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旋門、大角鬥場、萬神廟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古羅馬傳奇故事

希臘與羅馬雖然離得很近,但古羅馬人與古希臘人卻有著很大的區別。古羅馬人更理智,但缺少激情,是“實用主義者”,他們在哲學和文學方面的造詣不能與古希臘人相提並論,但在法律、軍事等方面卻比古希臘人更勝一籌。古羅馬人缺乏創造力,但他們非常喜歡學習,非常注重“規範化”。因此,古羅馬人使西方建築更加成熟。古羅馬的神廟、大角鬥場、水道工程、廣場、公共浴場等都是他們為世界創造出的建築精品。

凱旋門、大角鬥場、萬神廟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古羅馬傳奇故事

大角鬥場

古羅馬的神廟

在“信仰”流行的古代,神廟是非常重要的建築,古羅馬也一樣,並且古羅馬人非常謙遜地向古希臘人學習神廟建築技術。位於法國尼姆( Nimes)的卡利神殿( Maison Carree)建造於公元前1世紀奧古斯都大帝( Auguste)時代,是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完好的古羅馬神廟。神殿柱廊的柱子精雕細刻,林立在古代集會的廣場旁邊。古羅馬人學習古希臘神廟建築的細緻程度,透過該神廟可窺見一斑。

凱旋門、大角鬥場、萬神廟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古羅馬傳奇故事

卡利神殿

建於公元2世紀的萬神廟(Pantheon)是世界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蹟,在19世紀以前它一直保持著一個記錄:世界上空間跨度最大的建築,將這樣一項世界記錄保持了約1700年殊非易事。萬神廟的最大成就在於其巨大的穹窿結構,直徑為43.3米的穹窿屋頂,沒有一根柱子,坐落在直徑相同的圓形牆上,牆的高度恰好是穹窿頂直徑的一半。為了建造這個碩大無比的穹窿,羅馬人運用了各種技術:穹窿越接近頂部厚度越小;構成頂部的是堅固但重量輕的混凝士磚(主要成分是火山灰) ;穹窿頂部開了一個直徑8米多的天窗,既減輕穹隆的重量,又解決了照明問題(天窗是廟內唯一的光源);穹窿內部每個神龕後面其實都有一個拱來承擔並傳遞重量;為了解決真拱對支撐牆的外推作用,古羅馬人將穹窿下面那圈支撐牆造得非常厚實。

凱旋門、大角鬥場、萬神廟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古羅馬傳奇故事

萬神廟

萬神廟迄今為止,雖然經過多次修繕,但古今相比仍無多大變化,地板的圖案依然如故,穹頂四周天花的方格也清晰地保存了下來。這是繼希臘神廟後神廟建築的又一重大發展,充分利用拱形結構是其特點。

大角鬥場

建於公元1世紀的羅馬大角鬥場( Colosseo )以其宏偉的規模和鬥獸的血腥聞名世界,在世界建築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大角鬥場建在臭名昭著的羅馬皇帝尼祿的“金宮”( DomusAurea)原址之上。大角鬥場是古羅馬舉行人獸表演的地方,角鬥士要與只牲畜搏鬥直到一方死亡為止,也有人與人之間的搏鬥。根據羅馬史學家狄奧.卡西烏斯(Dio Cssius )記載,大角鬥場建成時羅馬人舉行了為期100天的慶祝活動。

凱旋門、大角鬥場、萬神廟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古羅馬傳奇故事

大角鬥場

大角鬥場平面為橢圓形,長軸188米,短軸156米,中央的“表演區”長軸86米,短軸54米,可容納約5萬名狂熱的觀眾。角鬥場的外牆共分四層,每層都由一-系列柱子分隔成許多單元。這些柱子(又叫3/4柱)只是從後面的牆上突出來而已,並沒有離開牆,是牆的一部分,是一種裝飾,真正起承重作用的是那些拱券。

公元217年大角鬥場遭雷擊引起大火,部分遭毀壞,238年被修復,繼續舉行人獸搏鬥表演,直到公元523年這樣的活動才被完全禁止。

凱旋門、大角鬥場、萬神廟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古羅馬傳奇故事

大角鬥場

公元442年和508年發生的兩次強烈地震對大角鬥場結構本身造成了嚴重的損壞,中世紀時該築建築物並沒有受到任何保護,因此損壞程度進一步加劇,後來乾脆被用作碉堡。15世紀時教廷為了建造教堂和樞密院,拆除了大角鬥場的部分石料。1749年羅馬教廷以早年有基督徒在此殉難為由宣佈大角鬥場為聖地,對其進行保護。

凱旋門

公元1世紀的羅馬作家佩特洛尼烏斯( GaiusPetronius, ? ~ 66年)寫道:“整個世界在戰無不勝的羅馬人的掌中。他們佔有陸地、海洋和天空,但並不滿足。他們的船滿載沉重的貨物,破浪航行。如果有僻遠隱蔽的海灣,有不為人知的大陸,膽敢運出金子,那麼,它就是敵人,命運就會給它佈下一場為奪取財富而進行的屠殺。”當時的古羅馬軍隊幾乎是戰無不勝的。凱旋門就是為了炫耀戰爭勝利而修建的。

凱旋門、大角鬥場、萬神廟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古羅馬傳奇故事

大角鬥場

凱旋門(Triumphal Arch)是古羅馬人的又一偉大創造。 其典型形制是,方方的立面,高高的基座和女兒牆,3開間的券柱式,中央間券潤高大寬闊,兩側的開間較小,券洞矮,上面設浮雕。女兒牆上刻著銘文,女兒牆頭,有象徵勝利和光榮的青銅馬車。門洞裡兩側牆上刻著主題浮雕,羅馬城裡的賽維魯斯凱旋門( Arch of Septimius Severus, 204年)和君士坦丁凱旋門( Arch Of Constantine, 312年)是其傑出代表。

凱旋門、大角鬥場、萬神廟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古羅馬傳奇故事

凱旋門

君士坦丁凱旋門( Arch of Constantine)是現存凱旋門中最大的一一個,其中央是一個大拱,兩側是兩個小拱,三個拱除了大小不同,其他完全一致。而兩個小拱的拱頂正好是中央大拱的起拱處。四根同樣的科林斯式柱(羅馬人似乎偏愛科林斯式),既把三個拱分割開來,又把它們融合在一起。拱的上方,為了避免顯得太平淡,又有一排可供雕刻銘文的石壁,四根柱子的頂端也正好可以放置雕像。文藝復興時的建築師經常使用這種aAa結構,稱之為“凱旋門母題”。

凱旋門、大角鬥場、萬神廟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古羅馬傳奇故事

凱旋門

拿破崙帝國時代,法國仿照羅馬帝國的凱旋門,修建了今天的星形廣場凱旋門(也稱雄獅凱旋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