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歷史順序是唐宋元明清,而金朝不被排列其中?

明月95884


因為這五個王朝是有傳承的正統中原王朝。

我們仔細梳理一下從秦開始的大一統王朝,就會發現,他們之間其實是有傳承的。

唐代之後是五代十國的亂世,十國只能算是封建割據,而五代雖然性質上也是一群軍閥大老粗變亂上位,但起碼是從唐那裡續下來的,作為結束五代十國亂世的宋,當然也是正統王朝,它受後周禪讓而立,接續的自然是自秦以來的國祚。

宋帝降於元,後元被朱元璋趕回了漠北,崇禎吊死煤山後,清入主中原,這是一個完整的傳承。

關於金朝是不是正統王朝,其實在歷史上也是爭議過一陣子的。元朝建立後,就金、遼。宋之間誰才算正統的問題爭論達到了高潮,主要形成了兩種觀點:

其一,將遼金和宋視為南北朝,如此以來,唐代之後接近500年的時間裡,中原就還是南北對峙的分裂局面,但這種說法有點牽強,畢竟就統治疆域而言,北宋佔據了大部分的漢人傳統控制區域,所以一定意義上講,遼不能算成對峙的北朝,至於金朝與南宋劃江而治,卻也說得過去。

其二、獨尊宋為正統。

宋遼金正統的問題在元朝時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因為這關係到蒙元政權的正統性是來源自遼金、還是來源自宋。如果元不尊宋為正統,那麼就是站在塞北民族王朝的立場上,由此一來,就很難往前追述歷史了,追到頭就是個遼朝。而尊宋為正統,就是站在中原王朝的立場,不過這還是要看人家蒙古老爺們認不認為自己是華夏了。

這場爭論持續了十幾年,一直到了元末至正三年,元丞相脫脫最終採納了第一種觀點,分別給三朝各與正統,各系年號,編史的時候,分別編纂了《宋史》、《遼史》、《金史》。

這件事似乎到這裡算是有了定論,但實際上脫脫並沒有在官方上徹底定下基調,停止爭論,以南方士大夫為代表的擁宋派依然堅持宋獨尊正統,到了至正十年,以重新構建宋遼金正統的《通鑑續編》編成,此書以宋為正統,遼金都附屬於宋。

到了明朝,士大夫們對宋遼金三史並立的情況無法容忍,於是掀起了一場重修宋遼金史,獨尊宋朝正統的運動。從正統一直到嘉靖年間,明朝人一直熱衷修宋史,在他們編成的宋史著作中,堅持的立場基本都是“內諸夏而外夷狄”,將遼、金認為是夷狄。在明時,宋獨尊正統,幾乎是沒有爭議的。

自此,宋為正統,唐宋元明清的局面也就開始形成了。


朝代說


要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先來重溫一下毛主席的詩詞《沁園春.雪》中的兩句詞:“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詩人為什麼要說唐宗宋祖,而不是唐宗金祖?因為金朝根本就排不上號。金朝為什麼排不上號?因為金朝只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條支流,宋朝才是中國歷史的主流。

中國歷史是以華夏文明為主要脈絡的歷史,在這條主脈上曾經有過幾個大一統的王朝,即秦、漢、唐、宋、元、明、清。在這七個朝代中,後世對於元朝懷著模稜兩可的態度,因為爭議較大,最好不提。而談到宋朝時,有人就把金朝搬出來與之比較。說金朝曾經入主中原佔領北方,而南宋只是偏安江南,金朝為啥不能成為中國歷史的主流?

