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核心素養是如何形成的?

歐海珍


核心素養中沒有一個字提到考試。

時代在進步,對人才的要求在提高,素質教育也變成了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是新時代對人才的能力的期望。

我一直認為,核心素養也是家長該瞭解的知識。核心素養是,國家根據未來人才需求,做出的關於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的預測。這是標杆定的很高的教學目標,所以需要家長了解和配合。

我談一下英語的核心素養。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框架如下: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分為四個方面。

有兩個是關於能力的:

  • 語言能力

  • 學習能力

有兩個是關於品格的:

  • 思維品質

  • 文化意識

下面是對各個核心素養的詳解:

語言能力

1. 通過聽說讀寫,在社會生活的具體語境中理解和表達意義。

注意,是社會情境中,不是卷面上,所以重點是理解和溝通,不是答題。理解是輸入,表達是輸出,目的是溝通。表達的是意義,不是基於中文的翻譯。包含了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

2. 形成語感。

關於語感,我談下自己的看法。語感的形成,需要學習語法,再形成習慣,讓語法進入潛意識,從而忘掉語法,但是脫口而出時必定符合語法。

學習能力

  • 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

  • 獲取多渠道的學習資源(聽力資源,視頻資源)

  • 恰當的學習策略

  • 合理規劃英語學習時間


  • 自我監督,評價和反省和改良

  • 利用英語學習其它學科知識

文化意識

最重要的是形成文化自信。這方面有些讀書讀到博士的人都有嚴重的問題,比如廈門大學那個“潔潔良”。光去崇拜跪舔國外先進文化了,對本國文化確不能正確認識。

對國外先進文化的理解和吸收。

在瞭解和理解的基礎上形成對國外先進文化的正確態度和行為取向。

只有理解了,才不盲從和崇洋媚外。

思維品質

三點: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

  • 邏輯性方面有梳理概括英語知識,分析推斷英語信息之間的邏輯關係。邏輯性其實是高考和四級英語常考的內容。

  • 批判性方面有辨析語言和文化現象,正確評價圍繞同一問題的各種觀點。批判性思維是我國學生所欠缺的。中國留學生寫的論文總被批為not critical, too descriptive。

  • 創新性方面有構建新概念,具有多元思維的意識,從而有創新性表達的能力。


四大核心素養不是彼此獨立的,而是彼此聯繫共同發展的。


英語學人


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與培育 學科核心素養是指學科的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是核心素養在學科教材、教學、評價等載體、內容、過程的具體呈現與貫融,它具有導向性、穩定性、開放性、發展性、動態性等特點。



我國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的構建與形成,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以黨的教育方針為指針,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依據,以基礎教育學科課程為載體,結合中國國情和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經過頂層設計,科學論證,反覆研究而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和教育價值的新成果。



2017年教育部對高中課程標準進行了全面、科學的修訂並重新頒佈,研製了各個學科的核心素養內容。如高中語文的學科素養為: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為: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數據分析。思想政治課的核心素養為: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制意識,公共參與。(其他學科略)

核心素養的培育落實要有新思路、新思維、新方法。要以課程教材為核心載體,抓住課堂教學主渠道,改革教學模式、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楊永厚說教育


核心素養之我見

 

在應試教育甚囂塵上,赤裸裸的裹挾、影響甚至決定孩子未來的今天,所謂的素質教育正不動聲色的蛻變成素養教育。我想,這絕不是簡單的一句口號,而是給急功近利浮躁喧鬧的中國教育注入一股清流。學科的核心素養,起源於教育本身所特有的人文關懷,呈現於發現思索探究的實踐過程,歸結於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取向與認同。具體到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就是通過一系列著眼未來落在實處,而又行之有效的歷史教育活動,讓我們的學生擁有明確而堅定的人生信仰、嚴謹而創新的科學思維。直白一點,就是要讓學生呼吸到歷史的傷與痛,體驗到歷史的真相很殘忍,從而在無法迴避的苦難中學會堅強!初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累積與提升,始終離不開歷史教學實踐。倘若我們的歷史教育實踐,無法沸騰起孩子們的民族憂患意識,無法喚醒孩子們潛藏內心的質樸而厚重的愛國主義情感,無法激勵起孩子們矢志不渝奮發圖強回饋社會報效祖國的偉岸情懷,可以斷定:越學習,越可怕;越培養,越失敗!“面歧路者有行迷之慮,仰高山者有飛天之志。”我們走在素養教育的路上,適時清空鞋中的沙礫和心靈的垃圾,再漫長的旅程也不會疲憊。


沙中古道


一、陳部長說要給教師減負,不知道這是不是要掀起新的學習熱潮,二、前幾年推進研究性學習,現在不提了,其實,這種觀點杜威、葉聖陶先生都有相似的論說。再前個十年,說要推進雙語教學,語數外全面推進,奶奶的,弄得老子膽戰心驚要下崗了。磚家大碗,要麼到學校去上課,為社會做點貢獻,要麼趕緊去死,不禍害他人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線!


手機用戶51611783055


就是一天到晚炒作概念!


田本初


什麼黑心素養怪論又來了!自以為是教主!!


布穀鳥305


我不會專家那些名詞,但我知道所謂學科素養,在以前叫素質,現在不過是把素質更細分一下,具體確定素質與課程的關係,從而把這部分東西叫做學科素養。能劃歸於哪一科,就叫做哪一科的學科素養。也無非是文字遊戲罷了。要問咋提升?很簡單以前叫培養,現在叫提升,以前該咋做,現在還怎麼做。


手機用戶6993297953


一個人的素養是整個社會、學校、家庭的浸染形成的,現在把它具體到某種學科某節課堂,我覺得確實是很為難普通教師,建議提出核心素養的各專家學者到一線進行深入的教學實踐指導!普通教師真得很難做到啊!


翁250481957


什麼核心素養!stm課程純屬標新立異!故弄玄虛!


泛舟919


考試機制需要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