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德國進攻法國時,法國空軍在幹什麼呢?

於無聲處34


二戰前,法國空軍仍抱著一戰的老經驗不放,法軍統帥部認為,空戰的主要方式,還會是一戰中的大規模空戰會戰,以史詩般的空中主力大決戰,來分出高低勝負。

到二戰開始時,法國空軍大約有1500多架飛機,其中一小半是架戰鬥機(約700架),剩下的就架轟炸機(約250),偵察機和攻擊機(400架)。盟友英國人大概也有1500架左右的軍用飛機,但支援法國的只就不到400架,剩下的都留在英國(道丁元帥鬼得很)。

而對手德國空軍的飛機約有3500架,其中戰鬥機1200架,“斯徒卡”式俯衝轟炸機不到400架。

5月10日,法國戰役打響後,德國空軍在戰鬥機的掩護下,出動轟炸機和攻擊機,對法國主要的空軍基地,進行了有系統的攻擊。法空軍的大量飛機,還未能起飛就被被毀。

等到了德軍完成色當大突破以後,為了阻止德軍越來越多的湧過馬斯河。法國空軍才集中力量,對德軍在馬斯河的浮橋,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轟炸。可在德國人嚴密的防空炮火面前,在第一次攻擊中,英國空軍就損失了85架轟炸機,而德軍只是橋樑輕微受損,還很快就修復了。接下來的3天,英國空軍繼續攻擊,前後總計損失了250多架飛機。

其實在二戰時,法軍還是有很優秀的好飛機。例如D.520戰鬥機。

據不完全統計,法國飛行員駕駛D.520戰鬥機共獲得108架戰果,而在自己只損失了26架。可是D.520機型的數量太少了,開戰時只剛裝備了36架,且訓練時間很短。因為表現出色,在隨後的戰爭期間,D.520戰鬥機一下生產線,就立刻被送往前線參與戰鬥。直到法國投降後,還有153架D.520留在了維希法國控制區,另有175架逃到了海外。

二戰中的法國空軍,既不缺乏好飛機,且飛行員的水平也不低,而是主帥無謀,累死三軍。


圓窗觀點


二戰時,法國面對德國的攻擊,可謂是潰敗,完全沒有展示一個世界軍事強國的風範。而其中的空軍,更是消失了一般。

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法國的空軍力量本身就不足。

在一戰時,德國跟法國大戰,交戰地區在法國的東北部,這個地區恰恰是法國的航空工業中心,把這裡的工業都打爛了,法國的航空工業受到重創。

一戰,法國是戰勝國,但交戰區都在自己國內,吃虧很大,德國雖然戰敗了,但戰鬥多不在自己國內,所以工業基礎保存了,發展起來速度很快。

這樣,到二戰時,德國的空軍實力是強於英國的。在飛機的數量上就遠遠超過了法國,大概是法國的一倍以上,英法加起來,才跟德國差不多。

另外,法國還搞起了軍用飛機國有化,這挫傷了資本家的積極性。大家都不想投入。所以,在戰鬥機的性能上,法國也是落後於德國。

這是實力的差距,還有作戰理念的差距。

一戰結束後,因為戰爭在法國打得太慘了,法國人被戰爭搞怕了,產生了畏戰情緒,想的就是不要再打仗了,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他們大搞防禦性國防。法國的馬其諾防線就是一個象徵。

而空軍更多的是進攻性的,所以在法國人的體系裡,空軍就成為了二線,關注度不足,也沒有什麼實戰經驗。在作戰經驗上又跟德國拉開了距離。

最後是德國人的突襲。

德國的進攻是閃電式的,大家都記得德國坦克的鋼鐵洪流。其實在坦克出動之前,最先出動的是空軍。就是現在的戰爭,最先開火的一定是空軍或者是導彈。先用自己的技術優勢把對方的防衛陣地掃一遍,然後陸軍才上場。

德軍同樣如此,他們先派出自己的主力空軍襲擊了法國的機場,停機場,跑道,機庫都是德國重點攻擊的目標,一輪轟炸下來,法國很多飛機還沒有起飛就被炸沒了。

另外,法國政府投降太快,面對德國第一線的法國空軍基本被德國閃電戰消滅,而遠離德法戰線的,還有機會起飛迎敵的,卻因為法國政府投降而無法作戰。一部分逃往北非,成為自由法國的成員,一部分就向德軍投降了。

