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觀評價北大教授孔慶東?

電影院看了電視


評價一個人,其實是不禮貌的,北大博士孔慶東,如果從社會地位和學識水平來看,這個人想當有學問的人,也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對於這樣的人,其實我是沒有太多資格進行評判的,畢竟,我沒上過北大,也沒有當過博士。



但從一些微博的信息上,我也看到了他的有些言論比較偏激,尤其是在和網友微博對罵,完全並不是像是一個博士,尤其還是以教授身份的人可以說出來的。

對於孔慶東這種,有著真才實學的博士而言,也是瑕不掩瑜,但這些年,或者說這兩年,卻冒出來很多稀奇古怪的博士。

讓我數一下,這兩年網絡上都有那些博士粉墨登場,霸座的孫博士,公式相聲的交大博士,說戰狼血腥暴力的中戲博士,提出流浪地球六十多項缺乏科學依據,並且和網友對罵的北大博士,還有上了春晚,還沒有火,就人設崩塌的抄襲博士。


除了這些博士以外,還有一些似乎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也在微博上秀著下限,比如說錯字万俟卨(moqixie)的文學講師,沒聽說過什麼著名作品,只會微博罵人的劉作家,拍了個PPT,自我感覺良好的畢導演。給人一種感覺,以前的文化人,真是文化人,現在的文化人,和張三李四沒啥區別。

其實,這類現象並不是最近才有的,在許多年以前,百家講壇就出了像於老師一類,拿著國學酒瓶賣雞湯的人物,更有像成功學家一類近似於傳銷的演說家。

讓人感覺到有些目不暇接。彷彿就在一夜之間,這些人就像是雨後春筍一般,都開始跳了出來。

我想,這些人,除了會蹭熱度,我真不知道他們還有什麼本領,這就與我以往的思維模式是不一樣的,我天真的以為,作家能有好作品,才是正經事,演員能有深入人心的角色才是正經事,學者能有豐碩的研究成果才是正經事,導演拍出好電影才是正經事,大學教授自然是教出來好的學生,才是正經事。

可現在呢,各式各樣的人都扔下了自己的本職工作,開始在微博上興風作浪,為了一些點擊率和曝光率,不斷地蹭熱度。

既然是蹭熱度,就不能有理性的思維,簡而言之,說道理不管用,引經據典沒人看,有噱頭,會罵人,才是正經事。

於是,中戲博士開始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說什麼戰狼二太過血腥,戰爭不應該這樣,事實上,真正的戰爭,比那些更血腥,更加不人道,這哪是整天沒事幹玩微博的人能夠理解的。

而批評流浪地球的博士,顯得更加荒唐可笑,他倒是沒有太過分,把所有電影上的情節,都拿出來和理論進行對照,然後說流浪地球的不科學性,這個事情,我覺得就很搞笑,這是科幻電影,又不是科教片,再說了,星際大戰更過分,為啥沒見去批駁?你要看看抗日神劇,人能躲子彈,一根繡花針死一片鬼子,為啥沒見去批駁,所以,這樣的評論,並不是源於一個學者對學術的認真負責的精神,完全是蹭熱度。

我又想到了哪個人設崩塌的翟博士,忽然感覺到了一些細思極恐的事情,為什麼這些博士,學者,教授,以及很多文化人,都在不遺餘力的微博上蹭熱度,而不是去幹自己的本職工作呢?

我感覺到了一種恐懼,這種恐懼源於一種社會風氣。

這是一種娛樂至上的風氣,更源於人們心中的浮躁,以及對一夜成名的渴望。人們為了成名,就不得不對自己鍍金,於是學者,作家,講師,博士一類高大上的名詞加到自己的名字前面,這些名詞,現在看來,真沒啥含金量,只是在別人眼中,感覺是金光閃閃的樣子。

我不禁想到了《一出好戲》裡的一個臺詞,哪怕你是一坨屎,被凍住了,別人就會以為這是冰淇淋,只要別人不嘗一下,就永遠不知道你是一坨屎,但如果化開了,那你就是一坨屎。我覺得這句臺詞太有趣,很俗,但俗的真實。


很多文人,學者,博士,其實或許有真才實學,或者像是翟博士,博士來路不明,只是個花架子。有真才實學的人,耐不住寂寞,放棄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尋求一些虛無縹緲的成就感,雖然一時成了名,卻遭到了群嘲。

