絕義地落井下石呢?

這件事,看起來是李亨落井下石。但是我認為,這其實是李亨在惶恐至極中做出的自保反應。

李亨是在太子李瑛被唐玄宗處死一年後,被新立為太子的。不過,李亨之所以被立為太子,並不是李亨有多優秀,而是李亨沒什麼背景,他爹唐玄宗拿他來頂缸的。

唐玄宗早期非常寵愛武惠妃。不過,在唐玄宗並沒有皇后的情況下,他既沒有立武惠妃為皇后,也沒有封武惠妃的兒子壽王李瑁為太子。這讓武惠妃心裡很不爽,於是設計害死了太子李瑛和唐玄宗另外兩個兒子。

李瑛死後,武惠妃在宰相李林甫的幫助下,不斷地遊說唐玄宗,希望唐玄宗立李瑁為太子。可以,老狐狸一樣的唐玄宗,害怕李瑁在武惠妃及李林甫的幫助下,權力做大,奪取了他的皇帝之位。因此乾脆選擇性格比較懦弱沒什麼主見,又沒什麼背景的李亨為太子。武惠妃希望落空,並且愧疚自己害死了李瑛等三個皇子,驚嚇過度嚇死了。

不僅武惠妃嚇死了,唐玄宗還奪了李瑁的老婆楊玉環,把楊玉環變成自己的貴妃。從此又開始移情別戀,開始寵愛楊貴妃。

(楊玉環劇照)

李亨本來是作為頂缸被推上太子之位的。因此,唐玄宗最終是不是想把皇位傳給他,其實並不確定。不但不確定,而且還不斷地猜忌他,打擊他。不但唐玄宗打擊了,本來想立李瑁為太子而沒有實現願望的宰相李林甫也打擊他。

天寶五年,李林甫想打擊政敵韋堅和皇甫惟明,說他們想擁立太子李亨奪位。唐玄宗嚴肅處理了韋堅和皇甫惟明,李亨當然也跟著倒黴。

接著,韋堅的弟弟韋蘭、韋芝為韋堅鳴不平,又把李亨帶上,結果唐玄宗又遷怒到李亨身上,逼得李亨和妻子韋妃離婚,以此與韋家劃清界限。

接著唐玄宗又貶謫與李亨關係好的邊將王忠嗣,也因此造成安祿山沒人再防備,引發了後來的安史之亂。

再接著,李亨的妻子杜良娣的父親杜有鄰和別人鬧矛盾,別人想整杜有鄰,又說他和李亨勾結,想圖謀不軌。於是,李林甫又插上一腳,藉機整治李亨。

不久李林甫去世,楊國忠上位。但楊國忠並沒有放過李亨,依然不斷整治他。

(唐玄宗劇照)

總之,凡是與李亨有關係的,無論是親戚還是好友,都會被別人說成勾結李亨要奪唐玄宗的皇位。而對皇位極端留戀的唐玄宗,也不加調查,就隨意敲打李亨。

可以說,李亨在當了太子之後,就一直處在驚恐之中。唐玄宗活著一天,他就驚恐一天。

而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一度說要傳位給李亨。後來又不見行動。這讓李亨更加恐懼,以為唐玄宗又是在試探他,目的是看他會不會在動亂的時候,趁火打劫奪位。

可以說,李亨的心理防線,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再加上李輔國、張良娣等人的攛掇,最終,李亨一不做二不休,乾脆直接奪位,一了百了。

(參考資料:《舊唐書》《資治通鑑》)


張生全精彩歷史


唐肅宗李亨在安史之亂時篡奪了唐玄宗的皇位,安史之亂唐玄宗一行人逃出長安之後,經歷了馬嵬坡兵變,這個時候唐玄宗其實就已經大權旁落了,安史之亂歸咎原因還是因為唐玄宗任用安祿山和楊國忠,特別是楊國忠,在楊國忠最得寵的時候,太子李亨在他面前都要謹言慎行,所以在馬嵬坡之變後,太子李亨肯定得抓住機會繼位登基稱帝。

