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製出來了30年,殲轟-7“飛豹”戰機為何仍然擔負著打擊重任?

苡居Ync66290


終於說到飛豹了吧,昨天剛掉了一架。緬懷下犧牲的飛行員。不過這幾天說殲轟-7就有點引戰的意思了。

總的來說這貨依舊在役是因為我們沒有同類戰機可用,不得已而為之。

殲轟七的研製開始於1973年(注意時間點),首飛於1988年(再注意時間點),正式裝備部隊是在1994年(還注意時間點),真正意義上的殲轟-7A的首次公眾亮相是在1998年珠海航展。


在1973年,我軍提出要對轟-5前線轟炸機進行更新替換。中國的飛機編號都是從5開始,據說取的意思是“從無(5)到有”。因此殲轟-7其實是我們自己設計的第一架真正意義上的攻擊機。

之前的轟-5其實就是伊爾-28,這貨:

伊爾-28本質上就是一架小型轟炸機。各種性能基本上都是同期落後水平。但突出一點就是載彈量可以達到3噸。

在中國的設計中,增加了一個尾部炮塔,垂尾有些小的改進。但是不論是伊爾-28還是轟-5在一出生就已經完全不適應戰爭了,屬於武器發展的一條彎路。伊爾-28後來迅速的被Su-24所取代,而國內的轟5基本上也很快讓強-5搶了飯碗。

轟-5載彈量是3噸對吧,強-5載彈量是4噸!沒看錯,最大載彈量就是4噸。而且強-5的最大航程還比轟-5大。

在提出替換轟-5的研發目標後,西安的603所提出了轟-7計劃、瀋陽的601所提出了殲轟-8計劃、南昌飛機制造廠提出了強-6計劃。


601所的殲轟8脫胎於殲-8II,但殲-8II在1984年才正式首飛;

而南昌的強-6由於技術太過於先進,很多需要裝備在強-6上的技術——到現在我們也還沒有搞成呢!


於是就只剩下了相對保守的轟-7。也就是現在的殲轟-7。

從殲轟-7的技術水準上來看,其實還真的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其最大特點就是能飛起來。

西飛正式拿到殲轟-7的項目是在1983年,到1988年12月14日首飛,1989年11月17日首次超音速飛行。共製造了五架試驗樣機。其中082號於1994年墜毀, 085號於1996年8月12日墜毀。之後重大故障不斷,算上昨天已經摔過10架了。


或許是馬後炮吧,其實可以說殲轟-7一出來亮相的時候W君就不看好這架飛機。這是典型的被帶歪了科技樹的產品。本身殲轟七的水平應該是F-111或者Su-24的水平,但一架最大起飛重量28噸的飛機就明顯的顯小了。作為轟炸機來說機翼面積42平方米真心偏小,作為攻擊機來說機翼面積42平米又真心偏大。但是在低空高速的情況下,這架飛機的機翼也不合適。。。。。。大量的事故其實就來自於機翼。


所以我們只能說殲轟-7其實就是我們在特定的時代裡進行技術探索的產物,並且十分的不完美,甚至我們當年都沒想到有多用途戰鬥機的概念。“殲”字也是後來才加到“轟”字前面的。


至於為什麼現在殲轟-7還在服役,主要的原因在於在最近30年,我們對前線支援轟炸機和攻擊機的需求極低。因此對這個類型的戰機並不重視,至今也沒有太多的可選型號進行替換。並且由於目前殲-10、殲-11、殲-16都有著不弱於殲轟-7的打擊能力。那麼替換出一型專用的戰鬥轟炸機或者攻擊機從效費比上來說並沒有多大收益。

因此殲轟-7依舊在服役。


其繼續服役的原因其實還有一個——JL-10A脈衝多普勒雷達這是目前我們裝備的最好的戰機用下視多普勒雷達。

就下視能力來說,目前還沒有任何其他國產雷達可以比這個雷達性能好,因此殲轟-7配合反艦導彈就成了我們有效打擊海面目標的主要手段。這一部好雷達給性能真正不怎麼樣的飛機延長了壽命。

這也就是為什麼殲轟-7現在還在海航服役的最重要原因了。


軍武數據庫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說白了,還是蘇30和殲16的數量不夠唄。

目前飛豹雖然已經停產,現役的還有300架。

這300架要淘汰,就必須有新式的飛機,比如殲16來接替。

自然,這幾年是沒法辦到的。


2016年殲16開始大批量生產?外媒認為解放軍打擊力猛增,未來飛豹將會被淘汰

北美外媒認為在2016年中國就開始了殲16的量產。早在2011年,外媒就發現一種類似於蘇27UBK的教練機,當時就判斷為殲16的原型,並不是殲11BS(兩者差別還是很明顯的)。