其實,現在有很多歷史問題,大家都心知肚明,可是有人就非要揣著明白裝糊塗。誰都知道,宋朝是統一了自唐末以來的四分五裂(五代十國)的局面而建立的起來的大一統王朝,屬於繼承了唐朝正統的中原王朝。在北宋初期,北方已經有了遼國,但宋朝是屬於中原華夏王朝。當時的遼國只算做那個時代的外國,那時候的女真人只是遼國的一些部落。

後來女真人崛起在東北,和宋朝聯合把統治他們的遼國(契丹人)推翻,建立了金國。金國便成了宋朝的對手,然後,金國推翻了北宋,宋朝退居江南變成了南宋,金國佔領中原,與南宋形成對峙狀態。要按一些人的理解,金國都入主中原了,和南宋的歷史地位應該是平等才對啊!可是,請明白一點,金國並未統一全國,而且被南宋和蒙古聯合消滅了。金國滅亡後,南宋又堅持了42年才被蒙古所滅。

也就是說,自宋朝建立,先是遼國與之對壘,然後是金國與之對壘,最後是蒙古與之對壘。宋朝始終是這不戲劇中的主角,遼國和金國都是配角。最關鍵是無論是遼國還是金國,都比宋朝死得早。在遼國和金國相繼滅亡後,南宋又堅持了42年才被強大的蒙古消滅。蒙古消滅宋朝後,統一全國建立元朝。

從這個歷史延續中我們就看到,無論是遼國還是金國,在兩宋期間都是匆匆過客。而宋朝雖然被歷史劃分為南宋和北宋,卻始終代表著一個王朝存在了三百多年。雖然遼國存在219年,但並未入主中原。而金朝雖然存在119年,也曾佔據中原,卻在南宋和蒙古的夾縫中生存,並不占主導地位,而且被宋朝和蒙古所滅。所以,金朝根本沒有資格代表中國正統王朝,也就只能算中國歷史的支流了。


若愚趣談




兩宋時期也稱遼宋金元時期

遼(契丹)雖然佔有燕雲等部分農耕地區,是一個耕、牧結合,幅原廣闊的政權,在某些方面比宋朝的影響力更大,但是契丹人從未有效統治中原地區,不符合“得中原者得天下”的正統王朝條件,也不具備能代表同期華夏文明的文明程度,所以遼國只能是一個地方政權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勢力沒過長城

太宗完顏晟和熙宗完顏亶滅亡了北宋,絕大部分時候與南宋處於交戰狀態,即便以征服者姿態佔有中原,卻以掠奪財富和人口資源為目的,不能進行有效管理

這場征服戰爭激起南宋軍民和北地遺民的強烈反抗,金國不得不尋找代理人,如偽楚張邦昌、偽齊劉豫及其他軍閥,對佔領區實施殘酷統治


金主完顏亮受漢文明影響較深,能作詩填詞,但這傢伙
~《金史.卷五.本紀.完顏亮》

一生荒唐,令士大夫不恥,也不符合傳統倫理觀念


殺亡國宗室祭旗這事貌似回到三千年前


殺乾媽、殺宗室


、殺功臣,皆族誅,某島國人才會視其為親祖宗



金國有“世章之治”的說法,世宗完顏雍時期相對平穩,稱為治世勉強合格;金國在章宗朝由“治”轉“弱”,“金源氏由此衰矣”

世章期間,女真貴族隨著漢化而墮落,章宗對此極為反感
~《金史.卷十二.本紀.章宗四》

所以又有金國未盛而衰的說法




華夏民族本身就是由多個古民族融合而成,並不排外。一般認為佔有中原、江南等傳統漢地,認可並接受中原文明,便可認為是正統王朝,“夷狄而華夏者,則華夏之;華夏而夷狄者,則夷狄之”

何況金國從未消除部曲制

多種因素疊加,使金國一般不被視作正統王朝



為國釣魚


很簡單,因為代表漢人正統的宋朝一直與之並存。所以,作為異族政權的金國,即便坐擁中原,並一度讓南宋向自己稱臣,也始終無法獲得後世漢族史官的認可。

這其實和北魏是一樣的。北魏和金國一樣,也雄踞中原,並且積極漢化,尤其是孝文帝改革,對今天中華民族的形成和中華文明的發展,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北魏的國祚也長達一百多年,如果連上分裂後的東魏和西魏。那麼,拓跋魏掌控北方中原漢地長達148年之久。

然而,北魏卻一直不被後世視為正統。究其原因,其實就是因為代表主體民族漢族的正統——晉室,一直存在於南方,而且其法統後來又先後在宋齊梁陳四朝中傳承。因此,直到同為漢族王朝隋朝(大隋後來完成了天下的統一)立國以前,大家普遍還是把正統定義在南朝,而不在北朝。

金國的道理也是一樣的,雖然坐擁中原,但是由於長期與代表正統的宋朝並存,不能像元朝和清朝那樣完成統一,完全繼承了前代的法統地位。因此,作為外族政權的金國,即便再強大,歷史地位也只能和北魏一樣!


