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宗懋院士版本《中國茶經》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 茶業復興

新书| 陈宗懋院士版本《中国茶经》

商品詳情

新书| 陈宗懋院士版本《中国茶经》

陳宗懋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茶葉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楊亞軍 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茶葉學會理事長,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新书| 陈宗懋院士版本《中国茶经》

中國茶經16開精裝 作者:陳宗懋, 楊亞軍

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的茶學百科全書,首版至今,累計印數超過100,000冊。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國家農業部茶產業首席科學家楊亞軍領銜集全國數十位茶學專家權威進行全面修訂,歷史三年,修訂篇幅超過40%內容更全面,更豐富,更權威!

新书| 陈宗懋院士版本《中国茶经》

《中國茶經》是茶葉領域總結前人成果和近代茶科學、茶文化學研究進展的一部專著。自1992年問世以來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肯定與推崇。由於該書涵蓋了茶的起源、茶性、茶類、茶技等茶學的多個領域,同時也包括了茶史、茶飲、茶詩、茶畫、茶歌、茶舞、茶事典故等茶文化學的多項內容;它既屬自然科學,又涵蓋人文和社會科學;同時在編寫方法上採用既有基礎理論方面的新進展,也重視與生產實際的結合,因而實用價值較高,它不僅適於茶葉專業人員閱讀,對歷史文化工作和研究者也有參考價值。

至今《中國茶經》已續印二十多次,發行近十萬冊,讀者面之廣為茶葉專業書籍中所鮮見。為此,《中國茶經》在1998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以及上海市和浙江省的諸多獎項。

儘管《中國茶經》獲得諸多的榮譽和獎勵,但畢竟已出版了近20個年頭。現代茶葉科技高速發展,新技術、新成果大量湧現,茶葉新產品日新月異,原版《中國茶經》亟待增補新內容。為此,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與上海文化出版社經過共同努力,對1992年版《中國茶經》進行了一次全面修訂。

新版重點充實了茶葉新產品,無公害有機茶的栽培、設施農業和茶葉質量安全與檢測;強化了茶文化內容,增補了茶葉經濟篇;並對茶史、茶具等有關章節作了更正和調整,使內容更加適應時代的需要。由於內容的擴充,全書字數增加了30%以上。希望通過再版能引起更多讀者的關注,並對我國茶產業的未來發展作出貢獻!