殲16是蘇30MK2的山寨版本,我方進行了很多技術上的改良。這是強悍的雙座雙發重型多用途戰鬥機,以滿足海軍航空兵的需要。

這麼多年來,殲16沒有量產的記錄。哪怕是在殲11B停止生產的情況下,殲16仍然沒有大規模生產。外媒認為,限制殲16生產的原因主要還是技術問題,包括:發動機質量問題、零部件質量問題、整機的妥善性問題等等。

在2016年底,外媒通過衛星圖片判斷瀋陽飛機公司生產了14架殲16,都是雙座型號。外媒開始推測是海軍訂購的,但現在看來海空軍都會需要這些飛機。如果殲16成為海空軍共同需求,那麼預計產量會很大。

外媒預計殲16年產量至少是14架!

目前我軍空軍有不少強5,海軍則是有不少殲轟7。

強5是單純的攻擊機,各方面性能都已經非常落後。這種戰機在現代戰爭中的意義非常有限,早就應該淘汰。

殲轟7也就是飛豹的性能相對較好,具有5噸的載彈量,作戰半徑也可以達到1500公里,可以發射多種導彈。

不過,殲轟7的空戰能力很差,不具備超視距空戰能力。

一旦遇到敵人戰鬥機攔截,殲轟7就很危險,必須有戰鬥機護航。

這完全不符合現代化作戰的要求,也就是說殲轟7也已經過時。

況且,殲轟7的可靠性不高,這10年來墜毀過多架,也該逐步淘汰。

這10多年來,關於飛豹事故不完全統計如下:

1996年,海航6師16團一架JH-7在大場機場進行高滑訓練時衝出攔阻沙堆,墜毀於農田中;

1996年08月12日,遼寧興城,試飛員楊曉彬、領航員唐純文駕駛085號原型機返航時墜毀,飛機倒扣,兩人上半身被磨平;

2009年07月19日,中俄“和平使命-2009”軍演,空5師15團一架JH-7A在吉林省洮南基地墜毀,2名飛行員犧牲;

2009年09月,南京軍區空軍第28強擊機師83團一架編號為30794的JH-7A在執行訓練任務時於杭州筧橋場站墜毀,前艙飛行員、空28師83團副參謀長餘斌犧牲,後艙飛行員成功逃生;

2010年04月15日,海航6師一架JH-7在浙江寧海墜毀,6師18團團長穆華及河南籍一級飛行員賴朝陽犧牲;

2011年10月14日,陝西蒲城,試飛院一架編號814的JH-7A原型機在飛行表演時墜毀,前艙試飛員餘錦旺犧牲,後艙飛行員在觸地前一刻彈射逃生;

2011年11月07日,海航6師18團一架JH-7在浙江麗水墜毀,6師師長葉斌(前艙)及山東鄒明籍一級領航員、大隊領航副主任明健(後艙)犧牲;

2014年06月05日,海航6師18團一架飛豹在進行夜間訓練時墜毀於浙江義烏南部山區,前艙飛行員海軍上尉華鵬與後艙領航員海軍少校趙鵬犧牲;

2014年12月22日15時,隸屬於國防工業部門的一架JH-7A在執行科研試飛任務時在陝西渭南墜毀,首批航母艦載戰鬥機編隊飛行員、試飛學員隊隊長、空軍上校盧志永(38歲)以及航天系統試飛員溫智平犧牲。

據傳,2019年03月,海軍一架飛豹墜毀於海南省樂東縣,2名飛行員犧牲。


之前是沒有合適的現代化戰機進行更換,現在殲16自然就是最好的代替品。

殲16和它的原尊蘇30MK2一樣,是多用途戰鬥機,可以攜帶PL-10格鬥彈、PL-15中距彈、遠程反輻射空空導彈,具有很強的空戰能力。

自然,我軍的殲16仍然側重對地對海攻擊。

未來,制空權會由殲20、殲10B/C負責,對地對海攻擊則主要由自產的殲16主打。

殲16可以配備新式相控陣雷達,攜帶諸如鷹擊12,、鷹擊18等導彈。鷹擊12的射程超過300公里,具有較強的突防能力,是比較先進的反艦導彈。

同時,殲16也可以裝備各種精確制導炸彈,有很強的對地攻擊力。

而殲16載彈量高達12噸,作戰半徑1500公里以上,具有很強的攻擊力和一定空戰能力,這是強5和殲轟七不能相比的。

外媒認為,隨著殲16的量產,殲轟7陸續會被淘汰,逐步停產。

不過,殲16在短期內仍然不可能挑大樑,不然也就沒有必要購買蘇35。

所以,飛豹也不可能在這幾年被淘汰,畢竟它仍然具有相當的對海打擊能力。

即便如此,殲16的量產對於解放軍來說仍然是好消息。


薩沙


作為後線跟隨轟炸使用的角度講,飛豹至少還能再用個10年,畢竟從殲16的主要用途也有這樣的因素考慮在內,而這樣的做法是最務實的,也是經濟性最高的,畢竟就是強如美國他也沒能力把隱身戰機做成隱身戰鬥轟炸機來使用,或者說是直接拿來當攻擊機來用,雖然外掛點都有,但確實是大材小用了。

