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康熙放過了鄭春華,為什麼雍正卻要她死?

月光侃歷史


康熙放過鄭春華有兩個原因。第一鄭春華和太子私通屬於家醜,康熙不希望把這件事情弄得天下皆知。所以康熙目睹鄭春華和太子相會的時候,並沒有立刻讓圖裡琛抓住二人,而是默默的退了出來。因為假如康熙抓住了二人,必定會弄得天下皆知,事情反而更難收拾。出於這種考慮,康熙事後也只是罰鄭春華去浣衣局。畢竟康熙晚年還是非常仁慈的,不可能不給足夠的理由,就隨隨便便就賜死某個妃子。

第二點,留著鄭春華是為了牽制太子。太子胤礽為什麼處境這麼艱難?畢竟他是做了三十多年的儲君呀!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康熙有意讓其他的皇子與太子爭奪皇位。沒有康熙的故意縱容,沒有皇子會敢和三十多年的太子爭皇位的。畢竟一旦康熙駕崩,太子胤礽繼位,他們這些皇子是會被新皇帝收拾的。

康熙為什麼要這樣幹?因為他也沒有別的辦法。權力這個東西是非常無情的。康熙如果不這麼做,太子的權力就會越來越大。這種情況下,必定很多大臣會站在太子這邊,畢竟康熙遲早是要去世的。新皇帝登基,他們這些人都是有擁立之功的。假如這樣發展下去,康熙這個皇帝實際上就名存實亡了。所以康熙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只能讓諸位皇子奪嫡,這樣下面的權力分散,他這個皇帝的權力才能鞏固。

太子胤礽被廢以後,康熙是讓下面的人推舉新太子。康熙萬萬想不到的是八爺在朝中的勢力居然能夠如此之大,朝中十有八九的人都推舉八爺。加上太子的師傅王掞提醒了康熙,這樣無端廢掉太子是不教而誅。所以康熙只能再一次把太子胤礽扶上來,讓他穩定局面,避免朝中八爺一人獨大。這個時候留著鄭春華是非常有用的,因為康熙可以隨時用這個女人牽制住太子。

太子胤礽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自作聰明,想出個一石二鳥的計策。他先鼓動十三爺去殺鄭春華,然後再拿這件事情要挾十三爺。只可惜他的算計完全被鄔先生看出來了。十三爺重情義,看到鄭春華可憐,因此心生憐憫,便把鄭春華救出來了。不過雍正和鄔先生並不是像十三爺那樣單純,他們兩個留著鄭春華的目的實際上是和康熙一樣的。雍正也想利用鄭春華,在某個時候把這張關鍵牌打出來,扳倒太子胤礽。對於這一點,八爺他們也是知道的,他們知道鄭春華沒死。只不過,他們也沒想好怎麼用這張牌。

(本文作者是歷史是什麼,首發於悟空問答)

後來,太子胤礽很快就又被廢掉。這種情況下,留著鄭春華其實風險很大的。因為十三爺殺害鄭春華已經被關起來了。雍正不可能再利用十三爺給自己擋槍,而一旦他私自窩藏鄭春華的事情被人捅出來,他是沒辦法逃避責任的。畢竟鄭春華可是康熙的妃子,一個皇子窩藏後宮的妃子,這是無論如何也圓不過去的。

雍正是知道這一點的。不過他的顧忌在於十三爺,他害怕自己殺掉鄭春華,傷了十三爺的心。畢竟在雍正奪嫡的過程中,十三爺可是非常重要的人物。所以雍正一直拖著,直到太子的師傅王掞面見了雍正。王掞提醒了雍正不能留著鄭春華,並且他還表示自己願意做這件事情。這種情況下,雍正自然允許了。就這樣,王掞逼死了鄭春華,然後自己便自殺了。