所以在敦刻爾克撤退時,法國空軍已經明存實亡。基本只剩英國皇家空軍跟德國對抗了。


腦洞歷史觀


一九四零年五月十日,德軍步兵避開英法聯軍,並繞過馬奇諾防線直逼巴黎,故而當時法國空軍尚未投入作戰……。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一架德軍飛機因機械故障而迫降比利時,飛行員攜帶的一份文件洩露了德軍擬從比利時中部進攻法國的“黃色‘’行動計劃。希特勒遂修改了進攻法國的作戰計劃,把進攻法國的突破口改在了阿登山區:因為這裡地形崎嶇森林密佈,不利於機械摩托化重裝甲的行進,所以英法聯軍在這裡並沒有設防。一九四零年五月十日,兩百五十萬德軍悄悄越過崎嶇不平的阿登森林地區,從而繞開了馬奇諾防線而直逼巴黎,並突然出現在英法聯軍背後……。

德軍當時採用的是聲東擊西的戰略:德軍B集團軍首先突破荷蘭和比利時邊境,這使得法國北部的英法聯軍主力火速前往支援。而此時德軍C集團軍也做好了佯攻馬奇諾的態勢,從而使得法軍在撤回南部軍隊時猶豫不決。而後由龍德施泰特元帥指揮的A集團軍進攻盧森堡,弱小而不堪一擊的盧森堡很快就被迫投降了。而後德軍只用了兩天時間,便穿越阿登山脈一百一十公里的峽谷進入法國,並順利攻下了法蘭西的著名要塞——色當:當德軍突然出現在英法聯軍背後時,德軍統帥部明確表示:“敦克爾克的英法聯軍將全部留給戈林元帥的空軍去解決”。三十三萬英法聯軍於是才得以死裡逃生:上演了二戰史上最大規模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圖為‘’福熙‘’元帥車廂


希特勒與德軍軍官在‘’福熙‘’元帥車廂前交談(攝於1941年6月22日)。


德國和法國雙方在‘’福熙‘’元帥車廂中籤署停戰協定(攝於1940年6月22日)

由於法國北部和西部海岸已被德軍佔領,進而對巴黎已經形成了合圍的態勢。法國新總理貝當元帥為保全巴黎及市民不至於毀於戰火,遂於當天深夜即下令法軍停止抵抗向德軍投降。希特勒為找回德國一戰戰敗後失去的尊嚴,於是決定在德軍佔領法國巴黎之際,重現當年的歷史場景:在羞辱法國的同時一洗當年德國戰敗後的屈辱。希特勒遂下令找回一九一八年德國簽字投降的‘’福熙‘’元帥車廂,並依然擺在德國簽字投降的貢比涅森林中。時隔二十二年之後,德法勝敗角色已經互換,而希特勒卻依然對一戰德國戰敗耿耿於懷,於是刻意還原了當年的場景:在當年放置簽字車廂的貢比涅森林,以及當年德國簽字投降的‘’福熙‘’元帥車廂中舉行法國投降的簽字儀式,希特勒此舉實在是耐人尋味。



一戰德國戰敗後,協約國軍總司令斐迪南-福煦(法國元帥)在‘’福熙‘’車廂前留影(攝於1918年)

在當年一戰結束後,在陳列‘’福熙‘’元帥車廂的地方立著一塊石碑,上面用法文刻著這樣一段話: ‘’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在這裡,偉大的法蘭西征服了德意志帝國‘’……。


Mrttlzz9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進攻法國的時候,德國在各項作戰指標上面全部落後於英法聯軍,但唯獨有一項比英法聯軍要強,那就是空軍。空軍通過德國空軍元帥戈林以及希特勒不斷的摸索和耕耘之下,成為了當時歐洲第一號種子。

在這個強大的空軍部隊裡面,不僅有大批量的新式戰鬥機,而且新式戰鬥機所佔的比重特別大,因為德國空軍完全就是從無到有組建起來的,那當然老舊的那些飛機,德國空軍還看不上呢,再加上德國空軍元帥戈林一直把空軍作為自己的資本,自然是不惜重金的打造自己的空軍部隊。

這個時候的法國對於空軍的發展表示毫不在意,我們都知道德國和法國實際上綜合國力相差,雖然不能說哦很小,但是差距並沒有想象之中那樣天差地別,資源大家都是有限的,那有限的資源自然是投入到比較重點的研究方向上,法國人就把他們資源全部投入到了馬奇諾防線的建設,這樣對於自己空軍和其他兵種的投入就顯得有一些少。

再加上法國人一直堅持空軍國有化,資本家根本就不希望去研發空軍作戰用的飛機,有錢賺,你人家哪兒的動力?