李亨“篡位”是很多因素綜合到一塊導致的結果,開元26年李亨被正式冊立為太子,本來這應該算是一件喜事,但是從李亨被冊立太子時就開始進入了政治鬥爭的核心區域,不論是最開始的宰相李林甫,還是楊國忠,來自宰相的勢力始終是太子李亨最大的威脅,所以在李亨和李林甫,楊國忠的政治鬥爭過程中,李亨始終是處於弱勢的地位,也許是因為唐玄宗想要磨鍊一下李亨,或者是唐玄宗並不想看到李亨過早的擁有自己的黨羽,這也讓李亨對唐玄宗有些心懷不滿。

李亨從冊封開始就被李林甫暗中監視,僅因為李亨和韋堅(御史中丞),皇甫惟明(河西節度使)交往密切,就誣陷韋堅和皇甫惟明“欲共立太子”,將鋒芒直指太子李亨,李亨只得休了太子妃韋妃,來讓自己擺脫和此事的干係,後來李林甫又誣陷太子妃杜良娣的父親杜有鄰,說杜有鄰要謀害妻子的家人,想要再把爭端引到太子身上,這件事導致太子很多手下都受到牽連,杜有鄰也死在了這次冤案之中,李亨又宣佈和杜氏離婚,再次躲過一劫。


後來太子李亨又娶了唐玄宗姨母的孫女為妻,這樁婚事是唐玄宗指示的,他是想讓太子稍微放鬆些,表示自己並沒有廢太子的意思,但是卻讓李亨更加謹慎,後來太子好不容易熬到了李林甫死了,但是好景不長就來了個更難搞的楊國忠,李亨還是照樣得小心謹慎,這樣又熬了三四年,終於安史之亂爆發了,安祿山大軍一路東進,很快長安陷落了,李亨等到了自己的機會。由於唐玄宗出逃倉皇,所以隨行的部隊就只有三千多人,其中有兩千人是太子李亨的人,這就給了李亨發動政變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當唐玄宗和隨行隊伍逃到了馬嵬坡,他和陳玄禮策劃發動了馬嵬坡兵變,楊國忠父子被亂刀砍死,楊貴妃被逼自縊,也許李亨發動馬嵬坡兵變還有更進一步的目的,但是陳玄禮在在唐玄宗處死了楊貴妃之後,率軍表態效忠唐玄宗,隨行士兵也得到了唐玄宗的安撫,這使得李亨此時並沒有採取進一步的措施,但是馬嵬坡兵變也代表這唐玄宗權利的衰落,這也是太子李亨開始準備接班的起點。箭在弦上,已不得不發。

唐玄宗在馬嵬坡兵變之後,執意要入蜀地避禍,但是大臣們堅決反對,因為這很可能會導致安祿山大軍乘虛而入,甚至造成中原分裂,但是唐玄宗並不聽勸告,這時太子李亨選擇了留下來,其實經過馬嵬坡兵變,李亨也不可能在隨唐玄宗前往蜀地,所以唐玄宗和李亨便由此分道揚鑣了,當李亨一行人抵達朔方軍大本營靈武之後,大臣不能群龍無首,李亨在一番準備之後,正式在靈武城登基稱帝,改年號為至德,並尊稱唐玄宗為太上皇,這時的李亨,已手握兵權,登基當日便派使者通報了遠在蜀地的唐玄宗。

唐玄宗也無計可施,總不能說自己的兒子犯上作亂吧,再說安史之亂被自己搞出來,現在還沒平息,也就只能聽之任之了退位當太上皇了,李亨上臺後,立刻宣佈全面平叛,也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各地戰亂不斷的局面,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已經無力治理國家,李亨在安史之亂“篡位”,只是在合適的時候做了正確的事罷了。


玄坤


李亨篡奪玄宗的皇位,其實拯救了大唐。

安史之亂髮生以後,北方紛紛淪陷,各地或者直接追隨叛軍反唐。而唐軍卻一路退卻,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等名將先後殉國或被俘,叛軍直入關中,洛陽、長安兩京接連失守,大唐危急!

