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天人合一?它有道理嗎?

醉墨客林世偉


生活中,我們說一件事情達到了最高的境界,就說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地步。

直到現在,很多學傳統文化的人都將天人合一作為最高的追求。

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深深的影響了中國上千年的文化和歷史,你可以說它是中國文化的主要內涵之一,與王陽明提出的知行合一形成了中華文化的系統,深深的影響著中國的文化,甚至影響著人們的言行。

天人合一的思想最先是由莊子提出來的,莊子本就是道家的人物,在道家看來,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天和人是分不開的,因此莊子說:“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

莊子將人和天的關係闡明,但是卻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思想,直到漢代的思想家和陰陽家董仲舒將其合成一個系統,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體系,或許莊子和董仲舒都不會想到,這一思想影響了後世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和歷史。

天人合一思想提出來後,中華的文化好像就形成了統一的脈絡,不管是玄學家也好、醫學也罷,更不用說飽讀詩書的學者和追求自然的隱者,他們都將實現天人合一的境界視為畢生的追求。

人和自然本身就是不可分割和協調統一的整體,天人合一思想正好將這一整體闡述得更為明晰,而中國人內斂的性格和追求自然的本性,無疑是天人合一思想最好的體現和傳承。

這也是為何到了現在,我們依然在說,要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並不是我們過於理想化,相反的,我們的祖先已經看透了我們與周圍的環境之間的關聯,融為一體,互不分割,相互影響。

所以天人合一思想有它的道理,而更多的意義在於它對中國文化顛覆性的影響。






蔡公子讀書


所謂“天人合一”,就是把人放在我們生存的大環境中去,人的一切生命活動和行為都要符合這個大環境的規律。

諸子百家都有天人合一的觀念,只是探討的出發點不一樣而已。


儒家採用“受命於天”這種觀念,成功地解決了皇帝的帝位合法性問題。在其它方面談論的則相對較少。


農家因為農業的關係,更加重視在“天人合一“方面的研究。表現方面主要還是在怎麼順應農時,保證耕種收益最大化。


兵家主要探討怎麼“克敵制勝”,怎麼“不戰而屈人之兵”。

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便有地理和氣候等很多自然因素。怎麼合理運用這些因素,便是兵家“天人合一”的研究課題。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並不是有能借來東風的法術,只不過是通過觀測推算出會出現東風而已。草船借箭時出現的大霧也是這個道理。


醫家對“天人合一”的研究是最好的。

醫家提出了一個非常著名的“子午流注”學說,比現在的“生命節律”學說早了兩千多年。

醫家有本書叫《四時調攝》,從飲食、睡眠等多方面進行了闡述,是養生方面不可多得的參考書籍。詳細內容不作詳述,有興趣可以自己去查閱。


後世的道家,融合了大量的其它學派的理論,只要是對自己有用的都被囊括其中。道家可謂是中華文化的集大成者。

道教的理論基礎來源於道家,同時因為修行的目的是為了成仙,更是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道教修煉方法大體分內丹和外丹兩種。


外丹不細說,主要還是在醫藥服食、煉製方面,火藥則純屬於意外。內丹方面則牽扯到人體生命的各個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生命節律”。

道家認為,人的生命是從受孕那一刻開始的。從受孕到出生沒有剪斷臍帶這段時間,被稱作是“先天”。現在老人們普遍談論的虛歲,虛歲比我們實際年齡多了一年,便是從這裡來的。從剪斷臍帶那一刻開始,人的生命便從“先天”轉入了“後天”。


人有三個很重要的節律,即體能節律、情緒節律、性節律。

這三個節律都有著各自不同的時間線。我們按照現在的方法,把這三個節律繪製成曲線圖,會發現它們有這麼幾種情況:

1、三個點會同時達到最高,這就是在修煉時最注重把握的一個時間點。

由於生命的這三個節律都處在最佳時刻,所以我們在這個時候做事效率就會最高。

2、三個點有高有低,這就是我們平時最常見的一種狀態。

為什麼我們有時會莫名其妙的發脾氣,因為這時的情緒節律正在低點上。為什麼我們有時犯懶,一動不想動,因為這時我們的體能節律正在低點上。

3、三個點同時處在最低點,這時我們的生命各項指標都處於最低點。

真正會算命的,會告訴你老老實實在家待著,哪裡也別去,什麼事情也不要做。這就是“諸事不宜”的原因。

我們現在是用曲線圖來算,古人是採用天干地支來計算。

人手除了大拇指,剩下的四指有十二個指節,就可以起到類似於我們現在曲線圖的作用。

用大拇指來回點著那四指的指肚,嘴裡嘟嘟囔囔念著口訣,感覺是不是很神秘?其實就是在計算節律,你聽不清的口訣,就是計算用的口訣。人是喜歡擺譜的,這麼一擺弄,讓人頓生崇敬之心。