我覺得,這真是一件很搞笑的事情,沒有真才實學,有了一些光環,就應該低調,因為耐不住寂寞,自我解凍,最後很意外的發現,自己真的不如自己想象得那般完美。


小小嬴政


對孔慶東確實很難評價,因為他的人格兩重性的反差太大。

我曾比較認可孔慶東。一是因為他是孔子第73代傳人,又是堂堂北大中文系教授,頗有學識水平。二是由於他對共產主義信仰比較堅定,沒有受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對魯迅等現當代文學家及其作品有客觀實在的評價,不隨波逐流。三是讀過他的一些作品,觀看過他在電視節目中對一些問題發表的見解和評論,覺得他還是敢於說真話的人,文字敘述或語言表達也比較直率幽黙,傳播過一些正能量東西,人稱"北大醉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是用在任何人身上都是沒有問題的,孔慶東亦然。可是,他的兩件事,令我不可思議。尤其其中一件,既丟了國人之臉,也襯托了他令人無法苟同的人品。

一是"摸奶門"事件。2017年9月29日,他在自己的微博曬了9張照片,其中3張是他在意大利旅遊時,用其右手放在一尊美女雕塑的乳房上的照片。孔慶東還給這組照片命名曰:《在朱麗葉家的三種庸俗擺拍》。這3張照片豈止是庸俗,簡直是粗俗、惡俗、下流和齷齪。於是,理所當然遭到網友們的一片罵聲,可是他卻死不認錯。作為一個堂堂孔子後裔、北大教授,竟如此沒有羞恥感,可悲!

二是賣力挺郭徳綱的庸俗相聲。郭徳綱的相聲,因其"能逗人笑",因而有一定市場。但也因其內容低俗、庸俗、媚俗,同樣備受爭議,遭到一些電視臺的抵制和一些人的批評。這本身也是很正常的事。孔慶東作為一名教授、一名共產黨員,本應旗幟鮮明地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而鼓與呼。而他卻對郭德綱的相聲作品不加分辨地盲目力挺,口口聲聲說郭德綱不是"反三俗"的對象,而反把矛頭指向了眾多媒體。我想,這未免也太偏面了吧。

僅從這兩件事中,孔慶東在我心目的形象大打折扣,老是冒出兩個字:低俗!




玉堂行佛人


孔慶東身在北大教授,士大夫階層,高職高薪,卻能仗義執言(北大醉俠),為底層人民代言。孔老師通過傳媒,以及他的“東博書院”,不遺餘力弘揚紅色文化,宣傳偉大的毛澤東思想和魯迅崇高的民族精神。一個學有所成的知識分子(不是常人眼裡的知道分子),應該自覺站在人民大眾一邊,堅定自己無產階級的正確立場,他才有出息,才能壁立千仞。而力挺偉大領袖,膜拜民族精神先哲魯迅的,一般都是善良之人,都是好人,都是能夠進入人類最美好殿堂的先鋒戰士。有人用教授的長相和粗口來攻擊之。這是反動派甚至反革命慣用的伎倆。因為他們害怕孔教授的紅色之旅,害怕紅色文化一旦拓展開來,損害了他的一己之私。所以極力詆譭之。但是有什麼用呢?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凡是有心人,哪怕你是地道的反對派,你也可以抽一點時間,從頭到尾看一看孔教授各種專題演講,比如《京西端午話愛國》,《毛澤東思想》,以及關於魯迅的視頻講座。你再來說三到四。否則,你沒有資格去侮辱人。至於教授的粗口。我想起毛主席的一句話,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繡花。還有雷鋒的準則:對同志有如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有如夏天般的火熱,對待個人主義有如秋風掃落葉,對待敵人,有如嚴冬,殘酷無情。這四句話用在孔教授那裡,甚為合適。對待不法分子,對待階級異己分子,除了匕首除了子彈,粗口已經很溫柔很仁慈了。


化外萬民胡少峰


孔慶東作為北大教授,同時他也是孔子後人。孔慶東一生可謂是前後形象轉變巨大,從一個自由批判的鬥士變成了言語粗糙、惡語連篇的的流氓!

