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鎮大捷,岳飛以500背嵬軍大敗10萬金兵,真相到底是怎樣?

明天壞女人


不可否認,岳飛的背嵬軍確實多次大破金軍,但是朱仙鎮大捷這樣的戰功,在今天的史實考究中,確實水分很大。



按照時間順序,朱仙鎮大捷是在郾城大捷和潁昌大捷之後發生的戰役。在上面兩次戰役中,岳飛的京湖戰區軍隊擊垮了金兀朮的親兵部隊,一舉把戰線推到黃河以南,但是此時金軍的主力尚在,而岳飛兵力分散,手頭直接可以指揮的軍隊已經不足一萬,一旦金軍發現了岳飛的真實情況,隨時都可以糾集大軍。直搗岳飛的指揮中心。


事實上,《說岳全傳》中的金軍駐紮朱仙鎮在今天的考究中被認為是錯誤的,事實上金軍主力當時是駐紮在開封城內,在岳飛的《乞止班師召奏》上,岳飛言到:“金虜重兵盡聚東京,屢經敗衄,銳氣沮喪”,也是恰恰可以證明金軍是屯聚在開封而不是朱仙鎮。

雖然岳飛意氣風發,試圖徹底收復河南地區,但是上有高宗的十二道班師詔書,下有孤軍深入的真實情況。面對主力並未遭受毀滅性打擊金軍,岳飛往後的勝率非常之小,也正是因此,岳飛決定按照高宗的旨意退兵,將戰線收縮回郾城。



但是當時岳飛的兵力太過分散,如果匆忙回撤,勢必引起大亂,而金軍也會趁勢掩殺,到時候不但戰果不保,自己還很有可能搭進去。


因此岳飛派遣一支軍隊進攻開封西南四十五里的朱仙鎮,試圖用佯攻來吸引金軍的注意力,來為洛陽和鄭州的軍隊回撤爭取時間。所謂500大破十萬金軍,只不過是金軍以為岳飛要強攻金軍主力,故而在朱仙鎮詐敗,試圖引誘宋軍在開封城下和金軍決戰。

一直到“金人聞飛棄潁昌”,金軍才意識到岳飛是要撤兵,這才有“遣騎追之”的舉動,不過也是試探性的追擊,雙方再之後並沒有在發生戰事。

再之後岳飛就回臨安覆命了,隨後高宗秦檜陷害岳飛,終結了一代名將的性命。


火器工坊


朱仙鎮之戰,在《說岳全傳》中的確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大捷。在小說中,又是什麼“八大錘大鬧朱仙鎮”,又是什麼“數百岳家軍大破金軍十萬“,又是什麼“柺子馬鐵浮屠“,“王佐斷臂說降陸文龍”,戰爭場面令人眼花繚亂,甚是精彩。

但很可惜,這些情節都不是真的。更重要的是,歷史上根本沒有“朱仙鎮之戰”。

在歷史上,岳家軍接連取得了郾城大捷和潁昌大捷,黃河以南中原失地大半被收復,給號稱野戰無敵的金軍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擊,心高氣傲的金兀朮(完顏宗弼)為此哀嘆稱,自北方起兵以來,未有如今日之挫。

正是在這場大捷之後,岳飛豪邁的喊出了著名的口號“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而後接到了宋高宗的12道退兵金牌,岳飛無奈之中只好從郾城退兵,請注意,是郾城,不是朱仙鎮。

可以說,潁昌大捷就是岳家軍的最後一戰了。

而被杜撰出來的朱仙鎮大捷就有點“狗尾續貂”了。郾城大捷和潁昌大捷已足夠輝煌,但小說家和民間傳說卻仍覺得不夠,又給岳家軍憑空加了一場有違常理(數百人打贏十萬人)的輝煌戰績。在所謂的朱仙鎮大捷中,很多橋段都是張冠李戴自郾城和潁昌大捷,比如楊再興戰死小商橋、岳家軍大破金軍“柺子馬”和“鐵浮屠”這些史實,都被強行安在了“朱仙鎮大捷”上。

不存在的“朱仙鎮大捷”為何如此深入人心,除了小說家的“貢獻”以外,岳飛孫子岳珂的“功勞最大”。岳珂為了彰顯祖父的功勞,為祖父徹底平反,極力的放大岳飛的功績,在《鄂王行事編年》中堂而皇之的記錄下了“朱仙鎮大捷”。

