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只論詞的藝術水準,兩宋詞人中有誰可排前五?你怎麼看?

14763405381


藝術,是不重複。

所以,如果第一首詞和最後一首詞的風格大抵相同,那麼並不是什麼本事,只能說是本能。寫得再好,也不過是讓人讚歎,卻無法讓人欽佩。

僅以此而論,個人排名如下:

五、周邦彥

現在喜歡讀美成詞的人很少,因為這個人是音律大家,但是由於現代人和古代人對漢字的發音出現很多不同,於是他的詞讀起來有時感覺沒有那麼流暢,而且,他的詞並不容易看懂,最大的原因是“集大成”,在當時,他的詞的主要受眾群體是士人,是文人,是典藉修養比較高的那一個群體。也就是說,要讀懂他的詞,你必須一個雅人,真正意義上的雅人。

四,蘇東坡

他是中國詩歌史上僅次於李白的天命之人,他幾乎不需要構思,更不需要什麼遣詞造句,信手而來,自成妙品。而且他涉獵極廣,應酬極多,所以許多詞作難免有隨便之嫌,是的,這一點被李清照寫入《詞論》中,並且做了批評,因為他是大家,反而作小詞,總歸有些不認真不細膩。古人評價他不協音律是事實。如果,你讀蘇東坡其它的詞確實會有這種感覺,無論是豪放之作,還是清婉之詞,蘇東坡的標籤很醒目,哪怕不知道作者是東坡,一看也懷疑是東坡,彷彿成了一種模式。

三,柳永

這是一個曾經讓蘇東坡吃味的人,所作之詞常用俚語俗語,而按古人所言,無非有些詞語塵下,就是我們所說的豔詞。可事實上,這些豔詞只是為了餬口和活下去,並不是他真正的作品。小可最愛的就是《八聲甘州》,私以為堪稱神作,尤其是首句,其氣韻不遜盛唐,顯然,柳永可以寫出許多不同風格的作品,隨著風格的不同,創意和特色也會隨之不同,這一點就強於東坡,而且,長調從他開始變得鮮活起來。當然,可惜的是他在年老之後當了官,雖是愛民好官,深其民聲,可惜只寫詩不寫詞了。

二,辛棄疾

這是讓我無體投地的牛人,永遠也忘不當年辛棄疾全詞時的震撼,明明只是一個長者過節日,寫個詞助興,卻偏偏把他的詞癮勾了出來。便一首接一首地寫,或者是不想太出風頭,硬生生憋了回去,可回到家裡,終於不憋了,揮筆再寫。應酬之詞都寫得萬分精彩,擊節讚歎,何況其它詞呢?古人評稼軒愛以文為詞,這是事實,但不全面。稼軒詞風多變,風格也多變,豪放,悲壯,清婉,旖旎,豁達,在他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從隋朝到北宋的所有風格,這不是恐怖,這是絕望!

一,李清照

歷史將她列為婉約詞宗,應當只是一個會讀詞卻不懂詞的人給出的評論。如果有一個創作古詩詞有十餘年煉字經驗的人,就會知道,寫詞不用典故,還多用口語,是天底下最難的事情。就好你只用白菜豆腐偏偏能做出味道顏色絕不相同的五十多道菜來。如果說稼軒是讓絕望,那麼李清照是讓人心死,魂魄不再。李清照的詞風也是多變,豪邁,清新,委婉,幽靜,清冷。而手法更是多變,對話模式,記敘模式,議論模式,甚至還有故事模式,而且她是第一位提出“詞,別是一家”的人,從李清照開始,詞脫離了詩!如果再細心就會發現,稼軒詞的許多技巧和表達方式明顯帶有李清照的痕跡。所以,她算得上稼軒的半個師父。當然,如果你也能看李清照的詩,散文,和評論,就會發現,整個大宋,論才學,沒有人是李清照的對手!

獻上膝蓋


亦有所思


我心目中兩宋詞人前五如下:

第一、蘇軾,號東坡居士;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 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第二、辛棄疾,號稼軒。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第三、李清照,號易安居士。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第四、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

《千秋歲引·秋景》

別館寒砧,孤城畫角,一派秋聲入寥廓。

東歸燕從海上去,南來雁向沙頭落。

楚颱風,庾樓月,宛如昨。

無奈被些名利縛,無奈被他情擔閣!

