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一、穿越線路設計方案

橫斷山有什麼?我們為什麼要去橫斷山穿越?

1、橫斷山是中國美景最密集的地區

橫斷山南北走向分佈著七座巨大的山脈,六條大江,這七山六江從東到西分別是:岷山、邛崍山—夾金山—小相嶺、大雪山—錦屏山、沙魯裡山、芒康山—雲嶺、他念他翁山—怒山、伯舒拉嶺—高黎貢山;岷江、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

波瀾壯闊的群山、宏偉壯麗的峽谷、白雪皚皚的雪山、神秘巨大的冰川,關鍵是高山深谷相間排列,連片成群!在接近一百萬平方公里的範圍內,處處是美景!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2、橫斷山具有中國乃至世界最為複雜的地形地貌,自古以來“路難行”

橫斷山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清朝時一位名叫黃楙材的官員,他受四川總督丁寶楨的指派去西藏,面對橫在面前的一道道大山大河,發出了“這些山真是橫斷山啊”的感慨。正所謂:“橫斷山、路難行”!正因為路難行,橫斷山有很多地方都是極為人跡罕至的,但卻美景連連,這不正是我們穿越的絕佳選擇麼?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3、橫斷山是世界最具多樣性的地區

1)地貌多樣性,這個自不必說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2)氣候多樣性

在橫斷山能見到熱帶、溫帶、寒帶的景觀都濃縮在同一緯度的現象,這是因為橫斷山很多地方,高山峽谷的落差達到三四千米僅僅是小case而已,落差在五千米的地方,橫斷山地區多得是。

3)人文多樣性

包括民族、語言、文化的多樣性。橫斷山地區天女散花般的生活著31個民族,是非常典型的多民族融合地區,擁有世所罕見的各種婚姻形態,比如:“鑽帳篷”、“走婚”、“一妻多夫”,等等。民族風俗形態多樣、豐富,彝族的火把節、傣族的潑水節、佤族的摸你黑、傈僳族的闊時節,等等。

4)生物多樣性

橫斷山是全球36個生物多樣性地區中最熱點的區域,早在19世紀末就被西方人垂涎三尺,派“植物獵人”從橫斷山偷盜了大量的高山杜鵑、綠絨蒿,引發了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狂熱的栽種熱潮。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擁有全球1/2的野生高山杜鵑、1/4的報春花、1/4的龍膽、1/3的馬先蒿,全球獨有的白眉長臂猿、大熊貓、羚牛、滇金絲猴等等。橫斷山到處是生物學意義上的“島嶼”,是動植物的庇護所,是野生動植物最美麗的家園。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所以,這樣的橫斷山,怎麼能不去穿越呢?

橫斷山地域很廣,我們這次設計的線路是最有趣、最好玩、景觀最突出、人文歷史最深厚的線路。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二、穿越行程規劃

2019年3月7日 成都麓山國際安珀酒店集結

DAY 1 成都安珀酒店——白熊溝

行駛里程:277公里

住宿:白熊溝入口處露營

目標:飽覽漢源湖、大渡河大峽谷、白熊溝、大瓦山風光,白熊溝徒步探險

DAY 2 白熊溝——邛海賓館

行駛里程:260公里 其中省道173公里,縣鄉道48公里(靈山古道),高速39公里。

住宿:邛海賓館

目標:沿靈關古道,穿越瀘沽峽,觀賞孫水關、潮音寺、天皇寺,參觀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沈家宗祠。瞭解靈關古道、涼山州深厚歷史文化。

DAY 3 邛海賓館——麂子溝——邑度酒莊——浪巴鋪土林

行駛里程:423公里

住宿:根據車隊行進情況,或者雅礱江邊露營,或者住邑度酒莊賓館,或者住浪巴鋪土林賓館。

目標:領略雅礱江壯闊美景,穿越小相嶺之犛牛山,觀賞雲南元謀土林奇特地貌。

DAY 4 浪巴鋪土林——喜洲鎮

行駛里程:315公里

住宿:喜洲董苑

目標:蒼山洱海,雙廊古鎮,喜洲古鎮,下關古鎮,既有風情萬種的自然風光,又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大理。拜訪白眉長臂猿保護組織——與科學家座談,瞭解橫斷山生物多樣性及生物保護的科學知識。