忠臣的孫子怎麼會說假話呢?岳家軍難道不是無所不能麼?就這樣,“朱仙鎮大捷”成為了岳家軍在民間輿論中最著名的勝仗。

當然,就算“朱仙鎮大捷”是杜撰的,也無損於嶽武穆的百世威名。我們既要抹去覆蓋在岳飛身上那些誇張的吹噓,也不能走向另外一個極端的認為,岳飛的戰績其實都是被吹出來的。

岳飛的偉大就放在那裡,無論你承不承認。


張明揚不說話


《宋史》記載:“十年,金人攻拱、亳,劉錡告急,命飛馳援,飛遣張憲、姚政赴之。帝賜札曰:“設施之方,一以委卿,朕不遙度。”飛乃遣王貴、牛皋、董先、楊再興、孟邦傑、李寶等,分佈經略西京、汝、鄭、潁昌、陳、曹、光、蔡諸郡;又命梁興渡河,糾合忠義社,取河東、北州縣。又遣兵東援劉錡,西援郭浩,自以其軍長驅以闞中原。”

順昌戰役結束後, 岳家軍收復潁昌府,岳飛本打算以重兵駐守並長期駐紮,將潁昌府作為向北進軍的基地,不料因為秦檜為了策應金軍,命令原本在中線戰場東部迎擊金軍的張俊和王德所部從亳州、宿州前線撤離南歸,致使中線戰場的岳家軍處於孤軍無援的狀態。

金人收到情報後,完顏宗弼(兀朮)便決定把原來分作幾路的軍隊調集在一起,集中軍力反攻岳家軍,雙方之間的戰略決戰由此展開。

七月初,金國都元帥兀朮探知岳飛孤軍深入並親駐郾城,且郾城駐軍不多的情況,於是就指揮經過休整的金國軍隊主力,並會同由蓋天大王完顏宗賢(賽裡)等人所率領的援軍,傾巢而出,直撲郾城。

 此戰的結果是雙方激戰五小時,以金軍因損失慘重而潰敗劃為句號。

從高宗的《郾城勝捷犒賞詔》中顯而易見,此戰極大的打擊了金軍的戰鬥意志,其中 “曾未聞遠以孤軍,當茲巨孽,抗犬羊並集之眾,”可以判斷,岳飛是孤軍奮鬥,對抗的是金軍主力(巨孽),犬羊是宋人對金國人的蔑稱。從 “ 鏖鬥屢合,醜類敗奔。” 之辭可以判斷,經過多個回合的較量,金軍終於支撐不下去了,除非是金國女真主力部隊損失慘重,否則金兵是不會敗逃的, 因為金軍有敗了也能“復聚而不散”的結隊撤退,使對方不敢盲追的作戰傳統,因此一個“奔”字就可洞悉金軍的戰鬥意志達到了崩潰的邊緣。

郾城大戰後,岳家軍進行了大規模的反擊,摧枯拉朽式的奪取了汴京周圍的城市,而朱仙鎮之戰則是一場在金軍敗退過程中的造遇戰。

有網友質疑朱仙鎮地處中原,地勢平坦,有利於金軍騎兵部隊展開,而且金軍有鐵浮圖(鐵甲連環馬),岳家軍出擊的人數僅五百人,戰勝十萬金軍是不可能的。

這裡要說的是,岳家軍不僅佔天時,而且地利也不屬於金軍。

1、岳家軍背嵬騎的戰力已經在郾城大捷中被金軍領教,可謂聞風喪膽!而且金軍騎兵在郾城大戰中損失慘重,鐵浮圖全軍覆沒,否則不會敗奔!

2、俗話說:“兵敗入山倒”,“氣可鼓不可洩”。從後來金兀朮哀嘆到 “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已矣! ”這句話來看,金軍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3、以少勝多在歷史上並不少見,這不僅和戰術有關,而且也和戰鬥意志緊密相連!僅拿宋金戰爭之初北宋末年太原之戰結束後,金軍回程報捷的十七騎狂虐兩千截殺他們的宋軍的戰例就可印證以少勝多不是不可能!