這些歷史要讀


誠邀,如題。史書的大一統王朝排序為什麼是“唐宋元明清”而不是“唐金元明清”,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為何史學家把宋朝作為當時正統王朝的代表而不是相對強大的金代。

實際上金國的軍力是遠遠超過南宋的,自1127年北宋滅亡後大金繼承了北宋長江以北的領土,中原數州落於敵手。從人口和土地來看金朝也是具有正統王朝的實力的,再者金朝的漢化也是比較徹底的,從文化上來說也不弱於元朝,那麼為何史書中卻沒有對金朝另眼相看呢?小編以為原因有二。

其一,正統性封建王朝的問題

對於中國歷史來說,漢人建立的封建王朝其正統性是最強的,相對於契丹建立的遼以及女真建立的金來說,宋朝的正統性無疑是最強的,畢竟北宋之前還沒有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成為正統王朝。再加上南宋的軍力雖然不行,但是其經濟和後來的人口遠遠高於金朝,這也是南宋被尊為正統的原因。

其二,領土問題

所謂大一統王朝正統王朝的基本上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必須是全國性政權,金朝雖然滅了北宋,雄霸北方,但是南宋依然佔據了南方大部分領土,而且北宋和南宋有著政權的延續性就像東晉與西晉的關係一樣,所以南宋依然可以算成正統王朝。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唐宋元明清是中國最後五個封建王朝,其中和宋朝同期北方地區還有遼,金,兩個非常強大的少數民族政權,他們長期對宋朝實施壓制,金朝還一度滅亡了北宋,迫使宋朝南遷,而且女真人漢化非常徹底,但是為什麼依舊沒能成為通常意義上的正統王朝呢?

女真人的漢化

金朝入主中原後進行了比較徹底的漢化,比如科舉制度,開始是每三年舉行一次,後來改為一年一次,為漢人的入仕提供了一個重要的途經,單單這一點就比遼和元要進步很多。

漢化並不代表放棄了民族政策,金朝在境內依舊實行區別對待的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到了金世宗時期,女真人基本完全漢化後,尚武勇猛的精神蕩然無存,腐化速度之快讓人大跌眼鏡,這也為金朝的滅亡打下了基礎,加上週邊蒙古的崛起,最終導致政權的覆滅。

為什麼正統王朝將金朝排除在外呢?

正統性封建王朝的問題

對於中國歷史來說,漢人建立的封建王朝其正統性是最強的,相對於契丹建立的遼以及女真建立的金來說,宋朝的正統性無疑是最強的。

領土問題

在歷史上被奉為正統王朝的基本上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必須是全國性政權,金朝雖然滅了北宋,雄霸北方,但是南宋依然佔據了南方大部分領土,而且北宋和南宋有著政權的延續性,所以金實際上並沒有取代北宋。

基於以上幾點,金朝雖然在當時達成了很高的漢化程度,但是依舊只是局部政權,並不能和唐宋元明清並列。


一點點歷史


這個歷史朝代的是否正統需要很多因素!

首先是承上啟下,夏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這些王朝都是大一統的朝代,政權也都是全國統一,強調以文治國,注重農業,以中原地區為統治核心,都繼承併發揚了中華文明,一脈相承,都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可!

