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料新生兒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細節?

育兒百科精選


作為二胎寶媽,分享下照顧新生兒需要注意的細節





  1. 保證充足睡眠和奶量。新生兒剛從母體出來,抵抗力等各方面都比較弱,所以出生後最主要的就是吃吃睡睡,新生兒時期生長激素是不分時段,只要達到深度睡眠就會分泌的,所以照顧新生兒時一定要保證孩子的睡眠,月子期間儘量減少外人探訪,給寶寶營造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另外新生兒需要按需餵養,只要寶寶吃,就給喂,不用刻意記奶量,如果寶寶睡眠時間過長,不用人為叫醒,餓了,自然就會找吃的。
  2. 剛出生時不要喂葡萄糖水。俗語說新生兒出生帶三天飯,寶寶腸胃功能尚不完善,剛出生就喂葡萄糖水,只會加重寶寶腸胃負擔,第一天可以喂水,盡情的吮吸乳房。
  3. 初乳非常珍貴。初乳含有幾十種有益物質,雖然初乳少,但是剛出生的寶寶胃也特別小,所以足以應對寶寶的飯量。
  4. 如果產後第三天仍然沒有下奶,或者寶寶哭鬧嚴重,睡眠時間間隔特別短,一天尿量少於五次,大便少於一次,則提示寶寶餓的厲害,需要額外補充奶粉。
  5. 補充奶粉要注意先讓寶寶吮吸母乳至少十五分鐘後再吃奶粉,如果先吃奶粉,寶寶吃飽後直接睡覺,母乳吮吸刺激減少,奶水會更少,順序很重要。
  6. 新生兒出生多有生理性黃疸,此時要保證寶寶多吃多拉,這樣才能儘快促使黃疸降低,但是有些排黃疸的藥物對腸胃傷害比較大,需要慎重使用,最好諮詢醫生。
  7. 新生兒排黃疸時一般會出現拉肚子的症狀,此時可以補充益生菌,調理腸胃。頻繁拉便便,很容易出現紅屁股現象,所以擦屁股時儘量選擇用溫水清洗,動作要輕柔,可以用柔軟紙巾擦乾,有條件的話曬會屁股,會加快紅屁屁的消退,最後再塗上一層含有氧化鋅的護臀膏。
  8. 新生兒的尿不溼可以選擇中間帶凹槽的尿不溼,不容易碰到臍帶。
  9. 臍帶護理方面,每天用棉籤沾取足量碘伏徹底消毒三到四次,一定要抹到臍帶根部,這樣才能起到消毒作用,並且能加快臍帶的脫落,期間禁止碰水。

  10. 腸脹氣方面。一般寶寶會從二十多天開始出現哭鬧情況,大多是由於腸脹氣引起的,奶粉餵養時要注意奶嘴充滿,母乳餵養要注意銜乳姿勢,避免吸入過多空氣,另外母乳餵養媽媽飲食要少吃容易脹氣的食物。平時趁寶寶情緒好時,多做排氣操,哭鬧嚴重時可以採取飛機抱來安撫寶寶。
  11. 新生兒衣服最好提前清洗幾遍,然後讓陽光暴曬。
  12. 新生兒剛出生體溫調節功能不完善,手腳等容易稍微涼一些。但是判斷寶寶冷不冷要摸後頸溫度,寶寶所處溫度最好保持恆定,可以買個溫溼度器,隨時掌控溫度變化。
  13. 新生兒睡覺時可以適當使用包巾裹著,這樣能夠營造子宮環境,提高寶寶睡眠質量。

  14. 新生兒指甲長的比較快,要隔一兩天修剪指甲避免抓傷自己。
  15. 剛出生寶寶容易吐奶,所以餵奶後要及時拍嗝,睡覺時可以採取側臥位睡覺姿勢,避免吐奶嗆著。

大概想到這麼多,有遺漏的地方歡迎各位寶媽補充!


我是米小兔,一個二胎媽媽。大家可以關注我,每天給你們分享家庭育兒,夫妻關係,家庭生活等資訊,有問題可以給我私信,我們一起討論.