再加上當時法國人整體作戰思維仍然還是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而德國人那是新銳的閃電戰,德國人在閃電戰的時候並不是單純的裝甲部隊進行突擊,而是配備著空軍部隊協同裝甲部隊朝敵人防禦的最薄弱的地點進行突擊,而對於敦刻爾克的進攻,原本是裝甲部隊配合空軍部隊一起進攻的結果,戈林覺得裝甲部隊太過於搶佔風頭了,所以就把裝甲部隊的進攻給攔了下來,而自己空軍部隊直接上。

德國人每次進攻的時候都會針對敵人的機場跑道以及機庫展開襲擊,防止它們過多的干涉,德國裝甲部隊和空軍部隊的推進,所以很多法國的戰鬥機事實上是在自己的跑道上,(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被別人給機會了。即便是能夠少數起飛幾家戰鬥機也很難和德國新銳的bf109去匹敵。

再加上德國人的空軍部隊是集中使用,集中突破阿登森林,而法國則是要把大量的戰鬥機部署在馬其諾防線龐大的防禦往上面,所以在局部地區德國人。別說是3000對1500了,有的時候甚至是3000對500的這種作戰概念,在這種情況之下,法國空軍可以說是絕望的,這就是為什麼到。德國閃擊法國結束以後,德國人可以近乎全盤的接收法國的空軍部隊,很多空軍部隊的戰鬥機當時部署在其他地方,根本就沒有辦法參與到前線的與敵人的廝殺之中。

而且法國人當時的戰鬥機技術確實有點偏弱,法國人只有少數的幾款戰鬥機能和德國人新銳的戰鬥機進行比例,但是服役的數量也只有區區的幾十架,英國人雖然答應支援給法國人,但是大部分先進的戰鬥機仍然還是停留在英國本土,只有當英國本土遭到襲擊以後,這些戰鬥機才起飛攔截敵方的飛機,比如說噴火戰鬥機或者是颶風戰鬥機。

所以對於法國人來講,等到德國人進攻法國的時候,制空權實際上從一開始就已經落入了德國人的手裡。


漩渦鳴人yy


說起二戰的空軍,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英國,德國,蘇聯,美國,日本的空軍,似乎法國的空軍毫無存在感可言。其實法國空軍也擁有先進的戰機,比方說D520,性能就不輸德國飛機。然而法國在二戰中的表現實在是太差勁,幾乎被德國一波流解決,這跟法國空軍備戰水平不夠有很大關係。

法國的航空工業主要佈局在國土東北方向,同時一戰的法國主戰場也在這裡。雖然法國軍隊打贏了戰爭,但航空工業基礎在戰火中幾乎全被炸成了廢墟。德國是戰敗國不假,但國內的工廠並未被徹底取締。所以德國認識到英法的綏靖曖昧態度後,躲過監督,秘密的恢復了航空工業。等到二戰時期,德國航空工業已經很強大了。

二戰爆發時,德國擁有3500架飛機,其中戰鬥機有1200架。而法國全軍只有1500架飛機,戰機不足700架,轟炸機和攻擊機加起來不足600架。英國的情況大概也是這。開戰後,德國直接點住法國的死穴,出動大量攻擊機和轟炸機摧毀了法國的主要機場,很多法國飛機還沒起飛就已經被炸燬。等到法國人反應過來,攻擊德軍重要交通樞紐的時候,遭遇了密集的地面防空炮,損失慘重。

法國丟失制空權後,陸軍也失去了屏障。馬奇諾防線雖然固若金湯,無奈漏洞太多。德國軍隊從薄弱區域迅速突破,形成了迂迴包抄的態勢,再加上德國空軍的轟炸。法國領土很快喪失大半,幾乎無險可守。法國經歷了一戰後,全國陷入了厭戰情緒。現在眼看守不住了,也懶得跟德國拼命,很快就投降了。部分法國飛機留在了維希政府控制區,還有不足兩百架飛往國外,繼續參加戰鬥。法國空軍沒經歷什麼大戰,幾乎損失殆盡,變成一盤散沙。跟法國高層缺乏備戰意識有很大關係,並非因為飛機質量不好。


兵說


其實,當時法國航空工業跟我國現在的情況有些類似,就是患有心臟病。航空發動機技術落後,主力機型的發動機全靠外購或技術引進。發動機性能落後,數量也不足。嚴重製約了法國空軍的發展。


Dora小主


有馬奇諾防線呢,還要空軍幹啥?哈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