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裡寶日龍梅自願和康熙在一起後,生下的是十三阿哥嗎?

大白說野史




寶日龍梅,電視劇《康熙王朝》裡的人物形象,喀爾喀蒙古大汗的女兒,為了復國、為了向噶爾丹復仇,拒絕了皇長子胤禔的示愛,將自己獻給了康熙帝,最終成為了康熙帝的女人,並且在康熙帝的幫助下,剿滅噶爾丹,復國成功,併成為了“女大汗”。電視劇《康熙王朝》一直以來就以劇情“天雷滾滾”著稱,如果不是多位“老戲骨”的出色表演,這部電視劇就是一部徹頭徹尾的“神劇”“雷劇”!“女大汗”,足以“雷視群雄”了!這還不夠,還給康熙帝、胤禔父子加上了“爭風吃醋”,也是啥也不說了……居然還讓堂堂大清國的皇帝康熙帝跟寶日龍梅在荒郊野地裡滾了一把床單,而在旁邊“觀戰”、扯幕布的居然還是皇長子胤禔……編劇的腦洞不僅是大開,簡直是天開了!



言歸正傳,寶日龍梅到底是不是“十三阿哥”的生母呢?我們只就電視劇而論,很可能是!從與電視劇《康熙王朝》一脈相承的另一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鄔思道說“十三爺”的外公是喀爾喀蒙古大汗來說,“十三阿哥”的生母恐怕只能是這位寶日龍梅了。真實歷史上,清聖祖“三徵噶爾丹”發生於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五年之間。康熙三十五年,噶爾丹兵敗自盡。皇十三子胤祥生於康熙康熙二十五年陰曆十月,從時間上看,基本上還是吻合的。如果單純從這兩點來看,“十三阿哥”的生母只能是寶日龍梅!沒有其他可能。



但是,不要忘了,這僅僅是電視劇裡的劇情而已,並不是真實歷史!真實歷史上怡賢親王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與蒙古人扯不上任何關係,與喀爾喀蒙古大汗更加是風馬流不相及。史載: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出身滿洲鑲黃旗包衣,父親是參領海寬,並不是喀爾喀蒙古大汗,而是一名正三品的中層武官,是地地道道的滿洲人。當然,包衣只能算是低人一等的滿洲人。章佳氏和其他包衣女子一樣,最初是通過一年一度的內務府選秀入宮充當宮女的。後來被清聖祖臨幸,於康熙二十五年生下了皇十三子胤祥,之後又生下了兩個女兒。史籍沒有關於章佳氏生前封號的記載,或許章佳氏直到去世,身份僅僅是最低級的所謂“官女子”;又或許因為清初制度不健全,章佳氏沒有獲得封號,身份是史籍中經常出現的“庶妃”。總之,直到章佳氏去世之後,丈夫清聖祖才給了一個“敏妃”的封號,算是蓋棺定論了。也正是因為生母和母家地位的卑微,胤祥終康熙一朝,並沒有得到父親清聖祖給予的任何爵位,其身份僅僅是一名皇子,並不像電視劇《雍正王朝》裡所說的是什麼“十三貝子”,而他的生母章佳氏終康熙一朝,也僅僅是敏妃而已。



但是,因為胤祥與清世宗的鐵桿關係,不僅胤祥後來成為了清朝第一位恩封鐵帽子親王,其生母及其身後的章佳氏家族也都跟著水漲船高。康熙六十一年,即位伊始、尚為改元的清世宗便給章佳氏家族抬旗,將其整個家族由包衣撥出,單獨編為一個牛錄,仍隸滿洲鑲黃旗。自此,章佳氏家族徹底擺脫“奴籍”。抬旗並將整個家族單獨編為一個牛錄,這是清初皇后和皇貴妃家族才能享有的待遇!果不其然,不久之後清世宗下詔,追諡已故的敏妃章佳氏為敬敏皇貴妃,並將敬敏皇貴妃梓宮從景陵妃園寢遷出,葬入了景陵地宮,違制開啟了清朝皇貴妃入葬帝陵地宮的先例。



