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趙剛150米外無倍鏡爆頭日軍,現實可以做到嗎?

黎瓏




亮劍中趙剛曾兩次展現出自己的好槍法,第一次是剛到獨立團上任時的李家坡之戰,150米幹掉了兩個日軍機槍手;第二次是反掃蕩中擊中一名500米開外的日軍迫擊炮手。



趙剛使用的武器是三八式步槍,三八式步槍在中國一向俗稱為三八大蓋,由於其槍機上有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以及機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樣而得名。該槍口徑6.5mm,彈容5發,全長1280mm,彈丸初速762m/s,有效射程460米,最遠射程2400米(標尺)。



三八式步槍的子彈在400米內有著平直的彈道。它使用的6.5毫米半底緣尖彈,這種子彈在中等距離有著非常穩定的飛行狀態,可以在中等距離精確擊中目標。實戰中有三八式步槍在800米距離多次射殺集群目標敵軍的記錄,這個精度並不遜色於當時美軍的M1903步槍,德軍毛瑟98K等步槍。




所以趙剛在李家坡之戰時使用三八大蓋爆了兩個鬼子的頭是有可能做到的,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具有狙擊手潛質的優秀射手,而且目標又是基本上趴著不動的機槍手,150m的距離也能夠清晰的瞄準到目標頭部;但是在反掃蕩中爆了500m外目標的頭,這就有點誇張了。三八大蓋的精準射擊距離上400米,超過這個距離以後彈道開始下墜,這時候就需要調整標尺做概率射擊了。縱容目標是一個一動不動的炮手,在這個距離上觀察到的目標不比菸頭大多少,在沒有瞄準鏡的情況下直接命中到頭部難道可想而知。也許趙剛壓根就沒有想要爆他的頭,只求命中即可,只是鬼子運氣不好,頭部恰好在子彈弧形飛行的彈道內……



在戰場上這樣的概率還是存在的,刻意去打頭部就顯得誇張了。優秀射手通常只求命中目標,只要子彈打在目標身上使其失去戰鬥力就達到目的了。就像掩護李雲龍和魏和尚撤退的王喜奎也屬於優秀射手,阻擊日軍時基本上是一槍一個,只可惜子彈只有七發,如果子彈管夠他可以放倒一百個鬼子。試想,如果他刻意爆頭,恐怕做不到“一槍一個”。


兵器知識譜


在《亮劍》中有一處細節,被許多人視為是這部抗日劇最大的破綻,這一處細節就是趙剛用三八大蓋擊殺500米外的日軍。

很多人說三八大蓋有效射程不過是460米,怎麼可能做到呢?而且趙剛連個倍鏡都沒有,500米外看見那人,也不過是黃豆大小。

那麼到底能不能做到呢?小司馬今天就來抬抬槓,我認為還是可以做到。

首先來看三八大蓋這支步槍的性能:

三八式步槍參考數據:類別旋轉後拉式槍機,彈倉供彈口徑6.5毫米、全槍長1275毫米、槍管長度797毫米、加裝刺刀總長接近1700毫米、全槍重4.1千克、彈匣容彈量5發、射程460米、彈藥6.5×50mm 、有坂步槍彈初速765米/秒。

三八大蓋乃是日俄戰爭結束之後,日軍新一代研究的步槍,整體來說彌補了日本之前步槍的許多缺點,其中最大的改良就是其精度和可靠性,以及增強了拼刺刀的能力。

所以三八大蓋這支步槍,對於身材矮小的日本士兵來說,幾乎是量身打造的一支步槍,其射程最大其實可以達到2400多米,當然這也是表尺距離。

也就是說在1000米內,還是有可能擊中敵人,只是這時候不能造成更加有效的打擊效果。

而且實戰中也有三八式步槍在800米距離多次射殺集群目標敵軍的記錄,這些都是有美軍記載的。

尤其是日軍的九七式狙擊步槍,其實就是加厚了三八大蓋的槍管,使得其有效射程距離更遠,同時九七式狙擊步槍也加裝了四倍鏡。

在塞班島戰役的時候,就有過兩名日軍狙擊手手持九七式步槍,阻擊了美軍一個營的奇蹟,這些都體現了三八大蓋的精度和可靠性。

且三八式步槍,由於採用的是6.5毫米的半底緣尖彈,所以在400米內有著平直的彈道。可以在中等距離上,一直保持著非常穩定的飛行狀態。

這些都使得三八大蓋具備在中等距離精確擊中目標的條件,而且日本關東軍平常的訓練科目,就是用三八大蓋打直板,三百米距離外一個撲克牌大小的直板,關東軍很多士兵可以做到命中率高達80%以上。

