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葬的妃子不愿死怎么办?

葛大小姐


我古代封建王朝,讲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生死与共,因此但凡王侯将相死后总是害怕自己生前所爱太孤独,愣是要拉着她们一起殉葬才行。

但殉葬也并非将妃子“直接活埋”。

本来殉葬只是在先秦比较普遍,汉代以后就比较少见了,但到明朝初年却突然死灰复燃。朱元璋死后,殉葬的妃嫔多达46人。罪魁祸首正是那位“柔仁”之称的建文帝朱允炆!


四年后,建文的帝位被他叔叔朱棣夺去,朱棣尽改建文之政,可是这个殉人的“恶俗”,却作为祖制传承了下来。朱棣及仁、宣二帝死后,均有妃嫔殉葬,直到明英宗去世时,才正式下旨废除了殉葬。

先秦的殉葬,殉死者皆无首级,显然是被斩首而亡。


然而这是贱者,对于身份高贵的殉葬者,则不可能施以如此酷刑,大多为服毒或上吊以留全尸后殉葬。

那么,妃子殉葬是直接放入墓中让她自生自灭,还是先杀了再埋进去呢?

首先,我们不能低估人的求生欲,一旦爆发,可撼动天地。如果把谁放入墓中等死,或者是活埋,这些都不现实。活埋者会反抗,继而可能破坏帝陵,这对当权者来说是不能忍的。

因此古代全尸的殉葬者基本上都是提前被处死或者赐死的,比如历史上曾经有宫女集体上吊的记载,但是历史学家认为这个不靠谱,毕竟自杀的勇气不可能谁都有,因此其大概会采用大规模杀战俘之理,不会直接对其说要他死,而加之以哄骗的方式来进行。



比如殉葬时为了怕宫女妃嫔们闹,会采用哄骗喝毒药、迷药的方式进行,然后处死之后再抬去陪葬。

封建古代,人不如畜,大多如此。


不书公子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写道,中国封建充满"仁义道德"的历史,其实满本写的都是“吃人”两字。借用这句话,中国煌煌帝王唯我独尊的背后都是惨无人道的“埋人”,从发掘的先秦古墓中,大都有累累白骨陪葬墓主人。



《墨子·节葬》记载:"天子杀殉,多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多者数十,寡者数人。

死于乱军的周幽王,殉葬嫔妃和宫婢百余人。《西京杂记》曾记载,西汉有个盗墓贼盗掘周幽王的陵墓。周幽王墓是竖穴式,打开羡门,刨去厚厚的白垩土,出现纵横交错的一百多具尸骸,一男之外都是女的,或站着,或卧着,墓中遗骸就是周幽王和殉葬的宫婢、妃妾。

烽火戏诸侯,周王室失信诸侯,犬戎进攻镐京,诸侯不来救援,镐京沦陷,周幽王被杀,即便他昏庸祸国,死于乱军,被草草埋葬,依旧搭上那么多年轻女子的生命。

殉葬制度在秦始皇时达到登峰造极,秦始皇驾崩,秦二世下诏令说,先帝后宫没生孩子的,放出宫不合适,都命令殉葬。



殉葬制度汉之后一度都已经废止,却在金、元、明死灰复燃,尤其是明朝让嫔妃殉葬的风气之甚,令人发指。

明朝六代皇帝要求嫔妃殉葬,枉死嫔妃几百人。朱允炆遵遗诏,依古制,凡没有生育过的后宫嫔妃,皆令殉葬,另有若干宫女从死。具体殉葬是多少人,史上并无确切的记载。据明末人毛奇龄所著《彤史拾遗记》记载,“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

之后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代宗、明成宗驾崩都强迫妃子殉葬。明英宗朱祁镇废除嫔妃殉葬制度,但是依旧有让宫婢陪葬陋习存在。

有人说让嫔妃殉葬根源于"夫死妇殉节"的社会伦理道德,但是为皇帝陪葬的后宫女人大抵都是出生卑微,在后宫无根基、无倚仗的可怜女子,她们年纪轻轻就被迫结束生命,她们可能生前都未曾受过恩宠 ,死后却得为帝王“守节”,这是什么道理?