最可憐的其實是鄭春華,她在權力的爭鬥中,成了各方人物利用的棋子。


歷史是什麼



第187期宋安之獨家雍正王朝分析。

也不能說是雍正要讓他死,是太子的師傅王掞非要羞死鄭春華的,當然這是雍正默許同意的。

那麼雍正為何要這樣呢,接下來宋安之來說說。

雍正有多腹黑呢,通過鄭春華之死就可以看出一二。這位可憐的女人之死,其實與年羹堯被賜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雍正最終下定決心賜死年羹堯,是因為張廷玉的一番話。張廷玉說道年羹堯如此招搖過市,無非是炫耀他平西北之功,以示世人鳥盡弓藏之意,此人一日不去,皇上的聖名就一日受到玷汙。

可以說張廷玉這番話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不能說雍正是那種釣名沽譽之輩,但也可以看出他對於名聲的看重。

而鄭春華之死莫過於此。

說起來鄭春華也是一個比較複雜的人物,她的始一出場就在雍正王朝的開局,而且還是與太子偷情,隱喻著太子即將被廢,奪嫡之爭已是如火如荼。

同時鄭春華這條劇情支線也起到了或明或暗的畫龍點睛之筆。


鄭春華身為康熙寵妃與太子胤礽偷情,雖說兩人並沒有血緣關係,但畢竟是太子的庶母,有違人倫。所以在熱河狩獵時,鄭春華與太子偷情,無意間被康熙所發現,成為了一廢太子的導火線。

在康熙發現鄭春華與太子偷情之時,圖裡琛的表現可謂是亮眼,先是見苗頭不對,跑去假裝撒尿,然後又假裝失手的故意將知道內情的太子貼身太監殺死。

故事到了這裡,鄭春華也就是紅顏禍水,不甘於深宮寂寞的代表了。

但人性的複雜往往並不是那樣簡單。

太子一次被廢以後,康熙並沒有殺掉送給他綠帽子的鄭春華,只是將其發配到宮中洗衣房。不是康熙動了惻隱之心,而是想借此時而敲打敲打太子,使其成為制約太子的把柄之一。

因此太子被複立之後,自作聰明的對老十三使了一個計中計,想既破了康熙的謀略,又控制了老十三。先是以登基後封其為郡王的空頭支票,誘使老十三前去殺鄭春華滅口,然後以此為把柄,讓老十三協助他拿到江夏鎮的百官行述。

老十三可不是任人擺佈的棋子,與老四密謀以後,是將計就計,假裝殺死鄭春華,實則偷天換日將其救下,以防萬一,可以反過來制約太子。


老四的想法其實也不單純,還有著自己的思量,跟康熙想法一般,想借此握住太子的把柄。

老十三見到鄭春華以後,鄭春華的一番話,使老十三和大眾的印象為之一變。原來這位偷情的“蕩婦”,也有著一顆單純的少女心,一直傻傻的愛著太子,心繫太子的安危,並且認為自己罪孽深重,自己該死。鄭春華這番表現,更是體現出人性的複雜,非黑即白,有時候並非是唯一的衡量標準。

正是因為鄭春華這番表現,使俠肝義膽老十三都為之動容。所以老十三被圈禁時,特意囑咐老四,將鄭春華託付於他。

太子二次被廢,又是因為兵變謀反之事,意味著他的萬劫不復。而鄭春華這個太子的把柄也就沒有了作用。老四是因為老十三的託付,才將鄭春華帶到自己府裡供養著。

到了康熙即將駕崩之際,太子的師傅王掞開始坐不住了。雖然太子被廢,但畢竟傾注了他三十多年的心血,他與太子也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選擇了支持原是太子一黨的老四。

王掞先是問御醫凌太醫:“你得給我個實信啊,皇上的病到底怎麼樣?”

凌太醫回了一句很有深意的話:“吉人自有天相,不要緊的。”這種場面話,其實言下之意是皇上將不久人世了。


王掞因此急匆匆跑過去提醒老四,鄭春華在老四府上,其實老八等人是瞭如指掌,就等著手握這張牌,關鍵時刻打你一個措手不及。現在應該當機立斷將她處死。

老四這時候並沒有驚慌失措,而是反過來試探王掞。說道“她是十三爺再三託付給我的,我不能有負十三爺所託呀。再說,她也是無罪之人啊。”

