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葬的妃子不願死怎麼辦?

葛大小姐


我古代封建王朝,講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生死與共,因此但凡王侯將相死後總是害怕自己生前所愛太孤獨,愣是要拉著她們一起殉葬才行。

但殉葬也並非將妃子“直接活埋”。

本來殉葬只是在先秦比較普遍,漢代以後就比較少見了,但到明朝初年卻突然死灰復燃。朱元璋死後,殉葬的妃嬪多達46人。罪魁禍首正是那位“柔仁”之稱的建文帝朱允炆!


四年後,建文的帝位被他叔叔朱棣奪去,朱棣盡改建文之政,可是這個殉人的“惡俗”,卻作為祖制傳承了下來。朱棣及仁、宣二帝死後,均有妃嬪殉葬,直到明英宗去世時,才正式下旨廢除了殉葬。

先秦的殉葬,殉死者皆無首級,顯然是被斬首而亡。


然而這是賤者,對於身份高貴的殉葬者,則不可能施以如此酷刑,大多為服毒或上吊以留全屍後殉葬。

那麼,妃子殉葬是直接放入墓中讓她自生自滅,還是先殺了再埋進去呢?

首先,我們不能低估人的求生欲,一旦爆發,可撼動天地。如果把誰放入墓中等死,或者是活埋,這些都不現實。活埋者會反抗,繼而可能破壞帝陵,這對當權者來說是不能忍的。

因此古代全屍的殉葬者基本上都是提前被處死或者賜死的,比如歷史上曾經有宮女集體上吊的記載,但是歷史學家認為這個不靠譜,畢竟自殺的勇氣不可能誰都有,因此其大概會採用大規模殺戰俘之理,不會直接對其說要他死,而加之以哄騙的方式來進行。



比如殉葬時為了怕宮女妃嬪們鬧,會採用哄騙喝毒藥、迷藥的方式進行,然後處死之後再抬去陪葬。

封建古代,人不如畜,大多如此。


不書公子


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中寫道,中國封建充滿"仁義道德"的歷史,其實滿本寫的都是“吃人”兩字。借用這句話,中國煌煌帝王唯我獨尊的背後都是慘無人道的“埋人”,從發掘的先秦古墓中,大都有累累白骨陪葬墓主人。



《墨子·節葬》記載:"天子殺殉,多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多者數十,寡者數人。

死於亂軍的周幽王,殉葬嬪妃和宮婢百餘人。《西京雜記》曾記載,西漢有個盜墓賊盜掘周幽王的陵墓。周幽王墓是豎穴式,打開羨門,刨去厚厚的白堊土,出現縱橫交錯的一百多具屍骸,一男之外都是女的,或站著,或臥著,墓中遺骸就是周幽王和殉葬的宮婢、妃妾。

烽火戲諸侯,周王室失信諸侯,犬戎進攻鎬京,諸侯不來救援,鎬京淪陷,周幽王被殺,即便他昏庸禍國,死於亂軍,被草草埋葬,依舊搭上那麼多年輕女子的生命。

殉葬制度在秦始皇時達到登峰造極,秦始皇駕崩,秦二世下詔令說,先帝后宮沒生孩子的,放出宮不合適,都命令殉葬。



殉葬制度漢之後一度都已經廢止,卻在金、元、明死灰復燃,尤其是明朝讓嬪妃殉葬的風氣之甚,令人髮指。

明朝六代皇帝要求嬪妃殉葬,枉死嬪妃幾百人。朱允炆遵遺詔,依古制,凡沒有生育過的後宮嬪妃,皆令殉葬,另有若干宮女從死。具體殉葬是多少人,史上並無確切的記載。據明末人毛奇齡所著《彤史拾遺記》記載,“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宮人十數人”。

之後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代宗、明成宗駕崩都強迫妃子殉葬。明英宗朱祁鎮廢除嬪妃殉葬制度,但是依舊有讓宮婢陪葬陋習存在。

有人說讓嬪妃殉葬根源於"夫死婦殉節"的社會倫理道德,但是為皇帝陪葬的後宮女人大抵都是出生卑微,在後宮無根基、無倚仗的可憐女子,她們年紀輕輕就被迫結束生命,她們可能生前都未曾受過恩寵 ,死後卻得為帝王“守節”,這是什麼道理?