孔慶東年輕時可以說是一個學霸加自由鬥士。在北大讀書期間,善於交際,擔任過北京大學學生會主席。孔慶東讀書時師從名門,並且善於批判精神和追求自由主義!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孔慶東曾在讀書期間被迫輟學,其後再次回到北京大學,於1996年完成了博士學業。隨後留在北大從事教學任務。孔慶東在這之前所給人們展現出來的是一個熱血青年的形象,孔慶東似乎繼承了北大自由的學風以及北大自建校以來的批判性精神和追求真理的態度。



然而隨著孔慶東步入社會,走向工作的崗位,孔慶東身上的思想也隨著他的名聲增長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孔慶東開始從一個自由的戰士轉變成為瘋狗般的野獸。

孔慶東經常在網上批判和辱罵很多人。直接攻擊網友,直接批判很多媒體和社會時事。而且絲毫沒有一個教授該有的言論,而是直接採用各種各樣的京罵。但是孔慶東他又研究金庸,推崇魯迅,更是崇拜毛主席,同時也讚揚朝鮮已故領導人。


孔慶東聲稱自己是孔子的後人,但他同時又批判了孔子的思想。孔慶東內心的批判精神是不分界限的。孔慶東更是經常跟一些記者和媒體直接開火。孔慶東更是曾經抨擊香港公車事件,曾經批評那些沒有愛國心的人是狗。這一點倒是獲得了很多網友的支持和肯定。


孔慶東的人生還在繼續。孔慶東的言論依然引發一些人的支持,同時也遭到了一些人的批評,他敢說敢做,同時他也經常犯錯。人常言蓋棺定論,不知孔慶東在往後的餘生中,是否會做出更多的荒唐事或者發表更多的荒唐言論,或者表現出更多的正能量都未嘗可知。


珞珈山的貓


北大教授孔慶東是個有本事的人。

這個人不但有本事。寫出了很多著名的作品比如《口號萬歲》、《47樓萬歲》、《1921誰主沉浮》、《獨立寒秋》等等,而且他還是個有血性有擔當的人。在很多關鍵時刻,敢於發出一個學者應有的正義聲音,為人民為民族負責。很多人以為孔慶東是個老粗,是個愛說笑話的老粗,愛說髒話的老粗。可是我要說,這都是沒有看過他的作品的人的說法,只要你認真的閱讀一部他的作品,你就會發現他的嚴肅和文雅,孤獨與悲憫,犧牲與智慧。

誰不知道對那些無聊記者爆粗口會被他們抓住把柄,肆意凌虐。但是孔慶東教授就敢於對那些低級的記者爆粗口,這不是孔慶東無知或者粗暴,二是它用犧牲自我的方式喚醒民眾,教育民眾,這有點像魯迅在《藥》裡面描寫的情節,愚昧的民眾拿沾了革命者鮮血的饅頭治病,但是革命者是為了這些愚昧的人。這不僅僅是個喚醒愚昧的問題了太,這就已經上升到佛家的自我犧牲挽救眾生的境界了。如果和這些無良媒體配合,那麼孔慶東會得到多少利益?他沒有配合。這樣一算,對孔慶東個人而言他的經濟損失有多大?但是他並不計較。不計個人名利,不計個人得失,只願喚起工農千百萬的這種犧牲精神不是值得學習和讚揚嗎?

再說,孔慶東曾經主持過一個談話節目叫做《第一視頻》,節目收視率迅速躥高,短時間內從一個寂寂無聞的節目變成了一個名牌節目。這就靠孔慶東一己之力。為什麼?說明老孔有本事、有血性、有擔當。說出了很多倍的知識分子想說不敢說不願說的話,說出了很多老百姓心裡有但是說不出來的話,所以這個節目才會出現這樣驚豔的蛻變。

從開博客倒開微博,再到入住《今日頭條》,不管傳播手段如何變化,老孔一顆為國為民的赤誠之心沒變,悲天憫人的情懷沒變,堅持打擊漢奸的立場沒變。正是有了孔慶東這樣的知識分子的不懈努力,才讓一片漆黑、謬種流傳的互聯網和現實社會充滿了正能量和正氣。

祝孔慶東教授身體健康,事業順利!