所以趙剛500米內打死個小鬼子,也不是什麼難事!至少這種可能性還是存在,別忘了趙剛還是神槍手!


小司馬遷論史


要是150米還說啥了,電視劇中是500米開外,隨手就是一槍爆頭。別說是五百米,影視劇中八百里外擊中敵人都是可能的。

三八大蓋五百米外爆頭是有可能的

在辛莊突圍的時候,獨立團被日本鬼子包圍,這個時候趙剛還要跟李雲龍顯擺一下,說要幹掉鬼子的炮手,李雲龍什麼場面沒見過,能讓你一個外行給唬住?所以,兩個人就打賭,如果趙剛能一槍幹掉五百米外的鬼子炮手,李雲龍就一個月不喝酒。

能不能做到,首先要看他拿的槍硬不硬,現在狙擊步槍2000米外也能擊中硬幣,在亮劍中,趙剛拿的是鬼子的三八大蓋。

三八大蓋由於口徑小,子彈重量輕,槍管長,射出的子彈能夠做到穩、準,但是不狠的狀態,正常來說三八大蓋有效射程在460米,而最遠距離可以打到2400米,正常鬼子的訓練要求,就是二三百米內精準射擊敵人。

如果用的好的話,五百米外爆頭對於當時的狙擊手來說,雖然有點困難,然而經過幾槍調試,擊中鬼子的目標還是有一定可能的。

所以,趙剛用三八大蓋五百米外擊中敵人是可能發生的事情,但絕對不可能做到槍槍爆!

趙剛作為一個政委,能否成為一個神槍手?

前面也說到了,日本士兵平時的訓練也是二三百米的射擊距離,五百米外射擊敵人都是“神槍手”才能做到的,趙剛作為一個政委是很難做到的。

儘管,劇中已經有了趙剛是神槍手的“人設”,卻依然存在很多問題的,趙剛本身並非軍人出身而是燕京大學畢業生,到部隊後直接從團政委開始幹,可以說,趙剛的起點是相當高了,但是連戰場都沒上過的趙剛,怎麼有可能學習神槍手的本領。

政委的配槍應該是手槍,不可能會有步槍,如果政委用手槍打死幾個人還有說服力,用步槍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對於趙剛是神槍手這個身份,李雲龍是不知道的,要不然也不會打這個賭,可見趙剛到獨立團之後是沒有天天打槍的,畢竟一個政委天天打槍也不太現實,那屬於不務正業,而狙擊手這個職業,想必大家都有一定的瞭解,即使是玩過射擊類網絡遊戲的玩家也知道,兩天不打,就容易生疏,“找不到感覺”。

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趙剛作為一個政委,其“神槍手”的人設是失敗的,不可能出現的事情。

趙剛射擊的姿勢應該是有毛病的

二戰中德國製造出了通用機槍,也就是同樣的槍身,既可以切換成輕機槍也可以切換成重機槍,而切換的最主要形式就是,放三腳支架是重機槍,兩腳支架是輕機槍。

槍在射擊過程中後坐力是巨大的,儘管三八大蓋後座力相對較小,但是你要打五百米,你不用東西架一下子也會影響精準性的,這就是支撐點。

所以,我們看到的大部分的狙擊槍都是有支架的,那些埋伏在某個地方的狙擊手,都是事先踩好地點,然後架設狙擊槍。

趙剛的打法是,抬手就是一槍,難道你的胳膊一點不會抖嗎?