王掞一把年紀了,已是油盡燈枯之時。自然豁出去了,回道“此女是個不祥之人吶,他已經害了二阿哥,老臣我不能再眼睜睜看著她害了四爺你吶,她的罪是上通於天,下大於地。四爺你要不忍心,就讓老臣去見見她,她要是不肯死,我當場就把她羞死。”

老四看了一眼王掞,算是默許了。果然第二天,王掞見到了在老四府上的鄭春華,將其說的羞愧自盡而死。

好兄弟老十三如此託付,老四依舊將其放棄,默認賜死鄭春華。

為什麼呢,自然是害怕有損自己的聖名,自己私藏與太子偷情的庶母鄭春華不重要。但老八他們是什麼人呢,是滿嘴仁義,卻一肚子刀槍之人,稍微一加工,就是一則大清的天大花邊新聞了,與太子偷情的鄭春華,又被老四所霸佔,簡直是心中無君無父,有違人倫的欺世盜名之徒。試問老八如此操作一番,就是康熙知道老四是治國的好手,恐怕也繼位無望了。


所以老四為了自己的聖名,只能放棄鄭春華。幾年後,立下汗馬功勞的年羹堯,老四在猶豫之間,聽到了張廷玉一番話,依舊是為了自己的聖名,將其處死,可見老四也是個腹黑高手。

這裡面有個細節很是耐人尋味。

首先為何老八他們瞭如指掌呢?

肯定是老八對老四像對老十三那般,在老四府裡安插了不少眼線,所以知道這個秘密。

王掞為何會知道呢?

要知道王掞當時身為廢太子師傅,早已是一落千丈,又是垂垂老矣的年紀,失勢的人竟然這個秘密。

肯定是康熙透露給他的,之前具體分析中,宋安之就說過康熙在臨駕崩之際,或明或暗的為老四順利繼位,做了不少準備,從這裡可以看出,王掞此舉亦是為其鋪路。

王掞盡心盡力教導了太子三十多年,康熙也是心懷感激的,不然不會在一廢太子以後,特意將王掞叫到御輦之上,共同就坐的。因此王掞當夜提醒完老四以後,完成康熙授意的使命以後,第二天便被康熙下旨以妄言立太子為由罷官,並且限一日之內回到原籍。


看似康熙是懲罰王掞,實則是保護王掞。在那個敏感時刻,將王掞罷官,回到老家。是使其遠離京城這個是非之地,免得自己駕崩以後,京城大亂波及到王掞。

而老十三經過十年圈禁生涯,也成長了很多。

當老四偷偷的見到老十三以後,說道辜負了老十三的託付以後。老十三並沒有生氣,反而出人意料的大笑,然後說道死了也好,總比他不人不鬼的活著好,可見康熙刻意圈禁老十三十年,對其磨鍊的很不錯。

到了老四登基以後,鄔先生離開,老十三送別之際,鄔先生對老十三說了一番真心話,勸老十三收斂鋒芒低調行事。歷經十年磨鍊的老十三對於鄔先生的勸告瞭然於胸,從此越發低調乃至小心翼翼,不敢多言朝事。哪裡還是當年那個當著所有阿哥說出“無情最是帝王家。”心直口快口無遮攔的十三爺了,後來雍正通過下和棋發火,與老十三說了一番心裡話,方才使老十三重新振作起來。

我是宋安之,主打歷史文章和分析經典電視劇中隱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筆下,我們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這麼有緣分,正好讓你看到我的文章,那麼還請繼續這種緣分,點個贊關注一下吧!

第187期宋安之獨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

下期再見!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覺得分析的還可以就點個關注唄~


宋安之


康熙在處置與太子私通的鄭春華一事上,選擇留下她一條性命,主要是為了讓復立太子名位後的胤礽,心中有所警戒,從此規範儲君身份的言行。


康熙對太子胤礽的不滿,是一天天累計起來的。

互不欠款,太子是最大的債主,後來又賣官還錢;太子掌管刑部,竟然出現了以錢買命的冤獄;熱河狩獵,康熙察覺太子與鄭春華通姦醜行,沒過多久又驚現太子調兵政變的“手書”......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康熙佈置應對太子兵變措施,而後心神失常的太子到達康熙寢宮受張五哥阻攔時,太子當即打了他一個耳光,還莫名其妙得唱了一句戲詞:

“我手執鋼鞭將你打,打死你這活王八”

哈哈哈,這可真是太子插在自己身上的“神補刀”!

