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的剧情中,出现了什么解释不通的漏洞?

执言直影


仔细推敲一看的话还是比较多的

1,开头提到北燕,可是北燕都被北魏灭了几十年了,还有里边提到礼部,我记得三省六部制度是隋唐才开始建立的

2,皇上拨给蒙大将军10万人马先行平定京城。这么短的时间内仅调来了纪城军,有这么多人吗

3,叛军来袭时,梅长苏这边做好了防御,出去打猎,火药哪里来的,后面开展时候的兵器防御应该也不会很全呀

4,靖王梅长苏以铜铃为示相约密道,有一集誉王在苏宅,他听不见,响了那么多铃声他竟然不起疑

5,当初赤焰军20万,谢玉几万来着?他怎么就有胆儿直接去了呢

6,誉王也是,之前不知道自己生母是谁,他都不好奇调查一下





知己千杯少


这部我也是刷了好多遍,胡歌在里面扮演的梅长苏可谓是多智而近妖!!!简直到处都在开挂啊。当然,我在看的时候发现里面的漏洞也不少。

屠杀赤焰军

琅琊榜大结局的时候说到大梁四面楚歌,遭到多个国家的合击,然而大梁能调动的兵马居然只有十七万!你跟我说说,当年梁帝脑子是失了智吗?坑杀被誉为大梁第一的赤焰军,在当时赤焰军算起来可是几乎占大梁一半的兵力了。居然把他们全部都杀了??作为握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封建王朝君主而言,有的是办法处死主要将领,怎么可能让七万人的一支精锐之师来为他们陪葬呢?

有人可能会说,梁帝怕他们会起兵造反。我们且不论以林殊老爹的性子会不会反(虽然他有前科,但也是被梁帝给忽悠的。假使他真反了,他也反不动了,开局就说了赤炎军连打了两场大仗,兵力早就被消耗殆尽了)。你想想岳飞、袁崇焕、年羹尧,他们蒙冤而死后,他们的军队反叛了吗?不是依然听命于国家、听命于新帅吗?退一万步来说,即便真的是叛军,擒贼擒王也是颠扑不破的用兵原则。

的确,每一个皇帝都爱惜自己的皇位,但是你想呀,在那个年代,群雄环绕、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亲手灭掉自己的七万兵马,人家不会在你军事力最薄弱的时候联合起来吞掉你?此举无异于将皇位拱手让人!

江左盟的实力

在如今社会,集会游行都要批准申请才可以举行。而江左盟呢?第一集胡歌出场时官方的人员到了江左盟的地界就不敢再向前一步,然后,首都官运水道里的船只停泊也要经过江左盟的同意,再然后,政府机关,尤其是基层里都有江左盟的人。你想想,梁帝连自己的最重要的军事力量赤炎军都可以下得了手,居然会容忍自己境内出现一个掌控着江左十四州势力活动的江左盟。

梁帝的人设崩了

梁帝,一个能因为猜忌便能致亲生儿子于死地的人,却可以容忍“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的言论甚嚣尘上而无动于衷,甚至鼓励自己的孩子跟他多多亲近,我真是哔了狗了。

皇帝下跪绝无可能

看到皇帝朝林殊下跪,我就真是不想吐槽了。一个皇帝是绝对不可能因为一个错误去向任何人下跪的!请记住这一点!!最多也是发一份罪己诏来做做样子。向别人下跪这种事别说是古代的皇帝了,就说是现代的那些大佬也没做过。我记得好像德国的大佬曾经向那些被纳粹杀害的人下跪致歉的,但也只是碑文而已。如今都这种情况,更别说在古代那些权力高度集中的皇帝了。

誉王造反时皇帝为什么不跟着靖王从小路逃跑

当时誉王谋反,对于皇帝而言可谓是凶险万分,那么他为什么不跟靖王一起从小路逃跑,随着靖王一起到安全地方。与其被围困在猎宫,倒不如自己拿着兵符去调兵不是吗?