歷代王朝都很重視“天人合一”,所以做出了很多舉措。

沒有皇曆之前,古人都是通過觀察星象來判斷時間的。每個人的觀察,都會有一些差別,會對計時造成麻煩。

有鑑於此,所以便頒佈了皇曆。將時間統一了起來,大家只要照著皇曆來就行。

由於大多數人沒有受過教育,這些技能推廣起來便有很大的難度。皇曆中列出了“二十四節氣”,沒有文化的農民只需要按照節氣來進行耕種即可。


很多王朝都有“宵禁”的法令,這是通過法令的方式來讓人們踐行“天人合一”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這裡插一句題外話,宵禁並不僅僅是為了治安考慮,其中還有一個出於人口增長的因素。在那個普通人家連本書都沒有的時代,晚上不允許出門,在家裡還能幹什麼?


“天人合一”這個話題太大,只能簡述到此。

謝謝朋友們的觀看。


【大家好,我是寄暇學宮,喜歡以連續的視角看待歷史上的節點,非常感謝您的閱讀、點贊、轉發、評論與關注】


寄暇學宮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道家思想家莊子發展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體系,併成為中華傳統文化得主體。

“天人合一”最簡單的解釋:宇宙自然為一方大天地,而人本身為一方小天地,所以人的一切行為都應遵循自然規律。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當然是有道理的,打一個最簡單的比方,一天有黑夜和白天,所以人遵循自然才有睡眠和工作,這就是生物遵循自然生成的生物鐘,與自然規律相合。




趣聊冷史


天人合一,有很多種意思。第一是順乎天地陰陽養生,這個在黃帝內經裡有這方面的論述。春天怎麼養生,夏天,秋天,冬季又怎麼養生。第二是觀兆學說,天上的日月星辰的變化和地上的政局變化有一種感應。什麼慧星襲月,白虹貫日,都會給當政者帶來恐慌。第三就是強調陰陽學說的東西,比如功成身退,見好就收,什麼凡事不要做得太絕,等等。第四就是大人物產生或過世時,有某種祥瑞,如趙匡胤產下時,香氣滿屋。陳摶過世,紅光閃閃,香菸潦起。朱元璋父母的天葬等等。劉伯溫生下時有仙鶴飛舞。第五就是在什麼亂世啊,比如李世民的家族,竟然有個李元霸打遍天下無敵手,幫助李家取得天下,結果因為害怕打雷自己扔錘打死自己成全了李世民當皇帝。應運而生,應運而死。諸葛亮想用火燒死司馬家的,結果一場大雨功敗垂成。真是天意啊。第六就是心靈感應,有人感應到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子的生死,這個超級感應也是天人合一的一種。


八卦小一


天人合一是有道理的,天代表著自然,人和自然在本質上是相通的。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一切人事都應該順乎自然規律,達到人與自然和諧,以期天人合一。正所謂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不僅僅是一種思想,而且是一種狀態。《易經》中的三才之道,天地人的闡述即天人合一思想,人本是自然中的一份子,從屬於自然,所以自然,人原本就是合一的,不可分割。天人合一樸素的哲學思想為我們更好的認知世界提供了強大的辯證支持。


無史不成今


天人合一,實際上就是宇宙全息理論。古人認為,天、地、人是相通的。也就是說,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都與人存在某種聯繫,人的大腦,主要是意識,能夠對宇宙的運行有所感知並融為一體。我認為,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人是萬物之靈,人的一切都是宇宙賜於的,人作為高級生命,蘊藏了宇宙的密碼,是宇宙的一個縮影。所以,天、地、人是統一的,天地的變化,人都會有所感應。這種感應,在某種程度上就揭示了宇宙的秘密。所謂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就在於此。天人合一,也即天人感應,其實質就是讓人融入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不要違背自然規律和自然法則。天地雖大,但沒有人的心大!只有把天地裝於心中,按照客觀規律辦事,才能真正體現天人合一,才能真正實現老子所講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如龍得雲13333


“天人合一”是修行者論道時,常常會提到的一種基本概念,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是因為比較深奧,比較玄妙,所以常常被寫小說的人利用,以表達某個人高深的武學修為和思想境界。

像道、德、仁、智,這些都是修行者所必須瞭解的基本概念,都是上古先賢從自然與人的規律中提煉出來的概念,“天人合一”,也是一種基本概念,最早是莊子提出來的。

《莊子·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
譯文:“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同源,天地萬物與我同根同源,不可分割,合二為一。”

莊子認為,天地萬物與人,有著同根同源的聯繫,如果能夠掌握天地萬物的生滅變化規律,那麼就可以將這種規律投射在人類自己身上,幫助人類更好的掌握生死存亡。

莊子的這句話,其中包了含古代聖賢,常常會用到的一種思維方式。古代人通過觀察自然萬物的變化,總結出規律,然後會將這種規律與人類對照。

熟讀古籍經文的道友,應該對這個都深有體會,像《道德經》《易經》這樣的古籍,大多數人讀起來會感覺很玄奧,原因就是裡面所講的內容,都用的那種類似於指東打西,南轅北轍的論述方式。

