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每年有80萬的醫學生畢業,然而成為醫生的只有2.2萬”?

1234822987


剛好去年有親戚高考 我看了一下 除了北大醫學院 重慶廣州醫科大等名校分數要求高一點之外,其他許多醫學類的大學 錄取高考的分數並不算高 放到學校裡 就是中等偏上一點的學生去讀的醫學院,並且和親戚也交流過 他們班是地級市重點班 大部分人都不願去學醫,其中 一名分數達到北大醫學院的學生 也改為其他大學。這裡面看出來是大部分學生對學醫的就業沒有信心。

醫院裡一個主任 權力很大 責任也很大 收入也不低 不亞於一個私營企業老闆。特別是三甲醫院以上,北京上海的三甲 就更不要說了。裡面關係裙帶很重,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現象 比社會上其他大公司 更加嚴重,宮斗大戲每天都在發生。所以進個特別好的三甲醫院 是一件非常難的事。

還有學歷也貶值了 醫學本科畢業不算啥 現在學醫起碼要碩士以上 博士以上才能獲得更好的待遇,這跟全社會對學歷的 認識提高是一致的,隨著全民教育認知的普及和大學錄取率的提高,現在只有211以上才能叫真正的大學,其他的普通大學跟過去的大專中專沒啥兩樣。普通人家要得到個好工作 至少要碩士以上學歷。學醫比較特殊 因為就業單位的壟斷 全國三甲醫院就那麼多,所以很多高中生一想起漫長的學醫路 和要走關係才好就業的職業前景,便打了打起了退堂鼓。

至於醫生累和正常的高級白領 工作強度也差不多,收入也基本上達標了。除了剛開始要熬個5六年之外,如果到了副主任醫生的職稱,現在普通醫院 醫生一兩萬的收入也是常見,省級醫院以上3萬多的收入也屬正常,北上廣深等醫院的醫生收入估計不少於5萬。基本上工資還是對得起工作強度的。只是一個醫生工資再高 也得直接面對群眾,跟群眾打交道比較多 有時候就會積累醫患矛盾。不像騰訊公司 阿里巴巴華為等大公司的資深從業人員,基本上不與普通老百姓直接打交道,所以他們年薪百萬 老百姓也沒有直觀感受。

總之 醫生崗位有限,內部關係比較複雜,所以讓很多人產生了畏懼心理。不像大學的其他專業 就業前景和空間 都有一個更未知的變數,而學醫的就業前景和收入 基本上一輩子也能看到頭,雖然收入較普通百姓已經不算低,但眾多的醫生覺得她的工作累收入低。


攝影師股市創富日記


我是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的,當時我們那個班級是大班級,有一百多個人,如今畢業十幾年了,真正還在醫生這個崗位上的,估計應該最多三分之一左右。

就拿我們宿舍的六個女生來說吧,目前只有我和另外一個女生還在做醫生。我是婦產科,她是消化內科。另外四名同宿舍女生,一個當了老師,一個在做保險,一個考了公務員,還有一個在一家電腦公司做行政。

班級裡面其他的男生改行的就更多了,有做銷售的,什麼藥品,器械的都有,而且好幾個已經發家了。有的也是努力考上公務員,或者進公司工作,有的乾脆自己做生意,開網店,自己當老闆。

總得來看,改行不做醫生的理由,一般還是那幾個,醫生需要熬,熬出來了也老了。但是幾十年熬出來不是每個人都能忍住的。工資低,風險高,還整天累成狗,如果有更好的選擇,誰心裡不會覺得有點動心?

醫學生五年,現在的醫學生,還要再熬過規培,然後還要執業醫生,主治醫生,副主任醫生這麼一級一級的熬過去,尤其是在碰到一些不講道理的奇葩病人的時候,別說別人了,我都想辭職。但是想想,做了那麼多年,也確實有感情,而且畢竟有禮貌的病人還是大多數,就這麼一次一次安慰自己,慢慢熬著吧!