清初也還存在殉葬,努爾哈赤死後,多爾袞的母妃就被強迫殉葬。



繼位皇帝要讓嬪妃為先皇殉葬,是不會管嬪妃願不願意的。無論嬪妃怎麼反抗,怎麼求饒,都難逃一死。只是死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讓這些毫無反抗能力的嬪妃死的方式,大抵有三種:

【一】封死墓穴中

將殉葬的嬪妃趕進墓穴,封上墓門,讓她們在陵墓中自生自滅。陪葬秦始皇的嬪妃享受就是這種“待遇”,這似乎比直接砍死或活埋,會"人道"那麼一丟丟。

【二】諡死

朝鮮《李朝實錄》中詳細記載了給成祖殉葬的嬪妃集體從殉過程。明永樂二十二年朱棣駕崩,要求三十二位嬪妃殉葬。宮裡先安排這些即將赴死的嬪妃在殿外用餐,吃完後帶到殿內,嬪妃們“哭聲震殿閣”。

殿內放了三十二張“小木床”,宦官命令她們站到木床上去,她們的頭頂上方是已經準備好的白綾,等她們頭伸進白綾中,宦官就會抽掉小木床,然後吊死。

在這三十二個人中,有兩個是朝鮮進獻的女子:一為韓氏,一為崔氏,封號“美人”。仁宗親自進來與她們“辭決”,韓氏跪倒在地,苦苦哀求仁宗放她回國,因為家裡還有老母親需要奉養,可是仁宗不為所動,最終這兩個朝鮮女子只能在異國他鄉命歸黃泉。韓氏臨死時,她的乳母就在一旁送別,韓氏回頭對她喊到:“娘,吾去!娘,吾去!”話還沒說完,腳下的小木床就被抽掉。轉瞬之間,三十多個女子就被活生生地吊死。

【三】灌水銀

還有一種說法,說是用一種中草藥讓殉葬的嬪妃喝後,她們昏厥,然後太監會在她們的腦袋鑿開一個孔,將水銀灌進去,讓她們從此不再醒來,還能保存屍身不腐。

看到這些不知道明朝的忠粉們會怎麼想?



相關資料鏈接——朝天女戶

朝天女戶是指明朝時,為皇帝殉葬的女子的親屬。朝廷會給這些為皇帝殉葬女子的親屬一定的好處 。最常見的是追贈諡號,表彰其行。比如宣宗死後,嬪何氏、趙氏、吳氏、焦氏、曹氏、徐氏、袁氏、諸氏、李氏、何氏皆從死。正統元年,皆追加贈諡。冊文曰:"茲委身而蹈義,隨龍馭以上賓。宜薦徽稱,用彰節行。" 《明史·后妃傳》載:“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建文、永樂時,相繼優恤。如張鳳、李衡、趙福、張璧、汪賓諸家,皆世襲錦衣衛千百戶,人謂之‘太祖朝天女戶’。歷成祖、仁、宣二宗皆然。”這些人多為殉葬婦人的父親或兄弟,他們的“朝天女戶”的身份還是世襲的。不過這種優待究竟持續了多久,很難斷定。

開涮歷史


一般的妃子如果不願意殉葬而死,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勾搭皇帝,讓自己懷上龍種。

殉葬制度自商周開始就有了,到了明朝殉葬制度依舊存在,直到明英宗朱祁鎮的病危時刻。

按照殉葬制度,所有侍奉過帝王的女人,如果在帝王死前沒有生育,那麼就要在帝王死後殉葬,無論你是皇后,還是嬪妃。

所以,除了為皇帝生孩子,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讓皇帝瘋狂的愛上你,然後為了你把殉葬制度廢掉,而做到這一點的,就是明英宗朱祁鎮的皇后錢氏。