可惜風流總閒卻!

當初漫留華表語,而今誤我秦樓約。

夢闌時,酒醒後,思量著。

第五、李煜,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南唐最後一位國君。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久卓子60


就個人的感受兩宋詞人前五的排名。

第一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

第二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待與何人說。~~《雨霖鈴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時學習詩詞,有功名用世之志。

第三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第四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亡國詞人李煜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生於金陵(今江蘇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

第五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江紅》岳飛,雖然岳飛一生沒留下幾首詞,就這一首詞可以壓倒別人一萬首。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裡(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勇行萬里路


宋詞分為兩大流派,豪放派和婉約派。

一、唱著“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來了,他不僅為後世帶來了美味的東坡肉,還有流傳千古的詩詞。蘇軾,少年得志,中年牽涉到“烏臺詩案”,差點成了宋朝第一個被殺的士大夫。縱然被貶到瓊州,蘇軾還是那個蘇軾,依然會唱著“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顛著小碎步,愉快地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二、“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柳永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多情自古傷離別”,天知道我為何要做那“奉旨填詞”的柳三變?“樂遊原上妓如雲,紛紛皆上柳七墳”

三、“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20歲就敢獨闖敵營,殺了漢奸,帶著頭回來。縱然能文能武又能怎樣?一腔壯志卻只能賦閒在家,不能驅除胡虜,好恨!

四、“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李清照少女時,便有才女之名。年少夫妻恩愛,中年時,丈夫去世,國家被入侵。可是我一個弱女子又能怎樣?只能“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罷了。

五、晏殊與晏幾道父子。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


予安何時安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概念:詞的藝術水準體現在長調上。為什麼這麼講,小令的因為篇幅所限,所以其張力也有限,就好像微電影一般,僅僅只是某個片段、某一情景的表達,講究的是第一時間的衝擊力,也就是俗稱的“驚豔感”,而這種片面化的東西便最容易【藏拙】--這應該很好理解:任誰都能蹦出一兩句驚豔的句子,但並不意味著誰都能寫出一篇好文章來。所以我們說長調才是詞之藝術水準的體現:因為不但要考慮整篇長調的用字用局,還要考慮如何安排情節變化,背景切換,甚至是故事的完整性----而這些東西,便是全方位的衡量藝術水準的標準。

因此,若單純考慮藝術水準,不考慮其思想深度,大體上兩宋詞人排名便是如下:、

NO1 周邦彥

周邦彥的藝術成就無可爭議的屬於兩宋第一,甚至是整個詞壇歷史第一。

從音律上來看,周邦彥本身就是音律大家,投注於詞,使得詞體聲律更加規範化、精密化。

張炎:古之樂章、樂府、樂歌、樂曲,皆出於雅正。粵自隋、唐以來,聲詩閒為長短句,至唐人則有《尊前》、《花間》集。迄於崇寧,立大晟府,命周美成諸人討論古音,審定古調。淪落之後,少得存者,由此八十四調之聲稍傳。而美成諸人又復增演慢曲、引、近,或移宮換羽,為三犯、四犯之曲,按月律為之,其曲遂繁。美成負一代詞名,所作之詞,渾厚和雅,善於融化詩句,而於音譜且閒有未諧,可見其難矣。(《詞源》卷下)

從用字遣句來看,詞自周邦彥才開出【雅正】之風,雅正是什麼意思?下筆用字皆富麗堂皇典雅正宗,以至於宋代及其後世,無不推周邦彥為詞家之正宗。

戈載:清真之詞,其意淡遠,其氣渾厚,其音節又復精妍和雅,最為詞家之正宗。(《宋七家詞選》)

從章法結構來看,至於長調,諸家各有不足:北宋名家之中,柳永只會鋪陳,蘇軾慣來不講究,秦觀則少典實;南渡之後,姜夔失之闊,吳文英失之澀。唯有周邦彥沒有缺點,聲韻格律極複雜之中還能工穩妥切,結構上又能做到反覆迴環、層層渲染的章法。讀周詞初讀好似平平無奇,但讀進去才會知道,他才是宋詞的“圓形”,無懈可擊.

