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的戲法(今古傳奇)

■林華玉

救命的戲法(今古傳奇)

清朝末年,金堂縣白廟村村民吳大明得了一種很奇怪的病,去鎮上找瑞生堂的大夫看了,大夫說可以治,但治這種病需要用人參、鹿茸之類的名貴藥材,第一筆醫藥費就要二十兩銀子。吳大明家裡有祖上留下來的幾畝薄地,一年收的莊稼,除去家裡的口糧,再除去苛捐雜稅,每年只能換來一二兩銀子。這些年,他們一家省吃儉用,也只積攢了不到十兩銀子,故而大夫一說價格,吳大明一家都犯了難。

吳大明不想治了,家裡人不肯,紛紛出去借錢,結果借了一圈,也只借到了二兩銀子,離二十兩還差得遠呢,吳大明一家人的臉上佈滿了愁容。

這天,有人叩響了吳大明家的門。吳大明的老婆出去借錢了,吳大明拖著病體過去開門。門開了,只見門外站著一個身著綢緞的男子。吳大明問:“公子,你找誰?”那男子說:“叔,您不認識我了,我是庭光呀!”吳大明仔細看了看他,憑著那人左臉上的黑痣,終於認出來了,他正是村西的吳庭光。十年前,他離開白廟村,從此音訊全無。以前的吳庭光,又黃又瘦,身材像根麻稈一樣,現在的他又白又胖,身材也發福了,再看他的打扮,吳大明知道他現在是個有錢人了。

吳庭光說:“叔,我聽說您病了,特地來看看您。”吳大明忙把吳庭光迎進屋,要給他燒火做飯,卻被吳庭光拉住了。

吳庭光說:“叔,您還記得三春結婚時您變的那個戲法嗎?”吳大明說:“記得,咋會不記得呢!”

十年前,吳大明的兒子吳三春結婚。按照鄉俗,結婚第一天,新郎要在家裡置辦數桌酒宴以答謝鄉鄰,於是吳大明一家又是安排鄉鄰就座,又是給鄉鄰續水端茶,忙得不亦樂乎。

吳大明好不容易抽出點時間正想歇會兒,卻被老婆李氏拉到一旁。李氏低聲說:“當家的,銀盃子被吳庭光偷去了一隻!”原來,按照白廟村的風俗,辦喜宴要給賓客們敬酒,而敬酒就一定要用銀盃子,窮人家裡怎麼會有銀盃子?那一對銀盃子是吳大明去找村裡一戶有錢人家借的。

吳庭光那會兒剛二十出頭,他身世挺可憐的,父母雙亡,也沒個兄弟姐妹。吳大明知道他生性老實,平素少言寡語,別說是銀盃子這麼貴重的東西,就是草棒他也不會拿人家一根。吳大明低聲問李氏:“你確定是庭光拿了銀盃子?”李氏說:“我親眼看到的,兒子兒媳敬完酒後,把銀盃子放在廚房。稍後,我來廚房拿酒,就看到吳庭光正把一隻銀盃子偷偷往褲腰裡藏!”

這時,吳三春過來了,李氏又把事情說了一遍,吳三春年輕氣盛,就要去把銀盃子要回來。吳大明拉住兒子,說:“慢著,你把銀盃子要回來了,庭光的臉往哪裡擱?”吳三春說:“我管他呢,他既然做了這樣不要臉面的事,我還給他留臉幹嗎?”吳大明說:“庭光也許是一時糊塗,平時他的為人還是不錯的。”吳三春說:“照您這麼說,銀盃子咱就不要了?”吳大明低頭想了一陣,忽然眼睛一亮,說:“就這麼辦!”

喜宴快結束時,吳大明走進了客廳,說:“各位鄉鄰,今天是我兒子三春大喜的日子,你們能來捧場祝賀,我很感謝。為了表達我的感激之情,我想給各位表演一個我最近剛學的戲法助助興。”吳大明年輕時學過雜耍,會一些戲法,經常在村裡各種場合“賣弄”一番,他這麼一說,頓時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

吳大明拿出一隻銀盃子,說:“大家看好了,這是一隻銀盃子,待會我喊個‘一二三,這隻銀盃子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大家信不信?”大夥都說不信,吳大明笑了笑,朝著手裡的銀盃子吹了一口氣,喊了個“一二三”,那銀盃子竟然真的不見了。

人群裡一陣騷動,吳大明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他舉手示意大家安靜,說:“大家一定都在猜,銀盃子去哪兒了?現在我就來揭曉答案!”他看著吳庭光,說:“庭光,你摸摸你的腰間!”

吳庭光一時糊塗拿了銀盃子,剛才聽到吳大明提到銀盃子,正膽戰心驚呢,現在吳大明要他掏口袋,他忽然間明白了吳大明的良苦用心,忙站起身,從腰間掏出那隻銀盃子。吳大明走下去將銀盃子接過來,高高舉起,說:“大家看,這是不是就是剛才那隻銀盃子?”現場頓時響起一陣嘖嘖的讚歎聲。

回憶到這兒,吳大明問吳庭光:“三春婚宴後的第二天你就不見了蹤影,這些年你到哪裡去了?”吳庭光說,那時雖然吳大明給他留了臉面,但他還是覺得無法面對吳大明,他就連夜收拾了行李,去投奔千里之外的一個親戚了。那個親戚是做茶葉生意的,吳庭光跟著他,從小夥計做起,憑著一股子吃苦耐勞的勁,三年之後,他也另起爐灶,開了一家茶葉店。因為講誠信,懂經營,他現在已經富甲一方了。

吳庭光說:“這幾年我也學了一個戲法,現在表演給您看!”吳庭光從衣袋中取出一張紙,說:“您看這是不是一張白紙?”吳大明看了看,那確實是一張白紙,吳庭光數了個“一二三”,將那張白紙往空中晃了幾晃,再把紙遞迴給吳大明。吳大明一看,白紙變成了一張二百兩的銀票,他問:“庭光,你這是什麼意思?”

吳庭光動情地說:“當年您用一個小‘戲法留我一張臉,我才有今天。今天,我也用一個‘戲法回報您!這二百兩銀子是給您的醫藥費!”

選自《安慶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