江南不缺水



看過一張孔慶東教授北大講課時拍的照片,五百人教室人滿為患,身前身後都是聽眾,室外也是。文學課講到這個份上,是學生之幸,是文學之幸,也是教育之幸。文學課本就該具有文學性,講名著本應該像名著一樣有魅力。

印象很深的是孔慶東的《國文國史三十年》,不僅妙語連珠,而且更有發人深醒頓悟之警策箴言。如談四億人大國被幾個洋鬼子打敗,就是因為國家缺少組織性,亦現代性,以此見毛澤東的成功其實就是把中國人組織起來的奧秘。又如抗美援朝打敗了兩個八國聯軍,話巧也史筆。是一位令人欽佩的有骨氣的愛國學者。


這本書的好看還在於激情幽默個性睿智,很有魯風。評述諸家之論令人耳目一新,他認為習見都可疑。這些書都看過,卻沒有這樣高屋建瓴的精準提煉明晰。其實文學的魅力或特質就在都可疑,從疑處看書才是真學問,正是在一代又一代學人的質疑中,學術得以不斷髮展。
可以說,這部書既成一家之言,又打通百家,貫通當下,有學者風,有才子氣,讀來更有魯迅說魏晉風度之痛快與雅趣。可作枕邊廁旁案頭常備書。好書總成爭議話題,談紅樓能老拳相向,是書惹來些許非學術無良回應也正常,因為這部書更有現實針對性。血性文字當不懼狗血噴。


大洲文苑


孔慶東出名的時候,還是北大的副教授。那個時候,副教授工資還不高,所以孔慶東為了養家餬口,上了《百家講壇》,依靠解說金庸收穫了大量的粉絲。如果要論學識,孔慶東應該不低。注意,這裡的學識,指的是他在文科領域的知識比較豐富。我想,我們不應該否認這一點,畢竟孔慶東是北大的中文系教授,能評上這個職稱,應該有一定的專業水平。如果僅僅是這樣,我倒不會對孔慶東有惡感,只會把他看成是一個普通的,有點文化的,靠金庸吃飯的學者。不過,2015年的一件事情讓我對他失去了好感。

大概是在2015年,孔慶東貼出來幾張照片。據他自己介紹,這是他與幾位氣功大師的合影,其中有所謂修煉特異功能的云云。畢竟孔慶東好歹算是一個名人,他的舉動招致了廣泛的批評。孔慶東應該也有一批鐵粉,所以對孔慶東竭力維護。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孔慶東作為一個教授,而且也是社會知名人物,居然毫無風度,在微博上對批評者破口大罵,甚至有嚴重的人身攻擊。孔慶東甚至說,凡是沾“科學”二字的,都是雜碎。不久,孔慶東還說,科學就是垃圾。所以,我對孔慶東從此沒有太好的感觀,只能敬而遠之。


懷疑探索者


要客觀評價孔慶東很難。一方面,最近這些年,孔在公眾面前的形象很差,以極端的觀點和口不擇言地罵人而為很多人所厭惡,而掩蓋了他也曾經有過的輝煌,以及過去也曾做過的一些值得稱道的事情。看前面多數答主以罵他為主的回答,就能體會到他當年的那些事情沒幾個人知道,也沒幾個人在意,而更知道也更在意的是他最近這些年有些不堪的行為和形象,並可以從中輕而易舉地找到“罵點”。

另一方面,孔慶東這個人是一個非常明顯而嚴重的前後分裂的人。從當年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敢說也能說的“青年代言人”到如今動不動觀點偏激、汙言穢語甚至有些恬不知恥的中年老男人,這個人的前後變化之大,前後分裂之嚴重,算是知識階層中少見的現象。這樣一個複雜的人,乃至可以說是一種複雜的現象,要客觀評價,談何容易。

公平地說,孔慶東是有才的,作為一箇中文系教授,他的個人專業素養和文學修養夠得上一個優秀教授的水平,在強手如林的北大中文系,也算一號人物,從個人水平來看,並不會辱沒北大教授這樣一個職務和稱號。

但他這些年的各種言行確實很出格,從一個曾經勇敢有風骨的知識分子,變成了一個思想極端、言行粗鄙、刻意追求惡俗的中年俗人,再經過某些媒體的刻意炒作、放大和惡意抹黑,在公眾面前,迅速變得面目可憎、心靈醜陋。

其實仔細盤點一下,他並沒有做出什麼惡行惡事,更沒有做出什麼令人髮指的事情;他也沒有多大罪惡,談不上幹了多少壞事,更談不上罪大惡極。做得最多的,也就是一方面不合時宜地在公眾面前譁眾取寵,用一些另類的方式尋找存在感;另一方面刻意和主流知識分子的價值觀對著幹。結果,兩頭不討好。當年他的那些同道自然早已決裂,而普通民眾往往對他知之甚少,只會就事論事,也很容易被帶節奏,他自然就迅速變得面目全非了。

