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的劇情中,出現了什麼解釋不通的漏洞?

執言直影


仔細推敲一看的話還是比較多的

1,開頭提到北燕,可是北燕都被北魏滅了幾十年了,還有裡邊提到禮部,我記得三省六部制度是隋唐才開始建立的

2,皇上撥給蒙大將軍10萬人馬先行平定京城。這麼短的時間內僅調來了紀城軍,有這麼多人嗎

3,叛軍來襲時,梅長蘇這邊做好了防禦,出去打獵,火藥哪裡來的,後面開展時候的兵器防禦應該也不會很全呀

4,靖王梅長蘇以銅鈴為示相約密道,有一集譽王在蘇宅,他聽不見,響了那麼多鈴聲他竟然不起疑

5,當初赤焰軍20萬,謝玉幾萬來著?他怎麼就有膽兒直接去了呢

6,譽王也是,之前不知道自己生母是誰,他都不好奇調查一下





知己千杯少


這部我也是刷了好多遍,胡歌在裡面扮演的梅長蘇可謂是多智而近妖!!!簡直到處都在開掛啊。當然,我在看的時候發現裡面的漏洞也不少。

屠殺赤焰軍

琅琊榜大結局的時候說到大梁四面楚歌,遭到多個國家的合擊,然而大梁能調動的兵馬居然只有十七萬!你跟我說說,當年梁帝腦子是失了智嗎?坑殺被譽為大梁第一的赤焰軍,在當時赤焰軍算起來可是幾乎佔大梁一半的兵力了。居然把他們全部都殺了??作為握有至高無上權力的封建王朝君主而言,有的是辦法處死主要將領,怎麼可能讓七萬人的一支精銳之師來為他們陪葬呢?

有人可能會說,梁帝怕他們會起兵造反。我們且不論以林殊老爹的性子會不會反(雖然他有前科,但也是被梁帝給忽悠的。假使他真反了,他也反不動了,開局就說了赤炎軍連打了兩場大仗,兵力早就被消耗殆盡了)。你想想岳飛、袁崇煥、年羹堯,他們蒙冤而死後,他們的軍隊反叛了嗎?不是依然聽命於國家、聽命於新帥嗎?退一萬步來說,即便真的是叛軍,擒賊擒王也是顛撲不破的用兵原則。

的確,每一個皇帝都愛惜自己的皇位,但是你想呀,在那個年代,群雄環繞、虎視眈眈的情況下,親手滅掉自己的七萬兵馬,人家不會在你軍事力最薄弱的時候聯合起來吞掉你?此舉無異於將皇位拱手讓人!

江左盟的實力

在如今社會,集會遊行都要批准申請才可以舉行。而江左盟呢?第一集胡歌出場時官方的人員到了江左盟的地界就不敢再向前一步,然後,首都官運水道里的船隻停泊也要經過江左盟的同意,再然後,政府機關,尤其是基層裡都有江左盟的人。你想想,梁帝連自己的最重要的軍事力量赤炎軍都可以下得了手,居然會容忍自己境內出現一個掌控著江左十四州勢力活動的江左盟。

梁帝的人設崩了

梁帝,一個能因為猜忌便能致親生兒子於死地的人,卻可以容忍“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的言論甚囂塵上而無動於衷,甚至鼓勵自己的孩子跟他多多親近,我真是嗶了狗了。

皇帝下跪絕無可能

看到皇帝朝林殊下跪,我就真是不想吐槽了。一個皇帝是絕對不可能因為一個錯誤去向任何人下跪的!請記住這一點!!最多也是發一份罪己詔來做做樣子。向別人下跪這種事別說是古代的皇帝了,就說是現代的那些大佬也沒做過。我記得好像德國的大佬曾經向那些被納粹殺害的人下跪致歉的,但也只是碑文而已。如今都這種情況,更別說在古代那些權力高度集中的皇帝了。

譽王造反時皇帝為什麼不跟著靖王從小路逃跑

當時譽王謀反,對於皇帝而言可謂是兇險萬分,那麼他為什麼不跟靖王一起從小路逃跑,隨著靖王一起到安全地方。與其被圍困在獵宮,倒不如自己拿著兵符去調兵不是嗎?


