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和卓叛亂與香妃的傳說!

說香妃必然要講和卓,因為香妃傳說是和卓的妻子。 “和卓”乃是阿拉伯語音譯,意為聖裔,是對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後裔的尊稱,也是非聖裔的伊斯蘭教上層人物自我標榜的稱呼。 察合臺後裔所建立的葉爾羌汗國早在第三代汗阿不都克里木掌權時就已經皈依了伊斯蘭教。這位對穆罕默德後裔奉若神明的汗王,千方百計把和卓伊斯哈克·瓦力從中亞請到了葉爾羌。後期,和卓家族發展成了左右葉爾羌政局的一大勢力。

大小和卓叛亂與香妃的傳說!

中國的清朝時期,可能是因為信仰伊斯蘭教(俗稱“回教”),畏兀兒人的名稱變成了“回人”、“纏回”、“回子”、“回部”。天山以南因為回人較多,又被稱為“回疆”。 在和卓家族蒸蒸日上時,和伊斯哈克異母兄長的兩個兒子尤素甫和阿帕克來到喀什噶爾,引發了和卓之間不間斷的內訌。公元17世紀70年代,白山派(白帽回)和卓阿帕克被黑山派(黑帽回)逐出喀什噶爾。情急之下,阿帕克向準噶爾王噶爾丹求援,而這正中噶爾丹的下懷,因為他對天山南麓垂涎已久。

大小和卓叛亂與香妃的傳說!

清康熙十七年(1678),噶爾丹應邀出兵攻佔了葉爾羌汗國,將葉爾羌末代汗趕下臺,扶植阿帕克為傀儡汗。 後來,清朝出兵天山平定了準噶爾叛亂,之後對維吾爾人採取了懷柔政策。維吾爾封建主額貝都拉被任命為“哈密王”,回疆的大小和卓也趁機填補了準噶爾人留下的空當。 清朝遠征軍派遣使節來到葉爾羌,要求大小和卓接受清朝的統治。大和卓波羅泥都同意歸順,而小和卓霍集佔和各城伯克(首領)認為清軍補給困難,無法久戰,因而堅決反對歸附大清,並宣佈建立巴圖爾汗國。

大小和卓叛亂與香妃的傳說!

判斷錯誤就要付出代價。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朝定邊將軍兆惠率遠征軍強行越過天山,南下葉爾羌,溫和派首領大和卓被生擒,頑固的小和卓則帶著妻子逃進蔥嶺深處的巴達克山。原準噶爾汗國19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從此劃入大清。 不久,追擊“逃犯”的前線傳來喜訊:小和卓被巴達克山部落酋長殺掉,他的妻子伊帕爾罕即“香妃”被生擒。在慶功宴上,小和卓的妻子被呈獻給風流倜儻的乾隆,從而被影視演繹出一段撲朔迷離的傳奇。

大小和卓叛亂與香妃的傳說!

真實情況是,香妃的叔叔和哥哥因為協助乾隆平定和卓有功,先後被封為輔國公。後來,她隨同哥哥奉旨進京,因為貌美被召入宮中。 據說體有異香、冰肌玉骨的“香妃”是一位崇尚自由、追求真愛的孤傲女子,那專為她修築的伊斯蘭式豪華住宅寶月樓和皇妃那榮耀無比的地位都沒有沖淡她喪夫的劇痛與離鄉的酸楚。她不僅不肯就範,還懷揣匕首以死相逼,最後是乾隆之母鈕鈷祿氏趁乾隆在天壇祭天之時,安排太監悄悄將香妃絞死在了寶月樓中。以上敘述純屬傳說,因為在宮中生活了二十八年的香妃於1788年4月19日去世,而此時皇太后已經死去十一年了,一個入土為安的婆婆怎能害死兒媳?

大小和卓叛亂與香妃的傳說!

為了紀念這位奇女子,維吾爾人在新疆喀什這個在突厥語中被稱為“綠色的玻璃瓦屋”的美麗邊城為她修築了一座秀美的陵墓,供後人前去體會那“香風十里安魂外,千載琵琶骨自香”的超凡意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