當時,康熙已經知道了太子與鄭春華的私情。在康熙聽來,自己就是被親生兒子戴了綠帽子的“活王八”。

此時太子這樣講,無論有意無意,都是在刺痛康熙身上的這根神經。可以說,這是促成康熙下定廢除太子決心的“最後一根稻草”。

既然康熙廢除了太子,卻為何讓與太子私通的鄭春華活命,只將她打發到辛者庫去洗衣服呢?

這裡還有一個“面子”因素在起作用。

兒子與庶母通姦,這樣的家醜如果外揚,讓康熙的老臉往哪裡擱?

況且,太子被廢沒多久,康熙出於穩定政局和愛子之心的考慮,又恢復了胤礽的太子名位。留下鄭春華,是康熙刻意佈置牽制太子的一步棋,意在警示太子洗心革面走向正道。

然而相對於康熙,四阿哥胤禛作為奪嫡之爭的參與者,在對鄭春華的看法上,就大為不同了。

太子設計讓老十三胤祥暗殺鄭春華,胤禛、胤祥、鄔先生卻將計就計私底下保全她的性命。除了胤祥對這個可憐女人的同情憐憫之心外,胤禛、鄔先生考慮更多的是獨家掌控這張牽制太子的王牌。

這樣做至少有兩個好處:首先當然是為了將來奪嫡之爭服務,以便在關鍵時候拋出鄭春華,拉太子下馬;二來萬一太子順利繼位,胤禛也能獻上鄭春華博取新皇歡心,在朝局中取得重要地位。


鄭春華這張王牌,最後還是沒有發揮作用。太子的第二次被廢,主要原因是鄔先生設計將太子寫給任伯安索要《百官行述》的密信,通過高福“偷”給了八爺黨,然後藉由八爺黨之手送到了康熙跟前。跟鄭春華基本沒什麼關係。

太子第二次被廢后,鄭春華反而成了胤禛急於脫手的“定時炸彈”。萬一讓八爺黨得知胤禛私藏鄭春華的舉動,告發到康熙跟前,勢必對胤禛的奪嫡不利。

只不過礙於胤祥的面子,胤禛一下子還不好簡單、粗暴得處置了鄭春華,以免損傷多年來在胤祥面前樹立的正面形象。


正當胤禛十分為難的時刻,原太子師傅王掞的出現,可以說是給想“打瞌睡”的胤禛及時送來了“枕頭”。

由王掞出面處死鄭春華,一方面可以讓這顆“定時炸彈”永遠消失,另一方面又能夠讓胤禛與鄭春華的死撇清關係,將來見到十三弟胤祥,頂多推說是自己“穩控不力”。


竹山清溪澗


在原劇中鄭春華原本是康熙的一個妃子,鄭春華和太子偷情,導致太子第一次被廢,在太子第二次被廢后,太子託十三阿哥照顧鄭春華,十三阿哥被關進宗人府後,十三阿哥託雍正照顧鄭春華,鄭春華在不經意間成了一個儲位爭鬥的犧牲品,鄭春華的一切動向,都掌握在八阿哥的手裡,是八阿哥手裡最後的一張王牌,想用鄭春華來搬倒雍正,太子的老師王掞見輔助太子無望,轉而為雍正除去後患,逼的鄭春華上吊自殺,康熙不殺鄭春華,是因為鄭春華在十三阿哥的操作下,讓鄭春華假死,讓所有人都以為鄭春華已經死了,雍正之所以要殺鄭春華,是因為,太子被廢,八爺黨和四爺黨已經斗的不可開交,水火不容,而鄭春華是八爺黨手裡一張王牌,隨時可以用鄭春華搬到四爺黨,所以雍正不得不殺鄭春華。









小y說史


因為八爺黨已經知道鄭春華受到了十三爺的保護,四爺擔心後續會成為八爺黨的把柄,因而要把鄭春華除掉以絕後患。


不信緣82


好奇怪的問題,我沒看懂,真不好意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