米小兔談育兒


小天使降臨人間,新晉媽咪除了各種喜歡,剩下就是各種慌亂,有的連抱都不敢抱。這裡介紹一些需要注意的細節。

一定要先給母乳

這一點很關鍵,因為我自己的親身教訓。一般生寶貝都有老人在旁邊照顧,老人是最看不得寶貝哭的,一哭就以為餓了。旁邊剖腹產的寶媽可能自身疼痛難忍,也顧不上孩子,老人就會給孩子上奶粉,孩子有了奶粉這麼便利的飲食方法,再吸母乳時就不愛用力了。

即便是需要先給奶粉,也要切記:選奶嘴時要選擇模仿母乳那種流速的

珍貴的初乳

寶媽最初的初乳,就是那黃色的若干滴是特別珍貴的人初乳,對寶寶特別好,要讓寶寶喝了,過去有人覺得那樣的奶髒,不給寶寶喝,就擠出來扔掉,是非常錯誤的做法。



不宜蓋的過厚

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即便是新生兒也是如此,寶寶並不是大人想象得那樣怕冷,一般冬天都有暖氣,所以不要給寶寶穿的過多,蓋的過厚。

蓋的過多,寶貝出汗容易紅脖子,俗稱脖子湮了。

注意寶貝的臍帶護理

新生嬰兒的臍帶還處於開放狀態,如果有細菌進去,可能會導致新生嬰兒臍炎,嚴重的會患有敗血證。所以新手爸媽一定要重視寶寶臍帶護理。臍帶未脫落前,每天洗澡後要用75%的醫用酒精消毒,並注意保持乾淨。

黃疸問題

一般新生兒都或多或少有黃疸問題,如果黃疸不是很嚴重的話,建議不必去照藍光,不管怎麼樣,對寶寶都或多或少有影響。

而醫院護士一般都會說黃疸有點高,建議照藍光。我當時也是特別糾結,後來看了一些寶媽的分享,覺得不照,一般一個月左右複查時就沒有黃疸了。

當然,如果確實很嚴重,也是需要照藍光的。


我是jason媽咪有辦法,第20期優質問答答主,喜詩詞,愛旅遊,在育兒路上不斷學習修行,聽說關注我的都是長的好看的。碼字不易,原創不易,求贊求關注。


jason媽咪有辦法


我是一個二胎媽媽。我的二胎寶寶到今天剛好出生一週。新生兒在出生時主要做四件事:吃,睡,尿,拉。所以我就這四個方面,結合我的實際經驗,來分享需要注意的細節。

第一,吃。

新生兒體力弱,胃口小,但又很容易餓,所以對於他們來講,在哺乳的時候一定要做好按需哺乳。新媽媽一定不要怕麻煩,更不要覺得自己奶水不足,用醫生的話來說,尤其是在孩子出生的頭幾周,媽媽一定要做好“粘在孩子身上”的準備。

餵奶的過程一定要注意孩子對乳頭的銜接姿勢,保證讓儘可能多的乳暈被孩子含在嘴裡。

應該還需要提醒一下,純母乳的寶寶在純母乳階段一般不需要額外再給寶寶喂水。

第二,睡。

睡覺是新生兒的主要任務,有些寶寶能夠睡到18到21個小時。媽媽一定不要給寶寶捂得太厚,否則寶寶很容易捂出疹子,還容易上火。

我家寶寶這兩天左眼就有點火大,表現就是左眼的眼屎會比右眼多。所以我也考慮,可能是晚上睡覺時給寶寶蓋得太厚,有必要給寶寶少蓋一層。

第三,尿。

這方面主要提醒2點,第一個,白天建議要及時給寶寶更換尿不溼; 第二個,我家寶寶從出生開始就是用尿不溼的。跟用尿布相比,晚上為了不打擾寶寶的連續睡眠,給寶寶更換尿不溼可以不用太頻繁。

第四,拉。

新生寶寶在出生頭幾周每天拉3到5次都是正常的,而且如果是母乳的話,一般是黃色的偏稀的大便會比較多。媽媽在發現寶寶大便之後,一定要注意用溼紙巾把寶寶的屁股擦乾淨;寶寶屁股發紅的話,還可以給寶寶擦上護臀霜。

寶寶出生需要適應環境,而媽媽們也需要適應寶寶。媽媽們一定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能把寶寶照顧的非常好!上面的這些分享,希望能給你們提供幫助~

歡迎您關注我,我是頭條認證的育兒作者,持續在頭條和悟空問答上分享走心的經驗,曾獲得悟空問答案優質問答獎和今日頭條原創文章禮遇獎金。


小公主變形計


一開始寶寶的肚臍還沒長好的時候,每次洗澡都要貼上醫院開的藥貼,防止粘上水感染,洗好澡然後用碘伏棒消毒,一定要消毒到位,表面塗一塗是沒有用的。每次喝完奶記得給寶貝拍隔,防止他們溢奶,睡覺的時候要左右兩邊輪流側著睡,總是一邊睡的話對頭型不好,還會出現大小臉。對待月子裡的寶寶,我們一定要放輕鬆,主要還是寶媽的心態,我那個時候總是心情抑鬱,不管是對孩子還是自己都是不利的,現在想想什麼事都有第一次,雖然帶孩子有很多不足,但是我們要學會慢慢來,慢慢的從不會到順手。


