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元帅为我签发的两张毕业文凭 口述


开国元帅为我签发的两张毕业文凭 口述/黄巨宽 整理/吴宽宏


开国元帅为我签发的两张毕业文凭 口述/黄巨宽 整理/吴宽宏

如今年轻人的大学毕业文凭,无不是大学校长签发,而我所上的两所大学的毕业文凭,却是由赫赫有名的开国元帅叶剑英、罗荣桓以及开国上将肖克等人给我亲笔签发。这两张文凭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政大学毕业文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毕业文凭”,每当我翻看这两张部队军事院校的毕业文凭,久久凝视着开国元帅叶剑英、罗荣桓,开国上将肖克、朱良才,开国中将莫文骅等人的名字时,脑海中就会清晰地闪现出这些高级将帅亲切和蔼的面容和那段如火如荼的激情岁月。

我于1921年12月出生于陕西省清涧县,1934年11月,13岁的我参加了革命,1935年10月我成为红十五军团73师224团的一名战士,1937年12月我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9月到1947年10月,我在冀鲁豫军区先后任支部书记、政委时,被组织上选派前往位于石家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政大学深造学习,并成为该校的第一期学员。

当时,华北军政大学刚刚组建成立,毛主席亲自点将,让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叶剑英担任校长兼政委。毛主席还提出了明确的办学要求:“要理论联系实际,直接为战争服务”。我记得这所大学,是由晋察冀军政干校、步兵学校,以及原晋冀鲁豫的军政大学、陆军中学、青年教导团总共五个部门合并而成的。在成立大会上,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滕代远代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军区正式宣布学校成立和人员任职的命令。这所学校设有政治、教育、校务三个部和校长办公室。我和其他学员虽说都分别来自各个部队,以前相互之间也不认识,但为了一个共同的学习目的走到一起后,大伙儿很快就熟悉了,并一同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在校学习期间,我曾多次见到过叶剑英校长、肖克副校长、朱良才副政委等校领导,并聆听过几位校领导为我们学员所作的政治报告。学校教员也带领我们学习了攻坚战、山地战、水网稻田战、河川战训练,并进行了炮、工、摩托等专业学习训练。1949年3月,我们这第一期学员顺利毕业时,我领到了印有毛泽东题词“为人民服务”和叶剑英、肖克、朱良才共同签署的毕业证书。在这张非常珍贵的毕业证书上方,还印有政治口号和“军大”标志,并盖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政大学关防”字样的印章。由于当时新中国尚未成立,因而在时间落款上还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三月”。

毕业后,我被组织上选拔留校,担任学校三总队政治协理员。直到1951年9月,我才离开华北军政大学,先后任解放军三十一步校三大队副政委和武汉军区预备师23团党委书记。

1958年2月,我有幸得到了第二次集中学习的好机会,成为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二系五班学员。当时的政治学院院长兼政委是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副院长是莫文骅。创办政治学院,在我军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政治学院是军队的高级党校,政治学院的创建与发展,始终受到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重视和关怀。中央领导同志和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各方面的知名人士经常来学院作报告和演讲。全院上下政治热情高,学习空气浓厚。我也同大家一道,夜以继日地发奋学习,愉快地度过了两年零四个月的在校学习生活。

1960年6月10日,我在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期满,经过毕业考试成绩合格,院长罗荣桓、副院长莫文骅给我签署了第00589号毕业证书。随后我被任命为解放军第二炮兵师政治部副主任,直到1964年12月转业回地方工作。1984年11月,我从陕西省钟表工业公司党委副书记岗位上离休至今。

在多年的军旅生活及转业到地方后的工作经历中,我曾多次变换居住地点。每次搬家时,我都会扔掉不少的东西,但这两张军队院校毕业证书,我却始终珍藏完好、丝毫未损。我经常给子孙们说,这就是我们家的传家宝,但愿我的子孙们能够看到它时,体会到今日和平安定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不断激发为伟大祖国现代化建设奉献力量的勇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