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一定要做到的三件事,少一件都不行

學書法一定要做到的三件事,少一件都不行

許多朋友在練字之前,總喜歡問練字有沒有竅門。

通過學習實踐,竅門我們不敢說有,但有些技巧應該知道。一旦掌握了這些技巧,就會發現,寫出來的字就大不一樣了。

但是任何技巧都需要基本功過得硬,豎不像豎、捺不像捺、鉤不像鉤,即便懂得一些技巧也沒有用。

這和練武術是一個道理,體力不行,再好的招數也用不上。

學書法一定要做到的三件事,少一件都不行

一、一定要臨習古人碑帖

學習書法,無論是毛筆還是硬筆,最好是首先臨習古人的碑帖,因為在浩如煙海的古人碑帖裡,我們可以學到許多東西。

古人書法的結體和用筆都十分講究,這是先賢們從長期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結晶。

臨習古人碑帖,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瞭解中國文字的形成、演變與發展,而且對於筆法和間架,也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起點。

潘伯鷹先生講過:“凡是不肯虛心學習祖先已有成績,硬說‘創造’,那除了可以騙自己之外,是誰也騙不了的愚蠢行為。”

初學書法,應根據確有書法造詣的師友的建議,即要投“明”師,結合自己的喜好和客觀條件,選好一種範本。範本要求字跡清晰,便於臨摹。

古人的書法是需要學習的,但不必拘泥於名人書法的範疇,不要計較是否有名。凡寫得好的字,都應拿來學習。

作為有志學書的人應放寬眼界,博採眾長。而且必須知道,所謂“名人”要看他是否因為書法藝術的高超而出名,如果不是因為藝術,而是因為別的什麼方面出名,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每當看到一幅名人手跡,首先要知道是書法名人寫的,還是名人書法。從古至今有許多不怎麼出名的書家,他們的書法藝術並不亞於一些名家。“名”不“名”,往往和社會地位有關。

學習書法還是應以學習他人書寫藝術為主,不要究其地位高低、官職大小等等,這是一個真正學書者必備的思想基礎。

學書法一定要做到的三件事,少一件都不行

二、一定要進行堅持不懈的反覆練習

範本既已選定,就應在一定的時期裡堅持臨摹。切勿今天寫歐,明天寫柳,後天又學顏,隨著自己的興趣,想改就改,想變就變,無一定法帖,無一定體式。須知書法和京劇一樣,是講究傳統繼承的。嚴禁“朝秦暮楚”、“見異思遷”,否則白白浪費了時間和精力,到頭來什麼也學不好。

學習書法不可光憑興趣,應持之以恆。不要一寫就沒完沒了,或是幾個月、幾年又不動筆。這種“一曝十寒”,時斷時續的學習方法是根本不可能練好字的,自然也是極不可取的。

學書法一定要做到的三件事,少一件都不行

三、一定要做到寧精勿濫

臨摹字帖切忌貪多,應寧精勿濫。趙孟頫說過“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

初學書法的朋友,學字不必究其數量的多少,而應注意專精。應在練好幾個字的基礎上再慢慢擴展開來,不要怕乏味枯燥。

自然,如果沒有經過這種長期的、艱苦的磨鍊,那就沒有什麼基本功可談。沒有基本功的“書法”,是什麼樣子,看看當今社會,已遍地皆是,不必贅言了。

我們應該在學習實踐中鍛鍊自己,努力控制自己浮躁的情緒。定下心來,堅持下去,必有收穫。

特別對於初學書法的朋友來說,個人的“風格”和所謂的“個性”,肯定是極為有害的,最終的結果是一事無成。應該練好基本功,避免浮誇輕飄、矯揉造作的欺世書風。

練字,應該把握住要領。任何一種字體,內在的“精神”、“氣勢”、“性格”等等,都是要靠它外在的形狀表現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