沐原mama


剛生完沒多久,首先是初乳,要給寶寶吸,哪怕很少,哪怕老人說是黃水,自己做主。

接著是餵奶前兩天如果奶水不夠,可以衝奶粉,一次10到20毫升,用小勺子喂,千萬不要用奶瓶,不然寶寶就不吃母乳了。先給寶寶吃母乳,一次吃半個小時都不怕,就吸著,慢慢奶水才會出來。但是寶寶餓哭了一定要餵奶粉,餓過頭會低血糖的。

第三天可能會漲奶,所以要寶寶多吸,沒有也要吸,不然漲奶了寶寶有奶吃不到,大人漲奶也痛苦。如果漲奶了,及時找催乳師,減少痛苦。每三個小時自己擠掉奶,逐漸就不會漲奶了,真的覺得漲奶比手術還疼,手術還能用止痛泵,漲奶只能活生生自己擠出來,那種疼太可怕了。

另外醫院安排做的檢查一定要留意結果,有問題第一時間發現,我家寶寶就是這樣,但是沒辦法,出問題了自己要接受,才不容易慌亂抑鬱。

前三天寶寶不要喂水,這個是護士規定的,三天後可以適量喝一點。母乳寶寶一般喂得少,偶爾我喂一勺子潤一下寶寶嘴巴而已。

寶寶包裹的時候可以看她會不會頻繁驚跳,會的話就包緊一點,不會就鬆鬆的就好了。

關於游泳,我家寶寶怕,放在水裡不敢遊,在肚子裡我一洗澡就安靜了。尤其她的小手要抓的緊緊的,才不會怕。有的寶寶很活潑,這個自己觀察了。


優質媽媽成長課


你好,我是一名寶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照料新生嬰兒最需要的就是細心和耐心!

一、最要注意的就是脖子,一定要保持乾爽!這一點是最最最主要的,因為新生嬰兒的脖子比較短,又有很多褶皺,每次洗澡的時候都要扒開洗,脖子也是最髒的地方,洗完一定要擦乾。如果脖子沒有洗乾淨或擦乾,脖子會被淹紅,嚴重會腐爛。


二、脫皮 寶寶在出生後,身上會出現毛毛糙糙的小皮,這是正常的現象。每個新生嬰兒新陳代謝都會出院脫皮的現象,新手爸媽們千萬不要用手撕寶寶的脫皮,過段時間自然會退掉。

三、有句話說“若要小兒安,三分飢和寒”,新生嬰兒也是如此,寶寶並不像大人想象的那樣怕冷。所以不要給寶寶穿得太多,蓋得太厚,否則寶寶出汗多一旦受涼反而更容易感冒生病。

四、新生嬰兒的臍帶還處於開放狀態,如果有細菌進去,可能會導致新生嬰兒臍炎,嚴重的會患有敗血證。所以新手爸媽一定要重視寶寶臍帶護理。臍帶未脫落前,每天洗澡後要用75%的醫用酒精消毒,並注意保持臍帶根部的乾燥。臍帶若有分泌物出現,或出現異味一定玩及時就醫。


這四點相對於要重要些,有什麼不懂的也可以私聊我,我們一起探討育兒知識,嘿嘿(๑ ̄ ̫  ̄๑)


小茹茹媽


寶寶的出生是讓人非常欣喜的事情,但畢竟因為是新手父母,照顧起這麼小的寶寶來真的會有些手忙腳亂,注意這些細節,能把小寶寶照顧得更好哦!

1.開奶

寶寶出生1-2小時,就可以讓他吸吮新媽媽的乳房,因為餵養姿勢原因或者新媽媽開奶慢,寶寶一時吃不到奶也不要著急,寶寶不會餓著的,開奶要多一點耐心,畢竟初乳是非常有營養的。

有的老人家看寶寶吃不到奶可能會很著急,就先拿奶瓶喂,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因為奶瓶的流速比母乳快,新生兒喜歡奶瓶以後,就不會吃媽媽的奶了,這就會造成“乳頭混淆”,非常難糾正。

2.皮膚褶皺

新生兒的皮膚在媽媽的羊水裡浸泡時間太長,所以有很多褶皺,出生後也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恢復,所以,給寶寶洗澡的時候,一定要把這些褶皺部位翻開來洗,洗完擦乾以後再撲上爽身粉,保持皮膚乾爽,主要是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部位一定要注意清洗。