但是,像孔慶東這樣前後判若兩人,明顯與過去決裂的人,在當代有名望的知識精英中並不多見。我搞不明白他的心路歷程是如何的,走到今天又是為了什麼。要說為名,他當年比現在更出名,而且是“美名”,而現在雖然也算有名,但恰恰是“惡名”,所以他不應該是為名;要說為利,他對經濟利益的追求完全比不上本校國發院曾經的教授薛兆豐,也未見他如何去利用自己的名聲或者行動去牟利,所以他也不是為了去牟利。說實話,以他的個人才能和名聲,要牟利並不難,不見得比那個通過講課進行知識變現而獲利數千萬並在繼續獲利的薛兆豐差。他自稱孔和尚,其實是一種不為名利的自我標榜,但他的行為,倒是真的詮釋了他是不為名利的,雖然別人稱呼“孔和尚”這三個字僅僅是嘲弄他而已。

有人說,他不配再做北大教授,其實他的水平做北大教授完全沒有問題;他的某些言行,特別是最近幾年的某些言論確實出格,但也僅僅是引起了很多爭議,並沒有什麼惡行。你可以批評他,但在一個還算自由的燕園裡,他不會也不應該被剝奪工作和思想的權利,即便很多人很反感他的言行。也有人說,他那些言行只是為了牟利和變現,其實這是明顯的以己之心度人,是明顯的誤解或者曲解。

在我看來,孔慶東與自己過去的決裂,近年來扭曲的言行,是一種“自汙”。但不管是刻意的還是無意的“自汙”,他確實已經很成功地把自己弄得很汙穢了。他曾經擁有過的前輩大師的風骨和北大精神——這是那些教誨他的前輩和志同道合的同道所希望的——如今在他身上已經完全不復存在,只剩下一個面目可憎看似風光而實際背影蕭索的中年老男人的形象。


燕園博雅教育


孔慶東,過去能成為北大教授,不是他本人才高八斗,也不是我們中國沒有比孔慶東有才的人,而是我們選人用人機制決定的。如果說他一點沒有才,那是不實事求是的。但是,說他很有才,說話的人即使不無知,知識面也肯定不寬,思維方式還肯定比較單一。孔慶東之所以成為現在的孔慶東,固然有他個人因素,但是,我們不能不看到社會因素、地域因素。設想:孔慶東生長在俄國或德國或南非或新加坡...獲廈門或廣州或合肥...現在會怎樣?...他只比一般不愛讀書的人淺淺地多讀幾本書,就像某女教授讀《論語》,借著名大學教授的名,就想混跡江湖,並且還真能混一陣子,...殤慶東啊!也殤北大啊!殤北師大啊!...如今,我們國家如果僅僅只出一個孔慶東,或一個XXX,倒也罷了!就他一個嗎?會不會再出“孟慶西”?...本人不主張過分譴責孔慶東,只主張人們多讀書,並且允許人們就任何公共問題或學術問題公開討論交流。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術領域和社會領域的必然要求。到那時,既不會出孔慶東,也不會出“孟慶西”。


手機用戶14902238624


孔慶東似乎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公開發言了,起碼是他的喊叫聲逐漸進入不了大眾的視野內,不是大眾遺忘了他,而是像孔慶東,司馬南之流必然被忘卻冷落的結果。孔慶東最近說的參觀某企業,說對方“熱情失禮”,倒是感覺比他過往發言正常了一些,溫和了不少,不說別的,招待的人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在孔慶東面前背誦餘秋雨的文章,確實是過分了。


多年前在北大課堂上聽過孔慶東講金庸的公開課,最大的階梯教室,連坐帶站,估計不止四百人去聽他的課。而孔慶東的課確實講得好,把金庸的武俠小說剖析得脈絡清晰,同時還有趣並能帶著激情來講,名師的名頭當之無愧。

講課好,有才華,也是孔慶東當年能夠收穫一批擁躉的根本。除了金庸,他還主講魯迅,雖然沒有金庸講得那麼好,但他的口才還是讓他的魯迅課堂人滿為患。

但孔慶東的社會名聲就完全分裂了,課堂外和課堂裡的孔慶東像是兩個人,課堂外孔慶東的發言都是罵人隨意拿來,斯文掃地,前些年還有個學生告孔慶東罵人案勝訴。也不知為何,課堂外的孔慶東會那樣,但毋庸置疑的是,他是為了個人的私利,只不過方式有些走火入魔。

你對孔慶東有哪些印象?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