位列二十四史的《宋史》對朱仙鎮大捷有具體的記載。《宋史》卷365記載:“飛進軍朱仙鎮,距汴京四十五里,與兀朮對壘而陣,遣驍將以背嵬騎五百奮擊,大破之,兀朮遁還汴京。”不僅如此,眾多的南宋史家所著的野史對此也有相似的記載。《皇宋十朝綱要》卷23,《續宋中興編年資治通鑑》卷5,《中興大事記》,《大金國志》卷11,《文獻通考》卷315等諸多同時代史家所著史書都對這場戰役有詳細記載。南宋史家呂中在《中興大事記》一書作出瞭如下總結:“岳飛忠孝出於天性,自結髮從戎,凡歷數百戰,內平劇盜,外抗強胡。其用兵也,尤其善以寡勝眾。....其戰兀朮也,於穎昌則以背嵬八百,於朱仙鎮則以背嵬五百,皆破其眾十餘萬。虜人所畏服,不敢以名稱,至以父呼之”。

雖然《金史》對所有的敗績都是含混其詞,但是總有一些狐狸尾巴露出來,金宋兩史相映照,朱仙鎮大戰的真實場景就顯露出來。如《宋史》對順昌大捷有詳細描述,但是《金史》對此卻遮遮掩掩。然而草蛇灰線,伏延千里。《金史》本記中寫到:“五月河南平,六月陝西平”。然而六月以後在《宋史》中濃墨重彩的順昌、郾城、朱仙鎮、淮陽、永城、毫州、宿州諸大捷,《金史》皆不書。但是《金史·阿魯補傳》卻在不經意間洩漏了這一驚天信息:“宋將岳飛、劉光世等乘間襲取許、穎、陳三州,旁郡皆響應”。而“穎”就是穎昌,郾城為穎昌所轄。因此儘管金史竭力掩蓋,著名的朱仙鎮大捷在金史裡也能尋到蛛絲馬跡。《金史》卷77《宗弼傳》中雖然避而不提金軍所吃的敗仗,只寥寥幾筆的寫到:“(兀朮)自帥取毫州及順昌府、嵩、汝等州,相次皆下,時暑,還軍於汴”。在金史的這段敘述中可以看出漏洞,兀朮用金軍將士鮮血好不容易攻取得到的多個重要的州府竟然因為天熱輕易的放棄而返回開封避暑?這豈不是在兒戲? 金兀朮難道是神經不正常?難道汴梁是避暑勝地?可是當我們查閱開封市的夏季最高溫度時,竟發現高達38攝氏度!要避暑返回東北豈不是更好?

常言道:“付出是為了收穫” ,金軍輕易的把到嘴的肉吐了出來,真正做到了勞而無功。說穿了金史是在掩蓋真相,製造出欲蓋彌彰的天大謊言!

而與金史中兀朮“還軍於汴”這句話相映照的是《宋史》卷365中的記載:“飛進軍朱仙鎮距汴京四十五里,與兀朮對壘而陣,遣驍將以背嵬騎五百奮擊大破之,兀朮遁還汴京”。看到了吧?金史寫到“還軍於汴”,宋史寫到“遁還汴京”,二者幾乎一致,所差的是一個用“還”一個用“遁”,這說明兀朮忍痛放棄開封以南的戰爭果實,縮回汴京被動防守是出於戰敗後的無奈之舉,證據是確鑿的。而關於宋史記載的朱仙鎮戰役,《金史》卷82《僕散渾坦傳》也有一些線索可以參考,其中內容是:“天眷二年,與宋岳飛相據,坦渾領六十騎深入覘伺,至鄢陵”。鄢陵在朱仙鎮以南,這裡的“深入”應該是因為金人把鄢陵視做南宋的腹地,而岳飛與金軍相據之地一定是在鄢陵以北,即朱仙鎮。

關於公元1140年的那場宋金全面戰爭,清朝著名史學家趙翼在其所著的《二十二史札記》《宋金用兵需參觀二史》一節中考證如下:

金天眷三年(宋紹興十年)宗弼再取河南地,《金史》本紀但書:五月河南平,六月陝西平,《金史 宗弼傳》亦不書戰敗之事。 然是年六月以後,宋劉錡有順昌之捷,岳飛有郾城、朱仙鎮之捷,韓世忠有淮陽之捷,張俊有永城、亳州之捷,王德有宿州之捷,《金史》皆不書。或疑《宋史》各傳特自為誇大之詞而非實事,然《金史 宗弼傳》謂是時宋將岳飛、韓世忠等分據河南州郡,復出兵涉河東,駐嵐、石、保德之境,以相牽制,又《金史 阿魯補傳》謂宋將岳飛、劉光世等果乘間襲取許、穎、陳三州,旁郡皆響應,則《宋史 岳飛傳》所云克復京西州郡、並遣梁興會太行忠義及兩河豪傑,累戰皆捷者,必非虛語”。

而如果人們感興趣,對朱仙鎮故地進行考察,就可發現當年戰役的遺址還有存留,當地人也會對此津津樂道!