3.指甲

新生兒的指甲長得很快,有老人說”沒滿月的寶寶不能剪指甲”,於是,新手爸媽們就買來手套給寶寶帶著,防止寶寶抓傷自己,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給寶寶戴上手套阻礙了寶寶探索世界的能力,新生兒的指甲也會藏汙納垢,及時修剪非常有必要。建議買新生兒專用指甲剪,注意不要修剪得過短。


4.乳咖

寶寶出生以後即使每天洗頭,頭上也會有一層硬硬的黃白色物質,這就是乳咖,有的寶寶乳咖減輕,後期會自行脫落;有的寶寶乳咖較重,可以用消毒後的植物油塗抹,再用嬰兒專用齒輕梳,乳咖就會慢慢脫落。千萬不要用指甲去摳,尤其是寶寶的囟門部位的乳咖或奶垢,以免細菌感染。

5.紅屁股

新生兒皮膚非常嬌嫩,稍有不慎就會紅屁股。新手爸媽一定要做好預防措施,寶寶尿了拉了要及時用溫水清潔乾淨,抹上護臀膏。萬一寶寶紅屁股了也不要慌張,每次清潔乾淨以後讓寶寶屁股晾一會,或者用吹風機吹乾,保持乾燥,抹上紅黴素軟膏或者紫草膏,也能幫助紅屁股恢復。

6.臍帶

新生兒的臍帶脫落短的需要2周,長的可達一個月。新手爸媽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最好貼上防水臍貼,或者避開臍部,洗完以後要注意吸乾水分,保持臍部乾燥。換尿不溼或穿脫衣物的時候,也一定要注意臍帶,不要人為將臍帶碰掉,以防感染。另外,每天注意消毒,防止臍部感染。

以上6點關於照顧新生兒的注意事項,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你好,我是希媽,多平臺自媒體人,致力於孕期知識分享、育兒知識分享,育兒路上,與你同行!喜歡我的問答,就點個關注唄,謝謝!

希媽育兒


照料新生兒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細節?

1、臍帶護理

出生後儘量少觸摸新生兒的臍帶,每天有75%的醫用酒精或碘伏消毒2次,給新生兒穿紙尿褲的時候,記得紙尿褲不要蓋到肚臍,以免寶寶尿液或糞便不小心沾染到肚臍創面。臍部要保持乾爽,不要被尿液或其他東西弄溼,如果不小心弄溼了,也應該立即更換。如果有紅腫或化膿,應該及時就醫。

2、吃奶後要拍嗝

新生兒腸胃發育不成熟,吃奶的時候很容易吸入空氣,所以無論是母乳餵養還是奶粉餵養,寶寶吃奶後,一定要給寶寶拍嗝,這樣可以減少寶寶胃部壓力,減少吐奶的次數,以防嗆奶。

3、皮膚褶皺處要保持乾爽

新生兒出生後,脖子、腋下、手臂、大腿根這些褶皺處一定要保持乾爽,洗澡的時候也要扒開來洗,必要時也可以用潤膚油擦在這些部位,尤其是脖子,寶寶吐奶或者出汗時很容易被淹紅。

4、勤換紙尿褲

新生兒的小屁屁也是護理的重點,一不小心很容易得尿布疹。爸爸媽媽平時要勤給寶寶換紙尿褲,換下紙尿褲後,無論是否有大便,最好用清水給寶寶擦洗小屁屁,保持小屁屁的乾爽,然後塗上護臀霜。

5、睡覺時不要給寶寶蓋得太厚

其實小寶寶不像我們以為的那麼怕冷,所以平時穿衣服的時候不要穿的太厚,睡覺時被子也不要蓋得太厚,不然很容易捂出汗來,這樣反而不利於寶寶的發育。

6、抱新生兒的時候一定要托住頭部

抱新生兒的最佳姿勢是橫抱,偶爾也可以豎抱,無論是哪種抱,最關鍵的就是要托住寶寶的頭部,讓寶寶的頭部和胸部有足夠的力量支撐,這樣對寶寶才不會有傷害。

7、不要用手摳頭垢

新生兒一般都會有頭垢,如果特別多的話,早上起來可以塗上茶油,傍晚洗澡的時候用清水洗掉。千萬不要看到很髒,就用手去摳掉,這樣很容易感染的。

8、勤剪指甲

有的爸爸媽媽為了預防新生兒抓傷自己的臉,就給新生兒套上手套。其實我認為這樣不好,而且也沒必要。還不如給寶寶勤剪指甲。

以上這幾點我認為比較重要的,可能會有疏漏,有需要補充的,請到評論區進行點評補充,謝謝!