新书| 陈宗懋院士版本《中国茶经》

目錄

原版序一

原版序二

原版前言

前言

凡例

茶史篇

一、茶樹的起源及演變

(一)茶樹起源的佐證

1.早的茶字

2.先前的茶樹

3.古的茶文物

(二)茶樹的原產地

1.原產地的爭議

2.中國西南部是茶樹的原產地

3.中國的野生大茶樹

(三)茶樹的起源與演化

1.茶樹起源的推論

2.茶樹的演化

3.茶樹傳播途徑的推測

4.茶樹的生態類型

二、古代茶事

(一)六朝以前的茶事

1.巴蜀是茶葉文化的搖籃

2.茶業重心的東移

(二)隋唐五代茶業的興起

1.唐代的茶葉產地

2.唐代的茶葉生產和貿易

3.唐代茶政、茶學和茶葉文化的發展

4.唐代茶業發展的主要原因

(三)宋元茶業的發展

1.茶業重心由東南移

2.團餅茶向散茶過渡

(四)明清茶事

1.散茶的興起和製茶的革新

2.古代傳統茶學的終結

3.茶業向近代轉變的過程

三、茶類的發展與演變

(一)製茶技術發展與茶類演變

1.從生吃到生煮羹飲

2.從生煮到燒烤後煮飲

3.從直接利用鮮葉到原始曬青

4.從原始曬青到原始炒青、烘青、蒸青及蒸青餅茶

5.從蒸青造形到龍團鳳餅

6.從團餅茶到散葉茶

7.從蒸青到炒青

8.從綠茶發展至其他茶

9.從素茶到花香茶

10.從傳統產品到新產品開發

(二)歷代貢茶

1.貢茶的起源

2.唐代貢茶

3.宋代貢茶

4.元、明、清代貢茶

四、茶葉產區的劃分

(一)中國曆代茶區的劃分

(二)中國現代茶區的劃分

五、茶葉貿易的發展與演變

(一)古代茶葉貿易的發展與演變

1.唐以前的茶葉貿易

2.唐代茶葉貿易

3.宋代茶葉貿易

4.明清茶葉貿易

(二)古代的茶政和與少數民族地區的溝通

1.榷茶

2.茶引

3.茶馬互市

4.茶馬古道

(三)近現代中國茶葉貿易

(四)當代中國茶葉貿易的崛起

六、當代中國茶葉生產的發展

(一)當代中國茶葉生產的發展趨勢

(二)當代中國茶葉生產的特點

1.茶葉生產穩定發展

2.名優茶大發展,重視安全質量,茶葉品質不斷提高

3.茶葉佈局日益合理,生產向優勢區域集中

4.六大茶類實現均衡發展

5.茶葉加工與包裝開始走向全程清潔化生產

七、茶業科技

(一)近代茶業科技的建立

(二)近代茶業科技人才的培養

(三)近代茶業科技的發展

1.育種栽培方面

2.製造方面

3.化驗方面

4.技術推廣方面

(四)現代茶業科技的成就

1.茶業科技的復甦

2.現代茶業科技的起步

3.現代茶業科技的發展與成就

八、茶學教學

(一)近代茶學教學的誕生

(二)現代茶學教學的發展

茶性篇

一、茶樹形態特徵

(一)植株

(二)根

(三)莖

(四)葉

(五)花、果實和種子

二、茶樹的生物學特性

(一)茶樹的生育特點

1.茶樹的個體生育週期

2.茶樹的年生育週期

(二)茶樹器官的生育特性

1.種子的萌發生長

2.根系的生長活動

3.新梢的形成和生長

4.葉片的生長特點

5.花果的生育過程

(三)茶樹生育的相關特性

1.茶樹樹冠與根系生長的相關性

2.茶樹莖葉與花果生育的關係

3.茶樹個體與群體的生長關係

三、茶樹生理特性

(一)茶樹光合作用

1.茶樹光合作用的基本規律

2.茶樹光合產物的累積、運轉與分配

3.環境因素對茶樹光合作用的影響

4.栽培措施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二)茶樹呼吸作用

1.茶樹不同部位的呼吸強度

2.茶樹新梢的呼吸強度

3.茶樹根、莖的呼吸強度

4.茶籽萌發過程中的呼吸強度

5.茶樹呼吸作用與環境條件的關係

6.茶樹內在因素對呼吸作用的影響

(三)茶樹營養生理

1.茶樹體內的礦質元素

2.茶樹所需的大量礦質元素及其生理功能

3.茶樹微量礦質元素及其生理功能

(四)茶樹水分生理

1.茶樹各器官中的含水量及其變化

2.茶樹吸收水分的機理

3.茶樹的蒸騰作用

(五)茶樹休眠及其生理

1.茶樹的休眠現象

2.茶樹休眠的生理特徵

3.茶樹休眠與耐寒性的關係

(六)茶樹繁殖的生理特點

1.茶籽萌發生理

2.茶樹營養繁殖的生理特性

3.茶樹組織培養的生理基礎

四、茶樹鮮葉的生化特性

(一)多酚類物質

(二)咖啡鹼

(三)遊離氨基酸、蛋白質和酶

(四)色素

(五)礦質元素

(六)芳香物質

(七)碳水化合物

(八)維生素

(九)類脂

(一〇)有機酸

五、茶樹的遺傳、變異與分類

(一)茶樹的染色體

(二)茶樹的遺傳

1.茶樹質量性狀的遺傳

2.茶樹數量性狀的遺傳

(三)茶樹的變異

1.可遺傳的變異

2.不可遺傳的變異

(四)茶樹植物的分類

1.茶樹植物分類的沿革

2.對茶樹種和變種的認識

六、茶的藥理特性

(一)茶作傳統藥用的方法

1.茶療

2.茶的二十四功效

(二)茶對人類疾病的療效

1.茶的藥用成分

2. 茶對人體的保健功效

茶產品篇

一、茶葉分類

(一)歷代茶葉類別概要

(二)現代中國茶葉類別的劃分

1.茶葉品類的命名

2.茶葉的幾種分類法

(三)基本茶類概述

1.綠茶

2.紅茶

3.烏龍茶

4.白茶

5.黃茶

6.黑茶

(四)再加工茶類概述

目錄太長,具體見實物書,以下省略................

部分內容展示

新书| 陈宗懋院士版本《中国茶经》
新书| 陈宗懋院士版本《中国茶经》新书| 陈宗懋院士版本《中国茶经》
新书| 陈宗懋院士版本《中国茶经》

END

新书| 陈宗懋院士版本《中国茶经》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