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大陸“落榜”:IPO申請失效、多個辦事處關停 或虧損10億美元

忙於上市的嘉楠耘智、億邦國際和比特大陸先後折戟港交所。3月26日,比特大陸赴港IPO的申請將正式宣告過期失效。此前,比特大陸於2018年9月26日向港交所遞交IPO招股書,6個月後也成為了一名“落榜生”。


比特大陸“落榜”:IPO申請失效、多個辦事處關停 或虧損10億美元

柒財經旗下互聯網金融新聞中心瞭解到,曾經日進斗金的比特大陸正在走下坡路。在下坡的同時,比特大陸這輛“汽車”突然剎車失靈,業務急速萎縮。

資料顯示,比特大陸的核心業務為礦機銷售。加密貨幣市場的急劇下滑,導致的結果就是挖礦行業急速倒退,作為礦機巨頭的嘉楠耘智、億邦國際與比特大陸業績大幅下滑,IPO申請也都以失敗而告終。

01

業務萎縮:裁員比例高達50% 關停多個辦事處

事實上,經歷了2018年的快速擴張之後,比特大陸也已經意識到欲速則不達,並開始,開始削減其總部辦公室團隊成員,包括專注於採礦設備、人工智能和挖礦工具業務的員工。同時,比特大陸多個辦事處也先後關停。

此前有報道稱,比特大陸已停止其在德州米拉姆縣(Milam County)的挖礦業務。而在2018年8月,比特大陸才剛宣佈在米拉姆縣建設全新的區塊鏈數據中心,總投資5億美元。比特大陸當時稱,初始運營計劃在2019年初開始,最終為米拉姆縣創造約400個工作崗位。

不過,最終成為過眼雲煙。據互聯網金融新聞中心不完全瞭解,比特大陸已經關停了以色列辦事處、阿姆斯特丹辦事處等多個辦公場所或辦事處。在關閉辦事處的過程中,比特大陸也裁減數十名海外辦事處的員工。

而在國內,比特大陸也不好過。有媒體報道稱,2018年年底,比特大陸完成一輪大規模裁員,裁員範圍包括區塊鏈、人工智能、芯片等多條業務線。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裁員規模可能高達50%,但即使未達到這個數字,裁員比例也相當之高。

作為排名靠前的礦機生產商,2017年比特大陸員工尚不足300人。在經歷2018年的擴張後,比特大陸2018年8月份足足有3000名員工,暴漲10倍。在裁員後,比特大陸的員工總數已縮減至1000多人。

不過,這一說法遭到比特大陸方面的否認,並稱“外界傳聞不實,系比特大陸視業務發展情況,進行的年末正常人員調整。”但比特大陸未透露所謂人員調整的數字與比例。事實上,除了比特大陸在裁員,其投資的多個子公司也在縮減團隊人數。

在業務方面,根據比特大陸此前公佈的招股書,其收入來源分別為礦機銷售、礦池運營、礦場服務、自營挖礦以及其他。其中,礦機銷售為主要收入板塊,收入佔比連續3年佔比過半。值得關注的是,2018年這一數字達到了2.26億美元,佔比接近90%。

不可避免的是,挖礦業務萎縮必然導致礦機生產商陷入窘境。這一狀態在招股書中已有所體現。2018年上半年,比特大陸礦機銷售收入為2.21億美元,同比增長13.8%,比2017年的101%增速可謂“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底下”。


比特大陸“落榜”:IPO申請失效、多個辦事處關停 或虧損10億美元

這意味著,在單一的收入模式背後,比特大陸的核心業務增長速度放緩。而比特大陸礦機銷售收入遠超礦池運營、礦場服務、自營挖礦等比特大陸其他收入板塊,其收入佔比甚至為其他收入板塊總和的3至9倍。

互聯網金融新聞中心發現,海外市場是比特大陸的主要收入來源。招股書顯示,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公司海外銷售收入分別佔總收入的比例為65.3%、 51%、51.8%及62.8%。而隨著比特大陸關停海外辦事處,其收入也必將進一步萎縮。


比特大陸“落榜”:IPO申請失效、多個辦事處關停 或虧損10億美元


02

現金持續流出:營收狂跌 虧損或超10億美元

結果很明顯,裁員、縮減開支成為必然。從早前比特大陸所公佈的招股書中可以窺得一二。招股書顯示,比特大陸的現金流入速度已經遠遠跟不上現金流出速度。其中,僅在2018年上半年,其現金流入為3.82億美元,而現金流出則為6.22億美元。

2018年第二季度,比特大陸已經開始轉向虧損。據《財經》雜誌報道,比特大陸2018年第二季度由盈利轉入虧損。考慮到它的招股書中稱2018年上半年調整後達僅10億美元,第二季度比特大陸如果虧損,其營收可能出現了斷崖式的下跌。

事實上,比特大陸在招股書中表示,“加密貨幣的市價波動可能會對我們的業務以及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當前,比特幣價格在4000美元上下波動,虛擬貨幣市場低迷,挖礦產業同樣如此,而比特大陸的礦機仍有10多億美元的庫存。

有消息指出,比特大陸在2018年第三季度虧損了約5億美元。據格隆彙報道,有虛擬幣界人士在海外社交媒體爆料稱,比特大陸第三季度虧損7.4億美元。不過,這一說法並未得到比特大陸方面的證實。

生產過剩,銷售不出去,是比特大陸面臨的最大問題,曾經的日進斗金儼然成為“黃柯一夢”。2018年第四季度對比特大陸來說更不好過。加上投資BCH的損失,比特大陸2018年全年或虧損超過10億美元。

除了主營礦機業務,比特大陸還需要面臨的是監管問題。2018年1月,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曾要求各地整治辦積極引導轄內企業有序退出“挖礦”業務。

同時,央行也多次強調虛擬貨幣風險。2018年12月,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談到虛擬貨幣時強調,無論ICO還是STO在中國本質上都是非法金融活動。而與虛擬貨幣相關的挖礦業務,也與該類活動密切相關。

有媒體報道稱,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辦領導工作小組有關負責人曾在內部將比特幣“挖礦”企業定性為與實體經濟無關的“偽金融創新”。而要降低風險,監管將通過給地方辦施壓,收緊國內“挖礦”產業。

在IPO申請失效後,比特大陸發佈內部信稱,未來將在合適的時間,重新啟動上市工作。(文 / 劉新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