二寶媽咪的育兒時光


你好,我是兒科醫生小果,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新生兒看似是成人的縮小版,但卻有自己所特有的生理現象。

新生兒的一些正常的生理現象,由於育兒觀念落後,很容易被看作是一種病理現象,而去給予過度的治療,反倒對寶寶造成危害。



那麼,寶寶都有哪些看似異常其實正常的生理現象:

假月經

新生寶寶在生後的幾天會出現陰道少量出血,不必擔心,這是寶寶體內的雌激素撤退所造成的,一般持續兩三天後會自行緩解。


馬牙

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人覺得馬牙是寶寶的一種病理現象,會造成寶寶哭鬧、奶量下降。

甚至有一種說法:挑破馬牙,寶寶的這些症狀就會緩解。

這個說法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

馬牙是堆積的上皮組織,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慢慢消退。

如果挑破馬牙,會造成細菌感染。


新生兒紅斑

新生寶寶出生後一兩天,會突然發現全身長滿紅斑,尤其在第一次洗澡之後。

有些媽媽看到以後會很害怕,寶寶這是怎麼了?

這是新生兒紅斑,持續1-2天后逐漸消退,出現脫屑,以足底、足心及皺褶處多見,脫屑完畢後,皮膚呈粉紅色。

目前具體原因尚不明確,但可能跟羊水的浸泡和環境過於乾燥或過熱有關,無效特殊處理,會自行解決。



我是兒科醫生小果,科普文作者,三甲醫院兒科醫生,二寶寶媽媽,歡迎關注瞭解更多育兒知識

兒科醫生小果


您好,我是育兒達人小書蟲媽媽,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很高興為您解答這個問題。昨天我剛好寫了一篇文章關於如何照顧新生兒的問題,我總結了自己的實際經驗,我認為照顧新生兒應該從以下8點出發:

1.為新生寶寶營造舒適的居家生活環境

父母們應該為寶寶營造一個舒適的居家環境,室溫最好保持18-22度,每日堅持開窗通風換氣兩次,每次30分鐘,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2堅持母乳餵養

母乳是新生寶寶最科學、最合理的食品,母乳的作用是任何代乳品都無法比的。母乳中富含易於新生寶寶消化吸收的蛋白質、脂肪和糖,還含有大量免疫物質IgA和具有殺菌作用的物質溶菌酶。這些物質可以保護嬌弱的寶寶不易患病,還可預防寶寶過敏。特別是初乳中含有的免疫物質最多。

3.保持新生寶寶鼻腔的通暢

每天可用小棉籤蘸嬰兒油,清除寶寶鼻腔的汙物,動作一定要輕柔,小心扶住寶寶的頭,不要讓寶寶晃動。

4.小心護理新生寶寶的眼部

媽媽在分娩過程中,胎兒通過產道,眼睛易被細菌汙染,有些新生寶寶眼部分泌物較多,因些爸媽們要注意眼部護理。如果寶寶眼睛有分泌物,可用乾淨的小毛巾或棉籤蘸溫開水,從眼內角向外輕輕擦試。

5.細心護理新生寶寶的臍帶

新生兒的臍帶護理很重要,每天保持寶寶臍帶的乾燥,不要弄到水,每天洗浴後要用75%酒精消毒,而且和無菌紗布包紮。如果臍帶發紅,有帶臭味的或膿性分泌物等,有可能臍部感染,應立即請醫護人員協助處理。

6.小心護理新生寶寶的耳道

父母給寶寶洗澡時,注意不要將汙水弄入寶寶耳內,洗澡後應用棉籤擦乾寶寶的外耳道及外耳。還要注意清潔寶寶耳背,預防發生溼疹皸裂。

7.小心清除新生寶寶的胎脂

新生寶寶的皮膚都會覆蓋著一層灰白色胎脂,有保護皮膚和防止散熱的作用。產後6小時可用消毒植物油或溫開水輕輕擦去。

8.勤換尿布

父母應該給新生寶寶選用透氣柔軟,吸水性強的尿不溼或尿布,寶寶便便後要及時清理更換,同時寶寶便後,要用溫水清潔小屁股,防止寶寶紅屁屁。

以上八點是我在照顧兩個寶寶時得出來的經驗,希望可以幫到您。

小書蟲媽媽:高級育嬰師,育兒達人,十年幼教經驗,專注育兒,孕產話題。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感謝您的閱讀,點贊和轉發,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