關鍵時刻,唐玄宗攜少量宗室倉皇逃出長安,李亨亦跟隨在側。這個時候的玄宗皇帝,已如驚弓之鳥,只顧自己逃命,卻捨棄天下蒼生於不顧,再也沒有了抗擊叛軍的勃勃雄心。同時,到了這種處境,唐玄宗依然還沉湎於楊貴妃的溫柔鄉,卻寒了眾多將士的心,也引起了李亨的不滿。


而此時的李亨,雖然只有2000餘人的親兵,卻是大唐的太子兼天下兵馬大元帥,名義上的權力還是很大的。因此,在叛軍攻入長安、唐玄宗不思進取且勢單力薄,而李亨尚有節制天下兵馬的權力的情況之下,李亨決定篡父登基,登基以後對於恢復大唐江山更有號召力。

因此,在馬嵬驛的時候,李亨逼死了楊貴妃,誅殺了楊國忠,向玄宗發起了挑戰。不過,最後在陳玄禮的護衛下,李亨的計劃失敗,被迫與唐玄宗分道揚鑣。而唐玄宗退居蜀地,試圖偏安自保。


李亨馬嵬驛篡位失敗以後,面臨的結果只有兩個,一是被玄宗廢黜甚至處死;二是另立旗號取代玄宗。很明顯,李亨選擇了後者。開始北上朔方,尋求藩鎮的支持。在朔方軍杜鴻漸等人的支持下,李亨於朔方即帝位。

安史之亂以後,唐玄宗早已盡失人心,因而當李亨即位以後,天下可以雲集響應李亨。迫於無奈,玄宗承認了李亨稱帝,並退位為太上皇。

李亨即位以後,扭轉了唐朝節節敗退的頹勢,最終挽救了唐朝。如果像玄宗一樣,李亨也隨父逃往蜀地,那麼唐朝在玄宗以後,可能就是一個偏安小朝廷了。


蘇綻


大唐李家,由於唐太宗開的壞頭,殺兄逼父奪得皇位,後來自己又不得不廢掉儲君李承乾和爭奪大統的李泰,使得唐朝皇帝和自己繼承人之間的緊張關係如果魔咒一般,困擾著王朝的歷代帝王和儲君。

如果皇帝對於太子太過縱容,往往會被太子趕下臺來,如果太子表現不夠謹慎,則就不是丟掉太子之位這麼簡單了,自己小命也往往難保。

在唐朝當太子,的確是一個生存率極低的高危行業,從太宗一直到玄宗共八位帝王,要麼是高宗李治這樣政治鬥爭的倖存者,要麼就是玄宗李隆基這樣親自動手發動政變才登上皇位的,真正作為太子坐等正常權力交接的,竟然一個都沒有。

有這些老祖宗的榜樣,想必李亨對於自己能正常繼位也是不報多少的信心,畢竟他的太子之位也是坐的不容易,哥哥李瑛已經處處小心,但仍然由於政敵的陷害和父親的猜忌被殺,李亨雖然僥倖做上太子,但始終處在父親嚴厲目光的監視之下,只要走錯一步,就有可能小命不保,大唐王朝的龍椅,從來是要靠自己的雙手才能坐的上,但如果動手時機不對,也是萬劫不復。安史之亂,雖然是大唐王朝的災難,對李亨卻是難得的機遇。

連李亨自己,都對自己的好兒子建寧王李倓不放心,由於李倓在平叛過程中表現過於優秀,太像老祖宗李世民,感到威脅的李亨最終找了個理由將其賜死。


成敗集


其實這就是所謂的“權力的遊戲”,而且是很經典的“權力的遊戲”。

一、李亨的太子做的很憋屈很苦逼

李亨是唐玄宗的第三子,其大哥李琮早死,二哥李瑛被立為太子。按理說太子之位是與李亨無緣的。

太子李瑛母親是趙麗妃,之前極受玄宗寵愛,但後來唐玄宗寵愛武惠妃,麗妃失寵受到冷落。武惠妃為玄宗生下壽王李瑁,也頗受玄宗喜愛。武惠妃便與勾結宰相李林甫陷害太子李瑛讓壽王李瑁取而代之。