說到這裡相信大家都明白了,“十三阿哥”的生母根本不是什麼寶日龍梅,“十三阿哥”也不是什麼喀爾喀蒙古大汗的外孫,而僅僅是包衣之後。“十三阿哥”的生母之所以後來能成為皇貴妃,也並不是因為身份高貴,完全是因為生了一個好兒子,沾了兒子的光。原本後宮之中一位默默無聞的敏妃,最終搖身一變,成了僅次於皇后的敬敏皇貴妃,並獲得了清朝歷史上第一例非皇后入葬帝陵地宮的殊榮!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看過電視劇《康熙王朝》,一定會知道康熙的大皇子胤禔喜歡喀爾喀公主寶日龍梅。


而這位公主卻成了康熙皇帝的妃子,最後還生下了十三皇子胤祥。其實寶日龍梅其實只是電視劇裡虛構的人物。

康熙王朝中,寶日龍梅是十三阿哥母親

劇中,喀爾喀被準噶爾吞併,大漢土謝圖汗被殺,喀爾喀公主寶日龍梅走投無路,這才想到拉攏皇室。

然而準噶爾可不信窮寇莫追,他一路追殺到京城,有幸寶日龍梅在路上被大皇子胤禔救下。

胤禔所接觸的都是大家閨秀,都是含苞待放,哪裡見識過這種野性美感的女性。從此胤禔心中埋下了愛的種子。

可是胤禔不能幫助寶日龍梅完成復國大業,而康熙並沒有做好戰爭的準備。並且為了拖延住不斷侵略的準噶爾,他還選擇進貢美女給準噶爾。寶日龍梅眼看復仇無望,獻身給了康熙。

此時的寶日龍梅可以說是自願的,康熙也沒有逼迫她就範。但是另一方面,她的心裡可能並不喜歡他,只是為了復仇大業。


然而到了戰鬥開始的時候,這位公主也徹底的被康熙的威嚴和能力所傾倒。而康熙也選擇了接受,給了寶日龍梅所想要的,畢竟皇室的親情比較單薄。

我想,寶日龍梅最終是愛上了康熙吧。康熙平定內蒙後,居然直接在大草原上與寶日龍梅雲雨。

康熙明知他的大兒子胤禔喜歡寶日龍梅,還讓胤禔幫他看守著,還與寶日龍梅雲雨。

在電視劇當中,曾經想讓十三阿哥擔任撫遠大將軍王,但是卻被鄔思道阻止了,而阻止他的理由就是十三阿哥的外公是喀爾喀蒙古大汗(寶日龍梅的父親)

後來雍正想讓十四阿哥擔任大將軍王,曾經在德妃面前親口說過,十三阿哥的外公是喀爾喀蒙古大汗。這裡他都親口承認了,所以電視劇當中確實是生母。

真實歷史當中的十三阿哥是怎麼回事?

十三阿哥胤祥,是和碩怡親王,同時還出任過議政大臣,是和胤禛關係最好的兄弟。後胤禛當上皇帝后,全力輔佐他。胤祥的實力很強,被賜為鐵帽子王。


但是這位皇子,年輕的時候,不喜皇位,不爭不搶。他年少時性格孤僻,不擅長和別人交流。這就造成了他凡事都不願出頭的個性,非常的不起眼。

雖然他從12歲起就開始跟隨父皇出巡,但由於自己的不願表現,能力也沒有讓其他人看到。身為父親的康熙,則一點也不重用他,也不給他封爵位。

所以,這就是為何在皇室爭奪皇位鬥得那麼狠的基礎上,胤祥卻能獨自保身的原因。後期,胤禛當上皇帝,自然第一個就要感謝這位兄弟。

而這十三阿哥的生母,在歷史上是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她原本是滿洲鑲黃旗包衣,進宮時初為宮女,康熙朝時無冊封,為庶妃。生一子二女,後追封為貴妃。