DAY 5 喜洲鎮——魯史鎮

行駛里程:335公里

住宿:露營或者魯史鎮尋找旅館

目標:深入瞭解南方絲綢之路千年重鎮魯史鎮,體會歷史文化、世事變遷的厚重。

DAY 6 魯史鎮——魯掌鎮

行駛里程:405公里

住宿:露營或者魯掌鎮尋找民居

目標: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深入瞭解

DAY 7 魯掌鎮——片馬鎮——聽命湖——百花嶺長臂猿保護基地

行駛里程:200公里

住宿:長臂猿保護基地露營

目標:駝峰航線紀念館,聽命湖,長臂猿保護基地

DAY 8 長臂猿保護基地——大塘村——騰衝

行駛里程:320公里

住宿:騰衝酒店

目標:大樹杜鵑

DAY 9 騰衝——昆明

行駛里程:640公里,全程高速

住宿:昆明酒店

目標:告別晚宴


三、穿越車輛及人員要求

核心段穿越補給要求

核心段穿越,油料補給要求每車至少要帶200升油料。整個車隊至少三臺車要攜帶300升油料。水按每人每天4升消耗量準備,(包括飲用、做飯、生活用水全部),每人至少攜帶5天用量20升水。食品按5天準備。

裝備要求

1、車臺、手臺:每車必備。有條件的,每車配備一個手持GPS,或者手機上裝載奧維地圖。

2、前後拖車鉤,拖車繩:每車必備。拖車繩長度不能少於15米。

3、每車必備一條備胎,氣泵,拆裝輪胎的工具,修補、更換輪胎的工具,鐵鍬,每車必備。

4、全套露營裝備,每人必備。

5、防寒衣物:露營裝備及防寒衣物至少要能抵禦零下十度的低溫。

6、預防高反的藥物、預防蚊叮蟲咬的藥物。

車輛要求

1、四驅越野車,城市SUV不接受。

2、車況良好,穿越前做過全面檢查。二十年車齡以上的老車不接受。

3、車輛裝配越野輪胎,光板胎、公路胎不接受。

人員要求

1、至少三年以上的越野經驗,包括但不限於長途穿越(例如丙察察類型的穿越)、無人區穿越(例如羌塘、可可西里的穿越)、沙漠穿越(例如騰格里、巴丹吉林的穿越)等等。

2、身體健康,體力充沛。大瓦山、聽命湖需要徒步爬山,爬山單程距離大約6公里左右。

四、穿越行程亮點

攝影風光:

1、漢源湖:是2010年在大渡河漢源段建設的瀑布溝水電站形成的,在漢源、石棉、甘洛三縣境內形成84平方公里水面的西南最大的人工湖。湖長72公里,最寬處達7公里,最大水深186米。高峽出平湖、碧水照蒼山。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2、大渡河大峽谷:

大渡河大峽谷屬於嶂谷,嶂谷在我國的大型峽谷中並不少見,例如太行山大峽谷即屬典型的嶂谷,但大渡河水量浩大,年徑流量約480億方,而黃河的年徑流量也不過300多億方,在這樣的大型河流上發育如此壯觀的嶂谷式峽谷則相當罕見。只不過現在修了水庫以後,峽谷內浩蕩洶湧的水流已經是過往雲煙了。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金口大峽谷兩岸的支溝,無一例外的都是呈絕壁深澗一線天的隘谷,其谷底寬度常常不足20米,而兩岸崖坡高數百米至千米。

例如大渡河左岸的深溪溝、老昌溝、白熊溝、丁木溝、順水河,右岸的毛不耳溝、寶水溪等,這些景色極為綺麗的支溝隘谷,是徒步穿越、溯溪或降溪探險的絕佳勝地。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徒步探險、攝影

1、白熊溝: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2、大瓦山:遠望大瓦山,如突兀的空中樓閣,又如疊瓦覆於群山之巔,與國家森林公園瓦屋山、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峨眉山遙相呼應,成三足鼎立之勢,景色奇絕,極其壯觀。從峨眉山頂望去,大瓦山像一隻巨大的諾亞方舟,船舷高聳在雲海之中。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考古及攝影:

1、孫水關、潮音寺

公元965年 (北宋乾德三年),宋滅後蜀,本欲乘勝南下攻取雲南的大理國。豈料宋太祖趙匡胤“惡其地崎嶇”,經深思熟慮後,用玉斧在蜀地地圖上,沿大渡河畫了一條線:“此外非吾所有也。”北宋大軍勒馬大渡河,是吸取了唐帝國幾次深入大渡河以南征伐南詔、因山高路險而幾乎全軍覆滅的慘痛教訓。當年被趙匡胤視為畏途、從而打消覬覦之念的,主要是大渡河以南的靈關古道上,最為險惡崎嶇的甘洛至冕寧瀘沽的路段。

南方絲綢之路在四川境內西線的路段,西漢稱靈關道。這是在先秦時期一條斷斷續續存在的野徑的基礎上,於西漢時期貫通成型的通道。行進在靈關道甘洛至冕寧瀘沽路段,因氣候多變、地形複雜、人跡渺無而險象環生,因語言不通、部落阻撓而危機四伏。長約兩公里的令行人“俯視魂搖”的瀘沽峽,便坐落在這條路段上。

俯視魂搖峽中水

從冕寧瀘沽鎮開始進入靈關古道,這也是當年太平天國悍將賴裕新、長征時期紅軍將領張愛萍左權北上的方向和路線。車行約三公里,便進入了瀘沽峽。 據《讀史方輿紀要》載:“瀘沽關,即瀘沽峽,兩山壁立,峽深百餘丈,闊不盈尋,孫水流其中,淙淙有聲,人行東山嶺上,俯視魂搖。”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瀘沽峽南北兩山對峙,峽谷裡奔流著安寧河東源孫水河。放眼望去,瀘沽峽北岸的拱頭山,狀若蟠桃,山形舒緩豐滿,但接近孫水河的山麓卻陡峭壁立,如斧劈刀削。南岸的伏頭山,其山勢峻峭巍峨,遍山怪石嶙峋林木稀疏。兩山對峙,滔滔孫水如久困深山憋足了勁的蛟龍,硬生生地從兩山之間掙扎而出。

瀘沽峽最窄的峽口,就是靈關古道上的軍事要隘孫水關。佇立在公路邊的孫水關遺址俯視,只見孫水河床呈深切的V字狀。由於河道在這裡猛然收窄,異常湍急的河水,撞擊著河裡堆壘的從兩岸山體崩落下來的巨大岩石,激起如雪的浪花和成輪的流沫,令人目眩神移。

孫水關遺址下面,一座古寺近些年恢復重建。《冕寧縣誌》載:“昔有潮音寺”,潮音寺建在一塊平坦的岩石上,碧瓦紅牆,翹角飛簷。在潮音寺後禪院的“觀峽亭”內倚欄而望,由於距河面更近,只見激流從谷底巨石的罅隙中噴出,發出低沉的轟鳴,如雷聲經久不息。潮音寺之名,可能是因此而來吧。

冕寧瀘沽鎮歷來是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孫水關是其獨一無二的門戶。因此,北臨孫水河南倚伏頭山的孫水關,便控扼著靈關古道上的這一咽喉之處,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如果說南方絲綢之路進出古蜀之地,其北大門劍門關有一夫當關之雄,其南大門孫水關則有“丸泥封關”之奇。

遺憾的是,因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修築瀘沽至越西的公路,擋道的孫水關被拆掉。如今孫水關遺址上,坐落著一尊高約兩米、正面約呈四方形、造型簡單的紀念碑。而與它近在咫尺的,是一尊比它高出許多的新塑的普賢菩薩像。曾經肩負歷史使命的孫水關讓賢了,讓位於人們認為更能夠帶來平安和好運的神仙。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名人薈萃留墨寶

有勝蹟就有名人薈萃,有奇觀就有騷人墨跡。古往今來,這裡既有將士的金戈鐵馬,也有名流的風雲際會。

孫水河南岸的伏頭山,當地百姓又稱為啞泉山。在距孫水關不遠處,曾有一幅“禁止啞泉不可飲”的摩崖石刻。相傳為諸葛亮南征孟獲時,士兵飲用了在此處的一眼泉水後,竟說不出話了。後經當地土著指點,士兵們喝了另一眼泉的水才得以發聲。於是諸葛亮令人勒石以警示蜀軍將士及過往行人。原石刻因年代久遠而字跡漫漶,冕寧知縣徐建於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另刻。