最終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發生了著名的““三庶人事件”:太子李瑛被廢被殺,連同太子被殺的還有鄂王李瑤、光王李琚,

雖然李林甫和武惠妃除掉了太子李瑛,李林甫極力推薦李瑁上位,但是唐玄宗依舊按長幼順序立李亨為皇太子。

就這樣,因為大哥早死,二哥被殺,李亨坐上了太子之位。

李亨被立為太子之後,便面臨和二哥李瑛一樣的處境,他直接面臨著來自李林甫這個把持朝政多年的宰相和在後宮受寵的武惠妃的聯合打擊。

在天寶五年的年頭和年尾,李林甫對李亨發起了兩輪攻勢,製造了兩起大案。

這兩起大案,李林甫都是從李亨的妃子入手,羅織罪名,意圖以此廢掉李亨太子之位。而李亨也極盡隱忍,兩次大案起時,他果斷“離婚”,撇清自己的罪責,最終保住了太子之位。

兩次大案,兩次離婚,李亨被李林甫打壓的毫無還手之力,只能屈辱離婚,捨棄妻子,十分窩囊憋屈。

李林甫打壓李亨,玄宗是默許的,因為他擔心太子羽翼太過豐滿影響到自己的地位,之前太子李瑛被殺就是因為同樣的原因。

說到底,這就是權力的遊戲,哪怕是父子間也是如此。

好在李亨從兩起大案中挺了過來,熬到了李林甫去世。

熬死了李林甫,新宰相楊國忠上臺,這位靠楊貴妃關係上臺的宰相在清算前任李林甫的同時也不忘敲打太子李亨,李亨依舊過得提心吊膽。

這種局面,直到安史之亂髮生到來才被打破。

二、權力的遊戲需要時機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天寶十五年,叛軍兵鋒直指長安。

六月十三日,唐玄宗率後宮和侍衛向離京出逃。

十四日,途經馬嵬驛發生了兵變。

玄宗倉皇出逃,護衛軍約有3000餘人,而李亨率領殿後人馬就有2000人,其中還包括禁軍中的精銳部隊——飛龍禁軍。此外李亨兩個兒子子廣平王李俶和建寧王李倓都有親兵扈從。

一個極好的機會擺在了李亨的面前。

荒郊野外,皇帝逃命,手中有絕對的軍事力量,自己又是名正言順的太子。

從權力場的爭鬥中闖出來的李亨不可能沒有看到這個機會更不可能放過這個天賜良機。

即使他想放過,太子的幕僚謀臣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最終的結果,禁軍士兵適時因飢疲勞頓發生騷動,亂刀砍死楊國忠和其子等楊家人。然後陳玄禮出面奏請玄宗將楊貴妃正法,唐玄宗無奈賜死貴妃。

李亨是馬嵬坡兵變的最大受益者,他一舉清除了玄宗時代宰相集團對自己的打壓,徹底坐穩了太子之位。

兵變之後,李亨在馬嵬坡與玄宗道別,李亨分兵另謀發展不隨玄宗入蜀,徹底擺脫了唐玄宗的陰影,更擺脫了可能發生的日後清算。

天寶十五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靈武城登基,遙尊玄宗為太上皇。登基之後便派人將這個消息告知在四川剛安定下來的唐玄宗,並索要象徵皇權的印璽等器物。