婦產科女司機


這個數據過於浮誇了一些,但現實裡確實是有很多醫學生畢業後並沒有去從事醫生這一行業。拿我的一些同學來說我,一些人在大五的時候就準備考公務員了,還有的畢業以後去做了藥代、器械銷售員。有的甚至在都完研究生、博士生後還轉行去做其他的了。

一、經濟成本過高

醫學院的學費一直是各專業裡比較貴的,我們學校本科階段,其他專業學費4500一年,我們光學費就要7000一年。

最近上海復旦大學醫學院一博士生家裡是貧困戶,他本人至今未給家裡一分補貼,甚至還要家裡給錢,導致許多人不相信。但現實就是這樣,從本科到博士畢業沒有一分工資拿不說,學費還奇高無比。

二、時間成本過高

本科畢業參加工作需要5年本科,3年規培以後才能算是一個醫生,共需要8年。如果再來3年專科培訓,則需要11年。有這11年時間,其他專業的同學小孩小學都快畢業了,而自己還是單身狗,誰受得了?更別說是研究生、博士生需要投入的時間了。

三、學醫累,做醫生更累

我的大學五年不曾體驗過何為大學生活,反正每天也上不完的課、看不完的書、考不完的試,連節假日都不能痛痛快快地玩。別人在花前月下,我們在教室的日光燈下。

做了醫生後更是累,寫不完的病例,做不完的手術,看不完的夜間急症,整個人毫無生活質量可言。這不,今天週日我還得回科裡給幾個患者換藥。


四、收入太低

誰說做醫生收入高的,你出來走兩步,我保證不打死你。相對於我們的付出,收入太低太低了,尤其是年輕醫生,根本不能養活自己。

五、考證難

學了5年醫,國家卻不承認你是醫生,還得再去靠一個醫生資格證。說實話,這個證說難考不難考,說容易考不容易考,關鍵是要有時間看書。如臨近考試,恰逢急診手術一大堆,那是根本過不了的。我認識一個醫生,研究生畢業,考了5年還沒有考過。你說他是笨嗎?真不笨,他是真的很忙,管的病人太多。


六、社會導向不對

明顯片酬動輒上千萬,快手主播動輒幾百萬,現在社會是娛樂至上,擱誰誰心裡能完全平衡?既然又更快的掙錢方式,誰又願意在醫院整天累死累活還拿不到幾分錢呢?換你,還做醫生嗎?

七、醫患關係畸形

多少醫生被殺?這個就不說了,你我都知道。


普外三角針


這個不足為奇,不是學醫的就一定當醫生,各個專業畢業生基本都是一大半不從事本專業,以我自己家兄弟姐妹為例,下一代共計5個孩子,三個大學畢業,一個博士,一個碩士,一個本科,都是重點大學畢業的,三個孩子目前工作都和大學專業不相干,另外兩個一個國外留學未畢業,一個高中,今後大學畢業幹什麼還不知道。

大學畢業最後工作不對口很普遍,不僅中國,國外也一樣,回來說一下醫科,醫科找工作應該說不難,但是如果都想進三甲,起碼是二甲醫院,這樣恐怕不行,真的難,尤其是本科這一級畢業生。

現在鄉鎮、社區醫院甚至一些私人醫院,邊遠地區招不到人,大醫院又人員過剩,這就是現實,不是說你想當醫生當不了,而是不想當,起碼不想當小醫院的醫生。

醫患關係啊,醫療環境啊,工作風險啊那都不是事,學醫的最後不從事醫生職業是人才浪費,尤其是中國城鄉差別很大,東西部發展水平懸殊,邊遠地區,農村鄉鎮需要醫生但是誰願意去呢。

和教師一樣,農村、貧窮的地方缺老師,就是沒人去,在當今不包分配的體制下也理解,誰願意去受那個罪,但是也不要抱怨。


防川觀海


不難發現每年高考填志願的時候,報考臨床醫學專業的人都很多。很多人都覺得醫生是一個特別穩定的工作,福利好,待遇好,而且還受人尊敬,家裡如果有一個醫生也方便。但是似乎學醫的人很多,最後成為醫生的卻很少,那這是為什麼呢?