青衫遊俠君


一、謝玉倒臺。

看了幾遍,我也沒明白就那麼一個晚上如何讓謝玉覆滅的。

內監被殺一案沒明,能夠擺到檯面上說的,好像也只有謝玉與天泉山莊的幕後作為。偌大一個侯府,一夜之間,沒有謀反,沒有大逆不道,如何就這樣傾覆了。

反倒是夏冬,蒙摯也在這場混亂中……

謝玉在這個章節中是犯了何罪以至於一品軍侯直接被髮配了。能夠撼動他至此,若無謀逆一罪,何以撼動。

二,懸鏡司劫獄。

雖說梅長蘇運籌帷幄,但這一章節,也太神話梅長蘇了,沒法解釋梅長蘇如何設計這些環節的,前後照應有點讓人懵逼。而且要言侯引夏江出城,難道僅僅只是為了引開夏江,但按照夏江的安排,夏江完全可以不用在場。

莫非是要探測夏江的真實用意?沒看明白,雖然很精彩。

三,九宮山。霓凰救駕。

蒙摯引領的三千禁軍,和霓凰所帶的守靈衛士,到底誰更有戰鬥力。

這一幕,若是要彰顯霓凰的女將軍風範,但設計的確實不夠太有邏輯。三千禁軍已經瀕臨崩潰邊緣,而譽王的五萬大軍,是怎麼被霓凰帶的守靈衛士就那樣擊潰的。

靖王在後?

就劇情論劇情。裡面談歷史的,沒看過別瞎BB。本來就是架空歷史,你跟我當教科書看……歷史你知道咋回事嘛?借殼不過是為了牽針引線。


CharpeanChu


我不否認《琅琊榜》的經典,梅長蘇邏輯思維縝密,主人公以上帝視角佈下了環環相扣的局,情節引人入勝。作者海晏花費了大量精力才完成了這部史詩級的小說,不過人畢竟是人,終究也有考慮不周的地方,這部劇同樣就有一些難以解釋的漏洞。

1.蘭園藏屍案


假如說梅長蘇剛開始想第一個搬倒樓之敬,給太子一拳重擊,對譽王露出友好之意,表明自己的立場,那倒無可厚非。可是蘭園藏屍案被發現的太突然了,新居是他派飛流去挑選的,一個心智不全的孩子怎麼會那麼巧就挑中了可以制裁樓之敬的“蘭園”?如果說“蘭園藏屍案”是梅長蘇自己設的一個局,那要是言豫津沒有把玉佩掉到井裡,那屍骨又該如何被發現?

按理說,梅長蘇應該不會犯這麼低級的錯誤,因為這個局根本不在他的掌控之中,言豫津最心愛的玉佩一定會被他保管好,掉到井裡的幾率機會可以忽略不計。所以說搬倒樓之敬的過程對於整部劇邏輯的嚴密性來說實在有些牽強。



2.朝廷勢力的分佈


眾所周知,梁帝是一個多疑的君王,從他下令殲滅整個赤焰軍,逼自己的皇子蕭景禹毒酒就能看出來。可就是這麼愛惜地位的皇帝,為何卻“傻乎乎”的任由譽王和獻王拉攏勢力互相鬥爭呢?雖然說他一直在平衡奪嫡雙方的勢力,但回過頭仔細考慮考慮,真正握在他手裡的機構,也就只有禁軍和玄鏡司了。朝廷內六部分別由太子和譽王掌控,雲南穆王府又遠在邊疆不受控制,皇子蕭景琰又一直與他不對頭。萬一哪天其中一個個皇子坐大,那豈不是第二個蕭景禹了嗎?


再說,自從梅長蘇來到京城後,兩年內朝廷上的勢力紛紛倒臺,各個部門尚書、侍郎全部大換血,這樣明顯的變數難到不能引起梁帝的一絲質疑嗎?兩年內靖王從一個被外放的皇子平步青雲,升到了七珠親王,這樣的速度難道不令人心驚?

3.兵權問題

謝玉倒臺、慶國公落馬,從九安山圍獵回來後,梁帝把幾乎京城內所有的兵權都交給了靖王打理,以至於他手裡除了禁軍就沒有了一支可用的隊伍。萬一有一天靖王起兵造反,那他又拿什麼來抵抗呢?雖然靖王並不會這麼做,但這個生性多疑的梁帝,可不會輕易相信任何人,尤其是能對他地位構成威脅的太子。



梁帝本是一個善於玩弄權術的帝君,可為什麼在平衡奪嫡勢力的時候把自己沒有考慮進去?這不符合老奸巨猾的人物形象。


一家之言,個人觀點,勿噴。


聞香識電影


沒有一點漏洞,無聊的小編,天天盯著這部完美無缺的劇找毛病,具心何在?漏洞百出的劇有的是,也包括正午陽光其他的劇。吃撐啦還是居心不正,我看你就不是好鳥。


王向前23


碎骨重塑會不會太牛了


晉力峰


飛來飛去就解釋不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