朱祁鎮的皇后錢氏在朱祁鎮病危時,就是沒有生育的,按照規定,她也要在皇帝死後殉葬。

但是朱祁鎮卻並不想讓錢皇后一起殉葬,因為這個女人的一生太苦,為自己付出的太多。

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中被瓦剌軍俘虜,於是她拿出全部積蓄四處託人,想贖回朱祁鎮。

悲痛欲絕的錢皇后,為朱祁鎮祈福,甚至廢了一條腿,哭瞎了一隻眼睛。

瓦剌放回了朱祁鎮,但此時的皇帝,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並不想把皇位還給哥哥。

朱祁鎮被奉為“太上皇”,實則被朱祁鈺軟禁於南宮,而且缺衣少穿,還吃不飽。

錢皇后再次展示了她對朱祁鎮的愛,用自己的所有家當買通內侍,讓朱祁鎮活了下來。

朱祁鈺病重,朱祁鎮趁機奪門,重新上臺成了皇帝,而與錢皇后的關係,也越發的深沉,這是個救了自己的女人,所以他一直心存感恩。

但無奈,錢皇后就是不能懷孕,直到朱祁鎮病重,他的擔憂也越發的重了起來。

按祖訓,沒有生育的妃嬪,包括皇后在內,都要被殉葬,而朱祁鎮,不想讓皇后死。

所以他反覆的把太子朱見深叫到床邊囑咐,要等皇后百年後方可與自己合葬,不許殉葬。

但是朱祁鎮非常害怕自己死後,太子登基後,難以抗拒祖制,將患難與共的錢皇后殉葬。

於是他為了錢皇后不殉葬,做了一個決定:修改祖訓,從此廢除殉葬制度。

幾千年的殉葬制度,就被朱祁鎮因為對錢皇后的愛而廢除了。

雖然到了清朝,從努爾哈赤起,又恢復了一段殉葬制度,但到了康熙,再次將殉葬制廢掉。

從那以後,便再無妃子殉葬了。


我是明離子,關注我看更多好玩的故事。


明離子


什麼叫做不願意死怎麼辦?舉凡殉葬的,有誰是願意死的?

然而這個問題就像是“執行死刑的時候犯人不願意死怎麼辦”一樣可笑,不願意死?新皇帝有一百種方法讓你“願意死”!

殉葬制度,在古代世界裡普遍出現過,東西方文明都有著大規模的殉葬記錄。這種殘忍的制度,是奴隸社會的遺留,它的本質思維是——人不是人。

奴隸社會里,奴隸被視作是奴隸主的財產,奴隸主死了,給他殉葬一點“財產”是很正常的事,就像在墓裡放金銀珠寶是一樣的。同時希望這些人死之後能夠繼續伺候那個死去的皇帝。

這種殘忍的制度,從商周時期就有,先秦時期,殉葬奴隸全都是被斬首而死,主人死了,直接挑一些奴隸殺掉一起埋了,實在是沒人性到了極點。


秦始皇死的時候,秦二世把給他修陵墓的七十萬民工全部殉葬,直接鎖死大門把他們關在陵墓裡面。為的就是不讓這些參與修建陵墓的民工洩露陵墓裡的秘密和結構。

所以後世的百姓都聰明瞭,在給皇帝修陵墓的時候,知道提前挖好暗道,給自己留條生路。

至於妃子,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本來,秦朝以後,殉葬一度消失了,漢朝沒有殉葬,唐宋也沒有,可見除了秦朝這個軍國主義王朝,漢唐宋的君主都是比較有人性的。

唐朝的時候,皇帝死了,一般讓有孩子的妃嬪跟孩子去居住,沒有孩子的妃嬪發配到寺廟裡出家當尼姑。很多妃嬪一輩子都沒有機會見到皇帝一面,卻要給皇帝守一輩子活寡,封建制度殘忍程度可想而知。

順便說一句,著名的武則天,就是在唐太宗去世後,發配到感業寺裡當尼姑,後來被唐高宗接回來的。


直到明朝,明太祖朱元璋,這個殘忍的傢伙,他恢復了殉葬制度,讓他的妃子們給他殉葬。他的兒子朱棣也不是個善良人,仍舊讓殉葬。後世的明宣宗、明仁宗都有人殉葬,直到明英宗朱祁鎮,他死之前命令不許殉葬,而且命令後世永遠不許殉葬,做了一件好事。