傳說伏頭山上棲有雌雄孔雀,常浴此泉,泉因此含毒。而當代有研究者認為,泉水有毒,是被飛禽走獸的排洩物汙染所致。這一眼“啞泉”現在仍汩汩出水,當然,它早已無毒,因此當地百姓又為其取了一個動聽之名——“龍泉眼”。

距孫水關遺址約百米開外的公路南側,有一塊幾丈高、剖面平整光滑的石壁,人稱觀音巖,上邊薈萃了歷代文人墨客的石刻書法。其中的“西南形勝”四字,原刻於明萬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其間於清嘉慶二十三年戊寅季秋重刊。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的“山水奇觀”四字,字體古樸,筆力遒勁。

清代著名書法家史致康途經小相嶺和瀘沽峽,面對這雄奇蒼涼、古風盎然的景緻,情不自禁地賦聯:“相嶺孤松,東西南北風債主;瀘峽怪石,春夏秋冬水冤家”。他在此留下的墨跡,是題刻於清咸豐四年(公元1854年)的一個直徑兩尺多的“龍”字。這個狂草書就的“龍”,酣暢奔放,彷彿自天而降的蛟龍,欲撲進峽谷的水晶宮裡。史致康題刻此字,是因為此前一百多年來,一直有“乾隆夢遊孫水關”的傳說。這個傳說曾一度令瀘沽峽蜚聲海內,自然也令渴求功名的史致康心潮起伏、浮想聯翩,故慨然命筆。

當然,過往於瀘沽峽,進出於孫水關,更多的是絡繹不絕的馬幫和征戰戍邊的士兵。矮小卻耐力強善負重的建昌馬,馱著絲綢茶葉遠赴異域,在瀘沽峽只留下無影無蹤卻又穿越時空的鈴聲。蔽日的旌旗和林立的刀戟,伴隨著士兵的吶喊怒吼,已化為孫水河拍岸的驚濤,永遠迴盪著那個時代的強音。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司馬相如“橋孫水”

靈關道開鑿於西漢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其線路在四川境內大致是成都—邛崍—名山—雅安—滎經—漢源—甘洛—越西—喜德—冕寧瀘沽—西昌—德昌—會理—攀枝花。由瀘沽峽想到靈關道,撫今追昔,不得不懷念一位開路先鋒。他,便是當年出使西夷的那位大名鼎鼎的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

被尊為“賦聖”的司馬相如,由於文學的成就過於輝煌,其造福西南地區百姓,在險山惡水間修橋鋪路的壯舉,在《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裡,僅有“(相如)通零(靈)關道,橋孫水以通邛都”寥寥數語。

當北匈奴的進攻被平息後,經略西南的戰略擺上了大漢王朝的議事日程。具有遠見卓識的司馬相如力排眾議,最終堅定了漢武帝大膽開拓疆域,打通西南地區,成就一番雄圖霸業的決心。被漢武帝任命為中郎將的司馬相如,持節出使,“高山嵯峨,岩石磊落,頃側滎回,下臨絕壑” ,踏上了過大渡河、越小相嶺、南下邛都的招撫之路。司馬相如在西夷各地廣泛交往,恩威並施,西夷(邛、筰、冉、駹、斯榆、白馬)等國歸附。接著,司馬相如又當機立斷,調發巴蜀兵卒數萬人,開山築路,首先開闢通往邛地(西昌)的道路。

這條在古代由內地唯一通向邛地、並延伸至印緬的國際通道,繞過了其西邊的氣候條件更為惡劣、整體海拔更高、冬季冰雪封山的拖烏山,又從其東邊荒涼偏僻、土地貧瘠、民族紛爭頻發的大涼山的邊緣擦肩而過,從而巧妙地穿過了橫亙在大渡河以南堅固的人文地理屏障的那一道難得的縫隙。

在整個築路過程中,司馬相如又奉旨親任築路總指揮,來回奔波於道路沿線督造。他不僅在竹簡上揮灑著令他名動天下的壯麗辭賦,“通零(靈)關道,橋孫水以通邛都”,也是他譜寫了名垂中國交通史的南方絲綢之路的華彩樂章。