對於狙擊手來說,考慮的事情特別說,是一門十分複雜的學問,尤其是風速對子彈的影響,正常狙擊手射擊的時候,旁邊還會有一個瞭望的,告訴你風速和風向,務必一擊必中,我們看的大多數電影中的狙擊手都是滿頭大汗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從趙剛這一連串的射擊動作來說,他是不可能完成五百米外斃敵的,而且還是爆頭。

鬼子把炮兵陣地架設在步槍射擊範圍內,那得有多蠢!

如果,趙剛打死的是一個拿步槍的士兵還有可能,打死重機槍手都是不可能的事,更別提打死炮兵了。

正常來說,迫擊炮的射程都在上千米以上的距離,正常來說,由於迫擊炮是拋物線射擊,準確性差,並不是五百米的發射距離就比一千米的發射距離準,在發炮的時候,炮手用大手指頭就敢測量,說明打的範圍就是大概範圍,並不是精準到某一處。

因此,正常的佈陣中,步槍+輕機槍形成前面的幾道火力網,往後是重機槍陣地,再往後才是炮兵陣地,而且極為隱蔽,害怕對對方的大炮端了。

如果趙剛能夠打到鬼子的炮兵,那趙剛和李雲龍估計早被打成篩子了。

事實上,我軍對鬼子的印象,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槍打得準,在同樣距離內,如果我軍可以射擊到敵人,估計敵人的狙擊手也會射擊到中,並不會出現,亮劍中趙剛射擊日軍的機會。

在正常的戰爭中,打的其實都是盲槍,有效射擊距離是三四百米的話,五六百米的時候雙方就會交火,人都看不見,就是瞎開槍,至於說把敵人放近了打,主要是考慮到我軍在和日軍作戰的時候彈藥不充足,當彈藥打光後,就會實行反衝鋒進入白刃戰。

近距離作戰比較適合反衝鋒,衝的時候能少死幾個人。


史論縱橫


在《亮劍》中,趙政委有兩次用步槍擊殺日軍的經歷,第一次是李家坡之戰中他在150米的距離三槍撂倒了三個日本兵,第二次是辛莊之戰中他在500米的距離無倍鏡爆頭日軍。題主可能是將趙剛的這兩次經歷搞混淆了。

抗戰時期,八路軍用的步槍多種多樣,漢陽造、中正式、三八大蓋最常見,其中漢陽造的有效射程較短,僅300米,精準度也比較差,對於一名久經訓練的士兵來說,使用它在200米之內精準射殺單個目標綽綽有餘,何況趙剛用的步槍還是射擊精準度最高的三八大蓋。辛莊之戰趙剛用的也是三八大蓋,但是500米外無倍鏡爆頭日軍卻存在著很大的運氣成分。

三八式步槍是日軍的制式武器,因為它有一個防塵蓋,所以在中國就有了“大蓋”之稱,它的有效射程在460米到600米之間,而且它追求2400米的最大射程,彈道也就略微低深,它採用的是6.5毫米的小口徑尖頭彈,這樣才是保證射出去的子彈平穩運行,這樣一來三八大蓋的精準度極高,經過長時間訓練的日本兵往往能擊殺300米內的單個目標和700米內的集群目標。

其實在抗戰時期是出現過800米內射殺敵人事蹟的,但這裡面也存在著很大的運氣成分。飯冢國五郎是日軍的一名大佐,曾在中國戰場上擔任聯隊長一職,在武漢會戰前夕,日本的戰地記者去廬山前線採訪他,記者們為了把他捧一捧,於是來到附近的一個高地給他拍照,因為飯冢國五郎那個耀眼的鋼盔,這個場景剛好被160師的哨兵發現,這個哨兵班長趕緊找來幾個老兵,但是這個距離足有八百米,老兵槍法再好也是打不中的,不過他們還是想試一試,畢竟山頭的日軍太狂妄了,後來他們找來了一把三八大蓋,於是用它瞄準日軍,扣動扳機,子彈剛好打中了飯冢國五郎的心臟。