但是明朝亡了以後,剛剛入關的滿清依然野蠻,攝政王多爾袞死時有人殉葬,直到康熙朝以後才停止。

至於說妃子不想死?不存在的。


殉葬與處死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它允許妃子們自己選擇死法,自己動手。共同的地方是——他們都不能拒絕自己的命運。

如果你撒潑打滾不想死,自然有太監過來幫你死。白綾、毒藥、迷藥水銀,你能跑到哪去?

所以,古代無論男人和女人,都絲毫沒有人權可言。能生在現代社會,是所有女人的幸運啊~


小約翰


不願意死的應該是大多數了,當然也可以說是全部,因為沒有誰願意為了一個死人去陪葬,但是因為他的皇上,你是妃子,這樣的一個特殊的關係,明白這一點的妃子一般會在皇帝駕崩之後自行了斷,這樣相對來說還死的痛快一些,不至於搞得亂七八糟,最後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所以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可怕的不是死,而是死的方式。



封建王朝殉葬制度並不陌生,甚至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去世的時候都還有幾十人陪葬,可以說陪葬制度是有著悠久的歷史的,最出名的殉葬應該是秦始皇的殉葬,秦始皇是統一了中國的皇帝,收納其他國家的妃子,古代後宮佳麗三千,到秦始皇這裡自己後宮加上別的國家的後宮應該有幾萬的佳麗了,但是幾萬的異國美女最後的結局居然是殉葬去了。



當然很多人是不願意死的,但是沒有關係,要你死還不簡單,所以就多種多樣的死法,除非自己死,不然都是比較慘的。第一種是活埋,活活憋死的,先把這些妃子用藥麻暈或者打暈之後一車一車的拉到陵墓之中,然後直接將陵墓封死,等這些妃子有意識的時候已經發現自己被活活封在裡面,其實在秦始皇時期除了妃子,還有很多工匠也是在陵墓中被封住而死。



第二種,勒死,一般會給機會讓他們自殺,就是給一根絲帶,子上吊,但是如果不上吊就會被兩個太監拉著絲帶繞著脖子直接勒死,還是比較殘忍的。第三種,也是最殘忍的一種,就是灌水銀,據說給這些陪葬的人灌水銀的目的是為了長久的陪著皇帝,因為灌入水銀之後身體不易腐化,帶有一定的迷信思想在裡面。



當然除了上面說的三種還有相對來說緩和一點的,比如用毒藥先集體毒死,然後直接把屍體拉走擺放到陵墓中去,所以才會出現陵墓中有整整齊齊的屍骨,這些都是先被殺死然後陪葬的。曾經還有皇帝迷信用孩子陪葬,據說是因為孩子更加純潔,天真,而方式也是最殘忍的灌水銀,生養孩子都不容易,結果就是皇帝的一句話,小命就沒了。


史中醉


別的久遠的朝代不說,今兒就說說離咱們相對較近的大明。朱元璋這個農民出身的帝王雖然有巨多的貢獻,但是他的人生卻有一個巨大的汙點是怎麼洗也洗不掉的,那便是他主導恢復了一個被世人唾棄的千古陋俗-人殉!

所謂人殉,簡而言之就是用活人陪葬!這事出現在千百年前社會還不太發達時期,當時人命如草芥,在奴隸主死後,他為了在另一個世界接著享受榮華富貴,便把他生前的僕人,妃子們統統活著埋入殉葬坑,企圖讓這些人陪著他一起到陰間服侍,由於太過殘忍,這種制度在漢代以後逐漸式微,這種陋習終於被掃入了歷史的垃圾堆中。

大明朝建立之後,萬萬沒有想到朱元璋竟然讓這件事死灰復燃,在公元1395年,朱元璋的兒子秦王朱爽病逝,朱元璋非常悲痛,他在傷心之餘竟然下了一道讓所有人瞠目的聖旨,命令其子朱爽生前的兩位妃子殉葬,以便於兒子在地下不至於孤身一人,於是乎,大明朝的人殉之始便由此開端!