事實歷史上並無寶日龍梅此人,她只是電視劇虛構出來的人物。也沒有寶日龍梅鍾情於康熙的故事。十三阿哥確實是一位親王,他的生母卻並不是寶日龍梅。

縱觀寶日龍梅的這一生,其實分為進宮前,進宮後,嫁給康熙這三個階段。她的生命裡只有復仇和回到家鄉。但是到了後期,她也確確實實鍾情於康熙了。

寶日龍梅的結局,就是回到自己的家鄉,然後自己當上大汗,最後讓自己的兒子順利繼承大汗的位置。她和康熙在一起,有一個目的就是能讓自己的兒子順利的當上大汗。

而寶日龍梅的仇人噶爾丹,在康熙二十九年烏蘭布通的戰役中,被擊敗至科布多。三十五年昭莫多戰役中,主力軍被清軍徹底擊垮。三十六年三月,噶爾丹這個部落徹底消失。

寶日龍梅的大仇徹底被報,而她的部落也相繼投降於清朝。她的晚年,註定是安穩與平靜的。更不要說康熙帝看在十三阿哥的份上,會有多照顧寶日龍梅了。


史之策


寶日龍梅

影視劇《康熙王朝》裡的人物,號稱“草原月光”。本是喀爾喀草原無憂無慮的公主,後來因為葛爾丹強佔了她的部落,殺了她的父汗而來到大清求援,而後發生了一系列的故事。


寶日龍梅“懷孕”經過

《康熙王朝》第44集裡,康熙率軍征討葛爾丹大獲全勝,於是就擺宴慶祝,結果兩杯酒下肚,寶日和康熙就中途離宴了,倆人跑去了草原上一頓雲雨。太監也識趣地用布把周圍圍了起來。

只是苦了大阿哥胤褆了,他苦戀寶日這麼多年,如今卻讓他見到了這一幕。

完事之後,康熙想要帶寶日回北京,無奈寶日心裡只有她的部落,鐵了心要回草原,康熙自然也拿她沒有辦法。

臨走時,寶日還說自己體內已經有了皇上的精血,但願能給皇上生個兒子”(按照電視劇的一般情節,寶日龍梅經過這一次肯定就懷上了,而且肯定是個兒子),這就是《康熙王朝》裡關於她給康熙傳宗接代的所有描述了,此後再也沒有提及寶日有沒有生下兒子以及生的是誰。

寶日龍梅在歷史上並不存在

但是實際上,寶日這個人物也是虛構的,她的人物原型就是皇十三子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章佳氏一輩子給康熙生了一兒兩女,因此如果把電視劇往史實上靠的話,寶日龍梅生下的兒子應該就是胤祥了。

電視劇不合史實

《康熙王朝》不可否認是一部經典的歷史劇,但是仍然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葛爾丹歷史上死在康熙第三次御駕親征的時候,也就是1697年,那時候1686年出生的胤祥都已經十一歲了,又怎麼可能是在慶功宴的那天康熙和寶日所生呢?在時間上根本套不起來。

看來電視還是不能當歷史來看,經不起推敲。


曉史才能明事


看鐵騎錚錚,踏遍萬里河山!我覺得這是康熙皇帝最真實的寫照。

康熙的一生,征戰南北,平三藩,收臺灣,徵準噶爾……創造出清朝中期的康乾盛世。這盛世局面下,不得不說康熙的豔遇也是豐富的很。

不管是在康熙有關的哪一部電視中,比如說康熙微服私訪記。我最深刻的就是每次微服出訪結束後,康熙都會從民間帶一個女子回宮,電視劇中對他的一次次邂逅也是刻畫的很精彩,那麼康熙的後宮自然是有很多的妃嬪的。

後宮佳麗不少,孩子自然也不會少。康熙一共有五十多個孩子,其中有35個兒子,20個女兒。這個數量真的是很驚人了,但是在過去的醫學條件很差,很多孩子沒有長大成人就夭折。兒子很多,也給康熙帶來了很多的麻煩。

孩子長大以後受各派勢力的控制,很有可能會勾心鬥角做出什麼影響朝政穩定的事情來,不利於兄弟之間和睦感情的培養。也許康熙是真正接受了我們漢族的“多子多福”的思想吧。

但是他沒有想到,在皇家,這個思想並不適用。

今天我們談到的十三阿哥就捲入了康熙時期九子奪嫡的爭鬥當中。今天我們要講到的康熙的十三阿哥,其實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但是在宮中生活了那麼久,無論是後宮中的勾心鬥角還是朝廷上的暗波洶湧他都見多了,從小他就對權力這些不感興趣。即便是很小就跟隨康熙外出巡遊,他也從來沒有想要表現自己。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說一說電視當中他的身世吧。

在電視劇當中,隨著喀爾喀內部之間的爭鬥,引來了噶爾丹對喀爾喀地區的覬覦,噶爾丹出征喀爾喀,這也就有了康熙王朝裡,寶日龍梅出逃的那個場景。

而寶日龍梅就是喀爾喀部落的公主,寶日龍梅可以說是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家人,自己長大的地方,毀在了準噶爾的手中,看著自己的叔父被噶爾丹帶走。