畢竟前幾天才摔了的F-35C老美還心疼著呢!飛豹的主要作用就是洗地和反艦打擊,從這兩點上講,它是完全勝任的,對於任何一個國家的航母,如果飛豹超低空海上突襲,以現在鷹擊83反艦導彈的能力,進行飽和攻擊是無法精確攔截的,更何況我軍在轟六K上曾經展示的鷹擊12的威力也是有目共睹的。

這款導彈飛豹也能掛載,所以從國產武器的角度講,飛豹雖然在機體結構上顯得落後,但它出彩的並不是它的外形,而是其內在,結合我國現在在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的發展,以及機載雷達方面的突破,可以說隨時讓老飛豹煥發出新春,很多武器並不是非要很先進才能迎敵作戰。


長安小師爺


從1977年算起,經過近30年的不斷改進,殲轟7仍然老當益壯,始終是我軍對地(海)打擊的重要力量。這即與殲轟7的研製目標、性能有關,也與我國目前航空力量構成有關。

從研製之初,殲轟7便定位為縱深攻擊機型,特別是殲轟7A的研製成功,更是拓展了殲轟7的打擊能力。

與老飛豹比,殲轟7A發動機變為國產渦扇9秦嶺發動機,為全面國產化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取消了翼刀,風檔由三片式變為整體式,使其外形更加流暢。電子系統首次實現了火控/飛控一體化,同時配備了國產JL—10A多功能脈衝多普勒機載雷達。在機載武器方面,鷹擊82,83反艦導彈160千米的射程,使殲轟7A具備了區域外打擊的能力,鷹擊91的使用,更使其擁有反輻射打擊的功能。同時,KD88空地導彈和雷霆,雷石等精確制導炸彈的使用,使殲轟7A具備了豐富的對地打擊能力。

經過改進,殲轟7A對地對海打擊能力,甚至超過引進的蘇30戰鬥機。有消息說,正是因為殲轟7A的成功,使得中國停止進口第三批蘇30,轉而購買了殲轟7A。卓越的性能,是殲轟7仍為我軍對地對海攻擊主力的基礎。

從我軍目前航空力量結構上看。殲轟7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正如前文所說,雖然引進的蘇30從綜合性能上看,特別是多用途方面,要優於殲轟7。但改進後的殲轟7,由於能夠更好的與國產武器相結合,在對地對海打擊方面反而要優於蘇30。特別是在保持我國對地對海攻擊力獨立自主方面和武器先期驗證方面,更是發揮了不可替代作用。如果沒有殲轟7這一平臺為載體,國產中小型對地對海武器就無法與戰機相整合,也無法驗證武器的實際打擊效能。

當前,隨著殲16多用途戰鬥機的正式服役,殲轟7的服役生涯開始進入尾聲。雖然有消息表明西飛還研製了殲轟7B,以進一步與鷹擊12導彈相結合,提高其對海打擊能力。但殲轟7的基礎設計畢竟已經落後,開發潛力已經用盡。但老兵不死,只會逐漸消亡。一方面,在它身上得到驗證的裝備和作戰經驗會在殲16身上得到延續。另一方面,殲轟7的電子戰型和反輻射型等特種飛機仍會繼續發揮他的作用。

如果喜歡,敬請關注,轉發,謝謝。


厚石


需要看到的是,飛豹的研製裝備過程是比較曲折的,研製初期,空海軍對於並列雙座還是串列雙座有分歧,1988年首飛後,它是作為海軍航空兵新一代導彈攻擊機而研製的,搭配的是某型單脈衝火控雷達和鷹擊8空艦導彈,執行的是對敵大型水面艦艇進行打擊任務,這批飛豹稱之為殲轟-7(沒有A),也叫老飛豹,大概1996年前後裝備海航部隊,只有很少數量,中國空軍航空兵沒有選中它,有限的經費都投入到蘇-27、蘇-30以及殲-10項目。

(老飛豹,原裝斯貝+單腹鰭+三片式風擋)

根據原航空部軍機司的馬副司長在官方期刊上發表的回憶文章,空軍當時林虎副司令員也指出,從英國購買的“斯貝”發動機太少了,不好意思從海軍“橫刀奪愛”,空軍正式確定使用裝有新型脈衝多普勒雷達、現代化航電,具備對地精確打擊能力的改進型殲轟-7飛機,已經是1999年的事情,在隨後不久,殲轟-7A開始試飛,渦扇-9定型更是到了2003年,裝備空軍已經是2003年後的事情了,後來海軍航空兵也買了好幾個團的殲轟-7A,所以交付空海軍的新飛豹,裝備時間還很短。