孫水河是司馬相如在小相嶺連綿的峻嶺開山鑿路後,遇到的又一必須逾越的天險,也是最後一道天險。過了孫水河,便是一望無垠、坦平如砥的安寧河谷,曾經因艱難險阻似乎遙不可及的邛都大地,將進入大漢的懷抱。據說漢時孫水橋的遺址還有跡可尋,就在瀘沽鎮與孫水關之間。

2、龍山古剎——天皇寺 千年櫻桃樹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3、沈家祠堂

“臥雲煙雨”乃古邛著名八景之七。

臥雲山在瀘山主峰紗帽頂東南側,南依白雲山,東西最大跨度2300米,南北跨度約1000米,與山腳108國道高差350米。臥雲山又名雲霧山、青雲山,清嘉慶年間更名臥雲山。據《西昌縣誌》載:“沈氏崑山人,明初,買瀘山東境曰云霧山建祠。……又七世紀至鶴亭,更號為青雲山,又因聶蓉峰降乩望雲閣,改號臥雲。”

臥雲山蒼松含煙,古柏吐翠,林木葳蕤。由於山林保護完好,林中鹿、猴、山豬、野兔、山貓以及畫眉、野雉自同繁衍,每每可見。每到深冬,瀘山上其他部位針、闊葉混雜林的顏色,或深或淺,會稍有改變,惟臥雲山一脈,山色如黛,終年常綠,紫氣氤氳,瑞雲繚繞,既兼有瀘山雄奇秀拔之氣象,又獨具自己深幽朦朧之俊美。尤其是夏日雨霽,臥雲山煙雲浩渺,山頂上霧罩如脂,山凹裡凝雲如膏,一周遭山林空濛,渾然是神仙去處。

正因為臥雲山鍾靈毓秀,明朝初年,江蘇崑山人沈華一任建昌(即今西昌)衛指揮使,遷家建昌,傳五世至隆慶年間(公元1567-1577年)沈恩(字大川),乃買此山為沈氏塋地並建祠;又七世紀傳至沈林(字鶴亭),任寧遠府銅政房吏,時烏坡產銅頗旺,分潤甚豐,而對此祠精心增葺擴建,遂成大觀。

這便是著名的臥雲山沈氏宗祠,世稱沈家祠。

沈家祠建在臥雲山胸腹部一太師椅形的山凹裡,背後及兩側青山環抱,前面則天高地迥,視野開闊,大半個西昌城,大半個邛海,及更遠處連綿青山的天際線,盡收眼底。雲山蒼蒼,湖水茫茫,昊天之風,山高水長。充分顯示出選址建祠者獨到的眼力。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沈家祠主體建築為燕翼堂,兩旁為夾室長廊,北為祠客堂,東為松爽軒,西有敦詩山房、望雲閣,另有飛仙橋(泳歸橋)、鑑心泉、話雨亭、思孝亭等建築,依勢錯落,呈七星抱月狀。祠後塋園,為蒼松翠柏環繞。亭臺樓閣,掩映生輝,水榭曲橋,迴環多致。既別緻精巧,又氣象宏大,有“沈祠以清幽勝,孤雲(即玉皇殿)以軒朗勝”之說。沈家祠規模漸顯,聲名日隆,邑中及外地名士多來此聚會,或吟詩作畫,或鼓琴弄瑟。鼎盛時勝友如雲,儼然文人墨客消閒會友的沙龍。四川學政聶銑敏(字蓉峰)、何紹基(字子貞)到西昌也是下榻沈家祠。清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拔貢、瀘峰書院主講張以存曾作《沈家祠記》,對其風景、建築,以及主人之豪爽性格和重義善交有詳細描繪:“瀘山之坳青雲山……山如屏,海如鏡,登者稱勝觀焉。……壬午春,予隨諸友歷遊其地,見其經營意匠,頗費精心……鶴亭同餘總角之交……重大義,善舊交,性嗜酒……置酒邀友數輩,欣然樂至,興豪酒酣,胥忘形跡。或圍棋,子聲丁丁然;或猜拳,拳聲轟轟然;或汲水煮茶,泉香而味美,洵足樂也。已而杯盤狼藉,主客胥醉……”僅從現存四川學政、大書法家何紹基題沈家祠二聯(“野飲幾人偕,快醉山中索郎酒;郊居隨處好,又逢湖上沈家樓。”“崖前桂樹人依旁;洞口桃花落後開。”)、西昌籍著名畫家馬駘所繪《邛都八景》之七《臥雲煙雨》圖,以及以臥雲山“小八景”(“邛波初日”、“海門漁火”,“沙汀浴風”、“湖村煙雨”、“甘泉夜月”、“翠嶂棲雲”、“象嶺松濤”、“丹崖霽雪”)題詠的詩詞、歌賦等等,依稀可見沈家祠當年盛況……這裡可以興,可以觀;可以歌,可以嘆;可以笑傲山林,獨對金樽,素面朝天;可以“酒多如水,肉高如山”———斗轉星移中,當年煙水蔥蘢、高標兀立的沈家祠,留給今天的,是怎樣一個令人悵然的背影?