部落被滅,寶日龍梅只好來到北京城尋找清朝皇室的幫助。

但尋求幫助的道路會那麼順利嗎?不,一點也不。起初的時候康熙並沒有給她提供任何幫助。因為此時的康熙並沒有做好對付準噶爾的準備,還是不斷地再拖延時間。

在電視劇中,甚至把自己心愛的女兒,藍齊兒遠嫁給噶爾丹,這也是為了贏得和平吧。此時的康熙並不能幫助寶日龍梅復仇。

但是噶爾丹的胃口難免太大,竟然想要攻入北京城,此時的康熙終於坐不住了。決定接見寶日龍梅。沒錯,寶日龍梅剛到北京之時連見康熙的機會都沒有。

也許是為了自己的復仇大計,寶日龍梅決定將自己獻給康熙。

但我想也許寶日龍梅是真的喜歡康熙,在她見到康熙之前,曾經與蘇麻喇姑關係很好,蘇麻喇姑給她講了很多有關康熙的事情,常常誇讚康熙。

按照這個邏輯,寶日龍梅獻身康熙就不僅僅是利益關係了,並且康熙最終幫助她復仇,寶日龍梅對康熙產生感情也是很有可能的。

此後,寶日龍梅確實產下一子。這一點在電視劇當中是有線索的,有提到說十三阿哥的外公是喀爾喀部落的大汗。

因此,在電視劇中十三阿哥應當就是寶日龍梅的孩子。這也只是電視劇和小說中為了增加故事的充實性而杜撰出來的。歷史上的寶日龍梅復仇後,自己做了部落的首領並且歸順清廷。最後讓自己的孩子坐上大汗的位置,並且安度晚年,結局還是很美好的。


小小嬴政


如果僅僅按照《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的劇情線索來推斷,應該是。



在《雍正王朝》中曾講到,西北羅卜藏丹曾起兵造反,康熙想從眾阿哥中選擇一位,以大將軍王的身份前往西北平定叛亂。當時朝野內外普遍認為,誰成為這個大將軍王,誰就將成為康熙心目中的儲君人選。於是,四阿哥胤禛就想推薦十三阿哥胤祥前往西北,但此時胤祥仍在內務府圈禁,這令胤禛很是沮喪。而鄔思道卻提醒他道:“十三阿哥的外公是喀爾喀蒙古大汗,他的身份太特殊了。”



而在《康熙王朝》中,寶日龍梅正是蒙古喀爾喀公主,他的父親是喀爾喀蒙古的大汗土謝圖汗。當時準噶爾大汗噶爾丹野心膨脹,舉兵吞併了喀爾喀蒙古,並殺死了土謝圖汗。寶日龍梅逃過一劫,來到北京請求康熙為父報仇。經過周密的部署和準備後,康熙兩次興兵,最終奪回了喀爾喀蒙古,殺死了噶爾丹。而為康熙的威名和個人魅力所傾倒的寶日龍梅也情不自禁地與康熙在草原上緊緊相擁。二人一番雲雨後,寶日龍梅充滿期待地說:“但願我能給皇上生個兒子。”



很明顯,寶日龍梅後來應該是真的為康熙生了個兒子,這個兒子就是皇十三子胤祥,所以才會有後來鄔思道的說法,即“十三阿哥的外公是喀爾喀蒙古大汗”。


達摩說


電視劇《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還是很火的,其中在康熙王朝中,主要就是講了康熙親政之後除去鰲拜,平定三藩,收復臺灣,最後是消滅葛爾丹,這幾件康熙做過的比較重大的事情,而其中寶日龍梅就是在康熙消滅葛爾丹之後獲得的意外之喜,事情的經過其實挺簡單的,葛爾丹心懷鬼胎到處侵佔其他大汗的土地和草原,而寶日龍梅的部族就被葛爾丹消滅了,而他的父親也被殺死了,還好寶日龍梅逃走了。



但是自己又舉目無親,最後只好去找大清的皇帝幫助自己報仇,奪回自己的草原,後來就逃到京城,被康熙的大兒子救了下來,不久之後大阿哥便對寶日龍梅產生了感情,但是無奈寶日龍梅的心根本不在兒女情長之上,一心只是想著報仇,後來康熙親自出徵去消滅葛爾丹,期初只是讓葛爾丹元氣大傷,第二次出征之後便消滅了葛爾丹,並且收復了領地,而寶日龍梅也因為康熙的能力而感到敬佩,瞬間被迷倒了,便自願將自己奉獻給了康熙。