清初也还存在殉葬,努尔哈赤死后,多尔衮的母妃就被强迫殉葬。



继位皇帝要让嫔妃为先皇殉葬,是不会管嫔妃愿不愿意的。无论嫔妃怎么反抗,怎么求饶,都难逃一死。只是死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让这些毫无反抗能力的嫔妃死的方式,大抵有三种:

【一】封死墓穴中

将殉葬的嫔妃赶进墓穴,封上墓门,让她们在陵墓中自生自灭。陪葬秦始皇的嫔妃享受就是这种“待遇”,这似乎比直接砍死或活埋,会"人道"那么一丢丢。

【二】谥死

朝鲜《李朝实录》中详细记载了给成祖殉葬的嫔妃集体从殉过程。明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驾崩,要求三十二位嫔妃殉葬。宫里先安排这些即将赴死的嫔妃在殿外用餐,吃完后带到殿内,嫔妃们“哭声震殿阁”。

殿内放了三十二张“小木床”,宦官命令她们站到木床上去,她们的头顶上方是已经准备好的白绫,等她们头伸进白绫中,宦官就会抽掉小木床,然后吊死。

在这三十二个人中,有两个是朝鲜进献的女子:一为韩氏,一为崔氏,封号“美人”。仁宗亲自进来与她们“辞决”,韩氏跪倒在地,苦苦哀求仁宗放她回国,因为家里还有老母亲需要奉养,可是仁宗不为所动,最终这两个朝鲜女子只能在异国他乡命归黄泉。韩氏临死时,她的乳母就在一旁送别,韩氏回头对她喊到:“娘,吾去!娘,吾去!”话还没说完,脚下的小木床就被抽掉。转瞬之间,三十多个女子就被活生生地吊死。

【三】灌水银

还有一种说法,说是用一种中草药让殉葬的嫔妃喝后,她们昏厥,然后太监会在她们的脑袋凿开一个孔,将水银灌进去,让她们从此不再醒来,还能保存尸身不腐。

看到这些不知道明朝的忠粉们会怎么想?



相关资料链接——朝天女户

朝天女户是指明朝时,为皇帝殉葬的女子的亲属。朝廷会给这些为皇帝殉葬女子的亲属一定的好处 。最常见的是追赠谥号,表彰其行。比如宣宗死后,嫔何氏、赵氏、吴氏、焦氏、曹氏、徐氏、袁氏、诸氏、李氏、何氏皆从死。正统元年,皆追加赠谥。册文曰:"兹委身而蹈义,随龙驭以上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 《明史·后妃传》载:“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如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世袭锦衣卫千百户,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历成祖、仁、宣二宗皆然。”这些人多为殉葬妇人的父亲或兄弟,他们的“朝天女户”的身份还是世袭的。不过这种优待究竟持续了多久,很难断定。

开涮历史


一般的妃子如果不愿意殉葬而死,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勾搭皇帝,让自己怀上龙种。

殉葬制度自商周开始就有了,到了明朝殉葬制度依旧存在,直到明英宗朱祁镇的病危时刻。

按照殉葬制度,所有侍奉过帝王的女人,如果在帝王死前没有生育,那么就要在帝王死后殉葬,无论你是皇后,还是嫔妃。

所以,除了为皇帝生孩子,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让皇帝疯狂的爱上你,然后为了你把殉葬制度废掉,而做到这一点的,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皇后钱氏。

朱祁镇的皇后钱氏在朱祁镇病危时,就是没有生育的,按照规定,她也要在皇帝死后殉葬。

但是朱祁镇却并不想让钱皇后一起殉葬,因为这个女人的一生太苦,为自己付出的太多。

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军俘虏,于是她拿出全部积蓄四处托人,想赎回朱祁镇。

悲痛欲绝的钱皇后,为朱祁镇祈福,甚至废了一条腿,哭瞎了一只眼睛。

瓦剌放回了朱祁镇,但此时的皇帝,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并不想把皇位还给哥哥。

朱祁镇被奉为“太上皇”,实则被朱祁钰软禁于南宫,而且缺衣少穿,还吃不饱。

钱皇后再次展示了她对朱祁镇的爱,用自己的所有家当买通内侍,让朱祁镇活了下来。

朱祁钰病重,朱祁镇趁机夺门,重新上台成了皇帝,而与钱皇后的关系,也越发的深沉,这是个救了自己的女人,所以他一直心存感恩。

但无奈,钱皇后就是不能怀孕,直到朱祁镇病重,他的担忧也越发的重了起来。

按祖训,没有生育的妃嫔,包括皇后在内,都要被殉葬,而朱祁镇,不想让皇后死。

所以他反复的把太子朱见深叫到床边嘱咐,要等皇后百年后方可与自己合葬,不许殉葬。

但是朱祁镇非常害怕自己死后,太子登基后,难以抗拒祖制,将患难与共的钱皇后殉葬。

于是他为了钱皇后不殉葬,做了一个决定:修改祖训,从此废除殉葬制度。

几千年的殉葬制度,就被朱祁镇因为对钱皇后的爱而废除了。

虽然到了清朝,从努尔哈赤起,又恢复了一段殉葬制度,但到了康熙,再次将殉葬制废掉。

从那以后,便再无妃子殉葬了。


我是明离子,关注我看更多好玩的故事。


明离子


什么叫做不愿意死怎么办?举凡殉葬的,有谁是愿意死的?