我們回過頭來看一下金朝,政權沒有全國統一,建國比宋朝晚,當時還有西夏,大理,吐蕃等國家當然也是比較小的番邦,這麼多小國家,只有宋朝勢力最大,人口多,經濟發達,文化水平高,很遺憾只有軍事落後,別的小國都是以武立國,軍事發達,其他的都不如宋朝,所以公認宋朝是正統,而金朝也不過是中華一隅了


夢福駒


其實,宋朝的情況和南北朝的情況有點相似。

南北朝時期,大概以淮河為界線,在北方是由鮮卑族建立的王朝,叫做北魏,北魏又分裂為東魏和西魏,進而又演變成北齊和北周;在南邊,則是依次經歷了四個漢人政權宋齊梁陳。

宋朝時期,北宋和遼以燕雲一帶為分界線,南北並立;接下來又是南宋和金以淮河一帶為分界線南北對峙。當然了,不論是北宋時期還是南宋時期,在西北方向還有一個西夏存在。


但是,南北朝時期的情況和兩宋的情況又有一點不一樣。

在南朝宋取代東晉與北魏南北對峙之前,東晉的疆域就已經龜縮到淮河以北,反而是北方的北魏佔據了當時中國最核心的地區黃河流域。所以說從東晉開始,南方的漢人政權就不算是大一統的王朝。再者,東晉是西晉的延續,但劉宋卻是一個全新的王朝。因此不論是南朝還是北朝,都被認為正統的王朝,所以才會有南北朝之稱。



但是北宋建國之初不是這樣的。趙匡胤以宋代周,基本消滅了當時大大小小的割據政權,版圖內括黃河流域的核心區域和長江流域,以狹義的目光來看,北宋是繼唐之後的大一統王朝。而當時的大遼,雖然國力強盛,卻沒有問鼎中原。

我們所以通常會說“唐宋”,而不說“唐遼”。

到了南宋和金並立的時候,情況又有點不一樣了。南宋的疆域已經退到淮河以北,而金國的疆域已經包括了當時的中原地區。其實,金和南宋一樣,是並立的,都能稱得上是正統王朝。

這裡有個問題,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第一個朝代是劉宋,和司馬氏的晉已經沒有什麼關係了;但是南宋和金並立時,南宋同樣屬於趙家王朝,血緣上是北宋的延續。

也許,這就是金不能被認可為正統的原因吧,因為延續北宋正統的南宋還在。


小鎮月明


金國也叫金朝 在中國整體朝代序列中 與遼等國並列(新華字典後面有金的) 而不在唐宋元明清的中國大體朝代序列中 唐宋元明清中的國土面積都比較大 唐宋明是漢人所統治的國家 元清雖不是漢人統治 但都是統一的國家!

所說的中華文明史主要是指文化繼承關係.
當時,只有宋全面繼承和發展了自夏商周以來的華夏文明,而金顯然沒有做到!後來的清由於全面接受了漢文化,所以儘管最初曾對華夏犯下了滔天罪行,仍被多數漢人視為正統.
外國曆史上認為埃及文明消失也是依據其文化(語言、文字、生活方式)消失來判斷的.不單是金,南北朝時,直道北魏孝文帝改革,鮮卑政權全面漢化,才被北方漢人所認同,成為北朝,之前的五胡亂華與前秦時期都不能稱為朝.


歷史擺渡人


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在我國曆史上,是以朝代更替來計算的,從周朝開始,真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其稱王,稱霸不知其多少,但和皇帝,天子,直到秦始皇時才開始以新的朝代相稱,之前的春秋五霸可稱是實際的掌權者,而東周天子不過是個名譽,但後代還是在秦始皇正式稱帝后才更換朝代,之後也是如此。宋朝在北宋時期已經正式稱帝,歷史沿革便以宋朝為正統,所以,即使南宋時期,只要宋天子存在一天,也以宋朝為正統而記述歷史,而金朝既使比宋朝強大,但在歷史學家看來,它就是地方政權,為了便於分清歷史沿革和記述,自然以宋朝為正統,直到宋朝徹底滅亡,元朝稱帝,才完成了歷史記載。且金朝即便是政權完整,在歷史書中還是以主要朝代為經,其它為緯,金,遼,西夏,吐噃都是地方政權,因此我們看歷史敘述幾乎是同步而寫,這樣便於從時間上掌握同時代歷史記載。與所謂的大漢族主義,及其它不正確的說法無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