陳匪石:周邦彥集詞學之大成,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凡兩宋之千門萬戶,清真一集,幾擅其全,世間早有定論矣。(《宋詞舉》)

NO2 史達祖

如果說周詞是無懈可擊,那麼梅溪詞便是把字句之精煉走到了極致,尤其是他的詠物詞,其描物入微之處,周詞亦不能到。如雙雙燕之“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又如綺羅香之“臨斷岸,新綠生時,是落紅、帶愁流處。”所善之處,便是勾勒窮極工巧之外,還能帶情入物。但整體結構還是略顯輕佻,無渾厚圓成之感。但單單就其詠物的藝術水準,足當第二。

宋南渡後,梅溪(史達祖)、白石(姜夔)、竹屋(高觀國)、夢窗(吳文英)諸子,極妍盡態,反有秦(秦觀)、李(李清照)未到者。雖神韻天然處或減,要自令人有觀止之嘆,正如唐絕句,至晚唐劉賓客(劉禹錫)、杜京兆(杜牧),妙處反進青蓮(李白)、龍標(王昌齡)一塵。

NO3,姜夔&吳文英


姜夔


吳文英



姜夔、吳文英詞皆是脫胎於周詞,姜詞格調高絕,吳詞則綿密奇思。二者皆統帥後世詞壇泱泱無數年,附翼之下亦無數人。

吳文英詞如“渺空煙四遠,是何年、青天墜長星。幻蒼崖雲樹,名娃金屋,殘霸宮城。”有奇思細密之變化,又可見壯闊沉著,足見其藝術成就;但也因為奇變繁多,所以也有時見晦澀之處;姜夔詞如“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等句,清冷高絕,格調自成,但也因個人格調問題,導致時見虛浮。所以皆不如周詞渾成,其藝術水準比及史達祖似乎也略有不足。

汪森:西蜀南唐而後,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轉相矜尚,曲調愈多,流派因之亦別。短長互見,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陽姜夔出,句琢字練,歸於醇雅。於是史達祖、高觀國羽翼之;張輯、吳文英師之於前;趙以夫、蔣捷、周密、陳允平、王沂孫、張炎、張翥效之於後,譬之於樂,舞箾至於九變,而詞之能事畢矣。



以上四家,便是兩宋之間最高藝術水準的體現。還有諸如晏幾道、秦觀、賀鑄等人則各有其高,相互之間不分軒輊,也就不選入了。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無聊到巔峰


我的排列非常簡單,蘇軾蘇東坡身兼豪放、婉約兩派之牛耳,理所當然排第一。

2蘇辛並稱。弱宋豪放派掌門人辛棄疾自當在前。

3婦女能頂半邊天!婉約派李清照當仁不讓。

4憂國憂民、嘔心瀝血之陸放翁,我之最愛,然只是論詞。陸游只好屈尊。

5關注弱勢群體,尊重文藝圈人士柳永。


HUIxinlin


詞是一種音樂文學,最初主要流行於民間,中唐時期,詩人張志和、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等人把這一文體引入了文壇。晚唐五代詞人溫庭筠,李煜、馮延巳等人自立於詞的創作推廣,終於成為唐詩之外別樹一幟的文學載體。進入宋代,詞的創作逐步蔚為大觀,產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詞人,名篇佳作層出不窮,並出現了各種風格、流派。《全宋詞》共收錄流傳到現如今的詞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將近兩萬首,在這些詞人比較突出豪放派有蘇軾、辛棄疾、陳亮、陸游、張孝祥、張元幹、劉辰翁,婉約派有柳永、晏殊、晏幾道、賀鑄、周邦彥、李清照、秦觀、姜夔、吳文英、張炎、歐陽修、史達祖等,從中選出五人很難,有代表性的是蘇軾,辛棄疾,柳永三人,其餘兩位大約應該從周邦彥,晏幾道,李清照,秦觀,姜夔,吳文英中選擇,本人比較認同的是周邦彥和晏幾道。