可惜,沈家祠建築,於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毀於匪亂,斷垣殘壁中,僅存泳歸橋、橋旁陰刻“鑑心泉”石碑和泉眼,以及其他描繪瀘山、邛海景緻及臥雲山小八景的詩碑20餘通。祠之南側有“臥雲山”高大石碑。此碑立於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高3.06米,寬1.03米,“臥雲山”每字高0.8米,陰刻,字跡遒勁雄渾,是涼山州已知設置最早、最高大的地名標誌。

沈家祠側原有沈氏家族古墓葬27座,屢經盜掘,墓內文物盡罄,已是面目全非。惟10來株青蒼古柏樹,懍懍然站立於21世紀的夕陽朝暉裡。它們是沈氏宗祠由盛而衰的歷史見證……

攝影愛好者的天堂——元謀土林

元謀縣屬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北臨金沙江。大部分人最早知道元謀,是從歷時課本上的“元謀人”開始,也就是我國最早的人類“元謀猿人”發現地,被譽為“東方人類故鄉”。

如今,元謀不單單在歷史學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攝影圈裡更是無人不知,大大小小、千姿百態的土林,引得無數攝影愛好者前來一展身手。元謀土林景觀與路南石林、陸良沙林形成雲南地質公園的三大奇觀,不僅具有觀賞價值極高的景觀特點,又是一處最典型的紅沙黏土地帶流水地貌的大自然科普學堂。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元謀土林是一種流水侵蝕地貌,它由特殊的巖性組合、構造運動、氣候、水動力、生態環境等條件綜合作用,經過5000年的自然變化,造化出這色彩豐富、規模宏大的天下奇觀。作為一種奇異的自然地理現象,元謀土林作為特殊形態的地質景觀又以氣勢恢宏、形態奇妙萬變、色彩絢麗著稱於世,是不可多得的一處世界級地質公園。元謀土林是一種土狀推積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狀地形,因遠望如林而得名。主要分為三大塊:其中保存面積最大、最壯觀和形態最優美的有物茂鄉物茂土林(虎跳灘土林)、平田鄉班果土林、新華鄉浪巴鋪土林(最美)。現在物貿土林和浪巴鋪土林已開發,對外開放遊覽,兩景區距離28公里。兩個景區各有特點,物貿大而奇,浪巴鋪色彩豐富,特別適宜拍夕陽。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土林不僅具有壯麗雄渾的景觀,更是一部記載地球演化的地質史書。這裡豐厚的土層中埋藏著許多史前動植物的化石,如劍齒虎、中國犀牛等,由於地質作用的影響,土壤不斷重複著吸水、膨脹、失水、蒸發的過程,地面龜裂,雨水沿裂縫不停沖刷,久而久之,裂縫逐漸加深、擴寬、延長,土林就在流水的塑造之下成形。近年來,土林之美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無極》、《千里走單騎》、《美麗元謀》等大片都在這裡取景拍攝,土林已經成為中國攝影家協會創造基地,成為中國電影乃至世界電影一個重要外景拍攝地。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著名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遊至雲南元謀時,記述了土林的景色:“涉枯澗,乃躡坡上。其坡突石,皆金沙燁燁,如雲母堆疊,而黃映有光。時日色漸開,躡其上,如身在祥雲金慄中也。”