那麼很多人就問了,這個寶日龍梅和康熙在一起之後是不是生下了十三阿哥呢?根據《雍正王朝》中的情節來看,十三阿哥的母親的確就是寶日龍梅,因為在康熙年間,西北地區再次有叛亂,但是自己年事已高,只能讓一位阿哥擔任大將軍王出兵去評判,而當時康熙的兒子們爭寵又爭的比較厲害,就認為誰去當了這個大將軍王誰可能是後來的後繼之君,於是四阿哥胤禛就想推薦和自己的關係很好的十三阿哥胤祥去。



但是鄔思道卻提醒他說到,十三阿哥胤祥的外公是喀爾喀蒙古大汗,他的身份明顯是不合適的,而當年的寶日龍梅就是喀爾喀唯一存活下來的公主,很容易身份就對上了,所以康熙的十三阿哥就是這個寶日龍梅生下的,但是在真正的歷史上,並沒有寶日龍梅這個人,完全是虛構的一個人物,而十三阿哥胤祥的生母是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所以電視劇中很多情節是和歷史有著較大的差距的,畢竟電視劇是藝術。


史中醉


寶日龍梅是喀爾喀蒙古大汗土謝圖的掌上明珠,喀爾喀草原第一美女,被譽為“草原月光”。蒙古準噶爾部大汗噶爾丹野心勃勃,在統一了衛拉特蒙古後又大舉東進,依仗兵強馬壯,入侵喀爾喀蒙古,將土謝圖汗殺死。寶日龍梅眼睜睜的看著父汗及其子民被準噶爾騎兵肆意殺戮,這慘烈的一幕在她心裡種下了復仇的種子。寶日龍梅在護衛捨命相救之下逃脫一劫,歷經磨難,來到京城向大清皇帝求援。

康熙認為要先平定東南的臺灣,則只能安撫西北的噶爾丹,避免陷入兩面作戰的險境,於是故意冷落寶日龍梅,把她安排在大阿哥胤禔的郡王府中,大阿哥對寶日龍梅心生愛慕。但寶日龍梅身負血海深仇,拒絕了大阿哥的滿腔愛意。她明白,只有大清皇帝才能替喀爾喀報仇雪恨,她不能只沉溺於兒女私情之中。寶日龍梅拒絕了大阿哥,並以死相逼,讓胤禔帶她去見皇上,求康熙收她做妃子。

康熙拒絕了寶日龍梅,讓她跟蘇麻喇姑住在一起,蘇麻給她講了很多康熙年輕時的往事,寶日龍梅對康熙心生欽佩,暗暗發誓一定要成為康熙的女人。

收復臺灣之後,時機終於成熟,康熙御駕親征,率領十萬大軍遠征噶爾丹,在孝莊太后堅持下,寶日龍梅也隨軍征戰。要成功凱旋而歸。隨軍征戰的寶日龍梅終於報仇雪恨,在與康熙出遊之時,竟然霸王硬上弓,把康熙給“強暴”了。

寶日龍梅報仇復國的願望已經實現,便想給康熙生個兒子,後來如願以償生下皇子十三阿哥胤祥。寶日龍梅是《康熙王朝》中虛構的人物形象,歷史上未有其人,她是以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貴妃為原型而創作的。在正史上,胤祥的生母章佳氏是鑲黃旗包衣出身,參領海寬之女,初為宮女,後來被康熙臨幸生下一子二女,封為庶妃,死後才追封為妃。其子胤祥在雍正繼位時立下大功,成為雍正最信任的宗室親貴,授封為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的怡親王。章佳氏母憑子貴,被雍正追封為敬敏皇貴妃,並從妃園寢改葬入康熙景陵地宮。


歷史茶坊


《康熙王朝》裡的寶日龍梅,在康熙御駕親征,打敗噶爾丹之後,自願和康熙在一起,成為了康熙的妃子,但是整部劇中並沒有交代寶日龍梅有沒有給康熙誕下一男半女。而在《雍正王朝》中,寶日龍梅喀爾喀公主的特殊身份和劇中的一位皇子牽連上的關係,這位皇子就是十三爺胤祥。