趙剛在抗大學習的時候有一個射擊高手經常對他進行單獨的射擊訓練,趙剛也因此練就了這身“本領”。而趙剛500米之外精準命中日軍頭部也是靠運氣,畢竟三八大蓋射擊距離達400米以上時彈道也會開始下墜,再加上風向、溼度等影響因素,爆頭談何容易?不過趙剛也是和李雲龍賭一把,如果命中日軍的話李雲龍一個月不準喝酒,沒命中也很正常,但是趙剛運氣就是那麼好,一槍剛好命中日軍頭部,這隻能說是上天一個月內不讓老李喝酒了。


兵說


絕對是可以的,栓動步槍中尤其是三八大蓋的精準度絕對不是蓋的。日本盛產優秀射手,其訓練水平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日本的步槍,三八大蓋的精準度在當時算是非常不錯的。

三八大蓋在二戰中算不上什麼出色的步槍,但對於物資匱乏的八路來說,三八大蓋就是非常不錯的一把槍了,射程遠精度高。6.5mm口徑的子彈,飛出去一千多米完全沒有問題,有效射程是460米,那麼,在150米的距離上,爆頭是完全沒問題了。

150米,對於三八大蓋來說,完全沒問題,彈道是可測的,而且幾乎就是個平直的彈道。尤其對於趙剛這種神槍手,趙剛本身就是個出色的射手,150米其實並不遠,尤其日軍機槍手還在一個固定位置射擊,一槍爆頭是可以的。

日軍的士兵射擊水平普遍非常高,200米的距離,日軍一個普通士兵,完全可以命中胸部,成功率非常高。按照小說和電視劇中的介紹,趙剛本身射擊水平就不低,150米爆個頭是沒什麼問題。


軍武文齋


不要說戰爭年代的戰士,趙剛還是在大學經過了專門射擊訓練的。即使70年代的民兵,150米射人頭靶,也有相當的人能做到。說點我們那時候的事;

在七七年之前,我們公司一年的民兵訓練固定有三次;兩次是七天的為一期,一次是兩週為一期。武裝民兵(兩人一槍,槍上貼著人的名字)每次都必須去,基幹民兵抽選去,訓練用的是五六式半自動步槍。第一次訓練,打的是一百米、臥姿有依託精度射擊。五發子彈,打出30環合格、35環良好、四十環優秀。一次訓練三十人,都是第一次。打出優秀的就有11人,有一個女孩打了48環,幾乎滿貫,只有個別人不合格。我是比較丟臉,我們是借的武裝部一個校槍的小靶場,一次只能三個人打,我是抽到第一批打。沒聽過槍聲,沒料到會這麼響。有點慌亂,打飛了一發子彈,四發子彈只打了個良好,是男孩子中比較差的一類了。

第二次還是一百米,但變成了無依託。還是精度射擊,這次還算不錯;44環。

第三次就是二百米半身靶;不算環數。中兩發合格,中三發良好,中四發優秀。

第四次是二百米半身隱現靶;靶子顯出十秒就隱藏,隱五秒後再顯十秒,如此五次。打不完的子彈上交。成績一樣,但五發全中獎勵毛巾一條。呵呵!

第五次是全區比賽了;有五六百人比,一批就是30人一起打。二百米隱現,擊發時間從十秒變成了五秒,以環數比名次。但五發全中,打出35環以上授予優秀射手稱號。

第六次就是隻有兩發子彈,一發子彈打四百米半身靶,一發子彈打二百五十米人頭靶。訓練時間只有三天,兩發全中授予“神槍手”稱號。獎勵臉盆、軍用水壺,神槍手證書。可惜,我只打中了二百五十米的人頭靶。四百米半身靶實在太小了,瞄在準星上基本上什麼也看不見,打飛了。幾百人中,只有不到二十人是兩發全中的。

所以,打槍只要眼睛沒問題,控制好呼吸和擊發時機,距離150米擊中人頭並不是太難的。看《亮劍》裡的趙剛,把標尺都快豎起來了,我開始還以為要打一公里以外呢。這個鏡頭有點太誇張了!