大勢已去,唐玄宗無奈之下只能接受自己成為太上皇的事實並交出印璽。

這場權力的遊戲以李亨獲勝告終。

以上是我的看法,學識有限,是一家之言,歡迎各位批評指正,


微史春秋


一場“安史之亂”把整個唐朝攪得天翻地覆,地動山搖,這樣一場規模不大的叛亂讓年老昏花但風流成性的唐玄宗李隆基差點丟了江山,說來真有點蠻奇怪的。


唐玄宗初期還是那麼一回事,治國理政推陳出新,革新除弊等等取得了不菲的成效,把大唐推向了強盛的最高點,到了後期,迷上了兒媳婦楊玉環這個大胖女,本來霸佔兒媳婦就是不光彩的緋聞,但經過他的一番運作,竟然搞成了千古絕唱,羨煞了多少人啊;有了美人陪伴,自然就不理朝政了,就把朝政交給了奸賊楊國忠,自己快活去了。


唐玄宗重用楊國忠,敗壞朝綱,禍國殃民天下人人憤之,安祿山趁此機會打著剷除楊國忠的旗號舉兵造反,響應者無數,唐玄宗這下就有點慌了,病急亂投醫,由於他的判斷、指揮失誤,致使潼關慘敗,通往長安的大門被打開。


兵敗如山倒,為了顧命,唐玄宗只能從長安出逃,他急急忙忙的帶著楊貴妃及其他百官們逃往四川,他不顧百姓的安危,只顧自己逃命,他的個人威望如同過山車急劇下降,他拋棄了百姓,百姓自然也會拋棄他。


逃亡的隊伍行至馬嵬坡,隨行的太子李亨設計除掉了楊貴妃兄妹,唐玄宗執意要逃往四川 ,李亨不想一同前往,他選擇前往朔方唐軍大營。


李亨歷經千辛萬苦、輾轉來到了靈武,重整軍隊與安賊叛軍激戰,也乘勢掌握了軍心和實權,成為了大唐官員和軍隊中的“抵抗派”的領袖,公元756年七月九日,李亨在眾大將的擁立下在靈武登基稱帝,推尊李隆基為太上皇。

李亨選擇在這個時候稱帝也是有多重考量,首先是機會難得,李隆基晚年昏庸,早已失去民心,此次西逃,民眾對他已經絕望了,而李亨積極抵抗安賊,讓百姓重新樹立了對大唐的信心,李亨的人望和威信很快提升,他的繼位也是大勢所歸,民心所向。

其次唐朝的太子是最危險的職業,被廢、被殺是經常的,他的幾個前任結局都蠻慘的,唐玄宗對李亨也是不怎麼喜歡和信任的,李亨也是時常提心吊膽的,也擔心哪一天會被廢、被殺,與其被廢、被殺不如自己賭一把、博一回,命運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李亨此時稱帝也是在挽救李唐的江山,唐玄宗李隆基跑了,朝中無主,群龍無首,給那些覬覦皇位的人提供了極好的機會,如果李亨不稱帝,自然有其他的人取而代之,到那時唐朝的江山真的要改姓了。


唐玄宗極不負責任的跑路,是他自己拋棄了江山,他得知李亨已經奪了他的皇位,也無能為力了,生米已煮成了熟飯,江山和美人都丟了,他只能偷偷的吐血了。


遺產君


簡單來說,李亨覺得時機成熟了,有足夠的把握可以奪取唐玄宗的皇位。


第一,唐玄宗本是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但在安史之亂爆發後個人威信急劇下降,昏招迭出,一手造成了哥舒翰的潼關慘敗,這才被迫從長安出逃,一副倉皇出逃的狼狽模樣,再無威望可言;而李亨呢,他漸而成為了大唐官員和軍隊中的“抵抗派”領袖,人望提升很快,既然唐玄宗要逃往蜀地,就隨他去吧,反正還有太子李亨願意留下來重整軍隊與安史叛軍鏖戰,既然老態龍鍾的皇上自己不負責任的“拋棄”了天下,何必不把皇位交給更願意負責任更年輕的太子呢?