青衫游侠君


一、谢玉倒台。

看了几遍,我也没明白就那么一个晚上如何让谢玉覆灭的。

内监被杀一案没明,能够摆到台面上说的,好像也只有谢玉与天泉山庄的幕后作为。偌大一个侯府,一夜之间,没有谋反,没有大逆不道,如何就这样倾覆了。

反倒是夏冬,蒙挚也在这场混乱中……

谢玉在这个章节中是犯了何罪以至于一品军侯直接被发配了。能够撼动他至此,若无谋逆一罪,何以撼动。

二,悬镜司劫狱。

虽说梅长苏运筹帷幄,但这一章节,也太神话梅长苏了,没法解释梅长苏如何设计这些环节的,前后照应有点让人懵逼。而且要言侯引夏江出城,难道仅仅只是为了引开夏江,但按照夏江的安排,夏江完全可以不用在场。

莫非是要探测夏江的真实用意?没看明白,虽然很精彩。

三,九宫山。霓凰救驾。

蒙挚引领的三千禁军,和霓凰所带的守灵卫士,到底谁更有战斗力。

这一幕,若是要彰显霓凰的女将军风范,但设计的确实不够太有逻辑。三千禁军已经濒临崩溃边缘,而誉王的五万大军,是怎么被霓凰带的守灵卫士就那样击溃的。

靖王在后?

就剧情论剧情。里面谈历史的,没看过别瞎BB。本来就是架空历史,你跟我当教科书看……历史你知道咋回事嘛?借壳不过是为了牵针引线。


CharpeanChu


我不否认《琅琊榜》的经典,梅长苏逻辑思维缜密,主人公以上帝视角布下了环环相扣的局,情节引人入胜。作者海晏花费了大量精力才完成了这部史诗级的小说,不过人毕竟是人,终究也有考虑不周的地方,这部剧同样就有一些难以解释的漏洞。

1.兰园藏尸案


假如说梅长苏刚开始想第一个搬倒楼之敬,给太子一拳重击,对誉王露出友好之意,表明自己的立场,那倒无可厚非。可是兰园藏尸案被发现的太突然了,新居是他派飞流去挑选的,一个心智不全的孩子怎么会那么巧就挑中了可以制裁楼之敬的“兰园”?如果说“兰园藏尸案”是梅长苏自己设的一个局,那要是言豫津没有把玉佩掉到井里,那尸骨又该如何被发现?

按理说,梅长苏应该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因为这个局根本不在他的掌控之中,言豫津最心爱的玉佩一定会被他保管好,掉到井里的几率机会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说搬倒楼之敬的过程对于整部剧逻辑的严密性来说实在有些牵强。



2.朝廷势力的分布


众所周知,梁帝是一个多疑的君王,从他下令歼灭整个赤焰军,逼自己的皇子萧景禹毒酒就能看出来。可就是这么爱惜地位的皇帝,为何却“傻乎乎”的任由誉王和献王拉拢势力互相斗争呢?虽然说他一直在平衡夺嫡双方的势力,但回过头仔细考虑考虑,真正握在他手里的机构,也就只有禁军和玄镜司了。朝廷内六部分别由太子和誉王掌控,云南穆王府又远在边疆不受控制,皇子萧景琰又一直与他不对头。万一哪天其中一个个皇子坐大,那岂不是第二个萧景禹了吗?


再说,自从梅长苏来到京城后,两年内朝廷上的势力纷纷倒台,各个部门尚书、侍郎全部大换血,这样明显的变数难到不能引起梁帝的一丝质疑吗?两年内靖王从一个被外放的皇子平步青云,升到了七珠亲王,这样的速度难道不令人心惊?

3.兵权问题

谢玉倒台、庆国公落马,从九安山围猎回来后,梁帝把几乎京城内所有的兵权都交给了靖王打理,以至于他手里除了禁军就没有了一支可用的队伍。万一有一天靖王起兵造反,那他又拿什么来抵抗呢?虽然靖王并不会这么做,但这个生性多疑的梁帝,可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尤其是能对他地位构成威胁的太子。



梁帝本是一个善于玩弄权术的帝君,可为什么在平衡夺嫡势力的时候把自己没有考虑进去?这不符合老奸巨猾的人物形象。


一家之言,个人观点,勿喷。


闻香识电影


没有一点漏洞,无聊的小编,天天盯着这部完美无缺的剧找毛病,具心何在?漏洞百出的剧有的是,也包括正午阳光其他的剧。吃撑啦还是居心不正,我看你就不是好鸟。


王向前23


碎骨重塑会不会太牛了


晋力峰


飞来飞去就解释不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