東逝水a


我在其他問題的回答中講到過,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制定了以文制武的政治綱領,並列為祖訓,要求後世子孫不得打破。這一政治綱領造成趙宋王朝的國防積貧積弱,而文化藝術卻熠熠生輝。

繼承唐詩的發展,宋詞的創作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以前的歷朝歷代都不及宋朝,後世的歷朝歷代也沒有趕上宋朝。整個宋朝湧現出無數的詞人,創造出浩如煙海的詞句。成就較高的有蘇軾、辛棄疾、陸游、李清照、柳永。

蘇軾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他的詞作對仗工整,豪放大氣,讀後認人感覺熱血沸騰,豪氣沖天。列舉一二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還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辛棄疾的詞依舊是豪放派,但他的時代晚於蘇軾的時代,處於北南兩宋的交替之間,國難當頭,他的詞豪放的愛著國。列舉一二,“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馬作的盧飛快。”

陸游的詞和辛棄疾的詞極為類似,詞風特點還是豪放並愛著國。兩人相差十五歲,性格政治主張上都是主戰抗金,以至於兩人惺惺相惜。

其詩句列舉一二”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李清照的詞是比較婉約的了,多數是描寫她的愛情和閨思。像《一剪梅》中的“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柳永的詞是標準的婉約派,他是宋詞婉約派的第一代表。一度引領了宋詞婉約的方向。像“今宵酒醒何處,搖籃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好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宋朝培育了數不盡的詞人,創作了浩如煙海的詞句。從我個人的審視角度來看,上述五人的宋詞藝術水準高於其他詞人。







霜晨月7805


詞為詩餘,曲為詞餘,小說為曲餘。詞發源於唐朝中晚期,有人把李白做為詞祖,有兩首詞冠以他的名字,從有些資料看有分歧,我個人感覺在詩盛行的唐朝,詞為小類語種,不為文人,老百姓的認可,冠以李白的名字,有點扯虎皮,做大旗的意味。

五代,北宋是詞的發展期,詞成了新的貴族,但詩的影響還很大。像蘇軾,范仲淹,陸游等是詩詞俱佳。陸游的詩要比他的詞多好多倍。

詞至南宋,擺脫了詩的影響,獨立成為一種文學樣式,終有大成。至晚宋,以周邦彥為首的詞人重於格律,糾結於平仄,將詞脫離人民大眾,帶入一個文人雅士的小圈子,詞也走向沒落。

從詞的歷史發展,看出現的詞人。無幫無派,不成江湖。詞分成豪放派,以蘇軾,辛棄疾為首,婉約派以李清照,柳永為主。

成熟期的詞人是詞的高峰期,所以我的排名是一,李清照。由於辛棄疾比李清照晚點,受到李清照的影響。二,辛棄疾。柳永是靠寫詞吃飯,有井水處,必吟柳詞,是專業選手。蘇軾,為官,雖然詞的才華,天分,境界,高於柳永,但仍是業餘選手,柳永在詞大眾化,文人詞的形成上貢獻比蘇軾大。所以,三,柳永。四,蘇軾。個人覺得這對蘇軾有點不公平。

前四位懂詞的大多無疑問,只不過個人喜好,排名不同。

誰是第五,有點犯難。晏殊,晏幾道,只精於小令,周邦彥陷入詞的怪圈。秦觀是個不錯的人選。但我比較推崇李煜,他的經歷和李清照有相似之處,前期錦衣玉食,詞以花前月下為主,後為階下囚,個人命運發生了巨大改變,詞風也變為悲涼哀怨。一首虞美人非秦觀的境界可比,按朝年代劃分他也是北宋初期的詞人,所以,五,李煜。


南山一花奴


總的來說,個人覺得宋詞的整體境界都比唐詩有顯著的差距。

婉約詞大多無病呻吟,所謂豪放詞,則多做怨婦哀鳴,和初唐至中唐的邊塞詩有云泥之別。

當然兩宋裡還是有幾個出類拔萃的頂尖詞人的。豪放中蘇辛,婉約裡二李柳永都可稱大師中的大師。

以個人來看,李清照第一,蘇軾次之。代表兩種風格的極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