中國科學家識別、命名的新發現物種——天行長臂猿

<strong>

天行長臂猿是由中國科學家識別、命名的新發現物種,已於2017年正式獲得世界承認。天行長臂猿的別名叫白眉長臂猿,因為它的白眉毛實在太突出、明顯了。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沒有多少人見過野外的長臂猿,在動物園人們常以“猴子”稱呼它們。長臂猿不是猴子,它們是一類分佈於東南亞地區的小型猿類,與黑猩猩、猩猩和大猩猩同屬於類人猿。全世界共有4屬17種長臂猿,我國分佈有3屬6種。通常情況下,長臂猿生活在一夫一妻的家庭中,每胎生育一個寶寶。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長臂猿曾經廣泛分佈在我國南方地區,由於長臂猿喜食果實,受到破壞後的次生林往往無法滿足長臂猿對食物的需要,因此長臂猿通常只能生存於保存完好的原始常綠闊葉林中。但是隨著人類活動的影響和氣候變化,原始森林受到非常嚴重的破壞,我國現存的長臂猿僅生活在雲南、廣西和海南的極少原始森林,總數不超過1500只,其中四種被IUCN紅色名錄列為極度瀕危。也許,我們再不認識它們就真的晚了……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長臂猿之所以瀕危,最大的威脅來自棲息地的喪失和退化,北白頰長臂猿和白掌長臂猿就是隨著滇南熱帶雨林的消失而滅絕的,而偷獵則是對長臂猿的另一重大威脅。要保護長臂猿,就需要在大尺度上保存它們的原始生境並且制止非法偷獵,而生活在長臂猿棲息地中的其它野生生物也能由此獲益,最終保護殘存在我國西南地區的原始森林生態系統和其中的生物多樣性。

茶馬古道第一鎮——魯史鎮

魯史鎮位於雲南省臨滄市鳳慶縣縣城東北部,瀾滄江、黑惠江之中間,歷史上素有“夾江”之稱。東西長800米,南北寬538米,總面積43萬平方米,因其所處地理位置特殊的緣故,曾一度成為滇西茶馬古道的咽喉重鎮,被譽為“茶馬古道第一鎮”。魯史至今仍保留有一段青石故道;三米多寬,由東向西把古鎮一分為二。現在魯史鎮的金雞村尚遺留有百珠連片的古茶樹野生群落。古平村海拔2400米左右的山野上,生長著三千多株野生茶樹。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魯史,原稱阿魯司,魯史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有名的歷史古鎮。根據史料記載,早在明朝(明萬曆二十六年)在此設“阿魯司巡檢”,闢為街場,明朝有名的戶部尚書龔彝就是魯史人。清朝年間,魯史曾設阿魯巡警司,彝語“阿魯”意為“小城鎮”,後稱“阿魯司”,再後來便轉音“魯史”了。民國2年(1913)設區團,歷史上一直是順寧府(縣)設於瀾滄江北的行政管理機構所在地。青龍橋建成,交通條件改善,過往魯史馬幫商旅與日俱增,魯史成為順寧通省驛道和茶馬古道上瀾滄江和黑惠江之間的重要驛站。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魯史古鎮,是古時滇南通往蒙化(今巍山縣)、下關、昆明,北上麗江、西藏,直達印度,南進順寧(今鳳慶)、鎮康,再西出緬甸的重要驛站,距今已近700年曆史。徐霞客在1693年來到魯史時,就感嘆於魯史的繁華。600多年來,不知有多少馬幫來來往往,由北到南運進絲綢、運進百貨、運進中原文化,又從南到北運出茶葉、運出藥材、運出山風野俗。歷史上魯史乃是鳳慶通往巍山、下關、昆明直至中原的重要交通樞紐和驛站。鳳慶縣城和魯史鎮都坐落在茶馬古道向東南亞延伸的要衝上,是蜚聲中外的“茶葉之鄉”。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魯史古鎮是滇西保存較為完好、規模較大的古建築群之一。從總體上看,街場的佈局及民宅的建設風格都具有濃郁的宗教文化特點。同時,由於魯史古鎮地處茶馬古道要道上,歷史悠久,南來北往的人到此定居經商,街場規模在不斷擴大的同時,形成了“三街七巷一廣場”的集眾家之長的獨具一格的格局。以四方街為集鎮經緯線的中心點,呈圓狀分佈。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民宅建築主要以仿效北方四合院和江浙風格的三合院為主,一樓一底三格三廈屋面,泥瓦封火牆。四合院有花園,三合院有花臺,並繪有壁畫、詩句、對聯,求其家宅方圓,藏風聚氣,暖和興旺。同時,民居建築模式受到大理白族文化的影響,也兼具南詔風格的建築群落。當地尋常人家門楣處都會貼上統一的對聯:“含笑看人生,平心嘗世味”。