1.醫生太多


現在學醫的人太多,但是醫院崗位少,醫療人力供大於求。所以很多學醫的學生畢業後很難就業,因此不得不轉行換業。

2.學醫太難,過程太長


眾所周知,學醫本科就要5年,還要規培、專培。有些醫院還要求必須是研究生學歷或者是博士學歷。學醫真的非常辛苦,每次看到學醫的學生都是捧著厚厚的書在背。而且學醫持續的時間非常長。如今很多年輕人都覺得熬不起,因此很多人在畢業後就不想從醫了。

3.職業壓力大


醫生是一個要求非常高的職業。如果你誤診造成病人有什麼危險,或者是在手術中發生什麼失誤,那你的職業生涯可能就毀了。你還得面對各種各樣的患者和患者家屬。如今經常看到網上報道關於醫患關係的新聞。醫生並不是簡簡單單坐在辦公室裡看個病就可以了的。他們所面對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

4.醫生休息時間少


很多醫生沒有節假日,有些科室分為“休班、白班、夜班和連班。”白班是一整天班,但是中午可以回家。連班也是一整天班但是中午不能回家。夜班是從晚上到第二天早上八點,八點以後休班。普通醫生平均每四天休半天,工作是非常辛苦的。

5.醫生基礎工資低


醫生的基礎待遇並不高,尤其是學歷不高的醫生,去了基層醫院待遇非常差。特別是剛入行的年輕醫生初始工資都特別低。只有慢慢實踐積累經驗,慢慢提升自己。但是同年齡的同學都開始掙錢了,很多學醫的人還要交著錢繼續學習。即使成為醫生了,後面還要繼續考評。

6.工作強度大


醫生帶病上陣的有很多,即使自己生病也不能隨便請假休息。我們經常能在新聞上看到,醫生一邊自己打著點滴,一邊給病人問診。還有很多醫生一場手術可能就會持續十幾個小時,一場手術下來,醫生都虛脫了。所以,醫生絕對是一個高負荷的職業。

綜上所述,醫生無疑是一個令人尊敬的職業,但能在從醫這條路上堅持下來的確實很少。

——END——

大家怎麼看待這樣的情況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看到這個問題,第一反應是數字有誤,印象裡我國每年高考招生總人數大概在300萬-400萬人這個區間,難道其中有1/4-1/5的人都是醫學生?
於是在教育部官網上查詢了一下,根據2018年8月8日公佈的信息來看,在《普通本科分學科學生數》一項當中,“畢業生數”總計3841839人,其中醫學學科人數為261636人;而在《分學科研究生數》一項當中,碩士與博士“畢業生數”合計為578045人,其中醫學學科人數為66869人。考慮到按照我國法律規定,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畢業後在相關機構實習滿一年才可以考取《執業醫師資格執照》,在這裡就暫不統計專科畢業人數了。
由上可見,我國2018年實際畢業的“醫學類專業”本科生+研究生共328505人。注意這裡說的是“醫學類專業”學生,而非“醫學生”,原因在於根據教育部2018年4月更新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醫學”下屬專業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中藥學、特種醫學、醫學技術以及護理學,共11項專業。這其中顯然有相當一部分專業的培養目標並非指向成為臨床醫生的。因此要統計“臨床專業畢業生”人數,顯然還要在30萬的基礎上大幅減小。

由此可見,儘管很多回答裡提到的“學醫苦,累,回報低,用腳投票”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是客觀存在的,但題主的說法顯然是過於誇大了事實。

(圖片來自網絡)

李巖祺


您好!

對於80萬和2.2萬我沒有考察,從我身邊的朋友瞭解,確實如題所言。

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1、供大於需

我國醫院少,醫生飽和,每年需要補充的醫學畢業生也不多。

2、醫生職業特殊

醫生職業是越老越吃香,更新換代非常緩慢,可是每年醫學畢業的大學生卻在不斷遞增,一個是一輩子不離開崗位,幹一件事情,一個是逐年遞增畢業生,擠入到這個行列。

3、開始從醫薪資低

醫生這個崗位,開始的工資不高,而且剛進入,要做徒弟,論收入不高,論成名要等很久,對於現在物質社會,很難吸引年輕人。

4、工作強度大

從新聞上能看到,許多醫生犧牲在手術檯,都是工作過度,勞累所致,救了病人的命,自己卻失去了人生只有一次的寶貴生命。

5、醫患矛盾嚴重

現在社會,醫患矛盾非常嚴重,新聞頻繁報道,這些給已經學醫,未就業的醫學畢業生蒙上了陰影,覺得這份工作是高危職業,如果有更好的工作,就會放棄醫生職業。

6、進入邊緣行業

很多畢業生,沒有進入職業醫生崗位,而是做了健康管理師等這些邊緣行業。

總之,目前看來,畢業生難就業,醫學畢業生更難就業於醫院!