雖然如此山一般的累累鐵證,被嶽黑們硬說成了不存在!在嶽黑看來,眾多的史料一旦有記載岳飛戰功的內容或揭露秦檜是漢奸賣國賊的內容,不管史料多麼豐富和詳實,他們便一概否認是真的,因為他們心懷鬼胎,為了強迫讀者認承他們用唯心史觀手段意淫出來的東西而對眾多的歷史史料選擇性失明,從而達到顛倒黑白的目的,處心積慮否定歷史的目的是為了現實的需要,至於為什麼,想必大家心裡都有本帳。




用戶52929682141


知道岳家軍的歷史的人,想必都知道岳家軍在北伐的時候有場戰役,就是岳家軍前哨五百背嵬騎兵大敗金軍十萬軍隊的朱仙鎮。以500抵10萬,可以說是古往今來絕無僅有的戰役,那麼,朱仙鎮大捷的真相是什麼?


岳飛的朱仙鎮大捷,來源於《金佗稡編》卷8《鄂王行實編年》,說完顏宗弼號稱以十萬大軍駐紮開封西南四十五宋裡的朱仙鎮,但在受到岳家軍前哨五百背嵬騎兵攻擊後即全軍敗潰。但是很多專家質疑這個說法,因為在正史中並沒有太多記載,單靠一本書的記載並不可信,再說金兵主將完顏宗弼並不是廢物,打仗能力並不亞於岳飛。而且在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的宋高宗詔札和岳飛捷奏裡, 以及《三朝北盟會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中興十三處戰功錄》三書中都沒有提到朱仙鎮之役,按理來說,將領打贏了仗,應該向皇帝報喜,何況是以五百人打十萬人的大捷,可是岳飛並沒有這樣做,奏摺中並沒有多少記載,所以學界認為這是岳珂的誇大其詞,為的是鼓舞南宋低迷的士氣,因為金軍的氣焰太強,有必要宣揚岳飛的戰績。但是有史料記載說“一入背嵬,諸軍統制而下,與之亢禮,犒賞異常,勇健無比,凡有堅敵,遣背嵬軍,無有不破者。”兀朮戰敗,放棄開封渡河北遁”可以知道岳家軍有打敗金軍,但沒有記載說是十萬軍隊。

朱仙鎮大捷有太多疑點了,所以不能說這次戰役真正的存在,因為用常理想一下,就算背嵬軍再厲害,也不可能以500抵抗十萬金軍。


歷史百家爭鳴


看我賬號文章 有詳細介紹岳飛(點擊頭像關注我)


皇帝的新衣


朱仙鎮大捷岳飛以500背嵬軍大敗10萬金兵的真相目前來說還沒有明確的定論。

朱仙鎮之戰在歷史上是確有其事的,在很多史書上都是可以找到的,但是對於岳飛以500背嵬軍大敗10萬金兵的這件事,可以說在正史上面是沒有記載的。在《宋史·岳飛傳》裡面也只是記載:飛進軍朱仙鎮,距汴京四十五里,與兀朮對壘而陣,遣驍將以背嵬騎五百奮擊,大破之,兀朮遁還汴京。並沒有說岳飛用五百人就打敗了十萬金軍。

岳飛用500人打敗十萬金軍的朱仙鎮大捷這件事最早是在《鄂王行實編年》中記載的,這個的坐著就是岳珂,是岳飛的後人,所以現在很多人都在對這個有懷疑,裡面有很多把岳飛的事蹟太過誇大了。所以現在很多人都是懷疑朱仙鎮大捷的真實性。還有就是當時岳家軍應該有7萬人左右,而岳飛的親軍背嵬軍大概有一萬多左右,當時岳飛為什麼會只選擇用五百人去對抗十萬金軍呢?還有就是當時朱仙鎮離開封不過四十多里,十萬金軍不是少數,這麼龐大的軍隊為什麼不駐守開封,而是選擇在朱仙鎮呢?所以說當時朱仙鎮肯定是有金軍駐守的,但是絕對不會有十萬之眾的。這個應該是後人對於朱仙鎮大捷的誇大。還有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的宋高宗詔札和岳飛捷奏裡, 以及《三朝北盟會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中興十三處戰功錄》三書中都沒有提到朱仙鎮之役。所以說後人很多都是對朱仙鎮大捷持懷疑態度的。