大內后妃們作為人殉的對象,自然是沒人願意賠死的,據史載,為了強力貫徹朱元璋的指示,這些被確定陪葬的王妃們被太監們逼著用上吊的方式自殺,但如果遇到烈女不願意自裁的,這些太監們便會一擁而上,用繩子把妃子們給勒死。當然傳說更狠的是,有些王妃還被強行灌入了大量水銀(用以使遺體不腐),終於這種制度在明英宗臨死前得到了禁止,明英宗為此發了一道聖旨:“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後世勿復為。”至此,黑暗的人殉終於被廢止了。


老豬的碎碎念


中國的活人殉葬很早就出現了,考古發現最早出現於商代,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妃子殉葬這個話題。

一個女人被選做嬪妃,進入深宮,除了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苦楚,還要被當做陪葬的附屬品被活生生關進冰冷的棺材,殘暴程度實在是令人髮指!

妃子殉葬的始作俑者卻是如雷貫耳的秦始皇,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下詔書“先帝后宮未生子女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從此,妃子殉葬就開始了。

雖然是兒子下的令,但是秦始皇這個鍋是背定了!況且秦始皇修建陵墓,累死的人不計其數,為防止墓址洩露,活埋無數匠人,殘暴程度想想就讓人脊背發涼,從這個角度來講也不算冤枉他!

到了宋代,契丹、女真、蒙古族的殉葬制度傳入中原,再度興起。

明朝時,妃子殉葬死灰復燃,到了明英宗,廢除了殉葬制度,雖然明英宗朱祁鎮當皇上不咋地,發生土木堡之變,當了俘虜,幾年後還舔著臉重新把皇位奪回來,但是廢除殉葬制度這件事辦的還是比較靠譜的。

到了清朝,滿族人入關之前有殉葬的慣例,例如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就被皇太極逼著給努爾哈赤殉葬了,所以多爾袞一直記恨著這件事,把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給整死了,獨霸朝綱多年。一直到康熙時期,還存在殉葬制度,清政府把殉葬婦女美其名曰“烈女”、“節婦”,修書、立牌坊,《清史稿 本紀二十五》記載“庚午,旌殉夫烈婦山東曲阜孔令保妻潘氏,宣付史館。”

把人活生生埋進棺材裡,面對漆黑一片,活活悶死在地下,想想都不寒而慄!

是個人都要反抗,反抗有用麼?當然沒有!都是在做一些無所謂的反抗而已!

如果殉葬的妃子不願死怎麼辦呢?

通常有以下幾種辦法:

一是自殺。明代殉葬的方式主要是自縊或者絕食,但是涉及皇家隱私,其過程在正史中沒有記載,不過朝鮮的《李朝實錄》中卻詳細記載了給明成祖朱棣的嬪妃集訓殉葬的過程(明成祖有兩個朝鮮嬪妃,恭獻賢妃權氏病逝,康惠莊淑麗妃韓氏被殉葬)。

據《李朝實錄》記載“明成祖之崩,宮人殉葬者三十餘人,當死之日,皆餉於庭,俱引升堂,堂置大小床,使立床上,掛繩圈於某人,以頭納入圈中,遂去其床,皆雉頸而死”。

說得直白一點,就是被挑選出來等待殉葬的宮女嬪妃共有三十多人,集體“自殺”那一天,是明永樂二十二年十月戊午,首先是在殿外用餐,吃完飯後全部帶到大殿內,這時候“哭聲震殿閣”,殿內放了三十多張“小木床”,這些宮女嬪妃都要站到床上去,頭頂已經準備好了繩子,宮女嬪妃們把頭伸進去,下面的小床就立即抽走。

二是被自殺。膽大的宮女嬪妃會自己掛到白綾上一了百了,但是膽小一點的,就會嚇得魂飛魄散,癱倒在地上站不起來,對於這些宮女,旁邊監視的太監們絕不會放過她們,幾個人抬著,強行把她們扶到椅子上,把白綾套在她們的頭上,這些已經嚇得半死的宮女經過這麼一折騰,很快就會一命嗚呼。

