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貪錢的楊震

現在官場有沒有不貪錢的清官?估計90%以上的人認為沒有。不管你信不信,歷史上有這麼一位“清官”,他就是楊震。

東漢年間,漢和帝之後,因繼位皇帝幼小,鄧綏太后臨朝稱制,鄧太后有個兄弟鄧騭(zhì),任車騎將軍,總攬兵權。鄧家兄妹一主內一主外,知書達理,懂得治國,經營東漢十六年,硬生生把搖搖欲墜的東漢拉了回來。

110年,大將軍鄧騭任用了幾個好乾部,其中就包括楊震。楊震(約60年-124年),字伯起,弘農華陰人(今陝西華陰市),東漢時期名臣。楊震當時五十餘歲,教書二十多年,一直沒有當官,時稱“關西孔子楊伯起”。按常理楊震快六十歲的人,古代也算是高壽了,官場應該沒有機會了。但是,鄧騭任人唯賢,把楊震納為幕僚不久,又任命他為荊州刺史、東萊太守(今煙臺),後又入京任司徒、太尉,位列三公。

楊震在從荊州去東萊赴任的路上,經過昌邑(今山東濰坊昌邑市),昌邑縣令王密是楊震的老同事,楊震曾舉薦王密為秀才。王密不忘師恩,晚上帶著黃金十斤來拜訪楊震,想表達一下心意。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你怎麼就這麼不瞭解我呢?王密的回答也相當應景:“暮夜無知者。”天黑沒人看見。楊震又說:“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者!”王密羞愧而出。這就是成語“

暮夜卻金”的典故出處。楊震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四知論也成為千古名言。

楊震為什麼不收錢?大膽推測一下:一是禮太重。按照古今換算,王密所帶的黃金摺合現在約5斤,其實還是挺重的。本來敘敘舊的事,上來就來這麼一套,顯然另有所求(昌邑離東萊郡駐地較近,當時應屬東萊太守管轄)。二是楊震對自己要求嚴。畢竟五十多歲的人了,人生如此,夫復何求?不如求個子孫安好。後來楊震任涿郡太守,有人建議楊震置些產業,楊震不同意,說:“使後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留財不如留人,楊震後世子孫均平安無事,之後“弘農楊氏”成為一大名門。據考證,隋朝開國皇帝楊堅是楊震十四世孫。

楊震一句“清白吏子孫”,優良家風代代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