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感覺年味變淡了,是什麼原因,是陽曆年的作用力大?還是現在的人的價值觀變了?

1西楚霸王


臨近春節,總能聽到很多人說這節是越過越沒意思,年味越來越淡,沒有小時候年味濃。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小編作為一個80後尾巴上的人,小時候過春節,小朋友的爸爸都會做一個手工簡易小燈籠玩,大家聚在一起比比誰的最好看。晚上時候三五成群的小夥伴挨家挨戶的找平日裡最好的朋友出來,一起去商店買好吃的,放煙花,做遊戲等等等等,好玩的太多了。快到8點鐘了就趕緊回家,等著看春晚直播,小時候的春晚是真好看啊,也是過年裡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一家人圍在一起,邊忙著包餃子,洗菜做飯,邊津津有味聚精會神的看春晚節目。一家人那叫一個樂呵!而現在呢?其實現在看來那時候的春晚絕沒現在做的精緻,可那會的春晚卻總是好評如潮,正月裡聚在一起還會討論誰的小品有意思,誰的歌唱得好。可如今,春晚花費再多心思,請多大的腕來,多好的導演策劃安排,也是譭譽參半。可能是因為小時候的娛樂節目太少,人們的可選擇性幾本沒有,所以春晚這道大菜才如此受追捧。


而如今,平日裡各式各樣的娛樂節目充斥熒屏數不勝數,歌曲段子都聽膩了,講膩了,沒有新意可言,人們的口味也變得越來越刁鑽,可選擇性也極大,所以春晚的吸引力就越來越小。

以前春節是一個一家團圓的節日,那時候交通不發達,聯繫方式只有書信捎口信,電話在那會還是個稀罕物,一個村裡有一兩家有個電話都了不起的。在較遠地方工作的人甚至只能在春節才能放假回家。而現在隨著手機電腦,我們隨時隨地可以打電話,發語音,開視頻,人們隨時隨地都能瞭解對方的消息,聽到對方的聲音,春節團圓也就失去了部分意義。


隨著時代的發展,物質條件與生活水平得到極大的提高,與以前那種只能在春節吃飽吃好的狀況相比,幾乎可以說天天在過年,那春節的吸引力就又少了很多。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那時候的人們基本處於溫飽階段,現今人們基本處於小康階段,富裕階段,春節那種解決溫飽階段問題的特性對當今社會已不存在吸引力。而因為時代發展引起的問題則會在春節放大。社會發展飛快,某些行業在春節尤為繁忙,甚至無年假。在快節奏生活中,每個人都沒有多餘的時間去幹工作外別的事,造成極大的壓力,一旦到節假日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旅遊購物使自己得到放鬆,那麼春節自然而然成為旅行者和購物者的狂歡節。

紅包是春節的一項傳統,具有鎮壓邪祟,讓晚輩平安度過一年的寓意,如今卻逐漸成為一種經濟負擔。曾在微博上看到有人曬自己一個紅包就有好幾萬,對於小孩子來說是極其羨慕的,而對大人來說只能苦澀一笑了。每個人都在說年味淡了,仔細說了年味是什麼呢?一家人圍坐一團熱鬧的氛圍?穿新衣吃年飯的喜悅?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每代人都在變化,思想也在變化,春節對我們的含義也在變化,那麼相對的年味是不是也在變化,我們總不能那以前的眼光來看待現在的春節,那樣年味永遠在變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