還有一種方式是向體內注射水銀,古代有種說法是人體注射水銀後,既能保持屍體完整,還能讓屍體不腐爛,首先是給這些陪葬的宮女或嬪妃喝一杯有安眠藥物的茶水,等她們睡著後,就在頭部切開一塊,用銅勺盛滿水銀注入切開的口子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銀後,再用針線將頭部縫合,待一切完成後,這些陪葬的嬪妃就會安詳的死去。

三是活埋。把這些宮女妃子趕到修好的墓道中,迅速將墓道封死,裡面傳出淒厲的慘叫聲,如果人數較多,為了防止她們逃出來或者破壞墓內設施,還會用刀砍或箭射的方式先行殺死。

封建社會,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對於那些弱女子來說,不死或者逃跑,就是忤逆大罪,不僅自身性命難保,還會連累家人,況且有虎狼之兵看著,一群宮中女子怎麼可能反抗得了呢?

可憐!可嘆!




歡迎關注、評論、轉發,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歷史!


葛大小姐


“娘,吾去!娘,吾去!”高麗妃子韓氏殉葬明成祖朱棣,死前對著服侍的乳母喊道。

隨著韓氏乳母返回朝鮮王朝,這件事情就被朝鮮史官知曉,被記錄到《朝鮮王朝實錄》。

1424年,朱棣駕崩後,生前服侍過他的嬪妃、宮女多達30人為其殉葬。赴死之日,明仁宗朱高熾為她們餞行,然後讓人帶到別殿上路。

別殿上早就準備好木凳,樑上已經掛好白色的絞繩,她們被催促著登上木凳,不管願意不願意,最終她們都要在脖子下套上絞繩。

時辰一到,滿殿哭聲震天,但沒什麼鳥用,宦官們很快就踢倒木凳,她們被活活吊死。

殉葬是一個古老而殘忍的陋習,世界各地都有存在,我國直到康熙年間才完全杜絕殉葬制度。

殉葬最大的主是君王們,其次是貴族們,再其次是有權有勢的主。比如古代普通的奴隸主,就可以讓自己喜歡的奴隸殉葬,奴隸就會因此而死。

因此,社會上有沒有殉葬制度,主要看君王們。一旦君王們不搞這一套,下面的人就會迎合,慢慢殉葬就會消失。

也有例外,典型如古代日本,主子一死,手下人為表示忠勇就要破腹殉葬。嚴重的時候,需要主子家人威脅、政府出面干涉,才能止住“自殺潮”。

就正常而言,主子死了,除個別人以外,大多數人是不願意去死的,皇帝嬪妃們也一樣。

那麼,嬪妃們不願意死,會怎麼樣呢?抗議無效,君王“一言九鼎”,既然口已經開了,你就不得不死。

大戶人家的僕人可能還有機會逃跑,宮內的嬪妃那是毫無機會的,插上翅膀也會被射下來。何況每一個嬪妃,都代表著一股宮外勢力,他們的親人可都還在,你跑他們就遭殃。

因此,嬪妃們不願意死,也只能去死。死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上吊死、被白綾勒死、喝毒酒死,或者直接關在陵墓內慢慢死。


子屠龍


人類最大的悲哀就是自己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尤其是在古代封建社會的時候,皇帝的嬪妃們,甚至連自己的生死都掌握不了。

因為古代有殉葬的制度,也就是說在這些嬪妃的丈夫死後。她們又沒有給丈夫生兒育女的情況下,就會被選來殉葬,陪同老皇帝到地下,繼續去服侍老皇帝。

這當然是最殘忍的一種制度了。

但是,因為古代的人都比較愚昧無知,他們以為自己死後,殺一些人和自己埋葬在一起,就能把這些人也給帶走。

就這樣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人殉制度,人殉制度的具體時間,可以追溯到奴隸社會。

