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條久煮不爛是因為加了膠嗎?

與君共賞


麵條,一種太過平常的“主食”,食用概率相當之大;一種由小麥粉製作而成的食品,市面上竟也存在著不靠譜言論。不知您各位有沒有注意,朋友圈流傳著這樣一則視頻:一男子先是將某品牌乾麵條放入水中然後出現了膠裝,之後將該面條點燃,發現麵條的確可以被點燃並且還冒出了黑煙;以此視頻推出結論麵條中加入了膠。麵條真的存在問題?事實如何?



其實,事實並非傳言中所說的那樣。只要是麵條,無論是自己做的還是市面上售賣的,通過上述的實驗也會出現“變成膠”和“點燃變黑”的現象。

麵條變膠,是何原理?

想要弄清楚原理,先來看麵條的組成成分,說到根本麵條是由小麥粉製作,而小麥粉最重要的組成成分就是澱粉和麵筋蛋白。麵筋蛋白並不溶於水,揉麵(加水)製作各類面類食品的過程中,其中這些蛋白質分子會延伸展開,麥醇溶蛋白和麥谷蛋白就會大量吸收,然後出現膨脹,導致分子間互相粘連,這就形成了麵糰的基本骨架組織,從而就會將澱粉分子包裹在其中,最終形成了筋道的麵糰。

小麥粉中歲寒的蛋白質包括醇溶蛋白、谷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等物質;這其中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並不溶於水,組合在一起就會形成麵筋蛋白;而麵筋蛋白這種物質中有大量的二硫鍵互相交聯,導致其不會輕易分散於水中。


家庭和麵的過程中,一般會加入鹼(碳酸鈉)或者鹽(氯化鈉),這些都可以增強麵條當中麵筋蛋白等網絡,從而揉出的麵糰也就更加筋道,在食品的加工生產中,有些廠家也會加入雞蛋、黃原膠等物質來改善麵糰的整體性能。

麵糰繼續加工,就會被擠壓成片,然後被切成麵條;經過了晾乾之後,這些麵筋蛋白的交聯結合就會變得更加緊密,而其中的澱粉分子只會讓他們“捆綁”的更加緊實,當然澱粉和蛋白之間並沒有完全結合。

經過了短時間的浸泡,或者遇到高溫情況,澱粉分子並不會掙脫麵筋蛋白的限制跑到水裡;但如果浸泡的時間足夠長,這時就會有大量的澱粉分子跑到水中,那最終剩下的那些麵筋蛋白網絡就形成了“膠狀物質”。

其實,像面片、餃子皮、麵條等小麥麵粉加工食品,早“製作過程”中加入進行清洗時,澱粉和水溶性物質就會散失離開,最終剩下的就是麵筋,而麵筋的特點就是粘性較高且不溶於水;而且麵粉的等級越高,其要求的麵筋含量也就越高。


麵條中的麵筋蛋白含量如果太低,那麼麵條的彈性、韌度就不會太好,這樣就更容易斷裂,煮麵的時候也就更容易出現“混湯”(渾濁)的現象。

換而言之,北方有一種著名小吃“涼皮”,它的製作工藝就是通過“洗面筋”製作出來的;很多人覺得面類食品泡水裡一段時間後出現的膠狀物質就是“食用膠”,其實完全是“社會謠言”。

更何況,其實麵條在製作的過程中也的確可能會加入“膠”,例如可以添加“沙蒿膠”等天然植物膠,這也是在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明確規定允許添加的,只要按照食品添加類別和添加限量範圍來來添加,屬於“安全”行為。

言說於此,此乃“正常變化”,說到根本就是“麵筋蛋白”在作怪,無毒無害。

麵條能被點燃,這是“什麼鬼”?

麵糰,從生物化學角度來講是有碳(C)氫(H)等元素組成,而這些物質都屬於“可燃性物質”,掛麵在空氣當中點燃,很容易達到“著火點”,燃燒反應滿足了物質燃燒的三大條件(可燃性物、氧氣、燃點分度),自然就會燃燒。對於麵條來說,燃燒的表面積相對有限,一般很難充分燃燒,所以自然就會留下“炭黑”。

所以,掛麵被點燃是一則很正常的事情,無需多慮。

麵條,一種家庭日常最基本“主食”,但也有著各種各樣的“社會非議”,麵條成膠不可怕,麵條能燃燒也不可以,請您“放心吃麵”。


王思露營養師


記得小時候家裡自制手擀麵的時候,媽媽經常在和麵的時候放點鹽或者鹼,說是為了增加麵條的韌勁,吃起來更筋道。後來看到市售掛麵中也放有鹽,有的掛麵中的含鹽量還不低(1200鈉/100克,相當於100克掛麵中含3克鹽)。真是生活無處不智慧。如果去吃拉麵,就會發現細軟的麵條在拉麵師傅手上跳舞,一會讓就變成一團棉絲狀又細,又勻,且韌性十足的麵條。吃起來筋道,有嚼勁兒。

拉麵師傅是怎麼做到的呢?

2011年初,某電視臺爆出拉麵中加入蓬灰的“秘密”,一時間掀起了抵制拉麵的風潮,拉麵行業也因此受到了重創。其實後來發現蓬灰並不是現代新生物,它不僅是用於拉麵的必用之物,且早已使用 百年之久。蓬灰的作用跟鹼水一樣,蓬灰是燃燒乾枯的蓬草得到的灰燼 。蓬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鉀,成弱鹼性,加到麵糰中,可以把麵糰的PH 值升高到9-11。在這個PH值下,麵筋蛋白的交聯程度明顯增加,因而使麵條勁道 。如果沒有蓬灰中的碳酸鉀來幫助麵筋蛋白形成緊密的網絡結構,就無法拉出纖細而筋道的麵條來。

現在拉麵經常使用的蓬灰一種使天然蓬草燃燒得到的蓬灰,一種是根據蓬灰的成分製成的速溶蓬灰。天然蓬灰中可能會含有砷,鉛等致癌物,即使其含量很小,但對於對身體有害的物質,還是要避免的。根據蓬灰的成分配製出的拉麵劑(速溶蓬灰)中則剔除了這個不利因素,使之更加安全。而速溶蓬灰的出現也跳出了天然蓬灰批量生產的限制,使得拉麵行業向現代化和標準話生產有了實質性進展。

所以拉麵之所以能綿軟柔細卻不失筋道口感,是因為蓬灰或者說拉麵改良劑的作用,並不是添加了膠質。而且拉麵中的蓬灰是拉麵工藝需要,並不會對健康產生危害,所以可以放心食用 。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理事,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致力於傳播營養相關科普知識,倡導健康生活方式。

更多營養科普問答請關注頭條號:王秋霞營養師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在此一併感謝!)


王秋霞營養師


麵條久煮不爛有多方面的原因,與麵條中澱粉的吸水速度、麵條加工中的加水量、麵條水分、煮鍋內麵條與水的比例等,都



有一定的關係。小麥粉裡面本身含有膠質,即麥膠蛋白,也是麵粉裡面蛋白之中的一種,是麵粉中麵筋的主要成分。麵粉在面製品製作中添加鹼與鹽都對面筋起到收斂作用,達到增勁效果,但在應用上是有一定的竅門。鹼是骨頭鹽是筋,老輩子都這樣說還是有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