然而这个问题就像是“执行死刑的时候犯人不愿意死怎么办”一样可笑,不愿意死?新皇帝有一百种方法让你“愿意死”!

殉葬制度,在古代世界里普遍出现过,东西方文明都有着大规模的殉葬记录。这种残忍的制度,是奴隶社会的遗留,它的本质思维是——人不是人。

奴隶社会里,奴隶被视作是奴隶主的财产,奴隶主死了,给他殉葬一点“财产”是很正常的事,就像在墓里放金银珠宝是一样的。同时希望这些人死之后能够继续伺候那个死去的皇帝。

这种残忍的制度,从商周时期就有,先秦时期,殉葬奴隶全都是被斩首而死,主人死了,直接挑一些奴隶杀掉一起埋了,实在是没人性到了极点。


秦始皇死的时候,秦二世把给他修陵墓的七十万民工全部殉葬,直接锁死大门把他们关在陵墓里面。为的就是不让这些参与修建陵墓的民工泄露陵墓里的秘密和结构。

所以后世的百姓都聪明了,在给皇帝修陵墓的时候,知道提前挖好暗道,给自己留条生路。

至于妃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本来,秦朝以后,殉葬一度消失了,汉朝没有殉葬,唐宋也没有,可见除了秦朝这个军国主义王朝,汉唐宋的君主都是比较有人性的。

唐朝的时候,皇帝死了,一般让有孩子的妃嫔跟孩子去居住,没有孩子的妃嫔发配到寺庙里出家当尼姑。很多妃嫔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见到皇帝一面,却要给皇帝守一辈子活寡,封建制度残忍程度可想而知。

顺便说一句,著名的武则天,就是在唐太宗去世后,发配到感业寺里当尼姑,后来被唐高宗接回来的。


直到明朝,明太祖朱元璋,这个残忍的家伙,他恢复了殉葬制度,让他的妃子们给他殉葬。他的儿子朱棣也不是个善良人,仍旧让殉葬。后世的明宣宗、明仁宗都有人殉葬,直到明英宗朱祁镇,他死之前命令不许殉葬,而且命令后世永远不许殉葬,做了一件好事。

但是明朝亡了以后,刚刚入关的满清依然野蛮,摄政王多尔衮死时有人殉葬,直到康熙朝以后才停止。

至于说妃子不想死?不存在的。


殉葬与处死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它允许妃子们自己选择死法,自己动手。共同的地方是——他们都不能拒绝自己的命运。

如果你撒泼打滚不想死,自然有太监过来帮你死。白绫、毒药、迷药水银,你能跑到哪去?

所以,古代无论男人和女人,都丝毫没有人权可言。能生在现代社会,是所有女人的幸运啊~


小约翰


不愿意死的应该是大多数了,当然也可以说是全部,因为没有谁愿意为了一个死人去陪葬,但是因为他的皇上,你是妃子,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关系,明白这一点的妃子一般会在皇帝驾崩之后自行了断,这样相对来说还死的痛快一些,不至于搞得乱七八糟,最后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所以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可怕的不是死,而是死的方式。



封建王朝殉葬制度并不陌生,甚至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去世的时候都还有几十人陪葬,可以说陪葬制度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最出名的殉葬应该是秦始皇的殉葬,秦始皇是统一了中国的皇帝,收纳其他国家的妃子,古代后宫佳丽三千,到秦始皇这里自己后宫加上别的国家的后宫应该有几万的佳丽了,但是几万的异国美女最后的结局居然是殉葬去了。



当然很多人是不愿意死的,但是没有关系,要你死还不简单,所以就多种多样的死法,除非自己死,不然都是比较惨的。第一种是活埋,活活憋死的,先把这些妃子用药麻晕或者打晕之后一车一车的拉到陵墓之中,然后直接将陵墓封死,等这些妃子有意识的时候已经发现自己被活活封在里面,其实在秦始皇时期除了妃子,还有很多工匠也是在陵墓中被封住而死。