希望可以幫到您,期待您在評論區的反饋和交流,順手轉發。我是高工,關注可以找到我哦。

高工


1、這問題問得,說的好像醫學畢業的想進醫院就能進似的!你不知道在醫院當醫生需要編制嗎?除了私立醫院,哪些公立醫院不要編制?雖然醫院缺少醫生,但醫院沒有事業編,它再缺人,也乾著急。有類似問題的單位還有學校等單位,雖然人手不足,但沒有編制,可以找臨時代課老師,招募輔警……這些臨時人員乾的比有編制的人多,但工資低於私營企業工人。呵呵,那像醫院這樣人命關天的單位,敢招臨時醫護人員嗎?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醫學畢業生不能成為醫生。

2、好多學生報志願的時候並不是按自己的意願報的。好多都是由於家人覺得當醫生不錯,所以讓他們的孩子報考醫學院。另外,孩子並不願意學,導致畢業不從事醫生行業;我對醫生行業沒有很深的瞭解。我感覺挺好,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發現我不適合學習醫學,所以畢業後也改行。


3、學生的對職業的要求太高。其實要說醫學生就業難,其實也不難,現在基層地區對專業醫生的需求很大,但是,由於條件艱苦,工資低,基層的設施也不齊全,發展前景相對來說稍微差一些,這和許多畢業生的理想差別太大,他們都想去大城市發展;現在幾乎所有的三甲醫院要求的最低學歷是研究生學歷,而醫學本來就比別的專業多念一年,這又要上三年研究生,好多學生都不想再堅持了,綜合這幾種因素,導致醫學畢業生寧願改行也不願再學醫。


4、不是醫生,一大堆拍腦袋想當,真正原因

1:省會城市三甲醫院和發達地州三甲醫院,非研究生不能進,甚至有些非博士不進,而年輕人剛出來只是本科,卻大多想留在大城市,只能改行;

2:必須通過執業醫師考試,而5年學下來,無論學習怎麼樣,到執業醫師考試時不花數月時間突擊,90%以上都通不過,越往後,越不容易過。

以上2點才是最主要的,零散的,如不喜歡這個職業的性質,工作強度,不自由,壓力。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有疑問請私信諮詢我們醫師,將免費為您解答】



這個數據並不準確,我國每年畢業醫學生大概在60萬左右,選擇成為醫生的約10萬人,即大約有15%的醫學畢業生選擇當醫生,不到兩成。也就是說,醫學生從醫比例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近年來,我國一些地方醫學院,還繼續擴大招生規模,美其名曰解決缺醫生的問題,其實這只是滿足社會對學歷的需求,並非真正培養醫學人才。


醫學生成為醫生的比例低,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在學歷導向之下,我國醫學人才的培養數量、質量與社會需求脫節。尤其是大學盲目擴招,使醫學生的培養規模快速增加,同時質量下降,由於沒有就業競爭能力,不少醫學生難以在醫院找到適合的工作,因此轉行。二是有的同學在填報志願時,夢想到醫生,但卻缺乏對醫生職業的瞭解,直到畢業時,才發現當醫生並不適合自己,以醫生職業起薪低、工作艱苦、壓力大等原因,放棄當醫生,而這些因素其實應該在報考醫學專業時,就充分考慮。


兩成醫學生當醫生,這肯定不是正常現象。這需要高等醫學教育,轉變靠規模發展辦學的辦學思路,重視醫學人才培養質量,而學生在選擇大學、專業時,應該有更長遠的職業發展規劃,不能只考慮眼下的升學,而不考慮職業發展。


熊丙奇看教育


大家都在說:學醫時間週期長,回報低,休息時間少,工作強度大,競爭壓力大等。顯然,醫療行業現在是負重前行,走向極端。


其實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沒說到,那就是社會對醫生的認同感降低,醫生的使命感降低,價值取向被扭曲。

絕大多數醫學畢業生,想得是畢業後怎麼掙錢,而不是靠學到的本領回饋社會,當付出與回報明顯不成正比時,在加上各種層出不窮的醫鬧,轉行的大有人在。

拿我自己來說,幹得不少,得到的不多,累死累活的,還不被社會認同,相當憋屈。究其原因,是整個社會運行機制中的某個“零件”發生了故障,牽一髮而動全身。


發生離職及不從業“大流”的深層次原因,不是由個人行為和思想決定的,實際是由社會動態調控決定的,而這個動態趨向的掌控者在於決策層。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有所感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