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作家一土作品:豐圖義倉

豐圖義倉

渭南作家一土作品:豐圖義倉

一個雨後晴日,我們一行數人駕車去鄰近的大荔縣豐圖義倉,去參觀這個被譽為“天下第一倉”的清代糧倉,去拜會這個因電視劇《天下糧倉》而蜚聲揚名的古代義倉。

義倉又稱義廩,是封建社會時期儲糧備荒倉儲制度的一種,為官督紳辦的民辦糧倉 ,隋唐已有。大荔豐圖義倉 1882 年(清光緒八年)由本籍東閣大學士閆敬銘倡議修建,歷時四年竣工。“豐圖義倉”取義“豐年儲糧,荒年賑災,儲糧備荒,防患於未然”,慈禧太后曾御封此倉為“天下第一倉”。豐圖義倉與蘇州的“豐備義倉”並重一時,馳名全國。

豐圖義倉位於大荔縣城東 17 公里處朝邑鎮南寨子村、古朝邑縣西邊朝坂塬上,這是我第二次來到這裡。相比四年前,豐圖義倉正門之西建起了諾大的廣場,中間豎立著義倉倡建者閻敬銘的塑像。石鋪地面分八個方位刻著朝邑八景。

雨後的義倉廣場,蔚藍的天空漂浮著朵朵白雲,最惹眼的是從西方目極處一道白雲從西北向東南拖曳發開,漸漸變得寬闊,似純白的孔雀尾羽飄在藍天上,又似閻老先生腳踏祥雲由東南而來。大夥紛紛駐足拍照留影,生怕祥雲被風吹散,不再成型。可見,旅遊不僅要有好心境,也要有好時機,而且還要有好機緣,更要有好設備使這瞬間的美定格為永恆。

豐圖義倉裡面的景緻保留了原來的樣子。一圈約六七米高的土夯圍牆是外城,歷經風雨後牆頭生長出許多雜草甚至些許小樹。面西的大門是城門,為土夯磚包,磚券門洞幽深堅固,厚重的雙扇木門,外包鐵皮,密密麻麻的門釘,門楣上鑲嵌著一塊石匾,上面以厚重有力的筆觸寫著“以資扞衛”四個大字說明建造作用,面對牌匾右上手書有“光緒壬辰”以表建築時間。

跨過作為票房的原閻家祠堂向右,我們便進入了一個甕城式的建築,面南背北而坐。正門繁體字書有“豐圖義倉”四個大字,左右各有東西倉門。從正門進入,裡面的古建保存得很完整。現在的豐圖義倉已集倉儲、旅遊、博物館等功能於一身,這裡是國營糧站,有黍稷麥稻及豆類等農產品的陳列室,有升斗盆甕及磨盤、碌碡、犁耙耱等農業生產器具,可謂一個小小的關中農博館。講解員把義倉的建築、功用徐徐道來。整個倉庫,成回字形結構,封閉而完整。我特別感興趣的是倉頂平面的排水設施。倉頂坡比合理,磚縫用白灰、沙子、米漿混合粘連,雨水收集排洩功能齊全,鑄鐵的 U 型排水管一百多年仍完好在用。倉頂、院內地面排水通暢,雨停即幹,一百多年間倉面從未發生過滲漏。倉牆、倉頂均為厚實的磚體,使倉洞具有“冬暖夏涼”的特點,一年四季處於十七八度的恆溫狀態,這種恆溫狀態符合糧食的低溫、低溼、低氧的“三低”倉儲要求。

從倉頂看,城牆垛口及垛口間的瞭望孔增強了倉庫的護衛功能。由此可見,豐圖義倉不僅是一糧倉,也是一個軍事堡壘。外城西邊和南邊的夯土城牆、東邊和北邊的天然的陡崖形成糧倉護衛的第一道防線。

北倉頂正中建有朱文公祠,系紀念南宋社倉倡導者、紫陽倉祖朱熹。兩側鑲嵌有慈禧太后御書石刻“龍”“虎”兩個大字。那“虎”字似一位髮髻高聳豐腴溫柔的婦人,全然沒有老佛爺的威嚴。向北而望,隔溝對面是唐代佛教名剎金龍寺的鎮寺之塔金龍寶塔,西邊南北兩進一線是魯班首創、宋代重建的岱祠樓。岱祠樓後殿為一層結構,寬闊稍矮,朱柱紅門綠瓦紅脊飛簷,掩映於綠樹之間;前樓有三層,每層四簷飛翹,朱門紅柱,綠色的琉璃瓦上灰白的斑駁在述說著它的滄桑。

站在倉頂,東面的中條山依稀可見其峰凌,似一道高聳的堤壩擋在黃河的東岸,黃河溼地藏於綠色之中,玉帶般的黃河把溼地的翠綠和中條黛綠劃開。面對中條山,我突然想起了被譽為“中條山的鐵柱子”的關中漢子立馬中條阻擊倭寇的那段歷史。七十多年前,一支以三秦男兒為主力的彪悍部隊,在孫蔚如、趙壽山兩位關中漢子的帶領下過黃河赴山西堅守中條山兩年多時間。第四集團軍三十八軍等部隊歷經大小數百次戰役,以死傷官兵兩萬餘人的代價,打退日軍十多次進攻。激烈的戰鬥常使堅守陣地的第四集團軍整營整連傷亡,但日軍卻被打得無法整體推進,不可一世的小鬼子因此沒能過得了黃河,“西北整個得以安定”。

舊朝邑縣有五個城門,南門曰“望嶽”。在義倉頂南望可以看見著名的西嶽華山,峭壁千仞,似南天一柱。岱祠樓、朱文公祠、義倉大門、華嶽沿子午線由南到北一字展開。

縱觀豐圖義倉在設計、佈局、構建方面,展現了中華民族與自然抗爭的憂患意識和高超的建築技能。豐圖義倉歷經戰火和文革,之所以能完整地保存下來且照常使用,我以為此倉是因“義”而建,也因“義”而存。中華民族是一個重義的民族,為追求“義”,人們寧可捨生,“義”是人們行為的準則之一。孟子言:“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閻敬銘從民生出發,心繫朝邑百姓,以豐補欠,設義倉,慷慨出資修建之義舉,體現了“義”;修築過程中人們精心施工,誠實勞作,保證了工程質量,這是工匠們的“義”。光緒二十六年和民國十八年關中遭遇大旱,豐圖義倉開倉放糧,救人無數,閻敬銘也因此被百姓尊稱為“救時宰相”。

如今的豐圖義倉作為國家糧倉朝邑糧站,仍發揮著儲糧功能,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儲食史上堪稱一絕。

渭南作家一土作品:豐圖義倉

一土,男,原名王茹辛。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三張鎮油王村人,中國教育管理學會會員、陝西省散文學會會員、渭南市作協會員、臨渭區作協副秘書長,中學高級教師,著有散文集《渭城輕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