第二种,勒死,一般会给机会让他们自杀,就是给一根丝带,子上吊,但是如果不上吊就会被两个太监拉着丝带绕着脖子直接勒死,还是比较残忍的。第三种,也是最残忍的一种,就是灌水银,据说给这些陪葬的人灌水银的目的是为了长久的陪着皇帝,因为灌入水银之后身体不易腐化,带有一定的迷信思想在里面。



当然除了上面说的三种还有相对来说缓和一点的,比如用毒药先集体毒死,然后直接把尸体拉走摆放到陵墓中去,所以才会出现陵墓中有整整齐齐的尸骨,这些都是先被杀死然后陪葬的。曾经还有皇帝迷信用孩子陪葬,据说是因为孩子更加纯洁,天真,而方式也是最残忍的灌水银,生养孩子都不容易,结果就是皇帝的一句话,小命就没了。


史中醉


别的久远的朝代不说,今儿就说说离咱们相对较近的大明。朱元璋这个农民出身的帝王虽然有巨多的贡献,但是他的人生却有一个巨大的污点是怎么洗也洗不掉的,那便是他主导恢复了一个被世人唾弃的千古陋俗-人殉!

所谓人殉,简而言之就是用活人陪葬!这事出现在千百年前社会还不太发达时期,当时人命如草芥,在奴隶主死后,他为了在另一个世界接着享受荣华富贵,便把他生前的仆人,妃子们统统活着埋入殉葬坑,企图让这些人陪着他一起到阴间服侍,由于太过残忍,这种制度在汉代以后逐渐式微,这种陋习终于被扫入了历史的垃圾堆中。

大明朝建立之后,万万没有想到朱元璋竟然让这件事死灰复燃,在公元1395年,朱元璋的儿子秦王朱爽病逝,朱元璋非常悲痛,他在伤心之余竟然下了一道让所有人瞠目的圣旨,命令其子朱爽生前的两位妃子殉葬,以便于儿子在地下不至于孤身一人,于是乎,大明朝的人殉之始便由此开端!


大内后妃们作为人殉的对象,自然是没人愿意赔死的,据史载,为了强力贯彻朱元璋的指示,这些被确定陪葬的王妃们被太监们逼着用上吊的方式自杀,但如果遇到烈女不愿意自裁的,这些太监们便会一拥而上,用绳子把妃子们给勒死。当然传说更狠的是,有些王妃还被强行灌入了大量水银(用以使遗体不腐),终于这种制度在明英宗临死前得到了禁止,明英宗为此发了一道圣旨:“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至此,黑暗的人殉终于被废止了。


老猪的碎碎念


中国的活人殉葬很早就出现了,考古发现最早出现于商代,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妃子殉葬这个话题。

一个女人被选做嫔妃,进入深宫,除了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苦楚,还要被当做陪葬的附属品被活生生关进冰冷的棺材,残暴程度实在是令人发指!

妃子殉葬的始作俑者却是如雷贯耳的秦始皇,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下诏书“先帝后宫未生子女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从此,妃子殉葬就开始了。

虽然是儿子下的令,但是秦始皇这个锅是背定了!况且秦始皇修建陵墓,累死的人不计其数,为防止墓址泄露,活埋无数匠人,残暴程度想想就让人脊背发凉,从这个角度来讲也不算冤枉他!

到了宋代,契丹、女真、蒙古族的殉葬制度传入中原,再度兴起。

明朝时,妃子殉葬死灰复燃,到了明英宗,废除了殉葬制度,虽然明英宗朱祁镇当皇上不咋地,发生土木堡之变,当了俘虏,几年后还舔着脸重新把皇位夺回来,但是废除殉葬制度这件事办的还是比较靠谱的。

到了清朝,满族人入关之前有殉葬的惯例,例如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就被皇太极逼着给努尔哈赤殉葬了,所以多尔衮一直记恨着这件事,把皇太极的长子豪格给整死了,独霸朝纲多年。一直到康熙时期,还存在殉葬制度,清政府把殉葬妇女美其名曰“烈女”、“节妇”,修书、立牌坊,《清史稿 本纪二十五》记载“庚午,旌殉夫烈妇山东曲阜孔令保妻潘氏,宣付史馆。”

把人活生生埋进棺材里,面对漆黑一片,活活闷死在地下,想想都不寒而栗!

是个人都要反抗,反抗有用么?当然没有!都是在做一些无所谓的反抗而已!

如果殉葬的妃子不愿死怎么办呢?