第二, 一些歷史學家懷疑,馬嵬坡之變本來就是有組織有預謀的,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只是臺前的執行者,背後的大BOSS是李亨,李亨一方面利用了軍中對唐玄宗倉皇逃竄的不滿,一方面也推波助瀾主動下藥,殺掉楊國忠和楊貴妃是手段,架空唐玄宗才是最終目的。通過兵變,唐玄宗不僅意氣頹唐喪失了爭雄之心,在實質上也喪失了對局勢和御林軍的控制能力,而太子李亨則趁勢掌握了軍心和實權,隨後在靈武自行稱帝,唐玄宗除了默然就範和尊重既成事實做太上皇以外,也沒有其他應對能力了。


第三, 從合法性上看,在大唐時代,皇子發動兵變從父皇手中奪權是常態,最後給父皇搞個太上皇噹噹就是了,並不像後世那樣大逆不道。唐太宗的皇位哪裡來的,玄武門之變啊;唐玄宗自己的皇位哪裡來的,不也是通過兵變幹掉太平公主而來的。因此,李亨在靈武來稱帝這一招也沒有什麼奇怪的,至少大唐朝野不會覺得很突兀,更不會用什麼儒家君臣之義去激烈反對,甚至會覺得太子在效法前輩偉大帝王的“成功之路”。


張明揚不說話


李亨(711—762年),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開元十五年(727年),徙封忠王;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被立為太子。至德元年(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靈武即位,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

(唐肅宗李亨像)

安史之亂起,唐玄宗攜楊貴妃與太子李亨逃離長安,行至馬嵬坡,太子李亨被文武大臣和黎民百姓挽留,率軍抵禦叛兵。於是唐玄宗率一隊人馬繼續西逃至巴蜀,李亨則被任命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負責收復長安、洛陽。由此,李亨就獲得了極大的權力。太子李亨與玄宗分道揚鑣後,率人馬趕往兵強馬壯的朔方。

(馬嵬坡之變)

七月九日李亨到達靈武,僅僅三天後,十二日就在靈武即位稱帝,尊玄宗為太上皇。李亨之所以會搶班奪權,當然是權力的誘惑。而他之所以能夠這樣做,則是因為安史之亂令唐玄宗權威大打折扣,已經喪失了民心。而且玄宗躲遁邊遠巴蜀之地,難以指揮軍隊抗擊叛軍。而李亨身處前線,深得軍隊、民眾支持,這也為其稱帝奠定了基礎。


老照片


唐朝從開國以來到唐玄宗時代,幾乎就沒有幾個太子能夠順利登基的。從唐太宗的玄武門到李隆基的唐隆政變,大唐皇帝的寶座上甚至佔滿了李家人自己的血。



李隆基算得上是第一個太子能夠順利登基的皇帝。那也是他哥哥讓了太子之位,他爸爸又禪位給他的結果。然而,李隆基登基之後的太子一開始並不是李亨,而是李瑛。後來,由於武惠妃的誣告,導致太子,鄂王,光王三位皇子被殺,李亨才做了太子。

坐上了太子之位的李亨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一方面,他有一個過於強勢的爸爸,並且他爸爸還不怎麼喜歡他,他的太子之位隨時可能不保。另一方面,李林甫,楊國忠這些朝中大臣也在極力打壓太子的勢力,弄得李亨這個太子左右為難。



有一次,安祿山來覲見,給皇帝行完禮之後,安祿山竟然故意不給太子行禮。唐玄宗都看不過去了,問安祿山:“卿為何不對太子行禮?”安祿山答:“太子是何官爵,也要我給他行禮?”可見李亨這個太子做得有多憋屈。

於是,當安祿山一造反,李亨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因為這個局面他爸爸已經掌控不了了,他還不趁此機會登上皇帝的寶座,恐怕他就沒有機會再做皇帝了。因此,他在西逃的過程中,帶著他的東宮班底和六率人馬,跑到了靈武,並以靈武為行宮,登基坐殿成為了皇帝。



當太子成為了皇帝之後,在成都的唐玄宗還不知道此事,等到新皇帝派人來取玉璽時,老皇帝才知道自己的兒子自己捷足先登了,無奈的唐玄宗只能交出玉璽,承認了李亨的皇帝之位,自己做了太上皇。


傅斯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