傲視蒼穹39


獨立團政委趙剛使用的步槍為日軍的“三八式”步槍,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三八大蓋”。日軍的“三八式”步槍的有效射程能夠達到600米,它的標尺更是嚇人地標到了2400米。因此,從有效射程來說趙剛是能從500米的距離集中日軍的。著名的芬蘭狙擊手西蒙海耶和中國的張桃芳,這兩位狙擊手的狙擊槍上面都是沒有配備光學瞄準鏡的。這兩位狙擊手成功射殺的目標多數是在100—300之間,在沒有光學瞄準鏡的情況下,基本上打不中目標。

因此,在《亮劍》電視劇中,趙剛在沒有光學瞄準鏡的情況下在500米開外一槍打死日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他的運氣真的是好到極點了。


歷史軍魂


題主問的是150米,我記得電視劇裡說的是500米。按題主的距離來,結合我的個人體會談談。本人98年在部隊曾因為射擊考核榮立過3等功,其他戰友甚至有脫靶的情況出現。100米臥姿,使用81-1式自動步槍射擊胸環靶,5發子彈打出50環。100米的距離,拋開三八大蓋與81槓的精度差距不談,沒有光學瞄具的情況下,光準星的大小就遮擋了靶標的絕大部分,那如果是150米呢?經驗豐富的射手可以保證擊中目標,但想爆頭?您會需要有很好的運氣。按電視劇裡說的500米?您還是早點回家洗洗睡吧。


一個人的旅行83605


《亮劍》中,趙剛射擊時使用的步槍是繳獲自日軍的三八大蓋,用這種步槍在無瞄準鏡的情況下於150米外擊中敵人頭部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38步槍是二戰日軍士兵的制式步槍,該槍以精準聞名於世。

其有效射程為460米,也就是說,在460米射程之內,彈道可測,能被掌握,子彈不會亂飄。



換句話說,射擊水平高的射手,使用38式步槍能在460米的距離上命中目標。超過了460米,雖然子彈仍有殺傷力,但是彈道不好掌握了,子彈就不知道會打到哪裡了。

不過槍械的公開諸元一般是最保守的數據,實際上,38步槍的有效射程還要遠一些,500米應該沒問題。

150米的距離根本算不上遠,別說趙剛在抗大時曾受過專門的狙擊訓練了,就是普通的老兵,也有很多能精準命中的。

(前提是,使用自己的槍,至少也要使用自己曾經打過的槍。隨便拿起一把槍就能指哪兒打哪兒,那純屬扯蛋。因為每個人的瞄準習慣不同,對槍的校正自然也不同,一點點的偏差,射擊距離大了就有可能導致脫靶。)

那為什麼《亮劍》電視劇中還要專門加入這段劇情呢?

雖然150米不算太遠,但是能在這個距離上準確命中敵人頭部,也是很不容易的。

就是放到現在,即便使用現代步槍,大多數士兵也無法做到這一點。



當時八路軍裝備落後,士兵的訓練也不足,趙剛能在150米外對日軍一槍爆頭,其射擊水平,可謂佼佼者了。


麥場影院


150米的距離爆頭,這個在現實當中依然是沒有太多問題的,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150米的距離對射手的這種要求是非常高的。

1.大家可能覺得150米的距離這個有點太近,用步槍打的話應該說是指哪到哪。但是事實上來說的話並不是這樣,我們在部隊裡面進行過應用射擊,在射擊的時候主要分為這種身靶胸靶還有頭靶,其中頭靶是最難打的,因為頭靶只露一個頭。

2.一般情況下五發子彈最容易脫靶的就是頭靶,而且我們這個射擊距離可能只有80-100米,能打上的人就比較少了。如果說這個距離延長到一百五十米的話,想打中的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3.像趙剛在150米的距離上用當時的裝備,直接爆頭日本士兵,說明無論是心理素質也好,還是射擊的水平也好,都是非常優秀的,當然有人說我們狙擊手在多少米之外都可以進行,但是你要知道狙擊手是有瞄準裝具的,不是在那空瞄的。所以說立足於當時那種情況之下,李雲龍對趙剛有這種佩服之情,我覺得一點都不為過。

如有關於報考軍校、入伍參軍及後續發展相關的問題,歡迎關注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