通常有以下几种办法:

一是自杀。明代殉葬的方式主要是自缢或者绝食,但是涉及皇家隐私,其过程在正史中没有记载,不过朝鲜的《李朝实录》中却详细记载了给明成祖朱棣的嫔妃集训殉葬的过程(明成祖有两个朝鲜嫔妃,恭献贤妃权氏病逝,康惠庄淑丽妃韩氏被殉葬)。

据《李朝实录》记载“明成祖之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于庭,俱引升堂,堂置大小床,使立床上,挂绳圈于某人,以头纳入圈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被挑选出来等待殉葬的宫女嫔妃共有三十多人,集体“自杀”那一天,是明永乐二十二年十月戊午,首先是在殿外用餐,吃完饭后全部带到大殿内,这时候“哭声震殿阁”,殿内放了三十多张“小木床”,这些宫女嫔妃都要站到床上去,头顶已经准备好了绳子,宫女嫔妃们把头伸进去,下面的小床就立即抽走。

二是被自杀。胆大的宫女嫔妃会自己挂到白绫上一了百了,但是胆小一点的,就会吓得魂飞魄散,瘫倒在地上站不起来,对于这些宫女,旁边监视的太监们绝不会放过她们,几个人抬着,强行把她们扶到椅子上,把白绫套在她们的头上,这些已经吓得半死的宫女经过这么一折腾,很快就会一命呜呼。

还有一种方式是向体内注射水银,古代有种说法是人体注射水银后,既能保持尸体完整,还能让尸体不腐烂,首先是给这些陪葬的宫女或嫔妃喝一杯有安眠药物的茶水,等她们睡着后,就在头部切开一块,用铜勺盛满水银注入切开的口子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银后,再用针线将头部缝合,待一切完成后,这些陪葬的嫔妃就会安详的死去。

三是活埋。把这些宫女妃子赶到修好的墓道中,迅速将墓道封死,里面传出凄厉的惨叫声,如果人数较多,为了防止她们逃出来或者破坏墓内设施,还会用刀砍或箭射的方式先行杀死。

封建社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对于那些弱女子来说,不死或者逃跑,就是忤逆大罪,不仅自身性命难保,还会连累家人,况且有虎狼之兵看着,一群宫中女子怎么可能反抗得了呢?

可怜!可叹!




欢迎关注、评论、转发,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历史!


葛大小姐


“娘,吾去!娘,吾去!”高丽妃子韩氏殉葬明成祖朱棣,死前对着服侍的乳母喊道。

随着韩氏乳母返回朝鲜王朝,这件事情就被朝鲜史官知晓,被记录到《朝鲜王朝实录》。

1424年,朱棣驾崩后,生前服侍过他的嫔妃、宫女多达30人为其殉葬。赴死之日,明仁宗朱高炽为她们饯行,然后让人带到别殿上路。

别殿上早就准备好木凳,梁上已经挂好白色的绞绳,她们被催促着登上木凳,不管愿意不愿意,最终她们都要在脖子下套上绞绳。

时辰一到,满殿哭声震天,但没什么鸟用,宦官们很快就踢倒木凳,她们被活活吊死。

殉葬是一个古老而残忍的陋习,世界各地都有存在,我国直到康熙年间才完全杜绝殉葬制度。

殉葬最大的主是君王们,其次是贵族们,再其次是有权有势的主。比如古代普通的奴隶主,就可以让自己喜欢的奴隶殉葬,奴隶就会因此而死。

因此,社会上有没有殉葬制度,主要看君王们。一旦君王们不搞这一套,下面的人就会迎合,慢慢殉葬就会消失。

也有例外,典型如古代日本,主子一死,手下人为表示忠勇就要破腹殉葬。严重的时候,需要主子家人威胁、政府出面干涉,才能止住“自杀潮”。

就正常而言,主子死了,除个别人以外,大多数人是不愿意去死的,皇帝嫔妃们也一样。

那么,嫔妃们不愿意死,会怎么样呢?抗议无效,君王“一言九鼎”,既然口已经开了,你就不得不死。

大户人家的仆人可能还有机会逃跑,宫内的嫔妃那是毫无机会的,插上翅膀也会被射下来。何况每一个嫔妃,都代表着一股宫外势力,他们的亲人可都还在,你跑他们就遭殃。

因此,嫔妃们不愿意死,也只能去死。死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上吊死、被白绫勒死、喝毒酒死,或者直接关在陵墓内慢慢死。


子屠龙


人类最大的悲哀就是自己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尤其是在古代封建社会的时候,皇帝的嫔妃们,甚至连自己的生死都掌握不了。