《雍正王朝》中兩次提及,十三爺的外公就是喀爾喀蒙古大汗。

在鄔思道向雍正說明不能舉薦十三爺為撫遠大將軍王的理由時,第一條就提到了十三爺胤祥的外公是喀爾喀蒙古大汗,而在雍正在德妃面前舉薦十四爺為大將軍王,向十四爺說明理由時,也說到了十三爺胤祥的外公是喀爾喀蒙古大汗。

《雍正王朝》中,並沒有說明特別指出喀爾喀蒙古大汗是誰,而在《康熙王朝》中,喀爾喀蒙古大汗就是土謝圖汗,也就是寶日龍梅的父親。噶爾丹攻佔了喀爾喀蒙古,殺死了土謝圖汗全家,只有寶日龍梅逃到了北京向康熙求救。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十三爺的外公是喀爾喀蒙古大汗土謝圖汗的話,母親就應該是土謝圖汗的女兒,喀爾喀蒙古的公主寶日龍梅了。

寶日龍梅是虛構的,十三爺真正的生母是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寶日龍梅是《康熙王朝》中虛構的人物,歷史上未有其人。

正史中,十三爺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是參領海寬之女,本屬滿洲鑲黃旗包衣,初為宮女,康熙朝時無冊封,為庶妃,死後被追封為敏妃。雍正登基後,“母以子貴”才被冊封為敬敏皇貴妃,棺槨也從原來的陵寢中抬出,重新按照皇貴妃的標準下葬,並且是同康熙合葬,這也開創了清朝皇貴妃從葬帝陵的先例,是真正的“生前平凡、死後榮光”。

所以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在生前與喀爾喀蒙古大汗的公主寶日龍梅相比,身份地位上相距甚遠,而十三爺的外公,也不是喀爾喀蒙古的大汗。

當然,不管是《雍正王朝》還是《康熙王朝》這樣的人物設置都是為了劇情發展和人物形象塑造的需要,如果真的要糾結史實的話,還是建議去看央視《百家講壇》和《探索發現》吧。


雍親王府


寶日龍梅是《康熙王朝》中的人物,是虛構的,而胤祥是歷史上真正的人物,不過雖然寶日龍梅是虛構的人物,但她的歷史原型人物卻是十三阿哥胤祥的母親,也就是敬敏皇貴妃。


在《康熙王朝》中,寶日龍梅是喀爾喀的公主,當時噶爾丹勢力一步步強大起來,之後喀爾喀就被噶爾丹攻打,寶日龍梅的家人也遭到殘害。不過寶日龍梅卻倖免於難。

倖免於難的寶日龍梅,為了報仇打退噶爾丹,恢復喀爾喀,就去了大清朝的京城,想向康熙皇帝借兵攻打噶爾丹。不過當時康熙對噶爾丹的態度還沒有到徹底決裂的地步,當時還沒有打算要對噶爾丹用兵,所以開始的時候康熙對寶日龍梅就沒有太多的過問。

寶日龍梅雖然多處找機會想盡力說服康熙,但效果並不明顯。

直到後來噶爾丹勢力越來越大,嚴重威脅到了康熙皇帝,這時康熙才真正的下定決心要征討噶爾丹。這時康熙皇帝才召見了寶日龍梅。


再到後來,打敗了噶爾丹,寶日龍梅也就成了康熙皇帝的一個妃子,當然寶日龍梅並不在乎榮華富貴,也不準備留在皇宮。

寶日龍梅就是想為康熙生下一子,然後她帶著孩子回到喀爾喀,再把這個孩子養大,到將來就讓這個孩子繼承喀爾喀的汗位。這樣康熙之子坐了喀爾喀的汗位,那康熙就會保護喀爾喀而不被別人欺負。

所以寶日龍梅身為喀爾喀的公主,一直是為喀爾喀著想的,當然這並不表明寶日龍梅對康熙沒有動心,相反寶日龍梅還是對康熙很仰慕動心的。


當然寶日龍梅只是《康熙王朝》中的人物,而她的原型就是康熙第十三子胤祥的母親(敬敏皇貴妃)。後來因為胤祥對雍正幫助甚大,胤祥也極其受到雍正皇帝的倚重和信任,敬敏皇貴妃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不僅追贈她為皇貴妃,同時又把她遷葬到康熙皇帝的陵寢景陵,也開創清朝妃子從葬於帝陵的先例。


中孚鑑


是的,皇十三子胤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