(新飛豹,海空軍大量裝備,能發射激光制導炸彈、空地導彈、反輻射導彈)

在海軍航空兵,新飛豹也主要擔負對海對地打擊任務,在空軍,它主要搭檔對地打擊任務,能夠掛載激光制導炸彈和KD88型空地導彈,是國產戰機中對地打擊能力比較突出的,還能具備電子干擾能力,但因為多用途能力不及蘇-30和殲-16,所以殲-16量產後,新飛豹就停產了,原來有一個使用電傳操縱等綜合改進的殲轟-7B,原型機首飛也下馬了,畢竟飛豹的整體理念已經跟不上時代了。

(有了殲-16,新飛豹就得光榮停產了,退休還早著)


用戶69771916656


您好,我是齊奧爾科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您好,我是齊奧爾科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之所以會出現殲轟-7“飛豹”戰鬥轟炸機研製出來了30年後,仍擔負著打擊任務,即與其不斷改進換髮活力有關,也與中國在戰鬥轟炸機領域技術青黃不接有關。目前,最新的殲轟-7“飛豹”戰鬥轟炸機的改進型號——殲轟-7A新“飛豹”生產時間晚於2000年,如果以戰鬥機平均30年的使用壽命來看,殲轟-7“飛豹”仍可謂老當益壯,目前仍承擔著主要對海、對地打擊任務。隨著中國殲-16的數量不斷增多,未來很大程度將替換殲轟-7“飛豹”戰鬥轟炸機。但是“飛豹”仍然有很長的服役時間。

目前,世界範圍內,戰鬥轟炸機正在逐步向多用途戰鬥機的防線改變。戰鬥轟炸機已經開始退出歷史的舞臺。多用途戰鬥機簡單的說就是可以通過更換機載武器來執行多種作戰任務的戰鬥機,超音速噴氣戰鬥機中除了F-102/106和蘇一9/11這些純粹的防空攔截機之外,絕大多數戰術戰鬥機在設計上都具備一定的多用途作戰能力。具備高作戰效率的多用途戰鬥機可以說是世界各國空軍和戰鬥機科研單位的最終目標,技術上的發展和戰術上的需求共同促成了多用途戰鬥機的廣泛發展。達到第三代戰鬥機標準的多用途戰鬥機上世紀80年代初期達到實用化,到上世紀末已經成為了第三代改進型和第四代戰鬥機的基本技術要求,多用途戰鬥機也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空軍目前的技術發展方向和主力的裝備。國外裝備的三代中、後期改進型和目前開始裝備的第四代戰鬥機都是多用途戰鬥機。

殲轟-7“飛豹”戰鬥轟炸機


齊奧爾科夫


當年在珠海航展“飛豹”第一次公開展示,西飛“飛豹”總設計師陳一堅先生,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的很清楚:“飛豹”殲轟7,可以類比美國F15,不誇張,不貶低,殲轟7“飛豹”二十年保證不落後!現在算來,從“飛豹”正式列裝,飛過了快30年了,最新型號也列裝部隊幾年了,空軍也裝備了“飛豹”戰機。尤其是新型號“飛豹”進行許多改進,使“飛豹”戰機真正的成為了一款多功能作戰平臺!因為完全是國產飛機,技術成熟可靠,造價相對便宜,不會受制於人。所以“飛豹”平臺可靠性強,繼續使用,發揮作用,沒有問題!


孔乙己亂彈


1.夠用這是關鍵,要不現在不差錢的海空軍早淘汰了。航程3000公里,載重9噸,可掛載多型制導武器。完全可以適應日常巡邏和中低烈度的戰事。

2.自主研發。無論發動機還是機載設備全部實現國產,避免受制於人。

3.省錢。製造成本和日常維護比蘇制戰機便宜。省去發動機進口一項很可觀的。

4.補缺。飛豹的替代者殲16產能有限,飛豹還需繼續飛下去。


=_=


縱觀我軍航空發展史殲轟一7飛豹戰機目前仍是主力戰機,主要新研製和開發量產殲16,鷹擊18都是新研發戰機,要投入戰鬥,需參試需一定的時間,對於細節不需多說,總之中國戰機發展日新月異,期目已待更先進的空中打擊,支援,後續補給會在最近出爐。


懷念戰友153072259


直接說 蘇 系列 吧。。 這個飛機, 就跟我們現在的合資車一樣, 雖然名字是中國的, 內容確實人家的,設計圖紙, 包括生產線 工藝,全套都是人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