“天人合一”是指天地萬物與人之間的聯繫,即“同根同源”。天地萬物的生滅變化規律,其實就是人類自己的生滅變化規律。

“合”就是聚集、靠攏的意思,是一種動作行為的表現,例如“合攏”;“一”就是歸一、統一的意思,是一種程度的表現,例如“諸侯割據,天下一統”。

“天人合一”就代表著“自然之道可以與人合二為一”,即“人可以完全掌握利用天地萬物的規律”。自然規律就是現在的“科學”,某一天,人類洞悉了科學的根本,可以做到真正掌握,真正利用科學的力量,那麼“天人合一”的世界就會出現,超脫生死,也未必沒有可能!

莊子是道家學派的人,“道”就是規律,那時候的“道家學者”和現在的“科學家”,幾乎是同一種人,都是研究天地萬物的自然規律。

“天人合一”是人類對科學的掌握程度,也是人類未來發展所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能在兩千多年前,就看到未來的世界,會朝著那個方向發展,會發展到什麼程度,這種思想的深邃程度,當真是可怕的很!


都市修道人


“天人合一”,是講萬物之靈的人和天體是一體的,人的身體也是一個小宇宙,是在大自然中的一個主要部分,和天體的大宇宙是共生共榮的關係,而且有著密不可分的天然聯繫。這種認識和理論在中國古代三大教派儒、釋、道中都有所體現。最主要的論述就是“天人感應"說。不過這種認識和理論在國外的歷史文化,包括其它宗教經典當中也有同樣的記載。

我國古代的天文、地理學不僅起步早,而且有著鮮明的特色。它一開始就不是純自然的,並非在純粹地探討宇宙天體、地理的奧秘,而是為了掌握星空、大地與人世間的對應關係。古人堅信,天宇(包括地球在內)是人間的投影,日月星辰的排列組合、出入運行都有跡可尋,有象可察。春夏秋冬的輪迴與失常,天災敵禍的出現,人事的禍福興衰就暗藏在它們的異動和變化當中。《易》.繫辭上》講:“天垂象,見吉凶”、“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古人認為:只要掌握了天地的密碼,就能預知人事的休咎。因此天文學的任務就是“觀乎天文,以察時變”。《易.賁》即通過破譯天文,順從天意,趨利免禍,就吉避兇。古語講:“天反時為災,地反物為妖,民反德為亂”。
漢武帝時代的董仲舒,是西漢時期最重要的政治哲學家,也是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極大的重要思想家之一,上承孔子,下啟朱熹,成為儒學發展中的關鍵人物,為奠定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他曾參加過三次對策,主要講了"天人感應”的問題,後人稱為“天人三策"。這三次對策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被任命為江都相。

古代天文學家曾多次準確地預測出地震山崩、水患旱魃、風災蟲害,這些都載入了史冊,垂於後世;古代天文大師也曾多次預卜王薨帝崩、外侵內亂、改朝換代,其確切程度同樣令人瞠目結舌,堪嘆技乎神矣!諸如姜太公、鬼谷子、范蠡、張良、諸葛亮、劉伯溫等軍事謀略家,也無一不是上察天文,下識地理,善於占星卜卦、觀雲望氣的。他們富於傳奇色彩的經歷,更使古代天文、地理與人事緊密地聯繫起來,甚至將當時的天變與數年、數十年乃至數百年之後的事情附會在一起。因此,古代的天文學和地理學與現代意義的天文學、地理學是相去甚遠的。但是,在古代也有的反對“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的。其中就有這麼一句古話:“堯舜不易日月而興,桀紂不易星辰而亡,天道不改,人道易也”。


最後我想再問大家二句話:今天的自然生態環境難道不用人保護行嗎?究竟我們離開大自然良好的生態環境,人能活的更舒服幸福嗎?









飛龍在天231272723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莊子闡述,後被漢代思想家、陰陽家董仲舒鞏固帝王權利及統治思想,發展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體系, 天為父,帝王為子。順應天道。

"天人合一"不僅僅是一種思想,而且是一種自然規律。天人合一的根本表述:天與人是世間萬物矛盾面,天代表物質環境,人代表物質資源利運用的主體,合是矛盾間的形式轉化,矛盾相生相依的根本屬性。人類活動順應自然規律方能和諧持續發展融合。


峰迴路轉總是情



道家認為,人類萬物。日月星辰,循道而生,循道而終。這是無法改變的自然法則和客觀規律。

人之生老病死,就像花開花落,四季更替、日出日落一樣。皆是遵循天道。

死之於生,一往一返。”,“欲恆其生,止其終。惑於數也。”

道家的世界觀就此產生——“萬物莫不尊道循德,莫命之而常自然。”

正因道家有此深刻、豁達的世界觀與人生觀,莊子才會死妻後,鼓盆而歌。

與天人合一類似的,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