高黎貢山的驕傲——大樹杜鵑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大樹“杜鵑王”位於騰衝縣以北的界頭鄉大塘村,在千峰疊翠的高黎貢山半山腰。是世界上近千種杜鵑花中樹型最大、花朵最大的品種,被科學家們稱為“大樹杜鵑王”。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1918年,英國生物學家、傳教士福雷斯特(George Forrest)在騰衝高黎貢山的森林中發現了一種高達20多米的杜鵑花,後來被人們稱作大樹杜鵑。為了想辦法把它運回英國,他僱來工人砍倒了一株高25米,樹齡280年的老樹,並將樹幹鋸成圓盤運走。時至今日,這枚從“杜鵑花王”身上取下的巨大圓盤仍陳列在大英博物館中。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橫斷山穿越 — 金沙怒江醉瀾滄  路書

中國的科學工作者多次深入高黎貢山腹地考察,終於在1982年4月,在大塘大河頭以北的高黎貢山山腰發現了世界罕見的大樹杜鵑群落。在面積為0.25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有四十多棵大樹杜鵑,胸徑1米左右的有12棵,可以說是一個絕無僅有的杜鵑王國。其中最大的一棵,基部直徑3.07米,高28米,樹冠61平方米,樹齡五百多歲,是當今世界最大的一棵大樹杜鵑,被科學家譽為“大樹杜鵑王”,這棵大樹杜鵑在離地面20釐米處分成兩大植株。

駝峰航線紀念館

1942年5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切斷了美軍援華的唯一物資運輸要道,中緬公路。抗日戰爭的軍備物資一時無法運送進中國境內,“駝峰航線”應運而生。

這條西起印度汀江機場,翻越喜馬拉雅山脈南麓、高黎貢山脈、橫斷山脈等幾大山系,中途經過雲南怒江瀘水縣、雲南驛,最終東至中國昆明、重慶等地的航線,中間山巒起伏,一眼望去,狀如駝峰,因此命名為“駝峰航線”。

駝峰航線是人類空運史上,最悲壯的飛行。每天不間斷地飛行,平均96分鐘就有一架飛機墜毀。每一次飛行,按照概率上看都可能有去無返。

駝峰航線紀念館不像是一個傳統的紀念館,更像是一個足球場大小的飛機陳列室。空曠的場館內只陳列一架飛機。這架飛機就是駝峰航線上編號53號的飛機。

1943年3月11日,飛虎隊第53號運輸機機長吉姆·福克斯(Jim·Fox)、副駕駛員譚宣、報務員王國樑像往常一樣走入機艙。飛機上滿載著錫錠、鎢錳礦和豬鬃。和另外三架飛機從昆明出發,目的地是位於印度阿薩姆邦的汀江機場。這架“53號”飛機也難以逃脫駝峰航線最終的宿命,戰鬥在雲霄,然後消失在喜馬拉雅山脈南麓。

福克斯駕駛的53號飛機在風雪埡口墜機後,並沒有徹底失蹤。它,靜靜地躺在中緬邊境的高黎貢叢林裡,就像一隻鐵鳥,安靜地棲落在樹梢上。每一架貼地飛行的駝峰飛行員,都能用肉眼看清這架折翅的銀色鐵鳥。

和墜落的600多架飛機不同,這架飛機是駝峰航線上唯一一架被找到的完整墜機。從1942年墜機,53年後的1997年,歷經多次叢林探索,終於將飛機找到,才得以公諸於世。

駝峰航線紀念館,緬懷英雄,體會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