但是不得不說岳飛的軍事才能在歷史上也是排在前列的,所以說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一般研究歷史首先要以正史為主,但是關於朱仙鎮大捷在正史上面卻沒有記載,所以目前來說這件事的真實性還是有待考證的。


中國歷史研究所


不是這樣的。當時岳飛從河南南陽駐地起兵攻打洛陽和開封。連戰連捷,補給線很長,朝廷想讓岳飛撤軍。岳飛以為好機會,七萬軍隊攻打敵人。但是越勝利越得留下軍隊看守補給線。最後岳飛留下兩萬人繼續進攻朱仙鎮。一萬兩千人是步軍,八千人是騎兵。金兵統帥帶十萬金軍主力騎兵攻打岳家軍。金軍分割包圍步軍,使騎兵失去了步兵的保護。岳飛組織騎兵反攻,一千人一千人的添騎兵和金兵死戰。金軍十萬騎兵沒有佔了便宜。從下午戰到傍晚,岳家軍越戰越勇。最後岳飛帶領最後的沒有參戰的500背嵬軍發動總攻,如入無人之地,來來回回帥之旗在金軍中左突右衝,金軍陣型已經鬆動,十萬主力騎兵被岳家軍的騎兵連砍帶殺,晚上已經分不清敵我,死傷無數。金軍想收兵明日再戰,但是岳家軍緊追不捨。最後金軍潰敗,岳家軍騎兵乘勝救出了步軍。金兀朮說金兵主力從遼東騎兵抗遼以來,縱橫天下。從來沒有敗過,捍山易,捍岳家軍難。帶領根本不能勝利的金軍逃回了開封城。準備北渡黃河,利用黃河阻擋岳家軍。


用戶88770277937


讀書有時不能為文字所惑,朱仙鎮大捷,是岳飛先命五百背嵬軍衝入敵陣,先驅殺入,將金兀朮陣營衝動,再經岳飛親自挺槍躍馬帶領眾將奮勇向前,金兵敗退。金兵有十萬眾,岳飛也不只五百人。更不可能五百人參戰,其他人旁觀。

大家知道,金兀朮南下先是在順昌被劉錡打敗,金兵精銳鐵浮圖柺子馬十損六七,敗退汴京途中,又在潁昌被張憲率領的岳家軍打敗,在郾城,金兀朮重新武裝鐵浮圖柺子馬一萬五千人與岳家軍進行決戰,岳飛也是先命愛子岳雲帶領背嵬、遊奕騎兵衝鋒,還下令:‘’這次交戰,關係大局,只能勝,不能敗,如不聽命,我先斬汝‘’。楊再興在前軍,首先衝入敵陣,岳雲也緊隨其後衝進敵陣,交戰正酣,岳飛再派出藤牌軍與敵廝殺,但見岳家軍左手用藤牌蔽體,右手各執麻扎刀,蹲身向前,專斫馬足,柺子馬互為連貫,一馬倒僕,二馬不能行,霎時間,金兵人仰馬翻,大敗虧輸,向北遁去。金兀朮逃了一程,忍不住大慟曰‘’我自海上起兵,均賴柺子馬得勝,今被岳飛破滅,從此休了‘’。到以後的朱仙鎮大戰,金兵已失精銳部隊,戰士也有厭戰情緒,而岳飛正官封少保,銳氣正盛,勝利也是必然。

英雄是國家的棟樑,是社會的榜樣,是人民的保障。人往往身逢亂世才感到英雄的珍貴,盼望太平盛世的社會。現在的我們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緬懷先烈,造福後代。


德厚致遠


現在國人的歷史觀都來自小說等文學創作,全然不顧歷史事實。岳飛此人複合大眾的審美,但不符合事實規律。敗就是敗了,無能就是無能,非要用情感寄託來描述內心想要的成功,這都是些百姓的想法,自古窮巷多奇怪,所以500騎兵大破金軍這等事情只有平民百姓才會相信,正常人才不會把這當回事。


濟海津樑


岳飛是神不是人。他使用的瀝泉槍由巨蟒仙化而來。朱仙鎮他率幾百人迎戰十萬金兵,配備衝鋒槍都難以取勝,關鍵時刻瀝泉槍顯靈,它元神出竅一口便吞數千鐵騎,只怪金狗的爹孃少生了兩條腿,眨眼工夫便憑一招毒蛇吐信把金兵統統捲入腹中,獲朱仙鎮大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