因为古代有殉葬的制度,也就是说在这些嫔妃的丈夫死后。她们又没有给丈夫生儿育女的情况下,就会被选来殉葬,陪同老皇帝到地下,继续去服侍老皇帝。

这当然是最残忍的一种制度了。

但是,因为古代的人都比较愚昧无知,他们以为自己死后,杀一些人和自己埋葬在一起,就能把这些人也给带走。

就这样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人殉制度,人殉制度的具体时间,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

到了商周时期,就开始盛行了起来,尤其是战国时期,就更加的频繁了。

根据史料上的记录,秦国的秦穆公去世的时候,为他殉葬的人竟然多达一百多人。

到了千古一帝秦始皇死的时候,就更加的悲惨了。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他在统一全国的时候,没有少搜刮各国的美女,他的嫔妃自然也不会少的。

但是,在秦始皇去世后,新继位的秦二世,就把哪些服侍过秦始皇,但是,没有给秦始皇生过一儿半女的人,全部给处死,然后埋葬了。

保守估计,为秦始皇殉葬的人,至少有几百。

要知道秦二世不但把自己的小妈们给殉葬了,他还听从了赵高的建议,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全部给腰斩,然后让他们一起也去地下陪秦始皇了。

当然到了汉朝的时候,用人殉葬的制度就开始被禁止了,尤其是汉文帝的时候,他提倡薄葬,连金银财宝都不埋葬了。作为帝王,能做到这一点,真的是难能可贵。这也是为什么汉文帝的霸陵一直保存的比较完好的原因。

汉朝末年曹操去世后,也没有让自己的妃子,给自己殉葬。可以说这时候的人类的文明,已经进步了很多。

当然这仅仅是汉族在统治国家的时候,唐朝和宋朝的时代,也是禁止用人殉葬的。

等到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的时候,这种用人殉葬的制度又开始盛行了起立。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也没废止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他死的时候,也让自己的三十多个嫔妃跟随自己去了。

明朝的时候到了明英宗朱祁镇掌管天下后,他就把人殉的制度给废除了。

可是,到了清朝建国,他们又恢复了这场残忍的制度。直到康熙皇帝的时候,人殉在中国历史上,才真真正正的消失了。

那么中国历史上既然有人殉,万一这些被选中殉葬的人,不愿意去死怎么办?

其实问这样的问题的人,太不懂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了。

要知道统治者只要想让你死的话,会想出一百种不重复的办法杀死你。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毒药、上吊、水银、迷药、活埋、治罪.......。总之,每一种办法都能让你在不情愿的情况下不知不觉的死去。

当然,被选中殉葬的人的死,几乎都是被动的,因为没人愿意去给帝王殉葬。


史学达人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妃子如果不愿殉葬怎么整呢?笔者试做回答。

一、陪葬的来历

殉葬从商朝开始兴起,商朝相信人死后灵魂在另一个世界活着,喜欢用活人殉葬,这些活人一般都是仆人或者武士,他们在主人死后自杀,甘愿去到另一个世界供他们的主人驱使,在出土的商朝坟墓里经常看到兵器刀剑,就是他们生前用的武器。古代皇帝不仅生前排场很大,死后也不甘寂寞,需要一些活人下去陪伴他们,他们的妃子被迫死亡,生死不能自主。

二、绞刑

我国古代封建王朝,讲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生死与共,因此但凡王侯将相死后总是害怕自己生生前所爱太孤独,愣是要拉着她们一起殉葬才行。但殉葬也并非将妃子直接活埋,也有绞刑。如图:

三、赐妃子毒药

殉葬时为了怕宫女妃嫔们闹,会采用哄骗喝毒药、迷药的方式进行,然后处死之后再抬去陪葬。封建古代人不如畜大多如此。

四、灌水银

把宫女送入地宫中,给她们为了安眠药,等他们睡过去后,在她们身体里面灌入水银,这样可以保持尸体千年不烂。根据野史记载,汉代的时候,有一个王公喜欢盗墓,有一次居然摸进周幽王的墓宫里,见到一百多具排列整齐的女尸,这些女尸栩栩如生。

五、守墓或当尼姑

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但是老皇帝死后如果这些妃子里面有儿子的可以跟随儿子前往封地,如果没有的那只能算你倒霉了,只能接受以下殉葬、守墓、出家当尼姑这几种结果,因为你没得选择。

如果喜欢本人文章,请关注“重说中国历史”,常常更新,和你说教科书以外的历史,谢谢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