到了商周時期,就開始盛行了起來,尤其是戰國時期,就更加的頻繁了。

根據史料上的記錄,秦國的秦穆公去世的時候,為他殉葬的人竟然多達一百多人。

到了千古一帝秦始皇死的時候,就更加的悲慘了。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他在統一全國的時候,沒有少搜刮各國的美女,他的嬪妃自然也不會少的。

但是,在秦始皇去世後,新繼位的秦二世,就把哪些服侍過秦始皇,但是,沒有給秦始皇生過一兒半女的人,全部給處死,然後埋葬了。

保守估計,為秦始皇殉葬的人,至少有幾百。

要知道秦二世不但把自己的小媽們給殉葬了,他還聽從了趙高的建議,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全部給腰斬,然後讓他們一起也去地下陪秦始皇了。

當然到了漢朝的時候,用人殉葬的制度就開始被禁止了,尤其是漢文帝的時候,他提倡薄葬,連金銀財寶都不埋葬了。作為帝王,能做到這一點,真的是難能可貴。這也是為什麼漢文帝的霸陵一直保存的比較完好的原因。

漢朝末年曹操去世後,也沒有讓自己的妃子,給自己殉葬。可以說這時候的人類的文明,已經進步了很多。

當然這僅僅是漢族在統治國家的時候,唐朝和宋朝的時代,也是禁止用人殉葬的。

等到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元朝的時候,這種用人殉葬的制度又開始盛行了起立。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也沒廢止這種不文明的行為,他死的時候,也讓自己的三十多個嬪妃跟隨自己去了。

明朝的時候到了明英宗朱祁鎮掌管天下後,他就把人殉的制度給廢除了。

可是,到了清朝建國,他們又恢復了這場殘忍的制度。直到康熙皇帝的時候,人殉在中國歷史上,才真真正正的消失了。

那麼中國歷史上既然有人殉,萬一這些被選中殉葬的人,不願意去死怎麼辦?

其實問這樣的問題的人,太不懂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者了。

要知道統治者只要想讓你死的話,會想出一百種不重複的辦法殺死你。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毒藥、上吊、水銀、迷藥、活埋、治罪.......。總之,每一種辦法都能讓你在不情願的情況下不知不覺的死去。

當然,被選中殉葬的人的死,幾乎都是被動的,因為沒人願意去給帝王殉葬。


史學達人


這個問題非常有趣!妃子如果不願殉葬怎麼整呢?筆者試做回答。

一、陪葬的來歷

殉葬從商朝開始興起,商朝相信人死後靈魂在另一個世界活著,喜歡用活人殉葬,這些活人一般都是僕人或者武士,他們在主人死後自殺,甘願去到另一個世界供他們的主人驅使,在出土的商朝墳墓裡經常看到兵器刀劍,就是他們生前用的武器。古代皇帝不僅生前排場很大,死後也不甘寂寞,需要一些活人下去陪伴他們,他們的妃子被迫死亡,生死不能自主。

二、絞刑

我國古代封建王朝,講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生死與共,因此但凡王侯將相死後總是害怕自己生生前所愛太孤獨,愣是要拉著她們一起殉葬才行。但殉葬也並非將妃子直接活埋,也有絞刑。如圖:

三、賜妃子毒藥

殉葬時為了怕宮女妃嬪們鬧,會採用哄騙喝毒藥、迷藥的方式進行,然後處死之後再抬去陪葬。封建古代人不如畜大多如此。

四、灌水銀

把宮女送入地宮中,給她們為了安眠藥,等他們睡過去後,在她們身體裡面灌入水銀,這樣可以保持屍體千年不爛。根據野史記載,漢代的時候,有一個王公喜歡盜墓,有一次居然摸進周幽王的墓宮裡,見到一百多具排列整齊的女屍,這些女屍栩栩如生。

五、守墓或當尼姑

皇帝后宮佳麗三千,但是老皇帝死後如果這些妃子裡面有兒子的可以跟隨兒子前往封地,如果沒有的那隻能算你倒黴了,只能接受以下殉葬、守墓、出家當尼姑這幾種結果,因為你沒得選擇。

如果喜歡本人文章,請關注“重說中國歷史”,常常更新,和你說教科書以外的歷史,謝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